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阅读阅读中年段A第三讲 句子派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7290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作文阅读阅读中年段A第三讲 句子派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作文阅读阅读中年段A第三讲 句子派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作文阅读阅读中年段A第三讲 句子派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作文阅读阅读中年段A第三讲 句子派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作文阅读阅读中年段A第三讲 句子派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作文阅读阅读中年段A第三讲 句子派对.docx

《小学作文阅读阅读中年段A第三讲 句子派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作文阅读阅读中年段A第三讲 句子派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作文阅读阅读中年段A第三讲 句子派对.docx

小学作文阅读阅读中年段A第三讲句子派对

第三讲句子派对

教学目标:

1、能独立理解句子含义。

2、掌握常考的转换句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2、掌握常考的转换句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辨清句子成分。

2.句式的转换。

教学准备:

句子成分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步骤和安排:

阅读回顾

1.复习上次课的知识点。

2.讲解上节课布置的阅读作业。

开课语: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小桔灯的快乐阅读课堂。

我们的口号是:

在快乐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享受快乐。

耶!

(阅读,悦读越爱读!

棒极了!

同学们的声音都十分的响亮,老师的心情也非常愉快。

今天我们就来开个派对,为谁呢?

为组成一篇篇优美动人文章的“砖头”——句子。

读文章,就是读一个一个句子。

前面我们学了字和词,它们都是为句子服务的。

一、心香一瓣——瓣瓣沁脾

导入:

师:

同学们都有没有自己的QQ呀?

生:

当然有了。

师:

QQ有个特别流行的功能——QQ签名,相信同学们都玩过吧?

生:

玩过!

师:

谁来说说自己最近的QQ签名是什么?

生:

……

师:

QQ签名就是写上简单的一两句话,表达一定的意思。

大家最喜欢做的事情,应该就是隔段时间就看看同学朋友的签名有没有变化,再就是猜猜这签名的意思,是不是?

生:

是!

师:

这猜签名的意思,就是理解句子的含义。

二、指点迷津——点石成金

1.理解句子含义

要点一:

抓住句子主干

师:

要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要理清句子的成分。

同样的几个词,顺序不同,在句子的成分也就不一样,表达的意思也会不同。

请看下面几个词,将它们组成一句话

小红我给讲故事认真地

生1:

我认真地给小红讲故事。

生2:

小红认真地给我讲故事。

师:

这两个句子,讲故事的主体变了,意思就完全不同。

师:

一个句子,一般都由六个成分组成。

(出示卡片)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师:

主语、谓语、宾语是组成一个句子的基本部分。

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

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我认真地给小红讲故事”这句话中的“我”,就是主语。

(将主语卡片贴在“我”字下)

谓语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我认真地给小红讲故事”这句话中,哪个词是动词?

生:

讲。

师:

对,“讲”,就是谓语。

(将谓语卡片贴在“讲”字下)

宾语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师:

“我认真地给小红讲故事”中,什么是对“讲”的补充呢?

生:

故事!

师:

对,是故事,而不是其他,对谓语做一个限定。

(讲宾语卡片贴在“故事”下)

师:

一个完整的句子,它一定是有主语、谓语和宾语这三个部分的。

这三个部分,可以称之为句子的“主干”。

同时我们又发现,这样的句子过于简单,表达不出想表达的感情,所以我们又适当地为句子加了一些修饰,让句子更生动。

这些补充,有的是定语,有的是

状语,还有的是补语。

这些是句子的“枝丫”。

文中的“认真地”、“给小红”这些就是补语。

我们在理解句子的含义时,就是要先去掉“枝丫”,抓住“主干”,理解基本意思。

再看看修饰部分,理解作者的感情。

让我们来看下面几个句子。

1.宽阔的钱塘江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

师:

哪位同学能找到这个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

生:

钱塘江、罩着、雾。

师:

很好,通过找到这三个元素,我们就知道了这个句子主要是想告诉我们,钱塘江罩着雾。

而“宽阔的”、“薄薄的”则让句子描写得更细微。

2.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师:

这个句子的主干又是什么呢?

