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总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8896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总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伤寒论总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伤寒论总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伤寒论总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伤寒论总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寒论总复习题.docx

《伤寒论总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总复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伤寒论总复习题.docx

伤寒论总复习题

伤寒论总复习题

伤寒论》总复习题

、名词解释

1、面合色赤

2、将息

3、白饮

4、下利清谷

5、面色缘缘正赤

6、四逆辈

7、周时

8、苦酒18、口不仁

9、麻沸汤19、清血10、心中懊

、选择题:

1、可确辨为桂枝汤证的是

()

A、恶风、发热、头痛、汗出、脉浮、口不渴、胸满。

B、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

C、恶寒发热、不欲饮食、呕吐、汗出而喘。

D、发热恶风、汗出、身痛、口不渴、脉沉迟。

2、桂枝汤方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

A、桂枝:

芍药为1:

1

B、桂枝:

芍药为1:

2

C、桂枝:

芍药为2:

1

D

、视病情灵活掌握

3、用桂枝汤治疗卫气不和,时发热自汗出的病证,选择下列哪种用药方法最恰当。

()

13、筋惕肉p11、旦日夜半12、面垢14、法醋15、厥逆16、小便色20、水逆

A、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等物。

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A、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B

C、升津止利,解肌止渴

D5、脾虚气滞腹胀满者治疗首选

A、理中汤

B

C、桂枝加大黄汤C

B、服已须臾,喝热粥一升D、先其时发汗

()

、升津舒经,且助解表、解肌祛风,解表止利

()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

6、太阳温病的含义是(

、太阳病误用辛温发汗的变)

A、外感温热之邪初起之证B

C、春月受风,其气已温的病证

D、里热炽盛,气阴两伤之证

7、葛根汤的药物组成是()

A、桂枝汤加葛根

B、桂枝汤加麻黄、葛根

C、麻黄汤加桂枝、葛根

D、麻黄汤加葛根

8、太阳中风证自汗出的病机应除外下列哪项()

A、卫强营弱

B、阳浮阴弱

C、卫阳闭遏,营阴郁滞

D、营气和而外不谐

9、下列哪项不符合苓桂术甘汤的主证()

A、心下逆满

B、气上冲胸

C、起则头眩C、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

10、五苓散的服法是()

A、捣为散,先食温服B、白饮和服

C、清酒调服D、温顿服

11、“时”是指()

A、一昼夜

B、一旬

C、一周D、当时

12、“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辨证属于()

A、真寒假热B、真热假寒C、里寒外热D、热极生寒

13、恶寒与发热并见,不可能是()

A、桂枝人参汤证B、五苓散证C、麻黄附子细辛汤证D、四逆汤证

14、桃花汤中赤石脂的用法是()

A、一半入煎,一半吞服B、另煎,兑入干姜粳米药汁

C、吞服药末D、与诸药同煎,无特殊要求

15、心下悸欲按,脉虚数无力,治疗首选()

A、桂枝加桂汤B、桂甘龙牡汤

C、苓桂甘枣汤D、桂枝甘草汤

16、下述提纲证和原文不符的是()

A、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B、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第2页共8页

C、黄连汤证

D、旋复代赭汤证

18、桂枝新加汤证“身痛”的病机是)A、表阳受伤,筋脉失养B、阴液耗伤,筋脉失养

C

、营气两伤,筋脉失养D、水湿浸淫,筋脉失养19、附子泻心汤的煎服法是

)A、麻沸汤泡“三黄”,煎附子B

、麻沸汤泡附子,煎“三黄

C、先煎附子,后下“三黄”

D、用“去滓重煎”法

20、桂枝人参汤的方药组成是

)A、桂枝汤加人参B、理中汤加人参

C、理中汤加桂枝

D、桂枝汤加人参干姜

21、下利黄色稀水,秽臭灼肛,里急后重,口苦咽干,舌苔黄,脉弦数。

宜选()A、小承气汤B、葛根芩连汤C、黄芩汤D、白头翁汤22、炙甘草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亏虚,水气凌心B、心血瘀阻,脉络不

C、心血不足,心失所养

D、心阳亏虚,阴血不足

23、太阳蓄水证的主要脉证是)A、脉浮、微热、恶寒、消渴、少腹满、小便不利

B、少腹满、小便不利、其人如狂

C、神志正常、小便不利、腹濡软

D、脉浮发热、渴欲引水、小便不利

24、阳明病的主脉是()A、数B、洪C、大D、沉

25、根据原文,“正阳阳明”是指

)A、脾约B、胃家实C、热结旁流D、阳明腑实

26、麻子仁丸证当除外下列哪一项

)A、大便结硬B、小便频数C、腹胀满痛拒按D、趺阳脉浮而涩27、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小柴胡汤的功能()A、寒温并用,扶正祛邪B、疏风散热,和解祛

