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与儒家智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4384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词与儒家智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典诗词与儒家智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典诗词与儒家智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典诗词与儒家智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典诗词与儒家智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典诗词与儒家智慧.docx

《古典诗词与儒家智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词与儒家智慧.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典诗词与儒家智慧.docx

古典诗词与儒家智慧

古典诗词与儒家智慧

康震

一、关于爱情

我一到这里,就感觉比较魔幻,这里的气场对我非常好,这觉得成都这个地方特别养人真是的好地方,相信这里的人也好。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古典诗词与儒家智慧,把文学和思想放在一起,还真是不好讲。

那些规范化的儒家思想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平时家长都爱让孩子背唐诗宋词。

但是。

我发现一个问题,一些家长把孩子当成“表演机器”,让孩子一首首背,他们自己则不背,只让孩子进行一场场的“背书秀”。

要问他和孩子诗到底美在哪?

他只能很肤浅的说:

“这个诗很有意境”。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对人的引导作用,远胜于“写得美”。

如同饭菜,对人最本质的是它的营养,而不是色泽、香味。

比如流传千年的川菜,在世界上都享有声誉,不仅仅在于它颜色好看、味道很好,归根结底是它对人的身体有好处,诗词也是一样。

讲任何故事,讲任何讲座,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要从大家最感兴趣的讲起,大家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我觉得是爱情!

爱情这个主题是老少咸宜的。

爱情与古典文学相当有关系,孔子也会教你如何谈恋爱,谈恋爱有不同的面貌,不同的动作,不同的心态。

我们先来看一些大家所熟悉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来自《汉乐府》,汉乐府是西汉时官府专门设立的音乐机构,乐府的采诗官四处采诗,整理之后献给皇帝。

比如皇上听到《诗经》里“硕鼠硕鼠,勿食我粟”,知道有贪官……这些诗反映了社会现实。

这首是《汉乐府》中的《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老天爷,我要一辈子和你在一起,如果你说要和我分手,不要钱,不要房,只要达成几个很重要的条件:

山无陵,珠穆朗玛峰没有了;江水为竭,长江黄河都干了;冬雷震震,冬天打雷;夏雨雪,夏天下雪;天地合,天和地合在一块了。

这是一个爱到骨头里的人,非常的坚决。

前两句先是表白爱情的态度,再进一层表白爱情的坚贞。

爱情,只有与坚贞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无比纯洁美好的。

在后五句,从反面设誓。

她先举出了五件非常之事作为设誓的前提:

“山无陵,江水为竭”,是说世上最永久的存物发生了巨变;“冬雷震震,夏雨雪”,是说自然界最永恒的规律发生了怪变;“天地合”是说整个宇宙发生了毁灭性的灾变,然后吐出了“乃敢与君绝”五个字。

由于这五个字有五件非常之事作为支撑点,因此字字千钧,不同凡响;又由于设誓的前提没有一个会出现,因此“乃敢与君绝”的结果也就无从说起了。

第二个是多情的仓央嘉措所作。

那一月,我轻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细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读这首诗,让人心发软、发酸……

第三,还有席慕容的。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我看到他,他不知道我在看他,这是什么滋味,成都有很多树,看到“发抖”的树,千万不能无视而过,所以大家一定要爱护树木,爱护花花草草,自然界就是我们几百年前的情人。

第四种情况是《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鸣春雎鸠鸟,飞到河中小岛上。

姑娘文静又秀丽,真想求她结为好伴侣。

这位女子可能是位渔家女,所以她在采集水草,她是劳动人民的女儿,在不停的打水草。

看到这位渔家女又漂亮,有贤惠,就想起了可能有点事,觉得她一定是位好老婆。

晚上睡不着觉啊,总是想起她,很绵长啊。

光想是不行的,还有行动,比如一些大学生,拿着吉他到心仪的女孩窗前唱心声。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就是弹琴鼓瑟和她“套近乎”,还要敲锣打鼓让她高兴。

这首情诗和前三首不同,前三首强烈表达的是“永不分离”,而则细致描写了一个过程,我看到你→我爱上你→我想你→我睡不着觉→我采取行动。

这是很平稳、很健康、很让人放心的人,这是君子的爱情。

君子的爱情为什么是这样的?

