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一导入 教师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3555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一导入 教师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学案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一导入 教师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学案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一导入 教师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学案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一导入 教师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学案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一导入 教师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一导入 教师出.docx

《教学案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一导入 教师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一导入 教师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案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一导入 教师出.docx

教学案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一导入教师出

教学案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一张风景如画的罗布泊图片。

师:

用一个词语描述这幅图片,可以是成语。

生1:

波平如镜。

生2:

碧水蓝天。

生3:

美不胜收。

生4:

山清水秀。

师:

大家的词汇很丰富,老师也用一个词语形容。

(板书)“仙湖”,可以吗?

生:

可以。

师:

那好,大家再看一副图画。

也请描述一下。

(教师出示一张黄沙漫天的图片)

生1:

一望无垠。

生2:

沟壑纵横。

生3:

荒无人烟。

师:

大家的描述很准确。

这个地方叫(板书)“罗布泊”。

如果我告诉大家,这两幅图片是同一个地方,你会相信吗?

生:

不会。

师:

是的。

美丽的罗布泊已经(板书)“消逝”了。

听到这里,你有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

遗憾。

生:

痛心。

生:

惋惜。

师:

那好,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一起读标题。

(生齐读标题)

现在,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

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

生:

罗布泊是怎样消逝的?

生:

罗布泊消逝前是怎样的?

师:

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今天的新课。

(导入环节的设置意图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

其一锤炼语言,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描述和课文的描述进行对比,学会从课文中学习语言。

其二通过图片的对比,初步酝酿了感情,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其三通过标题猜测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师:

请大家用五分钟默看课文,完成两个任务。

(多媒体显示)

(1)标好段落序号,给生字词注音。

(2)你从文章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谁来概括地说一说?

师强调“概括”二字。

生订正字音。

生1:

我从这篇文章看到了从前的罗布泊。

生2:

我还读出了罗布泊的消失与塔里木河的关系。

生3:

我还读出了罗布泊的现状。

(整体感知环节要求概括读出了哪些信息,注重对课文的整体阅读,符合新课标“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破重点”的要求。

三、忆仙湖

    师:

看来,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老师在这里收集了几幅图片,我们先来欣赏一下从前的“仙湖”。

(板书:

忆仙湖)

    (配乐《牧民新歌》,出示三张图片)

    师:

刚才在欣赏画面的时候,我听到了几个同学低声地发出“啊”,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发出赞叹呢?

    生:

罗布泊太美丽了!

    师:

是的,罗布泊确实很美!

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段或者语句作为这几幅图片的解说词吗?

用“请随我看——段的句式说话。

  生1:

请随我看第4自然段: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板书:

绿洲)

师:

好,再看第二幅。

生2:

请随我看第7自然段的倒数第四行:

“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

生3:

请随我看第11段:

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生4:

请随我看第7段:

这是“绵延不绝的万里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河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师:

大家找得很准确,我们一起看第三幅。

生1:

请随我看第8自然段倒数第四行: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师:

如此美丽的仙湖,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呢:

 生1:

赞叹的语调。

    生2:

向往的语调。

    生3:

优美的语调。

    师:

我觉得文中有一个词比同学们的词似乎更恰当些,哪个词?

    生4:

第6自然段的“惊异”。

    师:

看看这些鸟歌唱时的……

    生(齐):

欢娱。

    (板书:

欢娱。

    师:

“欢娱”在这里什么意思?

    生(众):

欢快的、愉悦的。

    师:

你能用欢娱的语调来读这个句子吗?

    (屏显。

    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一生朗读。

师配乐笛声《牧民新歌》)

    师:

你的朗读,好像给我们的思维插上了一双翅膀,把我们带到了从前美丽的罗布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我们正乘着一叶扁舟,清风拂面,耳畔传来清脆的鸟鸣和悠扬的笛声。

我们站在船头,四下远眺,碧波荡漾,水天一色。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睁开双眼,一起来读。

    (生齐读。

配乐笛声《牧民新歌》)

(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句配解说词,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朗读的指导方法多样,先提出朗读的要求,再让学生闭目想象,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再配以悠扬的笛声渲染气氛,朗读的现场效果非常好。

四、叹仙湖

    师:

我们再来看一看,今天的罗布泊又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屏显罗布泊现状的图片,穿插介绍:

这颗树就是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烂”的胡杨,因为干渴,它死掉了。

(此处补充交代胡杨的特点意在突出缺水的严重,让人触目惊心。

  师:

我听到了一声叹息。

(板书:

叹仙湖)

师:

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说出你看后的感受吗?

    生(杂):

凄凉、惋惜、萧瑟。

    师:

文中哪些语句与图片反映的内容吻合?

    生1:

我找到的在第3自然段: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师:

能用一句诗形容一下吗?

