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8415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解析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B.

C.

D.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初春,河流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故A正确;B.盛夏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C.深秋,绿叶上挂满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C错误;D.寒冬,大雪纷飞,雪是空气中水蒸气迅速降温,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

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升华.

2.2.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  )

①冰;②水;③冰水混合物

A.①或②B.①或③C.②或③D.①、②或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因为有温度差,热量是从温度高的传给温度低的,水的温度高于冰,所以水要放热,冰吸热温度升高,而0℃的水放热就变成了冰,冰吸收热量升高温度,但是仍然达不到冰的熔点0℃,所以冰不会熔化。

如果水的质量较大,水可能部分结冰,因此可能的状态是冰或冰水混合物,故选B.

【点睛】根据热传递来判断吸热和放热情况,再根据熔化和凝固知识判断冰和水的物态变化。

3.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6min,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3min~6min内是液态

B.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C.在3min~6min内,甲的内能保持不变

D.在固态时,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

【答案】D

【解析】

解:

A、因甲为晶体,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A错误;

B、在加热一定时间后,甲的温度不变,故能判断甲是晶体.而乙虽然温度一直升高,可能还没达到熔点,也可能是非晶体,故甲可以判断但乙无法判断,故B错误;

C、在3~6min内,甲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C错误;

D、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在0~3min时间里甲升高的温度为△t1=50℃﹣20℃=30℃,乙升高的温度为△t2<30℃,

可知,当吸收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t越大比热容C就越小.所以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这是一道综合实验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熔点、晶体的熔化过程、内能的变化、温度变化量和物质比热容的关系.

4.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AB、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因此温度为0℃时,水、冰都可以存在;故AB错误;CD、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因此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5.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268℃时,氢是固态

B.灯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钢掉入纯金水中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氦的熔点为−259℃,−268℃低于氦的熔点,所以此时处于固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表格中数据知,钨丝的熔点很高,不易熔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金的熔点为1064℃,钢的熔点为1300℃,高于金的熔点,所以将纯金掉在钢水中会熔化,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银温度计在低于−40℃时不能使用,因为在该温度下水银是固态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A、熔点是晶体固态时最高温度,液体时最低温度;B、钨的熔点很高,不易熔化;C、比较金和钢的熔点的关系便可得出结论;D、水银的熔点是-38.8℃,不能测量-40℃的温度.

6.6.如图甲所示,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等体积的M、N两种固态物质。

它们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在26min内,M物质从固体变为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

根据图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ab为M物质的熔化图象,oa′b′为N物质的沸腾图象

B.在16~18min内,M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不吸收热量

C.M物质肯定是晶体,N物质可能是非晶体

D.M、N物质熔化过程都持续了10min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读图可知,M在10∼20min的10min内,吸热但温度不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oab为M物质的熔化图象,但在26min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因此oa′b′不是N物质的沸腾图象,故A错误;B.由图可知,在16~18min内,M物质正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持续吸收热量,故B错误;C.26min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不能由此确定N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故C正确;D.M物质熔化过程都持续了10min,N物质没有熔化,故D错误。

故选:

C.。

【点睛】

(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

7.7.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min第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

【详解】

(1)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2)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由图象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2℃;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内能减小,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故C正确,D错误。

故选:

C。

【点睛】

(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2)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3)根据晶体熔化的条件可知:

冰水混合物会向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8.8.印刷工人用铅水浇铸铅板,图中能反映铅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用铅水浇铸零件就是高温铅水的凝固过程,铅是晶体应该有固定的凝固点,∴随着时间推移铅水的温度降低,但是降到凝固点的时候,保持该温度不变,铅水从液态变成固态。

A.随着时间的增长,铅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错误;B.随着时间的增长,铅水的温度升高,且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熔化图象,故错误;C.随着时间的增长,铅水温度降低,且有凝固点,符合晶体的凝固过程,故正确;D.是非晶体凝固图象,故错误。

故选C.

【点睛】用铅水浇铸零件就是高温铅水的凝固过程,铅是晶体应该有固定的凝固点,所以铅水从液态变成固态应该有一段时间保持该温度不变.故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9.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持续上升

B.温度保持熔点不变

C.先上升,后来保持不变,最后又上升

D.先下降后上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根据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

解:

沥青属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沥青属于非晶体,是解答的基础.

10.10.关于物态变化中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和内能均保持不变

B.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和内能均保持不变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

D.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

【答案】C

【解析】

【详解】A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吸热,所以内能增大,故A错误,C正确;BD、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内能增大,故BD错误,故选:

C.

