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4955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

课题:

一、地球的外衣—大气

备课人:

胡小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

难点:

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三、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四、教学过程

(一)大气的重要性

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大气作用:

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

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二)大气的温度

[读图]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

特点: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

太阳辐射强)。

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三)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0-17千米)

平流层(17-50千米)

中间层(50-80千米)

暖层(80-500千米)

外层(500千米以上)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

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

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

(四)对流层的特点

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在两极和赤道地地区的厚度不同。

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五、课后反思

通过讲解学生理解很困难,通过实验来了解对流层的特点,学生易于接受。

补充大气的作用,使学生对大气与生活的关系更了解。

能使学生提高保护大气的意识。

 

课题:

二、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

教学目标:

1.了解臭氧层的作用

2.了解臭氧空洞的形成及危害

3.了解如何保护臭氧层

教学重点

臭氧层的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

入境生趣

你知道在海伦娜岬角,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

自学质疑:

1、臭氧层的作用

  2.氧空洞的形成及危害

  3.如何保护臭氧层

学习释疑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充分运用查找的资料

全班交流

各组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                                      

(1)保护作用 2)加热作用(3)温室气体作用                         

(一)对人类健康影响                                 1.增加皮肤癌:

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癌。

2.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3.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二)对生态影响

1.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

3.破坏森林。

据研究,臭氧减少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的主要机制是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破坏核糖核酸(DNA),以改变遗传信息及破坏蛋白质。

除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外,因臭氧减少而造成的紫外辐射增多还会造成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如使塑料及其他高分子聚合物加速老化。

作业以“地球的保护伞―――臭氧”为题制作一张手抄报

教学后记:

 

课题三: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定义: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二、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对红外线进行反射,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三、温室效应的特点

温室有两个特点:

1.温度室内高,2.不散热。

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

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之所以称这一效应为温室效应,亦与此原理有关。

四、温室效应产生的影响

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

大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

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于地面--对流层系统之内。

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

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的温度水平强烈耦合。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从某一高度射向空间的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在-19℃的高度,并通过太阳辐射的收入来平衡,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平均14℃。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空间发射有效辐射。

这就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对流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

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

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度或更多。

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1)气候转变:

“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

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

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例如:

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

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反馈),某些则可令变暖过程减慢(负反馈)。

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家杂志》中指出,早前他们发现一种植物病毒TOMV,由于该病毒在大气中广泛扩散,推断在北极冰层也有其踪迹。

于是研究员从格陵兰抽取4块年龄由500至14万年的冰块,结果在冰层中发现TOMV病毒。

研究员指该病毒表层被坚固的蛋白质包围,因此可在逆境生存。

这项新发现令研究员相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块深处,目前人类对这些原始病毒没有抵抗能力,当全球气温上升令冰层溶化时,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的病毒便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

科学家表示,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适应地面环境的机会,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3)海平面上升

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

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

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

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

全球暖化南太小岛即将没顶:

全球暖化使南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导致5600万发展中国家人民沦为难民。

而全球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有人居住岛屿即将产生——位于南太平洋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卡特瑞岛,目下岛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农地也全变成烂泥巴地。

4)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5)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五、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影响

1)、经济的影响

美丽的马尔代夫可能将永远消失:

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范围以内,其中大部分住在海港附近的城市区域。

所以,海平面的显著上升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例如:

加速沿岸沙滩被海水的冲蚀、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远的内陆地方。

2)、农业的影响

  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的环境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快速和高大。

但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可会影响大气环流,继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与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

由于未能清楚了解‘全球变暖’对各地区性气候的影响,以致对植物生态所产生的转变亦未能确定。

3)、海洋生态的影响

  沿岸沼泽地区消失肯定会令鱼类,尤其是贝壳类的数量减少。

河口水质变咸可会减少淡水鱼的品种数目,相反该地区海洋鱼类的品种也可能相对增多。

至于整体海洋生态所受的影响仍未能清楚知道。

4)、水循环的影响

  全球降雨量可能会增加。

但是,地区性降雨量的改变则仍未知道。

某些地区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区的雨量可能会减少。

此外,温度的提高会增加水份的蒸发,这对地面上水源的运用带来压力。

科学家预测:

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

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六、温室效应的对策

  迄今为止,我们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但是退而求其次,至少应该想尽办法努力抑制排放量的增长,不可听天由命任凭发展。

《京都议定书》是人类应对温室效应的尝试

首先,暂订2050年作为目标。

如果按照目前这种情势发展下去,综合各种温室效应气体的影响,预计地球的平均气温届时将要提升两度以上。

一旦气温发生如此大幅提升,地球的气候将会引起重大变化。

  因此为今之计,莫过于竭尽所能采取对策,尽量抑制上升的趋势。

目前国际舆论也在朝此方向不断进行呼吁,而各国的研究机构亦已提出各种具体的对策方案。

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

倘若此案能够实现,对于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根据估计可以发挥3%左右的抑制效果。

2、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

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

目前由于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

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到了2050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于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

具结果得以降低7%左右的温室效应。

3、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

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于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

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由于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估计到了2050年,可使温室效应降低5%左右。

4、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

因此,对于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这对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预计可以达到8%左右的抑制效果。

5、对化石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

教学后记:

 

课题:

五、酸雨

一、教学目标:

酸雨是指降水中含有一定数量酸性物质的自由降水现象,是目前人类遇到的全球性区域灾难之一。

本课通过对酸雨的成因、危害等知识的了解,使学生懂得预防酸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

2篇报道。

小结:

黑雨就是强酸性雨;也可以说是酸雨发展到某种极端情况。

(二)、什么是酸雨:

PH值小于5.6的雨水叫酸雨。

(三)、酸雨的形成:

酸雨成分以硫酸和硝酸为主,这些硫酸和硝酸主要是由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

(四)、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湖泊酸化

土壤酸化

森林衰退

建筑物受腐蚀

危害人类健康等

(五)、酸雨的防治

酸雨控制的根本途径是减少酸性物质向大气的排放,目前的有效手段是使用干净能源,发展水力发电和核电站,使用固硫型的煤,使用锅炉固硫、脱硫、除尘新技术,发展内燃机代用燃料,安装机动车尾气催化净化器。

《酸雨》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个课前社会实践:

关于重庆市区酸雨情况的调查。

通过这个社会实践,我们的学生充分体验了探究过程中的艰辛和喜悦,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多的接触生活和社会,从而领悟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我觉得让学生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科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后记:

 

课题:

七、汽车尾气与空气污染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与防护措施。

2、了解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了解酸雨及其危害。

3、看懂各种媒体公布的空气质量报告。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空气的污染与保护

难点:

酸雨;空气质量报告

二、教学过程:

一、空气污染:

1、什么是空气污染?

空气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能保持清洁新鲜的状态。

当空气中某些组分的含量超过了正常含量,或者空气中进入了正常情况下不存在的成分或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和生物的生长发育,或对各种物质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不良影响时,这样的空气状态称为空气污染。

2、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人类无节制地向空气中排放废气和固体废弃物。

所以空气污染,一般是指人为原因所引起的空气污染。

3、空气中的污染物的来源:

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

生活中燃烧香烟、建筑装饰材料等也会释放一些有毒气体。

4、主要的污染物:

烟尘、二氧化硫、碳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

5、介绍:

⑴汽车尾气:

汽车排放的气体,叫汽车尾气。

主要的有害成分: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等。

为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

⑵可吸入颗粒物:

粒径在0.1-100微米,不易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能在空气中长期飘浮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影响生活和生产。

来源:

工厂烟囱排出的烟尘,土地、房顶、马路或建筑工地上卷起的尘土,蝴蝶抖落的翅上的鳞片,植物的花粉和细菌等。

【实验】观察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实验现象:

不干胶带上有:

小颗粒;它们是空气中悬浮的小颗粒沉降在胶带上形成的;不同环境中所粘的颗粒物是不同的。

二、酸雨1、什么叫酸雨?