注意几个关键才词“君子”“琴瑟”“钟鼓”。

这是三千年前的“君子”,《论语》中说有两个条件,一是有德者,二是至高位者。

这里有个问题,现在要有道德,去书店买本三字经、论语,就可以学习,但三千年前,只有位高者才能读书,成为知识的垄断者,拥有知识的前提就是具有极高的地位。

这个君子就不是一个一般的人!

这个女子也绝不仅仅是位渔家女。

还有一个问题,《诗经》是孔子删减过的,诗不只300篇,他对采诗官的成果进行了整理。

而他整理过的《诗经》第一首就是《关雎》。

《诗经》是在西汉时候成为“经”的,西汉把五部儒家经典汇集在一起称为“五经”,它们是知识分子和“高干子弟”在学校中必读的书籍,教他们的老师叫“五经”博士。

为什么一部文学作品,在西汉的时候成为《五经》之一?

《关雎》还排名第一?

难道西汉的皇帝就是想教大家怎样“谈恋爱”?

这首诗歌到底要说明什么问题?

还有“琴瑟”,赵王和秦王在渑池会面,秦王对赵王说“听说你很会鼓瑟?

”赵王鼓了一阵瑟,秦王让史官记载“秦王令赵王鼓瑟”。

赵王臣下蔺相如拿了一个瓦盆,让秦王敲,不然和秦王没完。

秦王只好敲了一下。

蔺相如让史官记载“赵王令秦王击缶”。

鼓瑟不是一般老百姓就能参与的事,帝王从事的娱乐活动决不是卡拉OK。

“琴瑟”在三千年前代表的是君子的修养。

孔子学习的“六艺”中就有“乐”“琴瑟”在这里是君子的象征,表达的是君子的心声,不像今天的“麦霸”拿着不放……

“钟鼓”绝不是今天的敲锣打鼓。

钟,三千年前的编钟,是卡拉OK吗?

你在卡拉OK里面会唱《国歌》吗?

《国歌》是古代属于重大的礼仪,属于政治音乐。

鼓,铜鼓,是祭祀是使用的,两面还要涂上动物的血。

敲鼓发出的鼓声可以上达天意的。

“钟鼓”在古代是重要的祭祀与典礼的用品。

“琴瑟”“钟鼓”都不是一般的娱乐活动。

这首诗告诉人们,追求爱情,要遵守规矩,这个规矩是什么?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险而不怼,怨而不怒(《国语·周语》)”。

淫在这里是过分的意思,“乐而不淫”就是可以高兴,不能狂欢。

中国的节日没有一个是“狂欢节”。

春节是笼络人心的节日,植树节、劳动节、清明节、中秋节……没有一个节日带有狂欢色彩,西方很多节日本来不狂欢,都要把它变成狂欢的。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很多的节日是和祭祖有关的。

“哀而不伤”就是可以悲伤,但不可以很沉痛。

古人认为父母去世,不吃饭不睡觉,搞得很瘦弱,这是不孝,这是不尊重父母。

你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把身体搞坏的,这是不孝。

“险而不怼,怨而不怒”,遇到险要的事情,不要惊慌,特别生气的时候,不许发怒。

中国人特别含蓄,特别有忍耐力,这不是要把人憋成神经病,而是说一个人的情绪、一个人的反应、一个人的状态、一个人是思想,应该处在最平衡、最健康一个点,这叫“度”,绝不能过犹不及。

什么是最健康“度”和最平衡的“点”?

