《韩非子·难二》“景公过晏子曰”阅读答案.doc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391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非子·难二》“景公过晏子曰”阅读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韩非子·难二》“景公过晏子曰”阅读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韩非子·难二》“景公过晏子曰”阅读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韩非子·难二》“景公过晏子曰”阅读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韩非子·难二》“景公过晏子曰”阅读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韩非子·难二》“景公过晏子曰”阅读答案.doc

《《韩非子·难二》“景公过晏子曰”阅读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非子·难二》“景公过晏子曰”阅读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韩非子·难二》“景公过晏子曰”阅读答案.doc

《韩非子·难二》“景公过晏子曰”阅读答案

  【原文】

  景公过晏子曰:

“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

”晏子再拜而辞曰:

“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

”景公笑曰:

“子家习市,识贵贱乎?

”是时景公繁于刑。

晏子对曰:

“踊①贵而屦②贱。

”景公曰:

“何故?

”对曰:

“刑多也。

”景公造然变色曰:

“寡人其暴乎!

”于是损刑五。

  或曰:

晏子之贵踊,非其诚也,欲便辞以止多刑也。

此不察治之患也。

夫刑当无多,不当无少,无以不当闻,而以太多说,无术之患也。

败军之诛以千百数,犹且不止;即治乱之刑如恐不胜,而奸尚不尽。

今晏子不察其当否,而以太多为说,不亦妄乎!

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

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此非所以为治也。

  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

管仲日:

“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不雪之以政?

”公曰:

“善。

”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

处三日而民歌之曰:

“公乎,公乎,胡不复遗其冠乎!

”。

  或曰:

发囷仓而赐贫穷者,是赏无功也;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

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安可以雪耻哉!

  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

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

仲尼闻之曰:

“仁哉文王!

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

智哉文王!

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或曰:

仲尼以文王为智也,不亦过乎!

夫智者知祸难之地而辟之者也,是以身不及于患也。

纣以其大得人心而恶之,己又轻地以收人心,是重见疑也。

固其所以桎梏囚于羑里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有删改)

  注释:

①踊:

古代受过刖刑的人穿的鞋子。

②屦:

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

  【试题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再拜而辞辞:

谢绝

  B.治乱之刑如恐不胜胜:

全,尽

  C.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幸:

侥幸

  D.夫智者知祸难之地而辟之者也辟:

开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晏子之贵踊,非其诚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

  B.此非所以为治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仲尼以文王为智也,不亦过乎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韩非子法制思想的一组是()

  ①是时景公繁于刑②夫刑当无多,不当无少

  ③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④公胡不雪之以政

  ⑤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⑥仲尼以文王为智也,不亦过乎

  A.②③⑤B.①③⑥C.①②④D.④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婴跟景公说刖鞋昂贵,景公意识到自己用刑太多。

就减少了五种刑法。

韩非子认为晏婴是借巧妙的言辞来劝谏景公。

  B.齐桓公开仓放粮,赈济贫民。

又审核狱案,释放罪行较轻的囚犯。

几天后百姓纷纷唱起了赞歌:

公平啊,公平啊!

  C.韩非子认为治理国家要用法,赏罚分明,该治罪的要治罪。

否则,老百姓就容易做坏事,社会就要陷入混乱。

  D.孔子认为文王献出方圆千里土地。

请求纣王解除炮烙之刑,从而得到天下人心,是个仁慈的人、聪明的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

(3分)

  

(2)今晏子不察其当否,而以太多为说,不亦妄乎!

(3分)

  (3)纣以其大得人心而恶之,己又轻地以收人心,是重见疑也。

(4分)

  

  

  【参考答案】

  1.D(辟,通“避”,避开)

  2.A(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C连词。

可译为。

“那么”就”;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

D与“以”连用,意为“认为……是”;动词,演奏。

  3.A(①是说景公刑法太多。

④管仲建议桓公雪耻。

⑥韩非子认为孔子的话是不对的)

  4.B(原文的“公”,是指齐桓公)

  5.

  

(1)再说我晏婴家里贫穷,依靠早晚都要跑到市场购买食物过日子,不可以远离它。

(3分,“待”“市”“趋”各1分)

  

(2)现在晏子不去考察用刑是否得当,却以用刑过多进行劝说。

这不是很荒唐吗?

(3分,“察”。

说”“妄”各1分)

  (3)纣王因文王扩大疆域、得到人心而憎恨他,他自己又轻易放弃土地面争取人心,这就更被纣王怀疑。

(4分,“以”、“恶”“轻”“见疑”各1分,“重”译为“再次”“又”也对)(句意不通顺,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齐景公去探望晏子,说:

“先生住房很小,又靠近市场,请先生搬家到豫章的园林中去吧。

”晏子再次拜谢推辞说:

“我晏婴家里比较贫穷,依靠购买食物过日子,而早晚都要到市场,不可以远离它呀。

”齐景公笑着说:

“先生家熟悉市场行情,知道物品的贵贱吗?

”当时齐景公治政多使用刑法。

晏婴回答说:

“刖鞋贵而单底鞋很便宜。

”齐景公说:

“这是什么缘故?

”晏婴回答说:

“是刑法多了。

”齐景公吃惊得变了脸色说:

“我难道很残暴吗?

”于是减去五种刑法。

  评论:

晏婴说的刖鞋昂贵,这并不是他的真心话,他是想甩巧妙的话来制止过多的刑法。

这是不懂得治理才造成的过错。

用刑恰当就无所谓多,用刑不恰当就无所谓少。

晏子不以用刑不当去说,而以用刑过多而说,这是不懂法术的过错。

打了败仗的军队被杀死的人数以千计,但还是败逃不止;可见治理混乱的刑法只怕用得不够,而奸邪还是不能除尽。

现在晏子不去考察用刑是否得当,而以用刑过多进行劝说,这不是很荒唐吗?

爱惜茅草就会损害庄稼,宽容盗贼就会伤害良民。

如今要减轻刑法,施行宽厚仁爱,这就是便利奸邪的人而伤害好人啊,这不是治理国家的办法。

  齐桓公有一次喝醉了酒丢了帽子,以为耻辱,三天没有上朝。

管仲对他说:

“这不仅仅是大王一人的耻辱,大王为什么不通过政令洗雪耻辱呢?

”齐桓公说:

“你这建议好啊!

”于是就开仓放粮,赈济贫民,又审核狱案,释放罪行较轻的囚犯。

几天后百姓纷纷唱道:

“大王啊,大王,你怎么不再丢失帽子啊!

  评论:

开仓赈济穷人,这是赏赐无功的人;审核狱案放掉轻罪的人,这不是惩罚有罪的人。

赏赐无功的人,民众就会侥幸地希望从君主那里获得意外的赏赐;不惩罚有罪的人,民众不受惩罚就容易为非作歹。

这是国家混乱的根源,怎能用来洗刷耻辱呢?

  从前周文王侵占孟地、攻克莒地、夺取酆地,办过三件事后,引起了封王的憎恨。

文王于是很害怕,要求进献给纣王洛水西边、赤壤地方方圈千里的土地,用来请求废除炮烙这种酷刑。

天下人都很高兴。

孔子听到后说:

“文王真仁悬啊!

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之刑。

文王真聪明啊!

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的人心。

  评论:

“孔子认为文王聪明,不也是错的么?

聪明的人,是能够知道祸难所在从而避开的人,因此自身不会遭到祸患。

纣王因文王大得人心而厌恶他,他自已又轻易放弃土地而争取人心,这就更使纣王怀疑。

正因如此,他才被戴上刑具监禁在羑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