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和谐课堂做阳光教师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921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8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和谐课堂做阳光教师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创和谐课堂做阳光教师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创和谐课堂做阳光教师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创和谐课堂做阳光教师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创和谐课堂做阳光教师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和谐课堂做阳光教师5.docx

《创和谐课堂做阳光教师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和谐课堂做阳光教师5.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和谐课堂做阳光教师5.docx

创和谐课堂做阳光教师5

创和谐课堂做阳光教师

——新课程实验的主旋律

◆市教研室副主任朱保仓

“和谐社会”是目前国内最热门的词汇之一,教育部新闻中心主任王旭明指出,教育应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教育工作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教师理应实施和谐教育,创设和谐课堂,以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古人云:

“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师如果真诚对待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安全感、理智感和道德感,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如果教师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呆板苛刻,只见分数不见人,动辄挖苦讽刺,教育活动就会失败。

因此,教师应注意和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关系。

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去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新课程理念认为,一个好教师,不是自己能教得多么好,而是如何能让学生进入一个琢磨的学习状态;不是你教给他什么,而是他自己能琢磨出什么。

学生在琢磨,他就会不断进步。

通常,和谐课堂有四大原则:

1.内化原则。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内化原则是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情绪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不是表面上的一团和气,和稀泥。

2.激励原则。

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

3.民主原则。

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有自主意识和自主精神。

4、协同原则。

各种教育因素达到最协调的结合,实现整体优化。

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怎样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呢?

1.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3.采用艺术的教学手段。

4.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

要创设和谐课堂,就要力求做阳光教师。

前不久,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14个城市的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为对象所进行的调查显示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

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其中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不少被检测的教师的自卑、嫉妒、焦虑等负性情绪的水平偏高。

许多教师的确不阳光!

教师应该是人格最丰满、活得最快乐、最受人喜爱的人,陈如平专家说:

“教师不应是园丁(剪枝修叶、扼杀个性)、不是春蚕(作茧自缚)、不是蜡烛(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教师应该是‘阳光’,要先让自己的心年轻起来,快乐起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带着微笑和童心告诉学生:

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调查显示,学生认为“阳光教师”应具备如下特点:

有趣、幽默、有知识、上课不骂人;作业适中,每天留点时间让他们自己支配;下课能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交流;上课面带微笑,批评也带有幽默;支持学生发展特长;有气质,经验多一点。

当然,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最起码的是要做一个“五官端正”的教师。

这里所指的“五官”即:

嘴、眼、耳、手、脚,“五官端正”即“嘴不骂、眼不斜、耳不堵、手不打、脚不踢。

“嘴不骂”——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多一点人性味,少一点火药味;“眼不斜”——平等地、端端正正地看学生,不给白眼;“耳不堵”——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学生的眼光和心理去理解。

“手不打,脚不踢”——不体罚学生。

做阳光教师,就是做你自己。

不要刻意追求完美,主宰自己的感觉走向,感觉生活的真实,从而拥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

教师承担着多重角色,为人师表,为人父母,为人子女,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面对学校以升学率论英雄等,我们要正确看待职业的神圣感和实际社会地位。

教师不是圣人,应该留点空闲,活出自我来,这样才能更“阳光”。

阳光教师,能妥善处理好与社会、家长的关系。

阳光教师,心理健康,不把沦桑与不快写在脸上。

愿“创和谐课堂,做阳光教师”成为新课程实验的主旋律。

用教育理论创新支撑素质教育新局面

教育作为一种专业工作,其改革与创新要重视科学和专家的作用。

素质教育不论是作为一项教育改革,还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都要建立在充分的教育科学研究基础之上,要依靠科学的力量。

理论研究是制约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国的素质教育产生于对“高分低能”现象的反思和对“应试教育”倾向的改革,从概念的提出到全国范围的推广,始终缺乏清晰的科学界定和系统的科学论证。

专家作用发挥不够、理论研究不到位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首先,基本理论问题不清楚是不行的。

在素质教育的概念、原理、制度、课程与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解释不清楚,或解释得不科学、不清晰、不具有新的物质的时候,就不可能有明确的素质教育实践,“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的现象就不会改变;其次,真正的专业人士和专业组织不加强研究,不发表意见和发挥应有作用,其位置空缺自然就留给了“非专业人士与组织”,这是引发许多“庸俗的素质教育”和“浮浅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因;再次,理论上的不透彻、不明确、不深刻,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实践的坚定性、可行性和持久性;最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尤其不足,其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都不清楚、不确定。

这一不足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它的学习、理解和信任程度,影响着素质教育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形成体系

解放思想是理论创新的必要条件,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理论创新的新颖度和价值。

欲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素质教育理论,就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冲破已有教育范式的约束,超越现有的教育理论。

反思批判、补充完善、凸显特征、改造转型、经验总结和理论系统化是建构素质教育理论亟需做好的六项重要工作。

“反思批判”就是要对我们的教育传统和近20多年来的经验进行深刻的反思,对违背教育基本规律的“应试教育”做法进行深刻的批判。

“补充完善”是对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来说的,是一个不解决好就永远不会有真正的素质教育理论的现实问题。