这是一种协调。

比如你长到1米8,大家觉得很好,如果长到2米、3米,大家只有默默的看着你,表示同情……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险而不怼,怨而不怒”不是要把人憋疯,而是要寻找情绪最健康的点。

孔子说得好“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不合规矩的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行动。

什么是规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史记·孔子世家》)”,当君王的明白自己的职责,当臣子的明白自己的位置,当父亲的要有自己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尽到自己的义务,所有的社会分工都合理了,每个人都找到能够发挥自己能量的最佳位置,这个社会就和谐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是指等级划分,而是指社会分工。

每个人在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诗三百一言蔽之,思无邪。

(论语·为政)”。

做任何事都要走最健康的道路,这是中庸之道。

“中庸”最本质的内涵就是既不左,又不右,而是选择最健康、最适应的道路。

最适合的道路是什么?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努力的克制自己多余的欲望,让它符合规矩,最后达成“仁”的境界。

“仁”最高境界就是社会大同,每个人互相友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样,我们就知道《关雎》是在讲什么?

追求爱情也要符合规矩,是你的就是你的,绝对跑不了。

这《诗经》第一课就是讲社会和谐,就是讲规矩。

只不过讲爱情,让大家容易接受。

这是用爱情的外形套儒家的思想。

儒家思想就是这样通过诗歌体现出来的,并左右着中国人的思想。

二、“是生存还是毁灭”屈原

屈原知道楚国灭亡,就自杀了。

屈原把楚国当成自己的家,他是楚国最核心的贵族,楚国没有了,家庙的没有了。

秦灭六国,不但占据六国国土,统治六国国民,而且毁掉六国贵族的宗族。

现在讲秦国统一六国,有伟大的贡献:

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道路的宽度。

但是这对于楚国来说,就是灭了六国,灭了种,屈原就自杀了。

屈原在自杀前,写的《渔父》表达了他的心声,让我们看到战国时代不同的思想交流。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屈原被流放,在湘江边上溜达,边散步边吟诗歌,形容很憔悴。

出现一个打渔的(在古典诗词里出现打渔的,大家一定要警惕啊!

绝对是人乔装改扮的!

)他问屈原,你不是三闾大夫吗?

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三闾大夫是楚国管祭祀的官,这是一个核心官职,处于决策层相当于问你不是常委委员吗?

怎么在这里?

其实,一个渔父怎么认识屈原,应该是屈原在和他自己对话。

屈原回答,这个世界很污浊,只有我是清白的,大家都喝高了,只有我是醒的,所以我被流放了。

渔父说,你真傻,聪明人从来都是与时俱进的,大家都浑浊了,就在身上涂泥巴,和大家一样浑浊不就完了。

大家都喝多了,你多喝两口,把自己喝高了,不就没事了。

何必假深沉,把自己弄成这个样子。

屈原说,我宁可投身湘江,到鱼肚子里去。

他不是终结自己的生命,而是到鱼肚子里去,和这个世界隔绝,保持他的清白。

我怎能让清白的躯体被这尘世所污染。

渔父诡秘的笑了笑,驾船而去……

有人觉得屈原何必自杀嘛,一根筋!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这段对话非常重要,反应出屈原时代(春秋战国)的几种思潮。

三、春秋战国三大思潮

我们还是从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说起。

说到此,我们无法绕过三个人:

老子、孔子和庄子。

简言之,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最辉煌的时代,是中国思想的轴心时代。

我们现在很多思想观念都是在那个时代发轫、流传下来的。

后代很难再出超越他们的天才思想家。

为什么?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它是一个巨大的乱世,人人都面临一个简单的问题——在乱世里如何生存?

乱世里如何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我们如何治国?

要回答这些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老子的回答——知其不可为,则弱为之;

孔子的回答——知其不可为,而强为之;

庄子的回答——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之。

(一)老子“知其不可为,则弱为之”

面对乱世,一个人怎样发挥作用,这是一个学问。

一天,老子去看自己的老师,老师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老子请老师再教自己点什么,请问“什么是道?

”老师让他看自己的嘴,牙齿已经掉光了,只剩下舌头。

回去以后,老子告诉自己的学生,老师告诉我“强大和最硬的是短暂的,最柔软的才是长久的。

”看上去很强大的,它的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看上去最虚弱的,它的生命力是最长久的。

公园里打太极拳的很少十七、八岁的,他们玩的都是长拳、刀、双节棍,都是一些老年人打着“虚弱”的太极拳。

太极拳“虚弱”吗?