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

好,继续。

    生2:

第20自然段: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二十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师:

我们看一看,那扭曲的树干,那似手的枯枝,仿佛就是一个人,在挣扎,在求救。

    生3:

第22自然段: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板书:

荒漠。

    师(指画面):

看,一道道肋骨的走向。

同学们,这几段该用怎样的语调读?

    生4:

应该用沉重、沉痛的语调。

    (板书:

沉痛。

       (屏显。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师:

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加点字请重读!

    (生自由朗读。

    师:

哪位同学愿意来朗读这一段。

老师配点音乐。

   (凄凉忧伤的马头琴音乐《越痛越想你》响起。

学生配乐朗读。

    (一生朗读。

  师:

这位同学的朗读使我们仿佛听到了罗布泊那痛苦无奈的呻吟,老师也想读一下,好吗?

(师朗读,学生鼓掌。

师:

让我们把这一段齐读一遍。

(生齐读)

(此处通过多种手段调动课堂气氛,图片增强直观性;凄凉的音乐渲染气氛;指导重音的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意在通过朗读将罗布泊消逝的痛苦、无奈,惋惜体现出来。

师:

同学们,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生1:

比喻

生2:

拟人

生3:

更生动,更形象。

生4:

更能体现痛苦与无奈的感情。

师:

是的,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体现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这正是报告文学的特点之一:

生动性(板书)。

(此处紧扣修辞的作用突出报告文学的特点,意在让学生对报告文学的特点有真实的体验。

现在,假如你是罗布泊边仅存的一颗胡杨,你见证了这一切,你有哪些话想说呢?

(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回答。

生1:

我是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烂的胡杨”但是,因为干渴,我们一个个死掉了。

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

生2:

我是罗布泊边仅存的一棵胡杨,但是,现在我已经气息奄奄,虚弱无力,我不知道我还能活多久?

人类啊,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生3:

我是罗布泊边仅存的一棵胡杨,以前,我有很多兄弟姐妹,我们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鸟儿欢唱,牛羊成群,现在,他们一个个离我而去,这一切都是缺水造成的,请还我们生存的水资源吧!

不要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生4:

我是罗布泊边仅存的一棵胡杨,人类啊!

我是你们的朋友,可是,看看我们今天的处境吧!

我们脚下的土地已经龟裂,我的兄弟姐妹都已经死去,救救我们!

(这一环节对课文内容既是深化也是拓展,同时也是最煽情的环节,在现场凄凉忧伤的背景音乐中,学生的感情被充分调动,表达既很得体也很动情。

五、析仙湖

  师:

从前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现在没有一只鸟,没有一条溪,成了荒凉的、恐怖的罗布泊,这种强烈的反差,形成了一组鲜明的对比。

我们不禁要问: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屏显。

    美丽的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

让我们分析原因。

    (板书:

析仙湖)

    生1:

1925年至1927年,塔里木河被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耕地废弃,沙化扩展。

    生2:

第10自然段: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生3:

第12自然段: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水。

    师:

能不能概括一下?

    生3: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师:

“盲目”是什么意思?

    生(众):

没有节制的、不顾后果的、没有计划的。

    师:

文中又说“四盲”是巨大的“吸水鬼”,这“巨大”到底有多大?

    生: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师:

他用一串具体的数字告诉我们这个“吸水鬼”巨大的程度。

看来具体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这里可以看出文章的“真实性”,它体现了“报告文学中的报告二字”。

(板书:

真实性)。

河流改道,人口激增,“四盲”现象,罗布泊怎样了呢?

    生1:

变成了“死湖、干湖”。

    生2:

与沙漠浑然一体。

师:

请看到第14段。

生:

罗布泊消失了

师:

一个短句自成一段,有什么作用?

生:

强调。

师:

让我们合作朗读,体会作者面对惨状无言表达的痛心!

师生合作:

就这样,曾经牛马成群、绿林环绕、遍地绿色的(生读“罗布泊消失了”);就这样,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的仙湖(生读“罗布泊消失了”);就这样,胡杨茂盛,曾经栖息了百余种野生动物的(生读“罗布泊消失了”)。

(这一环节尽可能的挖掘教材资源,将平淡无奇“罗布泊消失了”聚焦,以师生合作朗读的形式突出作者的无奈和痛心。

)    

师:

这一切是谁造成的呢?

    生:

人为。

(板书:

人为)

师:

你从哪里找到的?

    生1:

从第25自然段: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生2:

我觉得还有第27段:

“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屏显。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师:

请一个同学读一下。

这一句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

    生3:

我认为要读出愤怒的感情。

    (板书:

愤怒。

    师:

哪个词体现了愤怒?

    生3:

“又”。

    师:

“又”,好。

还有呢?

    生:

“也”。

    师:

强调了“也”。

同学们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