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4980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程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程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程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程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习题.docx

《新课程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习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习题.docx

新课程习题

9.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  )、密切联系学生(  )和(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 )与( )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9.直接经验  自身生活  社会生活  经验  生活 

16.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的哪些变化:

改变了教师(     )和学生(     )。

教师遵循(     )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

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    )和(       )。

“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

促使教师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

改变了教师对(   )的认识。

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已不够了,自主实践将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此外,更具挑战的是教师要学会(   )而不是(      )。

16.教学的方式  学习的方式学生发展  关注点  备课的方式 教学能力  “用教材” “教教材 

 17.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    )以及实施课程的(       )。

17.要素来源  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领域  课程门类 学生自定学习计划  学生选课指导  学分制管理  校本教学研究  校本  外部  课程自主权 20.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

(     )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应该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20.学校  教师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21.(     )、(      )、(     )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

21.教师个人  教师集体 专业研究人员

22.校本教学研究就是教师在“(  )——(   )——(  )——( )……”的过程中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

22.教学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行动  教学反思  

(    )26.艺术课程  技术课程  学科结构 选择性  课程整合

27.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步骤:

(       )、(        )、(        )、(      )、(     )。

27.确定课题  制定计划  搜集资料  总结整理  交流评价  

7.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步骤:

(       )、(        )、(        )、(      )、(     )。

27.确定课题  制定计划  搜集资料  总结整理  交流评价  

28.(     )是社会与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也是教学变革与发展的动力和灵魂。

 28.创新 

29.教学是(  )与(    )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教学过程是(    )、(   )的互动过程。

29.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交往  师生交往  共同发展

30.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将要发生以下的变化:

(  )的变化,(   )的变化,(     )的变化,(   )的变化,(    )的专业化。

30.教育理念  教学方式  教学情境  学校生活  教师职业  

31.新课程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   )、教师、(   )、(    )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1.校长  学生  家长 

32.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  )、(      )和(     ),对学生进行(           )、(          )和(         )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    )、(      )和(      ),引导学生(    )与(     )。

32.针对性  实效性  主动性 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  科学精神  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  创新  实践。

 

33.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          )与(     )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     )和有力的(     )。

33.信息技术  学科课程  教育环境  学习工具

34.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   ),帮助学生(     ),(     )。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4.学业成绩 潜能 需求 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35.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     )、改进(     ),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35.课程内容 教学管理  

 39.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  )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 )学分,总学分达到(  )方可毕业。

39.116 6 144    

  

41.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

(    )、(    )、(   )、(    )、(    ) 41.开放性 探究性 实践性 自主性 重过程

  价值观念  理想目标  

44.学生报告单的功能:

对家长来说,具有(     )和(    )的功能。

对学生来说,具有(     )和(   )的功能。

对教师来说,具有(     )和(     )的功能。

对学校来说,具有(     )和(     )的功能。

 44.报告  通知  认识 反思  诊断  决策  管理  指导 

45.我国现行的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的不足。

首先,在学校课程中(         

      )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          )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综合课程则微乎其微;(           )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          )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的开发。

其次,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    )、(    )、等科目所占的比重过高,挤占了其他学科的时间,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45.学科课程  分科课程 必修课程  国家课程  语文  数学

46.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组织课程内容:

(         )、(         )、(        )、(       )、(         )。

 46.服务社区  走进社会 珍惜环境  关爱他人  善待自己

47.评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

(    )、(    )、(     )、(      )、(   )。

 47.道德品质  学习能力  交流与合作  个性与情感

48.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评价教师水平的惟一标准,具体包括:

(        )、(      )、(       )、(      )。

 48.职业道德  了解学生  教学设计与实施 交流与反思49.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    )、(       )、(       )、(       )以及(          )等。

 49.校外图书馆  科技馆  博物馆  网络资源  乡土资源 

50.校本课程是以(          )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        )和(    )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          )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50.学校教师  当地社区  学校  办学思想   

51.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加强中小学信息(      )和(           )建设;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   )素养;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    )。

 51.基础设施 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  整合。

5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努力将(  )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突破(     )中心;改善(   );体现(    )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2.素质教育  学科  学习方式  评价    

53.当前课程改革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的转化;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    )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    )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    )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的转移。

 53.功能  指标  方法  主体  重心 

55.反思性教学就是将自己的(     )和(     )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

 55.教学活动 课堂情境  

56.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与价值是:

提高课程的( ),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提升教师的(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56.适应性  课程意识  课程创新   

 57.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要特别强调和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     )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 )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旨在促进教师(        )的考评制度。

 57.以校为本  民主科学  专业成长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老师和蔼地问:

“为什么呢?

”“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

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

第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

第三,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体,学生、教师和学校成为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主要考察对象,因此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

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2)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

3)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

10、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第二,设置综合课程。

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请将所选答案序号填到题目中的括号里。

 1.创造始于问题,这一至理名言是( b )提出来的。

 a.杜威 b. 陶行知 c.陈鹤琴 d.布鲁纳 

2.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其内涵是( d )。

 a.老师上课要尽可能多提问 b.学生上课要提出问题 c.重视问题解决 d.学生带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3.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 c )。

 a.客观性 b. 规定性 c.不确定性 d.永恒性

4循序渐进原则对于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缜密的思维有很大的好处,但对于( d )尽快接触到学科前沿却成为障碍。

 a.实践能力 b.分析能力 c.综合能力 d.创新思维 

5.素质教育倡导的是每个学生( b )的发展。

 a.特长突出 b.富有个性 c.均衡 d.一致

 6素质教育是以( a )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a.人自身的 b.经济的 c.社会的 d.科学的 

7.( a )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a.创新能力 b.信息能力 c. 综合能力 d动手能力

 8“和谐教育”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 d )。

 a.昆体良 b.苏格拉底 c.孔子 d.亚里士多德 

9.自我实现的教育最重要的是( a )的教育。

 a.创造人格 b.自尊 c.品德 d.知识 10.罗杰斯提出了( c )教学法。

 a.发现 b.接受 c.非指导性 d.程序

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A)

A.创新能力B.学习能力C.拼搏精神D.团结精神

2、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C)

A.是否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B.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教学理念。

C.是否具有标准答案。

D.是否具有计划性。

3、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

(D)

A.家庭教育

B.教师培训

C.课外活动

D.课堂教学

4、解放初对我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苏联凯洛夫的(D)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教学与发展》D.《教育学》

5、在中国教育史上,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B)

A.杜威B.蔡元培C.王国维D.陶行知

6、在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鹦鹉学舌、小僧念经”的原因最主要是:

(B)

A.教学方法不当B.艺术教育观念不当

C.教师艺术造诣不高D.都不是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于(B)

A.1993年B.1999年C.2001年D.2003年

8、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其概念,到70年代便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教育观念(D)

A.素质教育B.大众教育C.网络教育D.终身教育

9、人才成长相关性最高的因素是(C)

A.知识的积累B.人际关系C.创造性的社会适应能力D.上级领导的重视

10、“修道之为教”是东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其代表人物是(A)

A孔子B老子C庄子D朱熹

11、第一个明确提出应该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教育家是(B)

A.孔子B.赫尔巴特C.柏拉图D.斯宾塞

1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美国的(A)

A.马斯洛B.萨特C.海德格尔D.布贝尔

13、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明确说明的文件是(B)

A.《明天的教师》B.《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C.《以21世纪的教师装备起来的国家》D.《学习---财富蕴藏其中》

14、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D)

A.要形成教学意识B.要了解学生C.编写教材D.形成课程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