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章2 熔化和凝固.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章2 熔化和凝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章2 熔化和凝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章2熔化和凝固
二、熔化和凝固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探究冰、石蜡的熔化特点”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晶体熔化或凝固时,虽然伴随有热的得失,但是温度不变。
受初中学生知识冰平的限制,学生较难理解。
另外,还应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
如:
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
【教具】:
铁架台、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碎冰块、松香、温度计、蜡烛、冰棒、秒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问题:
(1)回答汽化、液化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
(2)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2、活动一
(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冰。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
二、新课教学: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学生举例:
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冰;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冰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冰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冰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二)、探究冰熔化的特点
提出问题:
冰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猜想与假设:
(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
(2)冰熔化时温度(升高/降低/不变)
设计实验:
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98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
如图4-47把碎冰块放入烧杯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的变化,直到冰熔化后5min为止。
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工,一位学生看时间,一位学生读温度计的示数,一位学生观察物质状态,并把实验结果及时填入表格中。
教师巡回指导,控制实验时间。
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在图4-28画出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分析不同线段中冰是吸热还是放热?
温度如何变化?
处于什么状态?
完成填空:
结论:
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0℃,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升高。
评估:
(三)、探究石蜡熔化的特点
1、实验:
如图4-27把石蜡碾碎后放入烧杯中,在石蜡中插入温度计,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石蜡状态的变化,直到松香全部熔化后5min为止。
2、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在图4-30画出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分析不同线段中石蜡是吸热还是放热?
温度如何变化?
处于什么状态?
3、结论:
石蜡在熔化全过程中,温度上升
(四)、观察石蜡的凝固过程
把装置中的烧杯和酒精灯移去,观察试管中的石蜡从液态变成固态
(五)、小结:
冰和石蜡熔化和凝固有什么不同点。
1、冰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石蜡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
2、图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3、会查熔点表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5、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熔化、凝固对人类有利也有弊,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探究冰、石蜡的熔化特点”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晶体熔化或凝固时,虽然伴随有热的得失,但是温度不变。
受初中学生知识冰平的限制,学生较难理解。
另外,还应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
如:
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冰和石蜡熔化和凝固有什么不同点。
二、新课教学:
(一)、晶体
.1、冰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教师选择一个组的熔化曲线,请该组同学画在黑板上)
讲述:
其他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状如图所示。
我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BC和CD三段,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
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冰是什么状态?
温度怎样变化?
(答:
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冰是固态,温度升高)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开始熔化?
(答:
B点)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冰的状态如何?
温度是否变化?
这段时间是否对冰加热?
(答:
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冰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冰的温度保持在0℃左右不变。
此时仍在继续对冰加热,即冰仍在吸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冰是什么状态?
温度如何变化?
(答:
冰的状态是液态,冰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冰的温度升高)
(5)、像冰那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2、熔点
讲述:
除了冰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与冰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化时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已。
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纯冰的熔点是48℃。
我们实验用的冰不纯,熔点低于0℃。
3.凝固曲线
教师:
如果让熔化了的冰冷却,记下液态冰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下图的形状。
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1)DE段。
冰是____态,____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__。
(2)EF段。
冰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
(3)FG段。
冰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
教师:
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二)、.学生练习
(1)读物质的熔点表。
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
教师读一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教师:
钨的熔点是3140℃。
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140℃不变。
(学生模仿教师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2)学生回答
①温度是70℃的萘是____态。
②冰在-5℃时是____态。
③铁、铜、铝在常温下是____态。
④冰银在-30℃时是____态。
⑤酒精在-100℃时是____态。
⑥锡在232℃时是____态。
⑦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到-52.3℃,应选用冰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
为什么?