太极拳打人叫做“四两拨千斤”,讲究的是“因势利导”,它会创造一个空间,让你进来,乘你重心不稳,他在后面一拍,你就倒了……这叫“以退为进,诱敌深入,以弱胜强”。

比如,敌方10万人,我方1万人,硬碰硬肯定不行,只有把敌人引到对他们不利是位置,才能歼灭之。

所以,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是有前提的。

我在山上,排1千人引诱你上山,10万人到了半山就只当5万,然后引起山沟,两头一堵,从上面向下扔石头、扔火把……这就是诱敌深入,让人觉得表面上很虚弱,那是给你看的,你扑过来就收拾你。

以弱胜强,这是老子的思想。

(二)庄子“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之”

在乱世,老子是“弱为之”,庄子干脆不干了,庄子认为在乱世中,人的生命最重要,要保全“无用之用”。

木匠走进山里,看到高大的乔木,正好做屋梁、做家具,好材料,走过弯弯的小灌木,觉得没有用。

其实,这种长得歪瓜裂枣的,木匠都不看,才是最好的,因为没有人砍伐它。

这种叫“无用之用”,对别人是“无用”,对我自己是最有用的。

(二)庄子“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之”

在乱世,老子是“弱为之”,庄子干脆不干了,庄子认为在乱世中,人的生命最重要,要保全“无用之用”。

木匠走进山里,看到高大的乔木,正好做屋梁、做家具,好材料,走过弯弯的小灌木,觉得没有用。

其实,这种长得歪瓜裂枣的,木匠都不看,才是最好的,因为没有人砍伐它。

这种叫“无用之用”,对别人是“无用”,对我自己是最有用的。

所以,庄子对于做官这种事,是很排斥的。

他有一个叫惠施的朋友,惠施在楚国做了一个官。

庄子听说以后,来见惠施。

惠施以为庄子来和他抢这个官。

庄子说,我今天来这里看到一只大鹏展翅飞翔,要从北极飞到南极,一路上不是清泉它不喝,不是干净的果实它不吃……这天它飞到一只猫头鹰上空,猫头鹰刚抓了只死耗子,准备吃午饭。

猫头鹰发现大鹏从高空飞过,大叫一声“不要抢我的东西!

这是我的午餐肉!

”你现在做的官,在我看来就像猫头鹰手中的午餐肉。

作为大鹏的我,怎么会吃你的死耗子?

你现在很风光,就像后院养得很肥的猪和羊一样,现在觉得吃得比野生的好,等到有一天,主人要把你拉出来宰了祭祀,那时候后悔就晚了。

庄子认为,世间一切的利益都是虚幻的,人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

乱世的哲学就是应该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之”。

当然这个哲学发展到后来出现极端,有一个叫杨朱的人,他宣称:

假如从小腿上拔一根汗毛,即便对天下人有利,我也不干。

这就有点过了,极端主义。

(三)孔子“知其不可为,而强为之”

庄子的哲学是养生的,老子的哲学貌似虚弱,实际是“求进”的。

只有孔子是“一根筋”,要死扛到底,他周游列国,没有一家欣赏他。

到卫国,人家让他练兵,他说不知道练兵,只知道教书。

找不到做官的地方,一帮弟子跟着他吃苦受累。

一天,在一个边境的大树下休息,很落魄!

很穷困!

惶惶然丧家之犬。

大弟子子路问:

“君子亦有穷乎?

”我们都是君子,有道德、有修养、有知识、有本事,为什么在这样一个世道里,落到这样的田地?

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

他急了!

孔子回答: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即便在穷的时候,依然能固守穷的状态,而不失去君子的本色。

小人就不行,他会突破做人的底线,会变成禽兽。

孔子在这里提出一个标准,面对乱世不可以逃避,也不可以改变做人的原则,相反应该继续坚持。

这引起弟子的争论:

子路说:

“道不足故不为世所容。

”老师,你肯定有问题,你的理论是有缺陷的,所以人家都不理你!

