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西北地区.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3478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9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土高原西北地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黄土高原西北地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黄土高原西北地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黄土高原西北地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黄土高原西北地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土高原西北地区.docx

《黄土高原西北地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土高原西北地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土高原西北地区.docx

黄土高原西北地区黄土高原西北地区中国地理黄土高原西北地区(新疆)一、区域定位40N依次穿过:

塔里木盆地、罗布泊、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鄂尔多地高原、太行山脉、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80E依次穿过:

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西缘、昆仑山脉、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山脉90E依次穿过:

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东缘、天山山脉、吐鲁番盆地、罗布泊、阿尔金山、柴达木盆地西缘、昆仑山、藏北高原、唐古拉山脉、藏南谷地、喜马拉雅山脉黄土高原(成因:

风力沉积)

(一)位置(简图)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六盘山或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二)范围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

(三)自然条件1、主要地形区:

(如图示)2、河流:

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等)3、气候:

属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

西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降水稀少;东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土壤:

黄土,质地疏松,具有直立性(制造窑洞所利用的性质)并含有碳酸钙,遇水容易溶解、崩塌。

5、植被覆盖率较低,生态十分脆弱。

(四)农业1、以旱地为主的耕作业:

谷子、苹果、枣(暖温带,一年两熟)优势自然条件:

热量充足、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限制因素:

水源不足措施:

发展节水农业2、主要问题:

水土流失、水旱灾害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1)地理背景:

A、脆弱的生态环境: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原因:

地理位置的过渡性;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如,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B、尖锐的人地矛盾:

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2)发生原因:

(比较南方低山丘陵)A、自然原因:

夏季暴雨集中,冲刷力强;处于地形过度地带,坡度大;半湿半干地区,植被稀疏;黄土颗粒结构,土质疏松。

B、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

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作转荒、灌溉制度;露天开矿及城市建设。

(3)主要危害:

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4)治理措施: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序开矿,实行土地复垦,存放表土,加强绿化;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平整土地,打坝建库,护坡固沟,增加水流入渗,拦沙蓄水,削减地表径流。

复习:

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比较.相同点:

坡度大、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不同点:

降水量、土壤性质、流失程度、危害(五)矿产丰富煤炭、石油资源丰富。

煤:

山西(还有陕西也较大)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1.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资源状况)。

市场广阔(市场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交通条件)2.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铁路为主,公路为辅主要的铁路运输线:

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3.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山西能源基地发展方向(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经济方面:

(1)能源综合利用:

调整产业结构、构三大产业链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单一结构转变为多元结构。

原材料工业超过采掘工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2)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3)环境方面: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

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三废”的治理(废渣、废气、废水)(六)重点问题总结1.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淤地坝”的积极意义:

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洪;扩大良田面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降低河流含沙量;抵御地质灾害。

2.鱼鳞坑是黄土高原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工程措施。

下图是鱼鳞坑剖面示意图(左)和平面排列示意图(右)。

读图分析在黄土高原地区建设鱼鳞坑的生态效益。

利用鱼鳞坑拦截坡面径流,提高植树的成活率,增加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3.陕西(黄土高原)、山东(山东丘陵)省都是我国苹果生产大省,由于自然条件差异,黄土高原的苹果在外表色泽上呈全红(甜),而山东的苹果呈片红外表,且含水量较高,口感清脆。

比较两地苹果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

山东:

地位于沿海;丘陵地形;夏季降水多;土壤贫瘠黄土高原:

地位于内陆;高原地形;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

4.2010年12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发改委已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这是我国设立的第9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首个全省域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请分析山西省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

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源短缺;交通运力不足;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

5.a、b河谷的成因:

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侵蚀(地貌:

河谷、平原;地质构造:

地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措施:

地:

修建水库,打坝拦水,淤地固沟;营造水土保持护坡林。

地:

平整土地,建设基本农田;营造护田林网。

西北地区

(一)位置:

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线以北(包括新疆、甘肃北部、宁夏和内蒙古大部)

(二)范围:

行政区划下的“西北地区”,常被称为“西北五省(区)”或“西北三省二区”,包括:

陕西省(陕、秦)、甘肃省(甘、陇)、青海省(青)、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实际上,内蒙古自治区并不是行政概念涉及到的的西北地区。

(三)面积、人口、民族:

面积占全国30%,人口占全国4%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和新疆北部的哈萨克族(四)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之山脉阻隔,海洋潮湿水汽难以到达。

)地形:

高原、盆地为主,(天山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

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植被:

由东向西植被的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河流: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西部大开发下概念根据“西部大开发”决策的提法,相对于原本行政区划下的“西北地区”概念有了一定扩充。

基于“西部大开发”概念下的的西北地区除了传统的“西北五省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外,甚至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西部大开发后,原属中部的内蒙古划入了西北;青藏铁路通车后,西藏已经紧紧地和西北联系在了一起;再加上西北原来的陕、甘、宁、青、新五个省区,整个大西北占了我国版图的56%,占了西部地区的80%,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它的发展决定了西部大开发的进程。

(五)重点问题总结1、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异常(全球变暖,蒸发旺盛)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

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2)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治理措施:

A.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干旱地区的绿洲地区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

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C.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

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

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D.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

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E.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措施:

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

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

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

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西北地区:

气候干旱,降水少。

灌溉水源成为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3.西北农业区位分析

(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典型地区: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分析自然区位因素:

热量充足,温差大;光照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不足:

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2)畜牧业典型地区:

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

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

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不足:

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

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治理措施: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5、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6、地震我国典型地区: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