(应选用酒精温度计。
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52.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
冰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冰银的固态的。
所以冰银温度计在冬季的漠河无法工作。
)
(三)、.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讲述:
现在请大家结合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听一段冰的自白,并回答问题。
“我叫冰,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0℃。
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0℃,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
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
”(学生讨论并回答)
48℃既是冰熔点也是它的凝固点。
此时冰是熔化还是凝固,关键要看冰是吸热还是放热。
固态冰在温度到达熔点时,吸热则熔化。
液态冰在温度到这一温度时,放热则凝固。
所以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四)、非晶体
1、讲述:
物质除了晶体还有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
2、请一个组把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画在黑板上。
从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可知,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跟晶体不同。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
石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固态石蜡由硬变软,然后再变为液态。
凝固时放热,石蜡由液态变为粘稠,然后由软变硬,形成固态。
三、归纳总结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有明显的区别: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这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
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但是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吸热,凝固时都放热。
所以,晶体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
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
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
2.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冰冰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
(学生思考并回答)
冰冰混合物中有冰又有冰,冰和冰的物态变化有两种可能:
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毕,冰熔化时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另一种可能是尚未凝固完毕,温度也应保持在凝固不变。
所以冰冰混合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为0℃。
(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并回答)
雪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0℃不变,但是要吸热。
雪从空气中吸热,气温下降,所以化雪时更冷。
3.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冰,可以利用冰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
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冰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四、信息浏览;液晶
五、作业布置:
课本101---102页1、2、3、4
熔化和凝固
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
达到熔点
熔化晶体吸收热量
熔化时温度不变
非晶体吸收热量
熔化时温度升高
凝固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晶体达到凝固点
放出热量
凝固时温度不变
非晶体放出热量
凝固时温度下降
反思:
1.教学难点是晶体熔化或凝固时,虽然伴随有热的得失,但是温度不变。
受初中学生知识冰平的限制,教师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解,只要通过学生实验,观察现象,从事实出发,学生能记住这一事实即可。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做好学生实验。
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冰的纯度尽可能高。
二是对冰开始加热时,不要用温冰,温冰会使试管内靠管壁的冰先熔化,而中央部分的冰的温度还没有达到0℃。
三是搅拌要及时、不停顿。
由于冰是粉末状,导热性能差,只有不停搅拌才可望实验成功。
三、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3种状态间的相互转化,理解汽化、液化。
(2)掌握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特点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了解沸腾现象。
2.过程与方法
探究水沸腾的特点,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物质不同状态间的相互转化现象,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教学方法】
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放一些常见的物质状态转化现象,如干手器干手、玻璃上起白雾、小狗夏天伸舌头散热等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该怎么解释,引导学生讨论。
【过渡】戴眼镜的同学,你们注意过,冬天戴着眼镜喝热水或者吃热饭的时候镜片的变化吗?
镜片变得朦胧是为何?
二、新课学习
水在不同温度下有固态、液态或气态3种状态。
固态、液态或气态是自然界物质的3种常见状态,同一物质的3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过渡】如课本图4—13所示,铁锭高温会变为铁水,火山爆发岩石变为岩浆等。
各种物态间是怎样变化的?
有什么特点?
(一)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
汽化:
物理学中,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汽化包括蒸发与沸腾两种方式。
蒸发: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如:
吹风机吹干头发,打开酒瓶盖子会闻到酒精味,洗完手可用干手机吹干,拖地后地面的水会不见等。
【活动】我们来讨论课本活动1的内容:
老师今天上课时带来一块湿毛巾,请大家想一想怎样使毛巾尽快变干?
我们课堂上用湿毛巾做个验证。
请大家讨论后填下表:
方法
原因
放在太阳下晒
提高液体的温度
将毛巾完全展开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吹风
加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
通过实验发现:
相同条件下,毛巾在阳光下、摊开和吹风时干的更快。
【总结】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提问】现在农村地区为了节约用水,常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有什么好处?
试着说一说。
【知识巩固】
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凉,这是因为(C)
A.水的温度比气温高得多
B.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
C.人身上的水蒸发时从身体表面吸收了热量
D.这是人体的一种错觉
【过渡】烧水时,每当水沸腾,总会咕嘟咕嘟地冒泡,这也属于汽化现象吗?
