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概论综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4946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学概论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文化学概论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文化学概论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文化学概论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文化学概论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学概论综述.docx

《文化学概论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学概论综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学概论综述.docx

文化学概论综述

第一章概述

一、关于文化

文化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弥漫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成果,同时,人们也在每时每刻不断地创造着新的文化。

我们的进步,便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结果。

二.文化:

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三.文化学是一关于探讨文化的产生、发展规律和文化本质的科学。

四.文化学的研究范围

《原始文化》被公认为是近代科学意义上第一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术专著,被视为是文化学的奠基之作,标志着文化学学科的正式形成,泰勒本人也被尊为文化学的奠基人。

五、文化学的研究目的

1.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

2.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

3.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加我们在新的世纪建设新文化、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4.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们在现实生活认知客观存在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5.文化学的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历史文化有不可再生性,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种文化类型,因此,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是每一个接受了人类祖先文化恩惠的应尽的义务。

另外,宽容地对待我们的不同文化类型,能使我们生存的地球上的文化具有多样性,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六.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张岱年)

1)社会心理,民间风俗。

[最低层次]2)哲学宗教。

[最高层次]

3)科学技术,文学艺术。

[中间层次]

第二章文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人类学的兴起

希罗多德被尊称为“人类学之父”。

《奥德赛》是民族学的第一部著作。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出版的那一年,民族学才算真正诞生。

二、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和文化学的出现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

最早从事现代文化学理论体系研究的,首推美国学者A·克鲁伯(1876一1960)。

他认为文化是一种构架,包括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因此,他相信有必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学科——文化学来研究人类的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克鲁伯后来还认为,一切文化都是由其原型文化所决定,人类的创造性行为无不受给定文化系统的制约,这就是他提出的“文化决定论”。

三、进化学派

先驱达尔文,赫胥黎。

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爱德华·泰勒,代表作为《原始文化》;美国的刘易斯‘亨利·摩尔根,代表作是《古代社会》。

把人类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

进化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

一个是宗教信仰及其起源和发展。

二是婚姻家庭的圻史与发展。

四、传播学派

传播学派竭力反对古典进化论的“独立发明说”和“平行发展说”的理论,认为全部人类文化史归根结蒂是文化传播、借用的历史。

传播学派的理论先驱是德国人类地理学派的弗里希·拉策尔(:

1844,一1904),另一·位先驱足菜奥·弗洛贝纽斯(1873—1928),提出了“文化神话学”的系统见解,认为文化有性别、有方位感,文化是不依赖于人而按独立的有机界规律生活的特种机体。

五、历史学派

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学者弗朗兹·博厄斯(1858-一1942),又称为“博厄斯学派”;又由于该学派激烈反对和批判摩尔根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古典进化理论,因而又被称为“历史批判学派”或“美国历史学派”。

他出了历史与批评的方法即特殊论与相对论的文化观,提出了文化区的理论。

六、法国社会学派

创始人和领导者是法国学者埃米尔·杜尔干(1858—1917)。

杜尔干的贡献在于:

1.他是第一个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的学者。

2.创造了“集体观念”的概念,对后来结构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丁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功能学派

创始人是马林诺夫斯基(1884一1942)和德拉克利夫一布朗(1881—1955),

八、文化心理学派

文化心理学派又称为“民族心理学派”或“文化与人格学派”。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从美国历史学派中分化出来的文化人类学学派。

其代表人物是露丝·富尔顿·本尼迪克特。

九、新进化学派

新进化学派是在进化学派的理论和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文化学理论。

莱斯利·阿尔文·怀特(19(10一1975)从20世纪30年代便开始宣传进化论,并在50年代之后,因其出版了《文化的进化》一书,而使进化论重新获得学术界的青睐。

由于怀特所提倡的进化论与摩尔根的进化论既有联系也有差异,所以,他所建立起来的文化学研究的学派为了区别进化学派而被称为新进化学派。

怀特理所当然地成了新进化学派的旗手和最著名的代表。

怀特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为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符号。

第二,文化进化的标志是人类获取能量的增长。

第三,技术发展是整个文化进化的基础。

第四,文化决定发明和革新。

十、结构主义学派

结构主义学派也叫结构学派,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克劳德-古斯塔夫·列维一旋特劳斯(1908一),其代表作是《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等。

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学派主要有三方面的来源:

a)现代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思想;

b)心理学中的结构思想;

c)现代文化人类学中的结构思想。

第三章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一文化自己的基本特征。

1.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

2.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表现在,个体性与超个体性密不表现在,个体性深受超个体性的约束。