生:

小鹿欣赏影子。

师:

很棒,主语名词,谓语动词,宾语解释谓语“干什么”。

下面,我要增加难度了,请大家看这个句子。

3.光秃秃的柳树的枝头,被春姑娘的纤纤玉手抚摸了一下,已经抽出了小米粒般的小芽儿。

师:

这个句子的主干迷惑性可是很大!

谁敢试试?

生:

……(自由讨论并发言)

师:

主语到底是“柳树”还是“枝头”呢?

谓语是“抚摸”还是“抽出”呢?

宾语干扰倒不大,是“小芽儿”。

我们一起来看看。

柳树的枝头,重点在枝头上,所以主语是“枝头”。

谓语是解释主语的,抚摸是谁在抚摸呀?

生:

春风。

师:

我们的主语是“枝头”,那这个“抚摸”是不是谓语?

生:

不是。

师:

对的,“抽出”才是表示了“枝头”的状态。

所以它才是谓语。

小结:

抓住句子的主干理解句子含义,就是要找准句子的主谓宾。

要点二:

理解关键字词

师:

只有主谓宾的句子只能表达基本意思,就好像一棵树的树干,我们现在只能知道它是一棵树,但这是一颗什么树?

长了多少年?

就需要凭借树叶的形状、树皮等多方判断。

那我们的句子,就只有依靠关键字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意思了。

比如刚才我们做的习题第二题,“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这句话中的“欣赏”,其实就是“看”的意思。

但是这个看不是无意识的看,而是带着欣赏的眼光,也就可以理解到小鹿对自己的外形非常满意。

理解关键字词,要求同学们本身词汇量就很丰富。

一些用得特别好的字词,作者本身就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如果我们能领会这个关键字词的意思,也就明白了作者的深意。

诗人是最爱斟酌词句的,流传了不少故事。

诗人王安石就是其中一位。

一年初春时节,诗人王安石从扬州到了瓜州渡口,归心似箭,想早日返回金陵钟山的寓所——他因变法失败而被罢相之后,一直住在这里。

他打算先坐船横渡长江,到对岸的京口(今江苏省镇江)上岸,然后连夜赶路回钟山。

渐进黄昏,船就要靠近南岸,马上可以上岸赶路了,诗人不禁往西边眺望着,只见峰峦重叠,绵延不断,伸展到远方,最后被云雾所遮裹,看不到夕阳外的钟山。

但它并不遥远,要知道,从京口到金陵,中间不过隔了几座山峰而已!

船一靠岸,王安石第一个跳上岸,忽然一阵春风吹来,夹带着一阵使人心醉的花香。

啊!

诗人的脚步正好赶上了春天的脚步,双脚踏上了江南绿色的地毯。

回望江北岸,只有那苍苍的暮霭和滚滚的烟波……这时,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它将伴随着诗人连夜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

王安石一时兴起,随口吟出一首绝句: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他一路上反复吟诵着,思考着,总觉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够贴切。

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春风又入江南岸”,咦,这象什么话?

不好!

他自言自语着,然后又改为“满”字——“春风又满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话了,诗人又抛弃了“满”字,跑了十多里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却总是找不到一个妥贴的字眼。

最后,他忽然想到在船上望见的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和草木……绿,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吗?

何不用一个“绿”字呢?

于是诗人大声吟诵道:

“春风又绿江南岸”——好一个“绿”字!

王安石到此才确定用“绿”字来取代“到”、“过”、“入”、“满”等字眼。

第二天,诗人回到钟山的寓所,就立即把这首诗抄录在自己的稿本上。

诗人想用一个动词来表现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形容词,将形容词作动词用,这就是“形容词动用”。

“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

小结:

理解句子的意思,要善于发掘句中的关键字词。

要点三:

联系上下文

师:

对于一些我们没有见过的词,我们也可以根据经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我们来看这篇短文。

我上初中那年,迷上了《格林童话》。

当时,这本书的定价还不到一元钱。

不过要买下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时,父母工资微薄,哪里还有余钱去买一本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书呢?