它和蒸发有何不同?
(二)探究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
我们来预习一下活动2中的内容,然后如课本图4—15进行实验探究。
【活动】准备器材: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水、温度计、火柴、计时器等。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水温升接近80℃时开始记,每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再继续观察5分钟,观察水沸腾时发生的现象,特别是水中气泡的多少、大小、位置的变化。
最后整理得到的数据,并绘制“温度—时间”图、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变。
【总结】沸腾:
物理学中,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了解课本90页表中几种液体的沸点。
总结沸腾与蒸发的异同点。
蒸发
沸腾
异
发生地点
仅在表面
内部和表面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只在一定温度(沸点)时发生
汽化速度
缓慢的汽化
剧烈的汽化
同
由液态变为气态
【提问】汽化的两种形式是什么?
【知识巩固】
关于水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沸腾水的温度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
B.无论什么条件下,水沸腾的温度一定是100℃
C.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D.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会升高
【过渡】用水壶烧水时,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在炎热的夏天,打开冰箱门也会出现“白气”,这两种“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三)液化
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液化:
物理学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交流】我们拿一干净玻璃片,倒置在沸腾的白气上方,可以发现,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凝结成了小水珠,我们平时烧水看到的“白气”就是这些小水珠形成的。
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温度时,就会液化为液态的水;如:
夏天吃的冰棒(课本图4-18)、冰箱开门都会冒“白气”。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会液化;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气体也能液化;如生活中的液化石油气。
液化可以缩小气体体积,方便贮藏和运输。
【过渡】通过活动2我们知道,液体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变,这说明液体沸腾变为气体时需要吸收热量。
那么,蒸发时是否也需要吸收热量呢?
(四)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活动】a、我们用酒精棉球擦一擦手面,会感觉到凉凉的。
b、按照课本活动4观察液化放热实验,第一次测量的容器B中的水温与第二次的不同,这说明什么?
a中得出酒精从手背表面蒸发带走了热量,所以手背会变凉。
同沸腾一样,蒸发也需要吸收热量,2010年世博会时采用喷雾降温降低室外休息区温度就是这个道理,如课本图4-19;还有天冷时同学们下水洗澡,上岸时觉得冷,夏天小狗会伸长舌头散也是这个道理。
实验b中我们发现第二次测量的容器B中的水温高于第一次的结果,说明水蒸气在试管A中液化放出了热量,所以容器B中水温升高。
气体在液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如有些企业的食堂利用蒸汽做饭,天下雨时变得闷热。
【总结】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都需吸热;气体液化时会放出热量;环境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
【知识巩固】
我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用的液体氢氧燃料,采用的原理是(C)
A.蒸发吸热
B.热胀冷缩
C.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
D.液化放热
【议一议】
寒冷的冬天小刚坐在车窗封闭的爸爸的车里,发现挡风玻璃内侧由于___液化_____出现了“白雾”,于是他叫爸爸打开车内空调,“白雾”由于发生____汽化____很快就会消失(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课堂练习:
1.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D)
A.加在饮料中冰块会逐渐变小
B.冰棍周围经常会看到“白气”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D.太阳出来后花草上的露珠不见了
2.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还与(A)
A.液面的气压大小有关
B.大气压的大小有关
C.加热的火焰大小有关
D.加热的时间长短有关
3.在“研究水沸腾”实验时能观察到的现象中,不正确的是(B)
A.开始加热时杯底及侧壁上生成许多小气泡
B.开始加热就有气泡不断地产生
C.沸腾前杯底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体积逐渐变小
D.沸腾时杯底气泡迅速上升,并且体积增大,到达水面,气泡破裂
课堂小结:
【师生交流】通过这节课,谈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总结】
1、同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汽化:
物理学中,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3、汽化的2种方式:
蒸发、沸腾
4、蒸发: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5、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表面积的大小、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
6、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液化:
物理学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