3.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4.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5.累积性与变异性的统一

二.文化功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满足需要的功能

健康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概括成五个层次:

1 生理的需要,包括食物、氧气、水、睡眠、性欲、活动力等;

2 安全的需要,包括安全感、稳定感、秩序、在自己的环境中的人身安全等;

3 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与别人交际的社变需要,如情感、交接欲和自居作用等;

4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威信和成功等;

5 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实现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等。

2.认知的功能(文化的认知通过传播和教育等手段获得。

3.规范的功能

4.凝聚的功能(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文化认同中的相同的思维模式、相同的道德规范、相同的价值观念和相同的语言与风俗习惯所产生的巨大的认同抗异力量。

文化的凝聚力也表现在对民族文化的趋同过程中,其中群体的参与性,形成了相同的价值观念或意识,相同的道德期待以及相同的价值取向。

5.调控的功能

三.文化的调控功能表现:

1.调控与自然的关系。

2.调控人与族群的关系。

3.文化的调控功能,使每一个族群成员经常处于平衡和张弛有致的生活状态中,从而从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文化认同的轻松感。

4.调控与其他族群文化的关系。

第四章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一。

田野调查步骤

1.做好田野调查的准备工作。

第一,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寻找有关的资料;

第二,选择确定有关的研究题目,其中确定自己研究的专题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避免有闻必录大面无当式的调查;第三,制订调查计划。

2.进行实地田野涮查。

这种调查从技术上来看,主要有下面儿方面,

第一.参与观察法。

这是文化学家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这一方法强调文化学家在亲身体验某一文化内容的同时认真观察这一文化现象,并对这一参与和观察加以记录。

第二,采访调查法。

采访调奋能提供大量有血有肉的民族志材料,它能暴露对方的思想感情以投他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

采访调查也能用以核实参与观察所获得的资料,了解有关这一社团的一般情况以及人们有关信仰和行为的特殊情况。

采访调查可分为正式采访和非正式采访两种。

正式采访是调查者事先准备好问题,安排一定的时间,按照一定的计划进行的捌查形式。

非正式采访则是事先未作准备的,一般性的谈话和问答.让被采访者的话题随着自己的思路发展,不受任何约束。

第三.搜集所调查区域的不同物质资料。

这种资料包括绘制一张地图以弄清该区域的田野、森林、道路、水源、住宅等位置,搜集人们日常劳动和生恬中使用的工具、生活用具、武器、建筑、交通手段等。

这方面的资料获得现在可以借助于照相、摄像、电影等手段

来完成。

3.编写出田野调查报告。

编写田野调查报告,也就是综合和分析田野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田野调查报告的重点,却应该集中在对于资料的解释,即田野调查者从资料中所获得的普遍结论。

二.文献法

文化学的历史资料只能借助于文献才能得到,否则,历史文化学就无从谈起。

作为文化学研究者的任何个人来说,它的研究资料不可能完全靠自己田野调查来获取,它必须或有条件地吸纳别的文化学家的成果,从书籍、报刊、资料、手稿及其他记载中获取研究的材料。

文献法就是通过查阅有关的书籍、报刊、资料、手稿以及其他记载进行文化学研究的方法。

这是一种与田野调查法或其他方法相配合着使用才显得特别有效的方法。

关于文献法的步骤,首先是查找和收集与文化研究有关专题内容的文献,诸如有关图书、报刊、原始记载、手稿、资料等,然后按照适当的顺序初步阅读、概览有关的材料,同时,从中选择出确实有用的也是值得重点研究的材料,以便进一步详细研读。

其次,是精细地阅读有关的重点研究文献,进行重点摘录,并在此基础上列出大纲,并依据大纲将摘录材料组织起来。

再次,进一步分析资料,连同通过其他手段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写出报告,既是作为初步研究获取的成果,又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其实这是文献法研究中的资料蚓读和积累材料的阶段,通过这些步骤,获得的资料才是既全面,同时又有重点,并且还有研究者个人学识水平介人的特性。

在运用文献法对文化学的某个课题进行研究的时候,以下几点是需要做到的:

1.做好选题工作。

2.做好文献材料收集的技术性工作。

3.做到收集材料的科学性。

4.撰写研究论文。

第五章文化与具体存在的关系

一。

民俗生活方式的存在特点:

1.民俗的产生是为了生存(生活)。

2.民俗在重复进行(传承)时也是以生活方式进行的。

3.民俗即使在传承中忘却原初的古义,却仍能保持独有的生活方式。

4.民俗以群体认同、个体实行,并以强烈的独立性的生活方式展现自己的风采。

5.民俗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还表现存它时常显示出文化意识的积淀,我以为这是民俗生活的影子。

二.文化与艺术的关系

1.作为特殊文化符号的艺术具有象征性

2.艺术的存在具有超越时空性。

3.文化的不同存在对艺术创造产生直接的影响。

文化的不同存在对于艺术的创造具有直接的影响,

a,文化的不同存在影响艺术创造的内容,这种内容包括艺术创造的题材选择和主题表现等。

b,文化的不同存在影响艺术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不同存在影响艺术创造的方式。

三.经济与文化之间存在互动或同构关系。

1.文化与经济共生、同构与互动。

(本质上来说,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文化结构的变动,而文化结构的变化,也必然影响经济结构。

2.经济的增长决定文化总量的增长。

经济总量的增长决定着文化总量的增长的原因:

a)是指经济是物化形态的,发展最快,变量最大;

b)经济最具有时代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c)经济是能动的,与政治、文化等最为直接。

3.文化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规律。

第六章文化的起源和创造

一、文化累积

文化累积是指人类具有的创造文化,保存文化,并且在此基础上再创造文化并使之累加的能力。

如何认识文化累积:

1.文化累积不是同项文化内容在数量上的不断增加。

2.文化累积有两种形态。

一种是本民族的文化累积,另外一种是外来文化的累积。

3.文化累积和文化发展之间有一个加速度比。

二、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指由连续的文化累积和对外来文化的借鉴而导致的一种文化刨造。

关于文化创新我们应该明确或理解以下问题:

(如何认识文化创新)

1.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连续的,继承和累积具有潜在意义,它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第一,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连续的,这种连续主要指的是它的不间断性。

第二,文化创新需要文化的累积。

2.文化创新需要吸纳不同文化内容对待不同质的文化必须有宽容精神。

3.文化创新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第一,文化创新必须具有一定高度的文化基础。

第二,文化创新须具有一定的社会需要。

第三,文化创新必须具有从事文化创造的特殊社会实践。

4.文化创新的实现途径。

第一种是文化发明。

第二种是文化发现。

5.文化创新的内容。

第一,物质与技术文化的创新,如、水利设施、炼铁、汽车、计算机、网络文化等;

第二,非物质文化的创新,如语言、文字、制度等。

第七章文化的时间与空间

一、文化的时间观

中国人在时间概念上具有自己的独特界定和确定方式。

一年分为四季,而四季则再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纪年的形式,采用的是天干地支法。

天干与地支相配正好六十年为一循环。

人们采用的是时辰,而时辰记时用的是地支,十二地支每一个代表两个小时,从午夜11时开始一直到午夜ll时止。

生肖。

二、文化层(文化层的概念最初是由德国的文化学家格雷布内尔提出来的。

文化层就是指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层次都反映着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特征。

(文化层所代表的是一个历史时期,它的重心是指向时间维度。

三.文化圈

文化圈是指人类同一生活环境中所形成的包括语言、风俗、道德、宗教、艺术等共同的文化特质的一定分布范围。

(文化圈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圈的时间存在是扩散的。

四、文化区

主要是指具有相似文化特征和生存方式的区域分类或空间分布。

最早使用文化区一词的是美国的奥·梅森。

五.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七大文化区:

1.秦文化区。

秦文化强调农战、攻伐、垦荒、开塞等功利主义,凶悍。

2.三晋文化区。

三晋学术思想活跃,农业非常发达。

三晋分家后,赵国则以商业发达而著称,其都城邯郸是当时国内商业中心。

以山西为主的三晋文化,后来还受到过多次非汉族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的影响,在晋北地区至今还可以见到。

3.齐鲁文化区。

齐鲁文化区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的合称。

齐鲁的农耕经济非常发达,精美的丝织品“鲁缟”闻名遐迩。

齐鲁文化,甚尚礼义,同时又倡导自由的学风。

4.吴越文化区。

吴越地区处于河湖交错的水乡,农耕经济极其发达。

在文化上有如下特点,第一,信鬼神,淫祀。

第二,善舟楫,出行交战以舟代车。

第三,断发文身。

第四,其语言如越语是“鸟语”,文字有“鸟虫书”。

5.荆楚文化区。

荆楚文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多祭祀,信鬼神。

带有神秘性的道家文化也发祥于楚地,老子即为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第二,荆楚文化在文学成就方面极其辉煌。