子贡说:

“修道以容于世”。

子贡是个商人,跑外交的,圆滑。

老师,改改吧,稍微变通一下。

颜回说: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不容然后见君子”老师,你的道太大,太理想化了,天下都容不下,正因为天下人都容不下你的理想,所以方显英雄本色。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你道有问题,是你的耻辱;如果你的道经过时代的经验是完全没有问题,那就是执政者的耻辱,就是国家的耻辱。

这里提出一个很严正的原则:

一个真正思想家和理想主义者,是不能够为这个现实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老子这一套挺好,知其不可为而弱为之,你平时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用得着,可这太肤浅了。

庄子,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之,当你干活太累,它可以跳出来调节一下,别较真,命重要。

孔子这一套,在现实生活中是最难坚持的。

但你就没想过吗?

为什么全世界都说,你们中国有个孔子?

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唯一一个可以和柏拉图,包括跟耶稣,还有其他宗教领袖相提并论的人。

有一个孔子才说明,这个民族是一个有理想的文明的民族,不是一个阴谋诡计的民族。

孔子的重大意义,是给我们确定了一个基本的立身原则。

原则是不能改的,原则问题是不能谈判的。

原则确定了之后,有时为了把事儿办得更顺溜一点,用点老子的“诱敌深入”,有时候累了,用点庄子的“无用之用”。

但一个人的脊梁骨应该是孔子,虽然它是最难做的。

后来孟子发展了他的学说。

孟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行天下之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如果你的志向实现了,与民同乐;如果不得志,就好好把自己弄好,就是要像一个人一样活着。

等到有机会,你再出来。

这段时间你怎样渡过,就有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有钱了,不要为富不仁,不要过分,不要炫耀,不要张扬;贫贱了,不要动摇;受到压迫,不能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

特别拥有财富的时候,“不变形”;特别贫穷的时候,也“不变形”;特别受到压力的时候,仍然“不变形”。

你们注意没有?

凡是在中国文化史上数得着的那些大师们,他们的思想和个性都特别鲜明,从未改变过。

我们一说到孔子、老子、庄子、李白、杜甫,他们鲜明的性格一下子就出现在脑海里。

过了一、两千年,他们的个性从来没有被历史的尘埃泯灭。

这因为他们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变形”!

下面说说和四川有关系的人,李白、杜甫和苏轼,看看他们的内心深处的文化品格。

四、儒家之“威武不能屈”——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

对于李白,大家都很熟悉。

这些诗,大体能代表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复还来。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在李白这儿,“威武不能屈”这一点体现得尤其充分。

李白最有亮色的一点,就是威武不能屈。

他见了唐玄宗,起码得保持谦虚吧。

可是李白不,他认为咱俩都姓李嘛,你只不过生下来是太子的位子,而我不是而已。

再说你是世俗世界的领袖,在文学圈里我也是老大啊。

所以杜甫才有这样的诗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朝,自称臣是酒中仙。

”你叫我去,还要看我高兴不高兴呢!

李白的“威武不能屈”不是别人给他多大的压力,而是内心就不打算屈服。

唐玄宗李隆基是先祖是南北朝的李暠,他是第十一世孙,李白说自己是第九世孙。

唐玄宗见他,还该叫他爷爷。

对李白来讲,跟王公将相,跟皇帝打交道的时候,他的心态是平等的。

这种平等的心态,才能让他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因为我与才,就是“千金散尽复还来”。

李白有首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个汪伦有两座别业,临别的时候送给李白八匹骏马,五十匹锦缎。

一匹马折合一万,一匹锦缎折合五千,值二十八万。

当时一斗米才卖两、三文钱。

李白认为自己很有才,“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我写的诗五岳为之震动,沧海为之泛波。

高兴的时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眼中没有人。

不高兴的时候“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里根本没有我能走的路。

唐玄宗觉得很骄傲,只有大唐才能容纳这样的天才,李白你随便说,你爱发牢骚就尽情地发,我自当没听见,你说得越多我越不吭声,我给我国的人才充分的宽容。

李白能“威武不能屈”,是有“威武不能屈”的环境。

明清时候,你倒是可以这样“不屈”,你就消失了,连名字都留不下来。

要做到“威武不能屈”,第一本人的确有不世之才,你才能够以不屈的姿态。

李白之才是“日试万言,倚马可待”靠着马鞍,写一万句诗,就一会的事。

李白之志是“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立四方之志”五岁就看奇门遁甲的书,十岁就遍阅百家之书。