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

(说明:

天然降水成弱酸性。

因为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呈弱酸性)

2、酸雨形成的原因:

降水中溶有空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主要是硫酸、硝酸,pH越小,酸性越强。

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所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较大,经检测,酸雨约占降水量的44.5%。

3、酸雨的危害:

危害健康,水域和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和林木生长,危害渔业,腐蚀建筑物、工业设备和文化古迹。

三、保护空气

1、洁净的空气对生命非常重要。

被污染的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破坏生态平衡;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可吸入颗粒物过多和酸雨等都有空气污染有关。

2、保护空气要控制污染源,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发展“绿色工业”,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讨论】校园周围空气状况?

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周围的空气更洁净?

【阅读】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

3、空气污染指数:

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面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具体见表。

四、地球之肺--森林

作用:

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净化大气

教学后记:

 

课题:

九、吸烟与环境影响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图片,让学生知道香烟的成分和危害。

2、培养学生自小养成远离香烟的习惯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主动交际的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

吸烟危害健康;难点:

吸烟也影响环境。

三、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发现问题

师:

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幅漫画,从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

又联想到了什么?

生答:

魔鬼

师:

是啊,真是太可怕了!

师:

你来说说你家里谁吸烟?

(爸爸)

爸爸吸烟的真不少,我爸爸也吸烟。

下面我们再看看调查3:

你见过室内公共场所有人吸烟吗?

看来吸烟的人真不少,大家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吸烟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

据世界卫生组织、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协会共同完成的一份关于吸烟的调查报告说,目前全世界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吸烟所引起的疾病,每年全世界至少有315万人因吸烟而丧生,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而中国吸烟人数已高达3.5亿,每年消耗香烟1万5干多亿支,占全世界消耗总量的30%以上,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吸烟。

吸烟的多,因为吸烟死亡的也多,好可怕!

(二)、吸烟的危害

师:

大家都知道吸烟不好,但你知道吸烟有哪些危害吗?

我们请同学们把你知道的谈一谈好吗?

(4-5个学生答)

大家知道得不少,但不全面不准确。

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希望我们学了以后给家人和周围吸烟的人进行宣传,大家说好吗?

大家自我阅读,每张幻灯片1分钟时间,然后我们比一比,看谁记得多、记得准,好吗?

(展示问题,抽学生回答,10人)表扬;(逐一展示答案)

香烟的危害确实很大,它会对我们身体产生哪些危害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展示ppt)逐一简单解释:

(见ppt)

大脑

心血管

食道

肺部及气管

生殖系统

牙齿

师:

看来吸烟对身体的危害太大了,除了对身体有危害以外,大家还知道吸烟的哪些危害呢?

生答、表扬

(三)、吸烟也影响环境

吸烟会增加环境固体污染;

吸烟会增加环境气体污染;

吸烟会引发火灾等等。

四、总结

最后,老师总结这样几句话

▪不会抽烟的千万别学会抽烟

▪现在会抽烟的坚决马上戒烟

▪劝抽烟的家人和朋友尽早戒烟

我们的口号是:

(升调,引导学生齐答)

谢谢大家!

下课,同学们再见!

(放音乐)

教学后记:

 

课题:

十、看不见的污染——电磁辐射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电磁辐射正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而成为一个面对的问题。

2.使学生初步了解电磁辐射对人的危害。

3.使学生知道如何对待电磁辐射。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电磁辐射对人的危害,知道如何对待电磁辐射。

教学准备:

有关电磁污染的相关资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和哪些电器打交道?

生:

(讨论,列举,交流)

师:

离开这些电器行吗?

为什么?