一天,我放学回家,无意中看到了写字台上放着一把钥匙。

平时父母总是把钱

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

几经犹豫后,我打开了抽屉,从里面拿走了一张一元的纸币。

第二天,我买回了那本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

几天过去了,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不久,书店里又进了一批新书,其中《绿野仙踪》更是我盼望已久的童话书。

我准备如法炮制。

当我再一次打开写字台抽屉时,却发现里面多了一张纸条……

师:

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如法炮制

生:

……(自由回答)

师:

我们从文中看到,准备“如法炮制”,说明是要做一件事情。

接下来的句子说“当我再一次打开写字台抽屉”,这样来看,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抽屉拿钱。

所以如法炮制在文中的意思就指再次偷偷到抽屉里去拿钱。

不仅词语,完整的句子也是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

中国的语言是博大精深的。

句子有很多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语等等。

运用了这些修辞方法的句子往往需要我们根据文章内容来理解。

比如说这句话: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师:

有没有同学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

童年怎么会在一天之内结束呢?

这显然是一种夸张的手法,那这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单看这一句,我们是无法明白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完整的短文。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丁当响。

我在5里外的村小上学,6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3个馒头。

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

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

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

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

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

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

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

咋办?

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

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

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我回家时,呆呆地看看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

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

娘笑笑,没吭声。

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

"平娃娘,平娃娘!

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

你看我家二丫,发3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了!

"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

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5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

"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

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

"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师:

原来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母亲的关爱,使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自私,从这一天开始,他不再是一个只知道索取的小孩子。

他学会了关爱家人,多为别人考虑。

他思想成熟了,长大了。

这句话背后隐藏的意思,单分析这句话是理解不了的。

小结:

句不离段,将句子放回文章中,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把握住句子的意义,才可体会出它的弦外之音。

2、句式转换

要点一:

陈述句与反问句

师:

理解了句子的含义,也是有助于我们做转换句式的题目的。

常见的句式有哪些呢?

我们来看看这些句子。

1.这里的风景很美。

2.这里的风景美吗?

3.难道这里的风景不美吗?

4.这里的风景真美啊!

它们分别是什么句式?

生:

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

师:

很好,那有没有人能说说这些不同的句式,有什么区别?

生:

表达的感情强烈程度不一。

师:

谁强谁弱?

生:

感叹句和反问句感情要强,疑问句其次,陈述句最弱。

师:

那反问句和陈述句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生:

是。

师:

对的,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像这样,改变我们常用的陈述句式,让情感更强烈?

让我们来看看陈述句如何改为反问句。

师:

反问句有个很明显的标志——有“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还有一

个标志,同学们能不能从刚才这个反问句中找出来?

生:

有否定词“不”。

师:

很好!

还要注意在句末加上“吗”,同时注意反问句是以问号结尾的。

标点符号也不忘哦!

试试改这个句子:

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生:

……

师:

要将这句话改为反问句,首先将句中的肯定词“是”改为“不是”,再加上反问语气助词“难道”,最后在句末加上“吗”,句号改为问号,最后变成

难道我的选择不是正确的吗?

师:

那要是句子里本来就有否定词怎么办呢?

我们看这一句话:

我不能轻易放弃。

老师说它改为反问句,是“难道我不能轻易放弃吗?

”这样对不对?

生:

不对。

师:

怎么不对?

生:

原句是不能放弃,这个反问句说的却是能放弃。

师:

恩,你说的很好,那怎么把这个意思改过来呢?

生:

把不去掉,变成“难道我能轻易放弃吗?

师:

非常正确!

(奖励粘贴)

刚才我们同学自己研究出带否定词的方法,谁能再总结一下?

生:

首先将句中的否定词“不能”改为“能”,其他都和前面的步骤一样。

师:

我们班同学真厉害!

太棒了!

赶紧拍拍手,为自己鼓掌!

那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请你们用你们总结出来的方法解题。

(“悦”读训练营a册p33第一题)

师:

刚才我们总结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那同学们能不能反着推推,反问句又该怎样变身成陈述句呢?

看看这题:

难道我们不该好好学习吗?

生:

去掉“难道”、“吗?

”,把“不该”改为“应该”。

师:

非常好!

反问句改陈述句呀,就是把我们前面的方法倒过来,加上的减掉,否定的变肯定,肯定的变否定,对不对?

生:

对!