【点睛】

(1)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3)晶体在熔化有固定的熔点.

二.填空题

11.11.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_____的冷却效果较好。

因为它在_____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答案】

(1).0℃的冰

(2).熔化

【解析】

【详解】0℃的冰变成0℃的水时,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会降低周围的温度,更利于冷却食物,所以0℃的冰效果会更好。

12.12.海波凝固时要_____热量,它的温度_____上升。

(选填“一定不”或“不一定”)

【答案】

(1).放出

(2).一定不

【解析】

【详解】海波是晶体,晶体的凝固过程放热,内能减小,但温度不变。

【点睛】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知道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变,内能减小,处于固液混合态.

13.13.查熔点表,确定下列物质在下列温度时的状态(通常情况下)。

(1)﹣115℃的酒精是_____态;

(2)700℃的铅是_____态;

(3)﹣39℃的水银可能是_____或_____。

【答案】

(1).液

(2).液(3).固态、液态(4).固液共存状态

【解析】

【详解】由熔点表可知:

酒精的熔点是-117℃,所以﹣115℃的酒精是:

液态;由熔点表可知:

铅的熔点是328℃,所以700℃的铅是:

液态;由熔点表可知水银的熔点是﹣39℃,当物质在熔点的时候,三种状态都有可能存在,所以﹣39℃的水银是:

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点睛】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一样的,且当物质在熔点的时候,三种状态都有可能存在。

14.14.如图所示为装修工人经常会用到的热熔胶枪,胶枪使用时将固体胶棒送入枪管,通电加热后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胶水被挤出,此过程需要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胶水在常温下会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从而起到粘合的作用。

【答案】

(1).熔化

(2).吸热(3).放出(4).凝固

【解析】

【详解】热熔胶枪使用时将固体胶棒送入枪管,通电加热后,固体胶棒吸热由固态熔化变成液态胶水被挤出,胶水在常温下放出热量由液态凝固成固态,起到黏合的作用。

15.15.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这种物质的熔点是℃,在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者“不变”)

【答案】240;固液共存状态;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平直的过程,表示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240℃;在第10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是固液共存态,并且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考点:

晶体熔化特点

视频

16.16.如图为某晶体的熔化曲线图。

则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图中_____(选填“AB”、“BC”、“CD”)段为固液共存状态,晶体熔化时是_____热。

【答案】

(1).70

(2).BC(3).吸

【解析】

【详解】由图象可知:

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由图象知对应温度70℃即为晶体的熔点。

即晶体的熔点是70℃。

在晶体的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但温度不变,仍要吸收热。

【点睛】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17.17.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实验中宜用_____(选填“较大颗粒”或“微小颗粒”)的固体。

(2)把装着某物质的试管放在烧杯的水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火加热试管,是为了使该物质_____。

(3)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5)下表是一位同学探究某固体熔化,测量的数据和观察的现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熔化用了_____分钟。

【答案】

(1).微小颗粒

(2).受热均匀(3).B(4).48(5).晶体(6).偏大(7).48℃(8).4

【解析】

【详解】

(1)微小颗粒受热均匀,因此实验中宜用微小颗粒的固体。

(2)把装着某物质的试管放在烧杯的水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火加热试管,是为了使该物质受热均匀。

(3)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由图2可知,读数方法正确的是B;由图示温度计可知,其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48℃;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

(4)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大。

(5)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48℃,熔化用了4分钟。

【点睛】

(1)实验时物体受热均匀,实验效果更好.

(2)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物质均匀受热.(3)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其分度值,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晶体有固定的熔点.(4)用温度计测物质的温度时玻璃泡不能与器壁或容器底相接处,否则会使所测温度偏高.(5)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答题.

18.18.在“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本实验应选用图甲、乙两套实验装置中的_____装置,理由是:

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BC段,该物质处于_____态,其内能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与固态时的比热容之比c液:

c固=_____。

【答案】

(1).乙

(2).使此物质均匀受热(3).晶体(4).固液共存(5).增大(6).2:

1

【解析】

【详解】

(1)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此物质均匀受热,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乙装置。

(2)由上面已知该物质的熔点是0℃,据图象能看出,该物质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内能越来越大;根据图中坐标信息可知,该物质在AB段温度升高10℃,被加热5min;在CD段温度升高10℃,被加热10min;则该物质在CD段(液态)吸热与AB段(固态)吸热之比为2:

1,根据Q=cm△t可得,

【点睛】

(2)知道怎样才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且可以防止温度上升较快,便于测量温度;(4)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的时间为熔化时间;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混合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