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坦洋工夫红茶原产地标准化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522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坦洋工夫红茶原产地标准化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立坦洋工夫红茶原产地标准化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立坦洋工夫红茶原产地标准化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立坦洋工夫红茶原产地标准化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立坦洋工夫红茶原产地标准化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立坦洋工夫红茶原产地标准化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建立坦洋工夫红茶原产地标准化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坦洋工夫红茶原产地标准化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立坦洋工夫红茶原产地标准化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建立坦洋工夫红茶原产地标准化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福安市社口镇人民政府

建立“坦洋工夫”红茶原产地标准化有机茶园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6-

1.1企业概况-6-

1.2项目提出的理由-6-

1.3编制依据和原则-8-

1.4项目建设条件-9-

1.5项目主要经济指标-10-

1.6结论与建议-10-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

2.1项目建设背景-11-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8-

2.3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的扶持-21-

2.4符合产业强县、科技兴县的发展战略-21-

2.5实现就业和再就业-21-

第三章市场分析-22-

3.1改变实心粘士砖为墙材主体的格局-22-

3.2新型墙材快速发展,装备水平明显提高-22-

3.3节土节能利废减排成效显著-23-

3.4科研体系和应用配套技术进一步健全-23-

3.5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导向作用明显增强-24-

3.6市场潜力巨大-26-

第四章技术可行性分析-27-

4.1执行技术标准-27-

4.2生产工艺-30-

4.3主要工艺参数-32-

4.4工艺特点-33-

4.5设备方案-33-

第五章原料来源、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34-

5.1原料来源-34-

5.2能源供应-34-

5.3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35-

5.4生产时间-35-

第六章总图运输和公用辅助工程-36-

6.1厂址选择及建设条件-36-

6.2设计指导思想-36-

6.3总图运输-37-

6.4建筑工程-38-

6.5总图数据-40-

6.6公用工程-40-

6.6.1供电工程-40-

6.6.2给排水工程-42-

第七章节能-43-

7.1概述-43-

7.2工艺节能措施-43-

7.3节电措施-44-

7.4节水措施-44-

7.5管理节能措施-44-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45-

8.1设计依据-45-

8.2主要污染源及对环境的影响-45-

8.3环境保护措施-45-

8.4环境保护预期效果-47-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47-

9.1设计依据-47-

9.2危险、危害因素分析-48-

9.3主要防范措施-48-

9.4消防-50-

第十章项目管理-51-

10.1项目实施程序-51-

10.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51-

10.3组织机构-51-

10.4人力资源配置-52-

10.5人员培训-52-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52-

11.1建设投资估算-52-

11.2流动资金估算-53-

11.3资金筹措-53-

第十二章经济评价-54-

12.1基本数据-54-

12.2财务评价-55-

12.3不确定性分析-55-

第十三章煤矸石烧结砖的经济效益-56-

13.1基本数据-56-

13.2减轻结构自重-57-

13.3减少土地消耗-58-

13.4节约能源-58-

13.5降低运输费用-59-

13.6节约砂桨用量-59-

13.7提高砌筑速度-59-

13.8增加使用面积-59-

13.9节省墙改费用-59-

第十四章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59-

14.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分析-59-

14.2项目投资风险分析-61-

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62-

15.1结论-62-

15.2建议-63-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建设有机茶基地

(二)建设单位:

福安市社口镇人民政府

(三)协作单位:

福安市社口镇(镇、场)

(四)项目负责人:

(五)主管部门:

福安市社口镇人民政府

(六)建设性质:

新建

二、项目背景

福安市社口镇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是一个“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典型山区农业县。

全县国土面积294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370万亩,占总面积52%,茶园面积13.2万亩。

社口山青水秀、生态条件纯净天然,境内群山迭嶂、溪涧丛横、林木葱郁、土地肥沃,森木覆盖率81.5%。

年平均气温16.7℃,年降雨量1821毫米,无霜期252天,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全国首批农业生态示范县之一。

社口是中国绿茶之乡,历代均产贡茶,社口绿茶被国际专家认为是“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优者,具有最美妙口感”。

近几年来,为适应国内外茶叶市场需要,我县大力进行有机茶叶开发。

2001年4月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创建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县。

全县2000年有机茶产量达1500吨、产值3000万元。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有机茶质量,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实现规模效益,我们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农业部有关文件精神,特提出建设有机茶基地项目的要求。

三、项目概述

(一)基本构想

社口是全国首批生态农业示范县,具有生产“有机”产品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社口又是全国重点产茶县,茶园面积广,茶叶品质纯净天然,发展有机茶不但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也适应国内外食品行业发展方向。

选择社口重点产茶区的溪头等十九个单位,建设有机基地茶园30000亩,新建有机茶加工厂45座。

通过项目建设,提高全县有机茶园管理水平,尽快把我县建成一个高起点、大规模、有特色的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县。

(二)项目开发方式

以溪头等十九个单位30000亩茶园为重点,由福安市茶业局统一规划、进行技术培训、制订实施方案。

通过改善茶园周围的环境条件、更新良种,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有机茶产量,引进先进制茶设备、推广新的采制技术、提高有机茶质量,把有机茶基地建设成一个全国有机茶基地示范区。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低农残特别是对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食品需求越来越多。