师:

好,那下面我们分成两组来个句式转换小比赛。

一组出题,另一组答。

每组出3题。

A组先出题,B组答完换B组出题A组答。

(可根据时间控制答题数量,胜利组给予奖励)

师:

通过刚才的小比赛,同学们一定非常牢固地掌握了反问句与陈述句直接的转换方法。

除了这个转换,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也是常考的。

(二)把字句与被字句

我把钱花光了。

这是把字句。

钱被我花光了。

这是被字句。

师:

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生:

一样的。

师:

那这两个句子一对比,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

把字句主语在“把”字前,被字句主语在“被”字后。

师:

同学们真是善于发现。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要点就是分清楚主语和动作对象的关系。

把字句主语在前,被字句动作对象在前。

将1,2句转换为被字句,将3,4句转换为把字句。

1.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边了。

2.船里装载的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3.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4.小草被人们叫做大力士,那是因为它有一种看不见的生命力。

师:

上一轮比赛同学们肯定还不过瘾,现在我们再来一轮句式转换大比拼吧!

这次比把字句被字句的转换。

三:

阅读训练——步步为营

孩子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分析理解句子的方法,以及解题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在阅读训练营中去练练兵,看看我们是不是已经很好的掌握了今天学习的内容了呢?

大家一起走进文圃修真,看看谁能再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得最好!

A36----A39

(前面的基础知识可以穿插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作为练习一起训练。

四:

笔耕乐园——妙笔生花

扩写句子

以“太阳真毒”为开头扩写句子,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小课堂: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在小学阶段,至关重要!

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01学习内容的自主性

1、以一个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作为目标,努力超过他。

2、有一个关于以后的人生设想。

3、每学期开学时,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立一个学期目标。

4、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会分析原因,再加把劲。

5、学习目标设定之后,会自己思考或让别人帮助分析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

6、会针对自己的弱项设定学习目标。

7、常常看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或自己找(课外题)习题做。

8、自习课上,不必老师要求,自己知道该学什么。

9、总是能很快选择好对自己有用的学习资料。

10、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也好好学。

11、课堂上很在意老师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

12、会花很多时间专攻自己的学习弱项。

02时间管理

13、常常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14、为准备考试,会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

15、会给假期作业制定一个完成计划,而不会临近开学才做。

16、常自己寻找没有干扰的地方学习。

17、课堂上会把精力集中到老师讲的重点内容上面。

18、做作业时,先选重要的和难一点的来完成。

19、作业总是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0、作业少时,会多自学一些课本上的知识。

03学习策略

21、预习时,先从头到尾大致浏览一遍抓住要点。

22、根据课后习题来预习,以求抓住重点。

23、预习时,发现前面知识没有掌握的,回过头去补上来。

24、常常归纳学习内容的要点并想办法记住。

25、阅读时,常做标注,并多问几个为什么。

26、读完一篇文章,会想一想它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

27、常寻找同一道题的几种解法。

28、采用一些巧妙的记忆方法,帮助自己记住学习内容。

29、阅读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常常标记下来以便问老师。

30、常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比较。

31、常回忆当天学过的东西。

32、有时和同学一起“一问一答”式地复习。

33、原来的学习方法不管用时,马上改变方法。

34、注意学习别人的解题方法。

35、一门课的成绩下降了,考虑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合适。

36、留意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学来用用。

37、抓住一天学习的重点内容做题或思考。

38、不断试用学习方法,然后找出最适合自己的。

04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39、解题遇到困难时,仍能保持心平气和。

40、在学习时很少烦躁不安。

41、做作业时,恰好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仍会坚持做作业。

42、学习时有朋友约我外出,会想办法拒绝。

43、写作文或解题时,会时刻注意不跑题。

44、解决问题时,要检验每一步的合理性。

45、时时调整学习进度,以保证自己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05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

46、做完作业后,自己认真检查一遍。

47、常让同学提问自己学过的知识。

48、经常反省自己一段时间的学习进步与否。

49、常常对一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

50、考试或作业出现错误时,仔细分析错误原因。

51、每当取得好成绩时,总要找一找进步的原因。

52、如果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心里就过意不去。

53、如果因贪玩而导致成绩下降,就心里责怪自己。

54、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鼓励自己加倍努力。

06学习环境的控制

55、总给自己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56、常和别人一起讨论问题。

57、遇到问题自己先想一想,想不出来就问老师或同学。

58、自己到书店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

59、常到图书馆借阅与学习有关的书籍。

60、经常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有关课外学习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