《楚辞》、《庄子》等就是这种文学建树的代表。

第三,荆楚文化有巧夺天工的工艺,如青铜冶铸、丝织工艺、髹漆生产等是其代表。

第四,荆楚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意识和尚武精神,因此,忠君、爱国、念祖在楚地蔚然成风。

6.巴蜀文化区。

第一,农耕文化极其发达,有蜀锦名闻天下。

第二,习俗与中原迥异。

如独特的船棺葬、悬棺葬或崖葬;衣服则是“椎髻左衽”。

第三,能歌善舞,艺术发达。

巴蜀地区现在依然是一个以传统农耕为主的社会,文化朴实,喜食麻辣食物。

7.岭南文化区。

这一地区的文化历史相当久远。

在岭南地区的广东曲江县马坝镇发现了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早期智人,距今约十三万多年,是黄种人祖先。

在柳江县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岭南地区文化在早期的历史上并不寂寞,然而,在进入古代社会之后,岭南地区的文化则明显地落后了。

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岭南地区的文化则大放异彩。

六.文化生态

美国人类学家朱利安·斯图尔德在1953年一本题为《进化和过程》的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化生态的概念。

文化生态就是文化适应其生存环境而产生的不同形态和内容,它反映着文化发育的地理环境背景给予文化的影响、作用和制约。

正是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这种直观的影响和作用,使文化学家根据不同的环境作用结果而概括出了,海岸文化、流域文化、高地文化、纬度文化等不同的形态。

海岸文化是指依存于海洋而生存并建立起各种具有海洋气息和特色文化形貌的文化结构或系统。

流域文化是对因江河等流过而发育起来的具有特色的文化概括。

流域文化最主要的是人类发现水对人类生命存在的特殊意义,从而促发了人类的文明。

高地文化主要是指在高原地区发育生长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内容。

高地文化造就了超人的毅力和游牧生活方式,他们具有矫健、粗犷、适应能力强等独特的文化特征。

纬度文化是指因为处于不同的纬度而形成的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内容。

第八章文化符号与象征

一.文化符号是指人类借助于语言和非语言形式来表达文化内容的一种方式。

文化符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它不仅记录了人类活动的历史和各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也记录了人类活动的每一个细节。

二.文化符号系统包括下面几方面主要形式:

1.语言符号系统(它成为了人类文化交流和传播中最自然、最方便、最经济、最有效的媒介。

2.非语言符号系统

非语言符号系统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下面三种。

(1)体势符号

不同的姿势表达着不同的文化规范和意义。

1 体势符号的意义具有鲜明的文化背景,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文化内容。

2 体势符号是一种既可以单独也可以综合地加以表达的文化符号。

3 体势符号的外显性和多意性,除非在特别语境中.否则很容易误读或误解。

(2)实物符号

实物符号的特点

1 实物符号比较固态,变化相对来说,也就少一些。

2 实物符号变化性大。

3 实物符号的文化意义大于实物本身。

4 实物符号是文化的载体。

(3)艺术符号

1)文学。

文学符号与语言符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语言符号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

2)绘画。

绘画是一种通过画家绘画作品来表现文化形态的符号体系。

3)音乐。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而具有其他形态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

4)舞蹈。

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起源非常古老。

它最初是原始人对狩猎、生产活动等的模拟。

5)建筑。

这是一种与其他艺术符号有着较大区别的支化形态,原因是建筑是一种固态的物质文化形式,它的确定性比其他任何艺术形态都要强。

一个具体建筑、一个建筑群和一种建筑风格,我们都可以通过具体的建筑得到确证,并解读它的文化内涵。

3.综台符号系统

综合符号系统是一种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系统,并对两者进行有机融合了的综合结构式的文化符号系统。

综合符号系统包括下面几种形式:

(1)电影符号

(2)电视符号(3)多媒体和网络符号

第九章文化继承与教育

一.文化继承就是文化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对于原有文化的保存和继续。

二.如何认识文化继承:

1.文化继承首先表现为一种生物学的遗传特征,即人类天生就具有一种接受文化的遗传功能。

人类有一种天生的学习上的生物特征,正是这种特征,使人类的学习与其他动物的学习区别开来,也正是这种特征,使人类的文化继承成为文化的一种最基本的特性。

2.文化继承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文化继承的生物学上的特征,使人类具有任何其他动物所不曾有的优越性,并决定了人类文化继承的方式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从本质上说,创造才是文化发展的灵魂。