社口发展有机茶不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生产经验,而且还有生产有机食品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社口产茶历史悠久,茶园面积广、茶叶产量多。

但由于有机茶占的比例小,茶农生产效益较差,严重地制约了我县茶叶经济的发展。

加快有机茶基地发展步伐,是振兴社口茶业经济的一条主要途径。

本项目实施有以下有利条件:

(一)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茶园资源

社口山青水秀,境内无工业污染源。

1993年被定为全国首批50个生态农业试点县,1999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

社口又是全国绿茶重点产区,茶园面积、产量、精茶出口量位居福建省第一。

建设有机茶基地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有成功的先导工程可以借鉴

社口是全国起步最早进行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开发的县,通过几年的努力,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涌现出一批名牌产品。

“大鄣山”茶是全国茶类首家获AA级绿色食品证书,1997年被评为江西省名牌产品,并荣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1998年被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推荐为全国首批三十家“消费者信得过的绿色产品”,1999年获国家名牌产品后又获'99昆明世博会金奖;“天佑”婺绿有机茶获得'98英国皇家有机食品金奖等。

这些均为建设有机茶基地提供了样板示范。

(三)有可靠的技术服务体系保证

本项目实施单位——福安市茶业局是福安市社口镇茶叶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的中心,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健全的技术服务网络,现有高级农艺师和高级工程师职称的茶技干部5人,农艺师、工程师职称技术干部12人,县、乡、村三级茶叶科技服务网络齐全,有乡镇专职茶技员30人,村级兼职茶技员216人,能够胜任有机茶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工作。

五、市场分析

有机食品是二十一世纪消费的热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茶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有机茶不但有好的内在品质,而且有较高的保健价值。

1997年“大鄣山”茶参加在德国举办的国际有机食品展销会后,1999年又在上海召开了有机茶新闻发布会;1998年“天佑”婺绿有机茶在参加英国、美国有机食品展销会后,1999年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随着“大鄣山”、“天佑”婺绿有机茶进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西欧市场,福安市社口镇有机茶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六、建设地址和规模

建设地点:

珍珠山乡、许村镇、梅林乡、甲路乡、小沱林场等十九个单位。

建设规模:

建设有机基地茶园30000亩、新建有机茶加工厂45座。

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

其中:

第一年投资1200万元,第二年投资900万元。

项目建成后年产有机茶2250吨,实现年产值4500万元。

七、项目总体设计

本项目通过推广良种,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建设基地茶园、建设有机茶加工厂,扩大社口有机茶的生产规模,提高有机茶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一)提高有机茶产量方案设计

通过项目实施,要求茶园亩产从目前的40公斤,增加到生产75公斤有机优质茶。

⒈采取低位嫁接或以老带新、以新代老的方式建设无性系良种茶园1000亩。

主要品种有乌牛早、龙井43、平阳特早、迎霜、上梅洲、鄣科1号等。

⒉树势改造:

采取台刈、半台刈、深修剪等措施改造茶园6000亩。

⒊土壤改造:

采取深挖盖草、窖草、增施饼肥和农家措施改良茶园土壤23000亩。

⒋采取农业、生物、机械及物理等综合措施,防治茶树病虫害,并在重点茶区建立茶树病虫预测预报点。

(二)提高有机茶质量的方案设计

⒈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体及举办宣传栏、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讲特讲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茶农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产品质量意识。

⒉涉农部门严格农药、化肥、植物、激素、除草剂等审批、登记、使用制度,加强农业执法力度,基地茶园绝对禁止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积极稳妥地进行新型生态肥料、生物农药的示范、推广和应用,确保茶园无污染。

⒊通过新建有机茶加工厂,每座加工量达50吨,加工质量要求提高2-3个等。

①新建厂房面积每座300m2,45座有机茶加工厂共计建筑面积13500m2。

②每座有机茶加工厂上二条有机茶生产线。

③有机茶加工厂实行企业化管理,每个工序定人定岗定责任,初制人员通过培训持证上岗。

⒋服务体系建设设计

为保证有机茶基地建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要抓好技术服务和产品流通两个体系建设。

①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有机茶基地茶园建设配备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3人,负责基地茶园建设技术指导工作。

有机茶加工厂建设配备高级农艺师和高级工程师各1人、农艺师2人、工程师3人,负责无公害茶加工厂的技术服务工作。

整个项目区的有机茶开发工作由县茶业局牵头、组织,乡村茶技员具体负责实施。

②有机茶流通体系建设

在充分发挥社口绿色企业集团等龙头企业市场优势的基础上,组建一支强大的营销队伍,同时鼓励集体、个体、茶农及机关单位积极参与茶叶流通,确保有机茶生产、流通的健康发展。

八、项目经营方式

福安市茶业局采取产业化经营的方式,总体模式是茶业局联乡镇、乡镇办厂、厂联基地、基地联农户,与生产者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厂以基地和农户签定合同,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收购农户生产的有机茶鲜叶原料,原料价格随行就市,并实行最低保护价。

建立市场风险基金:

茶业局、乡镇、厂盈利时从销售总收入中提取2%作为市场风险基金,遇市场疲软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