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资本主义的分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8655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章资本主义的分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9章资本主义的分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9章资本主义的分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9章资本主义的分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9章资本主义的分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9章资本主义的分配.docx

《第9章资本主义的分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章资本主义的分配.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9章资本主义的分配.docx

第9章资本主义的分配

第9章资本主义的分配

9.1复习笔记

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1.劳动和劳动力

(1)劳动力

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上的劳动能力。

在资本家同工人的买卖关系中,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能成为商品的只是劳动力,劳动根本不能成为商品。

(2)劳动

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时才是劳动。

劳动不可能成为商品,原因有:

①按照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如果劳动是商品,具有价值,那就等于说劳动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这种同义反复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②如果说劳动是商品,那么它就应该在出卖之前就独立存在。

但雇佣工人的劳动不能独立存在,只有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实现。

③如果说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会导致违反价值规律,或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础。

④如果劳动是商品,就等于说雇佣工人出卖了不属于自己的商品。

(3)工资的本质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但工资在现象上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所以,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劳动力价值与工人的必要劳动相对应,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付出的必要劳动凝结而成,其最低限,即最低工资,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4)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原因

①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关系看,人们所注意到的只是商品交换应遵循的对等原则,至于买卖的这个商品是劳动还是劳动力,一般人不会深究。

②从工资的支付形式来看,资本家通常是在工人劳动以后才支付工资的,这也使得工资被看作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③从工人的立场看,劳动是工人谋取生活资料的手段,所以工人很容易把他出卖劳动力所得的工资看成是劳动所得。

④从资本家的立场看,他总希望以尽量少的货币换取尽量多的劳动,以便取得利润。

资本家把低价购买和高价出卖看作是利润的源泉,把工资说成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⑤从工资的实际运动来看,一是工人劳动时间越长,所得工资也就越多;二是劳动熟练程度不同的工人得到的工资不同,这也容易使人们误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2.工资

(1)工资的基本形式

①计时工资。

计时工资是按一定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工资,其实质是劳动力的月价值、周价值、日价值的转化形式。

②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是按工人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来支付的工资,它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2)工资的数量变动趋势

①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a.区别:

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

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b.联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但两者也常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虽然不变甚至提高,实际工资却可能降低。

②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特征

名义工资一般呈增加趋势。

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工资则有时降低有时提高。

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成本价格

①概念:

c+v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用K表示。

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值(w)包括三个部分:

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

用公式表示就是:

w=c+v+m

对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只是他的资本价值(c+v),剩余价值(m)是资本家无偿获得的。

因此,商品价值等于成本价格与剩余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W=K+m

②内涵:

成本价格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区别,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2)利润

①概念: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当不把剩余价值看作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便转化为利润。

这样,商品价值就等于成本价格加利润。

如果用p表示利润,则商品价值的公式是:

W=K+p

②内涵:

利润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但在现象上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因此,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3)利润率

①概念: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用p'代表利润率,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利润率是:

p'=m/c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是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②影响因素:

a.剩余价值率。

在预付资本量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条件下,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例变化。

b.资本的有机构成,即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c:

v)。

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条件下,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反比例变化。

c.资本周转速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年中资本周转的次数越多,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和年利润率就越高。

d.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

在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和不变资本的节省成正比例变化。

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平均利润形成的过程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手段的激烈竞争。

原先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利润率下降;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撤出利润率上升。

这种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

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

(2)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

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水平与平均利润率呈正比例变化。

②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如果投人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较高;反之则较低。

(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已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但利润量与剩余价值量还是一致的。

而在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许多部门的利润量与剩余价值量就不一致了。

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似乎利润的多少只和资本量有关,这就完全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成本价格(K)和平均利润(p)构成的价格用公式表示为:

生产价格=K+p

(2)价值与生产价格存在一定差额

①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只是同资本相联系,同活劳动没有联系。

②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

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

只有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正好同价值相等。

(3)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①虽然从个别部门来看,平均利润总额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

②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

③生产价格随着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反之,生产价格就会提高。

(4)生产价格形成后的价值规律作用形式

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市场价格这时已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三、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1.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商业资本

①含义。

商业资本是指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

它是处于流通领域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

②商业资本的职能。

商业资本的职能是在流通领域中专门从事买卖商品的活动,完成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职能,也就是专门从事商品销售、实现剩余价值的职能。

③商业资本的作用。

商业资本的产生有利于缩短流通时间,节约流通费用,减少流通中资本的数量,扩大直接用于生产的那部分资本,从而有助于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提高利润率。

(2)商业利润

①商业利润的来源

商业利润是生产领域中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由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

②商业利润和平均利润率的确立

商业利润的确立受平均利润率的支配。

商业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使商业利润率和产业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社会资本统一的平均利润率。

商业资本参加了剩余价值的分配以后,平均利润率的公式变为:

③流通费用

商业资本家从事商品经营,除了垫支一定数量的资本购买商品外,还要支付一定的流通费用,即商品流通过程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

它可以分为两类:

a.生产性流通费用。

这类费用从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并可获得平均利润。

b.纯粹流通费用。

这类费用花费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不产生价值和剩余价值。

对它的补偿,从现象上看,是通过商品售卖价格的加价来补偿的;从源泉上看,是通过对价值或剩余价值的扣除而得到补偿。

2.借贷资本和利息

(1)借贷资本

①含义。

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另一个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②借贷资本的产生。

借贷资本的形成和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必然形成大量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同时,社会上也有一部分资本家因手中的货币资本不足而急需补充。

持有闲置货币资本的资本家贷款给急需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使用,于是就在资本家之间形成借贷关系。

这样,闲置的货币资本便转化为借贷资本。

③借贷资本的借贷对象。

借贷资本的借贷对象主要是职能资本家,即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

④借贷资本的性质。

借贷资本从属于职能资本,是从职能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资本形式。

(2)利息

①利息

利息实质上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②利息率

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之间的比率。

在一般情况下,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

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资本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当借贷资本的供求平衡时,利息率就只能由社会习惯和法律等因素决定。

(3)银行资本

①银行。

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债权人与债务人借贷关系中介的资本主义企业。

②银行资本。

银行资本由两部分构成:

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

③银行利润。

银行利润是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之间的差额减去经营银行业务的费用。

银行获得的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其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领域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信用

①含义

资本主义信用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

主要包括两种: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②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二重性

a.信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这表现在:

信用促进了利润率的平均化;信用能够节省流通费用,缩短流通时间;信用可以促进资本的集中,加速资本的积聚。

b.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又促进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3.资本主义地租

(1)地租的含义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一种非劳动收入。

(2)地租的形式

资本主义地租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①级差地租是指与土地等级不同相联系的地租形式。

级差地租又可分为两种形式。

a.级差地租I,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b.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②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用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在内)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③两者的比较见表9-1。

表9-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比较

产生条件

形成原因

实质

分类

来源及反映的关系

级差地租

土地的优劣不同

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

优等地和中等地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劣等地生产条件所决定的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Ⅱ

两者皆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反映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绝对地租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

(3)地租与土地价格

土地的买卖实质上是地租的资本化,即一定面积和丰度的土地的价格相当于这样一笔货币资本:

把这笔货币存人银行所获得的利息,等于这块土地出租所获得的地租。

因此决定土地价格的因素,一是地租额的多少,二是利息率的高低。

土地的价格与地租额成正比,与利息率成反比。

 

9.2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工资

2.平均利润

3.生产价格

4.利润率

5.商业利润

6.资本有机构成

7.借贷利息

8.级差地租

9.绝对地租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

3.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

4.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的本质是什么?

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工资

答:

工资是与利润、利息、地租相并列的一种分配形式和分配范畴。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具体地说,其价值包括:

为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为训练工人掌握必要技术所需的费用。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有两个特点:

其一,它始终是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说明工资问题。

其二,它特别强调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分。

后者的理论意义特别为马克思主义者所重视,认为它是解决李嘉图体系的第一个矛盾即劳动和资本相交换同价值规律的矛盾的突破口。

工人把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资本家按工作时间或产品数量以货币形式支付工资。

这就造成工人全部劳动都得到报酬的假象。

实际上,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值,工资只是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因劳动力经常供过于求,工资往往被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

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包括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是按一定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工资,其实质是劳动力的月价值、周价值、日价值的转化形式。

计件工资则是按工人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来支付的工资,它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2.平均利润

答:

平均利润是指投入各个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取得的等量利润。

平均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额×平均利润率。

它是部门间竞争和利润率平均化的结果,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投入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条件下,因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也不同。

资本家为获取高额利润,不断把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

原先利润率高的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率下降;而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却发生相反的变化,利润率上升。

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在竞争中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在资本主义社会,平均利润的形成进一步掩盖了利润来自剩余价值这一本质联系。

因为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一个部门获得的利润量与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往往是不一致的。

平均利润率规律表明资本家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矛盾和竞争;揭示了工人不仅受本企业的资本家剥削,而且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不是个别资本家和个别工人的对立,而是整个无产阶级和整个资产阶级处于对立的地位。

3.生产价格

答:

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出现后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由资本主义生产费用加平均利润构成。

从本质上说,商品是按照价值决定的价格出售的。

但是各个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同量资本推动的劳动量是不等的,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况下,生产的剩余价值不同,从而利润率不同。

由于等量资本要获得等量利润,资本便不断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使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

随着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这时商品就按生产价格所决定的价格出售。

由于许多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不等,因此绝大多数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会偏离其价值。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市场价格将围绕生产价格而上下波动,这只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动,而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因为从整个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而且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其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化。