湿

C、疏利三焦,调达上下

D、宣通内外,和畅气机

28、少阴寒化证出现口渴,其原因是()

A、津液亏虚B、水饮内停

D、阳虚不能蒸化津液

C、肾阴亏损

29、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最适宜的方剂是()A、麻黄附子细辛汤B、麻黄附子甘草汤

C、桂枝麻黄各半汤C、四逆汤

30、当归四逆汤适宜于()A、手足逆冷,脉微细者B、手足逆冷,脉微欲绝者

C、手足厥冷,脉沉迟者D、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

31、不属于寒热并用的方剂是()A、乌梅丸B、黄连阿胶汤

C、半夏泻心汤D、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32、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

欲吐,

应服()A、黄连阿胶汤B、猪苓汤

C、竹叶石膏汤D、栀子甘草豉汤

33、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

()

A、或已发热,或未发热B、时发热自汗出

C、翕翕发热D、热多寒少

34、少阳病提纲证中,“口苦”的病机为:

()A.胆火内郁,郁火上炎

B

.胃热上炎,津不上承

C.里热猖盛D.肾水不足,心火上炎

35、阳明三急下证与少阴三急下证的共同病机是()

A、正虚邪实,阴虚热盛B、燥热内结

C、燥热亢盛,阴津欲竭D、胃津亏耗

36、以下诸证除哪项外均是小柴胡汤的主证()

A、胸胁苦满B、胁下痞硬

C、往来寒热D、心烦喜呕

37、柴胡桂枝汤的药物组成是)

A、小柴胡汤加桂枝B、桂枝汤加柴胡

C、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取半量合方D、大柴胡汤与桂枝汤合

38、下列哪一症不是太阴病的主

A、腹满而吐B、自利

C、时腹自痛D、胸下结硬

第4页共8页

39、下列何证无“面赤”

A、桂枝麻黄各半汤B

C、四逆汤

D

40、《伤寒论》讨论的“协热利”当除外下列哪项A、桂枝人参汤证BC、黄芩汤证

D

41、发黄之症不可见于:

A.湿热证B.蓄血重证C.水蓄膀胱证D.寒湿证

42、黄连阿胶汤证和猪苓汤证不可共有症状有:

A.舌苔黄厚

B.发热

C.口渴

D.心烦失眠

43、下列方证哪个有肝寒气逆病机:

A.吴茱萸汤证B.小建中汤证C桂枝加人参汤D.桂枝加芍药汤

三、填空题:

1、伤寒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指

的总称。

2、伤寒六经病证是否发生传变。

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一是

,三是3、伤寒六经病证的传变方式主要有

四种形式

4、太阳伤寒与太阳温病的主要区别点在于看病人是否有的症状。

二者的治

疗原则分别是和

5、大青龙汤证的辨证要点是

6、表寒实证兼内热烦躁,治疗时应视病情轻重区别选方,证轻者选

方,

证重者选方。

7、阳明发黄三证是:

证,证,和证。

8、“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应该选用方治疗。

9、蓄水证与蓄血证同属下焦病证,其鉴别要点在于病症表现有无。

10、炙甘草汤的煎药法是用煎药。

11、桂枝甘草汤是治疗

证的祖方。

12、“发汗后,腹胀满者”治疗首选方。

13、阳明病的提纲原文是“阳明之为病,。

14、少阳病提纲原文是“少阳之为病,

,,”

15、少阴病的提纲原文是:

“少阴之为病,

、白虎汤

、葛根汤证

、葛根芩连

)))

二是

16、黄连阿胶汤由五味药组成,即黄连、黄芩、白芍、阿胶和。

第6页共8页

17、少阴热化证中,阴虚阳亢证的主症是,治疗主方是;阴虚水热互结证的主症是,治疗主方是。

18、厥证的发病机理是。

其症状特点为。

四、是非判断题:

少阳病热入血室证的治疗除了针刺之外,还可用抵当汤活血逐瘀。

太阴腹痛证就是太阴阳明同病。

使用炙甘草汤时必须用清酒煎药而不用水。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阳明病的提纲原文。

桂枝甘草汤是治疗心阳虚证的祖方。

五、简答题:

1、简述太阳病伤寒、中风、温病的鉴别要点。

2、简述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头痛的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特点

3、简述结胸证的病因、分类及主治方剂

4、苓桂术甘汤证与真武汤证均为阳虚水停证,二者有何异同?