但没有继承,也就谈不上创造,最终也就淡不上发展。

3.文化继承是由被继承的文化决定的。

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来说,历史上有什么文化,那么,你就只能继承什么文化,这个文化发展到了什么高度,你就只能从什么高度开始继承。

人类不仅依赖于前人所遗留下来的物质的、精抻的、制度的文化遗产,同时更是将这些已经具有特点了的遗产作为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并沿着前人开创的道路走下去。

4.文化继承与文化淘汰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关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化继承与文化淘汰不仅是各自都在文化过程中完成的.而且,文化继承中包含着文化淘汰,而文化淘汰中则蕴含着文化继承。

被淘汰的文化人类也就不再继承,而且也不需再去继承,所以,文化继承的完成,也就等于是文化淘汰的结束。

还有一种继承和淘汰,那就是通过人类自身政治、经济或文化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继承和淘汰。

如为了文化的多样性,人类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对于弱势群体或种族的文化实行保护或特殊的政策,“保证这些文化的保存和发展,从而使他们免遭先进的或强势文化的破坏或灭绝,便是人为介入文化继承或淘汰的一种方式。

三、文化习得

文化教育是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和无所不在的。

因此,我们用文化习得来概括文化教育的一种独特模式。

文化习得就是指个体在生存过程中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学习、感受而获得文化。

四、文化教育的功能

1.选择功能

选择就是有目的的取舍。

第一,文化本身具有丰富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人类对于文化的接受是受到一定的生理和原有文化知识结构的制约的,这就必须进行有序的安排,这种安排就有取舍的问题;第二,人类的文化内容繁多,而对于人类个体来说,掌握文化的内容足有限的,这就决定了文化教育不可能将人类所有的文化没有选择地传授给每一个个体。

第三,人类的文化教育总是蕴含着计划、目的和一定的意识(包括政治理由),因此,进行某一种淘汰和取舍,显然也就是合理的。

2.认知功能

人类在文化教育认知的不同层面上,是有区别的。

在物质型文化的层面上,文化“教育的认知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教育,认识、学习和掌握生产劳动经验与技能。

在行为型文化创造的层面上,主要是认识、学习和掌握行为规范、生活习俗以及各种宗教仪式等。

在精神型文化创造的层面上,则主要是认识、学习和掌握精神文化创造能力。

”正是文化教育这种有选择的认知,能使人类个体很快成为一个文化的人。

3.塑造功能

塑造功能主要是指通过文化教育达到塑造某一种文化类型的人的目的。

塑造成史化的人,其实就是塑造成一个能适应地区、种族、族群或国家文化的具体的人。

文化教育的这种塑造功能,使我们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4.保存功能

文化教育的保存功能主要足指通过教育达到对文化保存的目的。

文化形态通过文字或物态的形式来加以保存是一种较为长久地或依靠自身力量保存文化的话,人类还通过教育这一手段,来达到人为地保存文化的目的。

而这种通过文化教育来保存文化,往往是通过人为地选择,具有很明确的功利性和世俗性。

对于统治者提倡的文化,由于在集中式的学校教育中得到优先的安排,因此,基本上就得到保存;而那些民间的文化,尤其是一些独门掌握的秘技式文化,只能依靠民间的教育方式或传授方式才得以保存。

5.创造功能

从本质上说,文化教育不只是一种传递文化的过程,同时它也是一种有目的的塑造的活动。

文化教育的程度与文化创造能力是有规律性的,这种规律性表现在:

第一,文化教育是以培养具有文化创造能力的人。

第二,文化教育的普遍性与文化创造的普遍性也是密不可分的。

第三,文化教育程度越高,创造性就越强。

第四,文化教育程度越高,文化必定就越发达。

五、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1.文化决定教育的方针、政策、本质特征,一句话,用怎样的方式、内容来进行教育,是由文化主流决定的。

2.文化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发展。

3.教育的发展促进文化的进步。

4.文化与教育是一柄双刃剑,既有益处,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一方面,文化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物质繁荣,而在物质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所谓的精神空虚,现代社会病不断出现,给文化进步造成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教育的不断进步又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各种新的事物不断出现,导致人类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如原子弹的出现。

现在世界各国的教育趋势是:

第一,在教育目的上注重社会性。

第二,在教育功能上注重实用性。

第三,在教育内容上注重科技性。

第四,在教育类型上注重职业性,即由过去的注重普通、基础的教育转向能更多更快地培养各种专业劳动者的职业教育。

第十章文化变迁与冲突

一.文化的传播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