生:

(讨论,交流)

师:

大家发现没有这些电器已经不行了,离开这些电器整个时代就会倒退。

电器的出现和使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将来还会出现更多更好的电器。

二、学习新课

师:

电器的大量使用同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的问题?

生:

(讨论,交流)

师:

课文首先给我们列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来说明电磁污染的?

生:

(讨论,交流)

师:

你们还知道哪些国内外有关电磁污染造成对人体危害的报道?

生:

(讨论,交流)

师:

电磁污染造成对人体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有关专家对这些做了哪些评述?

生:

(阅读,讨论,交流)

师:

电磁污染和其他的细菌病毒污染有什么不同?

生:

(讨论,交流)

师:

对,电磁污染有它的特殊性,它可能在不知不觉当中直接伤害人体的各个系统,也不是吃药打针就能解决问题的。

为了避免电磁辐射的危害,专家要求我们注意什么?

生:

(讨论,交流)

师:

手机是近几年出现的普及十分迅速的一种电器。

你使用过吗?

生:

(交流)

师:

我们再来统计一下,我们全班同学家共有多少部手机?

(师生统计)

手机很小也会产生辐射吗?

专家是怎么讲的?

生:

(讨论,交流)

师:

看来手机虽小,但负作用也不可小看,尤其它对青少年的危害可能更大,所以不主张青少年多用手机。

电磁辐射的危害虽然存在,但专家要求我们怎样对待?

生:

(讨论,交流)

师:

对,因为害怕电磁辐射就不用电器显然是不对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地使用。

在这方面各个国家都在重视,我们国家也在采取相应措施,来保障人们的安全,如电器的许多生产数据必须控制在强制的范围以内,超标的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生产和出售等。

三、小结:

今后家里购买电器,必须先检查了解商品的有关说明,看是否合规定,不达标的产品坚决不买。

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

教学后记:

 

课题:

十一、让我们呼吸清洁的空气

教学目的:

1、能够运用对空气的已有了解,通过观察、实验,对空气的污染、危害作出合理的判断。

知识与技能:

2、知道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性。

4、关心人类生存的生活环境,能为保护空气积极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性;关心人类生存的生活环境,能为保护空气积极行动。

教学准备:

有关科学素材、记录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让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深吸一口气,进入实验室后再吸一口气,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探究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各种性质,那么空气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说。

2、有什么办法能够证明我们离不开空气呢?

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选择一种容易操作的方法进行实验。

3、师:

刚才的实验,说明我们人类离不开空气。

除了人类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生命离不开空气?

小组讨论,并记录。

小组汇报。

师板书。

4、师演示”动物离不开空气”的实验。

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前后,动物的反应。

5、师:

通过这些实验和同学们的汇报,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空气。

因此,我们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板书)

三、寻找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师:

空气是那么的重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师:

上课之前,我们每一个小组的同学收集了两袋空气,现在互相交换呼吸一下,然后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各组学生交换袋子,呼吸。

3、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周围的空气会洁净吗?

为什么?

学生思考、汇报。

教师贴出图片。

四、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1、师:

我们。

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对空气造成了污染,空气被污染后会对生命有什么影响呢?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2、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影响是从哪儿知道的?

学生说一说。

3、看科学报导:

空气被长期污染后造成的危害。

五、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

1、师: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空气污染会造成这么大的危害。

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法?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一切会污染空气的活动都停止呢?

2、师:

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

小组讨论,并记录。

六、课后拓展。

师:

同学们提的建议非常好,老师提议把这些建议写成一封信寄给有关部门,希望空气污染问题早日得到解决,我们能够从新呼吸到新鲜、清新的空气。

教学后记:

 

课题:

十二、阅读:

让重庆的天更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知家园美,初步了解家乡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

2.学生初步了解自己居住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并为改善家乡的环境污染展开奇思妙想。

3.了解家乡环境治理六大工程:

清新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