4.利润率

答:

利润率,又称“资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

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不变资本的节省;原料价格的变动。

利润率客观地反映了资本的增殖程度,它是商品经济社会考核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坏和评价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它比利润量更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现实生产经营状况。

5.商业利润

答:

商业利润是指从事商品买卖所获得的利润。

前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商业资本常通过贱买贵卖,进行不等价交换,其利润主要来自小生产者所创造的剩余产品甚至部分必要产品,还通过和奴隶主、封建主进行商品买卖,从这些剥削者手里瓜分到一部分剩余产品。

资本主义的商业利润是由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在量上等于平均利润,体现了商业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共同分配雇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

在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中,商业利润一般不低于平均利润。

6.资本有机构成

答: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构成可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方面考察。

就物质形式来说,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它们所需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就是资本技术构成。

它反映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

就价值形式来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就是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价值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两者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故称资本有机构成。

在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资本有机构成是不相同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资本有机构成愈高,则不变资本的比重愈大,可变资本的比重愈小,从而对雇佣劳动的需要就相对减少,并导致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7.借贷利息

答:

借贷利息是指职能资本家为了获得贷款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要分割成两个部分:

一部分采取企业利润的形式为职能资本家所有,另一部分采取利息的形式付给借贷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

借贷资本家是凭借资本的所有权获得利息参与剩余价值瓜分的。

但在现象形态上,利息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产物,企业利润表现为职能资本家经营企业的报酬。

平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实质上,利息既是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的体现,又是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的体现。

8.级差地租

答: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一种形式。

是指生产条件较好的资本主义农场以地租形式交给土地所有者的剩余利润,即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其来源是农业工人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由于耕地有限,优等地和中等地不能任意增加,为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还要同时耕种劣等地。

获得平均利润是资本家在劣等地上投资的前提,劣等地生产率所决定的个别生产价格就成为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

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资本家因生产率较高、单位产品成本价格较低,其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这些资本家经常获得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剩余利润。

这种剩余利润通常以地租形式由租佃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

级差地租有两种形式:

因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等条件差别而产生的级差地租I;因对土地追加投资生产率高低差别而产生的级差地租Ⅱ。

9.绝对地租

答:

绝对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一种形式。

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用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在内)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在资本主义农业落后于工业的条件下,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在剥削程度相同的条件下。

等量资本在农业中比在工业中能产生更多的剩余价值。

因上地私有权的垄断,这部分较多的剩余价值不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农产品不按生产价格而按价值出售,在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之间存在一个差额。

这一差额就以绝对地租的形式为土地所有者占有。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逐步提高甚至超过工业有机构成。

农产品的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逐步消失。

但因为土地私有权垄断,土地所有者总要获得一定的地租方肯出租土地。

在这种情况下,绝对地租便成为农产品价值上的一个附加额,农产品价格便具有垄断价格的性质。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答:

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是因为:

(1)首先,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

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

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时才是劳动。

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而劳动的实现则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

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则可以成为商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工人在出卖劳动力时,实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同时让渡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让渡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

(2)其次,劳动不能成为商品,原因是:

①如果劳动是商品,它就应该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

但是,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具有价值,那就等于说劳动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这种同义反复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②如果说劳动是商品,那么它就应该同其他商品一样,在出卖之前就独立存在。

但雇佣工人的劳动不能独立存在,劳动要取得存在的形式,就只有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这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才能实现。

但工人和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发生交换关系时,工人还没有进行劳动,当然也就不能把尚不存在的劳动拿出去出卖。

③如果劳动是商品,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会导致违反价值规律,或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础。

因为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资本家应该支付给工人全部劳动形成的价值。

这样一来,资本家就得不到任何剩余价值。

没有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如果按照不等价交换原则交换,又违背了价值规律。

④如果劳动是商品,就等于说雇佣工人出卖了不属于自己的商品。

因为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它是在劳动过程开始以后才存在的。

但是,当雇佣工人在资本家的工厂里进行劳动时,劳动已经归资本家所有,受资本家支配了。

工人也就无权把已经不归自己所有的劳动作为商品出卖了。

(3)再次,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

①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关系看,劳动力的买卖和其他商品的买卖一样,买者付出货币,卖者付出一种和货币不同的商品,人们所注意到的只是商品交换应遵循的对等原则,至于买卖的这个商品是劳动还是劳动力,一般人是不会去深究的。

②从工资的支付形式来看,资本家通常是在工人劳动以后才支付工资的,这也使得工资被看作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③从工人的立场看,劳动是工人谋取生活资料的手段,所以工人很容易把他出卖劳动力所得的工资看成是劳动所得。

④从资本家的立场看,他总希望以尽量少的货币换取尽量多的劳动,以便取得利润。

实际上,这个利润是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所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