1、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汉代名医张机。

2、判断疾病传变与否当以病人欲吐不欲吐为依据。

3、

桂枝汤的作用重点就是调和营卫。

4、十枣汤证的病机是邪热与水饮互结胸脘。

5、

6、7、血弱气尽,腠理开泄”是少阳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伤寒论》六经病证变证的总治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

逆,随证治之。

”(

8、

注解伤寒论》的作者是成无己。

9、

10、11、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是上热下寒,升降失常。

根据原文179条,“太阳阳明者”,即是指脾约证。

辨阳明腑实轻重的药试法是服用调胃承气汤观察腹中转12、伤寒论》论发黄证的病因就是寒湿或湿热郁阻中焦。

13、柴胡桂枝汤的药物组成即小柴胡汤加桂枝。

14、15、16、

少阴阴盛格阳证的主方是白通汤。

17、18、19、桃花汤证的治法是温中健脾,散寒止利。

少阴咽伤破溃,痰火郁结证,治疗宜选用苦酒汤。

厥阴上热下寒证就是乌梅丸

20、

三阳合病就是指太阳少阳阳明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22、脾约证治疗首选方剂是蜜煎导方。

23、24、

5、简述大青龙汤证与小青龙汤证的病机、证候要点与治疗的异同。

7、简述附子泻心汤的煎药法。

8、《伤寒论》中变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9、简述三阳病证发热的特征。

10、试述太阴腹痛的证治有哪些?

11、阳明病出现不大便是否就是阳明腑实证?

为什么?

请从病机及治疗选方叙述之。

12、简述阳明病腹满与太阴病腹满的病机和证候鉴别。

13、简述悬饮证的主证及主治方剂。

14、简述炙甘草汤证的主要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及煎药治。

15、简述小建中汤证与朴姜夏草参汤证的证治特点。

16、试述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

17、简述小柴胡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

18、简述黄连阿胶汤证与猪苓汤证的证治异同。

19、如何鉴别蛔厥证与脏厥证?

20、简述厥证的病机及证候特点。

六、病案分析题:

1、张某,男,19岁。

初起发热恶寒,汗出,口微渴。

就诊时高热达39°C,汗出,咳嗽气粗而喘,痰黄而粘,夹有少量血丝,胸闷且痛,喉中痰鸣,口渴,烦躁,舌苔黄略干,脉浮数。

(要求:

提出病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2、患者王某,女,36岁,农民。

因出工时渴甚,遂在河里饮水,回家后肠鸣腹痛腹泻,经中西医药治疗,腹泻如故,腹中肠鸣更甚,所下为黄色稀水,奔迫下注,心下痞满不舒,泛恶欲吐,病势急剧,转请中医治疗。

现症:

心下痞满欲呕吐,肠鸣漉漉,腹泻日十余行,兼腹痛,口干欲凉饮,舌边缘白苔,中部微黄腻,六脉小数,体温38.6°C。

(要求:

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

3、章某,男,63岁,2004年10月23日初诊。

反复发作眩晕,每次发作觉恶心,呕吐白色痰涎,纳差,不能起床,恶寒,肢冷,心烦,口不渴,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第8页共8页

(要求:

提出《伤寒论》病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4、张某,男,65岁。

患咳喘十余年,每年冬发夏愈。

今年起频发无度,现值盛夏,尚穿棉袄,夜盖棉被,凛凛恶寒,背部尤甚,咳吐稀痰,盈杯盈碗,气喘不能平卧,伴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视物昏蒙,舌苔白腻,脉弦紧。

(要求:

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5、李某,女,63岁。

反复发作眩晕,伴恶心,呕吐白色痰涎,纳差,不能起床,恶寒,肢冷,心烦,口不渴,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要求:

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6、邓某,男,47岁,农民。

素体壮实,时值夏日酷热,晚间当门而睡,迎风纳凉,午夜梦醒,渐觉凉爽,夜深觉寒而冷醒,入室裹毯再睡,次日寒热大作,热多寒少,头痛如劈,身痛如被杖,壮热无汗,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脉洪大而见浮紧,舌苔薄白,根部微黄。

(要求:

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7、陈某,女,43岁,初诊92年4月27日。

患者素体虚弱,头晕目眩,纳差,大便不实,神疲气短,近日咳喘,眼睑及四肢轻度浮肿,胸脘痞闷,不欲饮食,舌质淡,苔白,脉沉弦。

(要求:

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第9页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