但书杂心不杂。

立下做宰相的志向。

李白之愿是“帝王之师,辅国宰臣”这是他一生的愿望。

李白之学是遍学各种流派“儒、道、仙、侠、纵横”,他学习不是为了应付科举,而是为了成为最有名的。

李白为人是“一生布衣,平交王侯”,为了实现愿望而不断努力。

当时李白见唐玄宗的时候,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玄宗已经做了28年的皇帝,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可是,时间长了,就“烦”了。

唐玄宗让李白待在身边当“待诏”,只是要他写写诗,从来不问他国政。

对李白来讲,呆在皇上身边实现不了“帝王之师,辅国宰臣”的理想,就是浪费生命。

对一般人来讲,呆在皇上身边写诗,是祖坟冒青烟的事情,可是李白没有这样做。

唐玄宗对他也很宽容,放李白走了,还送给李白一大笔钱。

两个人对彼此的态度,都比较宽松。

这种事情在唐代才能发生,特别是唐玄宗时代。

所以,李白一生是“一生布衣,平交王侯”,这和当时的领袖有关,和环境有关,这就是大唐。

这就是李白。

这就是所谓“威武不能屈”。

五、儒家之“贫贱不能移”——包含“乱世深情”的杜甫

贫贱不能移,杜甫是最好的例子。

这是陕北延安的一个叫羌村的地方。

在这里,杜甫留下一首诗: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安史之乱爆发了,杜甫把家人安顿在羌村,自己留在洛阳。

洛阳沦陷以后,他被扣了一年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就是他被扣的时候写的。

后来,由于杜甫只是八品官,看管不严,他就跑了,杜甫是个忠臣,他要去找流亡政府。

当时,唐朝在宁夏建立了一个流亡小朝廷。

后来杜甫又回到长安,两年多过去了,他不知道家里人的死活,家里人也不知道他的死活,皇帝给他放了一个长假,让他回家看看。

从西安到延安,八百里路,他一步一步走回去。

这首诗记录了他一进家门的场景。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西天布满重峦叠嶂似的红云,阳光透过云脚斜射在地面上。

接着镜头由远到近。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经过千里跋涉到了家门,目睹萧瑟的柴门,耳听树上鸟雀的聒噪,好生萧条啊!

诗人本是这家的主人,该处用“归客”,说明他两年没有回家了。

镜头由景物推向人物。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此二句诗人逼真地将战乱时期亲人突然相逢时产生的复杂情感传达了出来。

诗人多年来只身一人在外颠沛流离,又加上兵连祸结,战乱不休,其生死安危家人无从知晓,常年不归,加之音讯全无,家人早已抱着凶多吉少的心理,未敢奢望诗人平安归来。

今日亲人杜甫骤然而归,实出家人意料,所以会产生“怪我在”的心理。

  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能够活着回来,确实有些偶然。

紧接着,妻子在惊讶、惊奇、惊喜之后,眼中蓄满了泪水,泪水中有太多复杂的情感因素:

辛酸、惊喜、埋怨、感伤等等。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这次重逢来得太珍贵了,它是用长久别离和九死一生的痛苦换来的,在那个烽火不息,哀鸿遍野,白骨随处可见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像杜甫一样幸运地生还。

杜甫是非常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就像电影脚本,镜头由院内摇向院外。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诗人生还的喜讯很快传遍了羌村,乡邻们带着惊喜的心情纷纷赶来探望。

围观的人在矮墙后挤得满满的,他们十分知趣地隔墙观望,不忍破坏诗人一家团圆的喜庆气氛,看着诗人劫后余生,乡邻们情不自禁地为之感叹,为之唏嘘。

而在这种感叹和唏嘘中,又含有诗人自家的伤痛。

为什么说杜甫的诗是诗史,他写的是个小片段,但概括力非常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晚上。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夜幕降临,灶台上燃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