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化,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素质教育比全面发展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我们需要全面发展理论的指导,更需要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建构素质教育理论就是对全面发展理论的补充与完善,只有将素质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我们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性理论,给素质教育以应有的地位,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才能够真正地深入开展下去。

“凸显特征”是指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理论,如果特征不明显,就没有冲击力和生命力。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有重点的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两个重点是对教育传统进行改造的重要突破口。

现在需要做的是在每一天、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的教育管理和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这两个重点。

“改造转型”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对我国的教育传统进行必要的改造,促使其实现现代转型。

将以守成和功利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传统改造成以人性关怀和创造性培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新教育。

“经验总结”就是要对我国教育传统中的优秀成分,特别是近20多年的教育改革经验进行科学的总结。

真正有价值有生命力的理论一定是根植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经验的升华。

“理论系统化”是构建素质教育理论本身的要求,只是理念不行,只进行课程改革也不够,更主要的是要建立起合理的管理与评价制度、课程体系,研制出通俗易懂的简单可行的教育教学的方法。

切实加强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与试验

首先,要加强素质理论研究重要性的宣传,扭转教育理论专家轻视素质教育的倾向,激发高水平研究专家对素质教育研究的兴趣;其次,应该将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作为国家“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给以人力财力等方面的大投入;最后,建立以省或市为单位的具有更大招生考试自主权的素质教育实验区。

用本地区平均分数的高低不影响升学的政策来换取进行素质教育实验的真心,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中国教育报》2005年11月19日温恒福文)

实践课改创造成功

◆文家市镇中心学校

“走进新课程,体验新课程,享受新课程!

这是我镇全体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实验工作中不断追求的理念。

“让每一位教师都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成功!

这是我镇在实施新课程实验工作中执着追求的目标。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我镇在新课程实验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我们执着追求的目标也在一步步地接近——

一、校际交流,引领成功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我们创新课改方法,促进学校发展的一条新路。

一年来,中心学校组织了多次教学工作交流研讨会,推出在课改实验工作中卓有成效的学校在会上作典型发言,推介教研经验;同时,为打破乡镇局限,我们积极与其他乡镇、县市学校举行手拉手联谊活动:

2005年上期,中心学校与长郡中学开展联谊活动,学校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共三十多人赴长郡中学进行听课和学习交流,长郡中学也派教师来中心学校进行授课与交流,并有八位教师与长郡中学

教师结成对子,进行长期的教学研讨。

岩前中学

●课改动态

浏阳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专项成果表彰大会隆重召开

◆市教研室李志宇

12月8日,浏阳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专项成果表彰大会在市教育局召开,各乡镇、街道中心学校一校长、干事、初级中学校长,市特殊学校负责人,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校长,新民学校、奎文小学校长,获得成果评选一等奖的个人及获得校本课程开发一等奖的单位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出席会议的领导有市教育局肖长礼局长、朱玉喜书记、李志坚、林宏华副局长。

会议由市教育局党委书记朱玉喜主持。

会上,肖长礼局长作了重要讲话,林宏华副局长作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持续、健康发展》主题报告,李志坚副局长宣读了市教育局表彰决定,太平桥镇中心学校一校长唐宋、文家市镇中心学校一校长杨述玖分别就新课程实验工作作了典型发言。

在这次成果表彰中,共有153个教育故事、166个教学案例、88项校本课程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优秀成果奖;有淮川街道中心学校、集里街道中心学校、一中教育集团新民学校、三口乡中心学校、大瑶镇中心学校、文家市镇中心学校、太平桥镇中心学校、普迹镇中心学校、镇头镇中心学校、永安镇中心学校等10个单位获得“浏阳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称号。

与新民学校、里仁学校与奎文实验学校均举行了联谊活动。

这些学校的课改管理制度与课改经验,为我镇实施新课程实验工作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打开了我们将新课程实验推向纵深发展的思路。

二、专题研讨,促进成功

学校教研工作的着力点一是研究课堂,二是研究学生,三是研究教师自身。

我镇开展的专题研讨,是以这三个研究点为对象而展开的研究活动,基本模式是:

确定专题——集体讨论——教师自我实践——集体交流、评议。

确定专题,是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引导教师捕捉值得“设计”或有“研究”价值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专题,并提交给教研组;集体讨论,是教研组组织教研成员对确定的专题进行研讨,得出解决方案;教师自我实践,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按设计方案对专题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最后是将结论进行集体交流、评议或形成成果。

专题研讨活动解决了教研与教学的脱节问题,为教研而教研的问题,使教研工作真正起到服务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接下版)

(接上版)

三、课堂构建,体验成功

一年来,我镇进行了三轮以“新课程,新课堂”为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研究课,共推出42堂包含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在内的研究课,在积极研究中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如数学学科,初步形成了以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课前预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同伴检测”的五步教学法;地理学科形成了分组学习,课内交流,以地图为核心,以导游为活动的愉悦教学法;历史、政治学科则广泛利用身边的故事、史实和社会的变化进行历史政治问题的演绎与思考,形成了课堂演绎教学法。

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手段和技能在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合作与关爱在学生心中已经生根,勇于创新与追求成功已成为学生的座右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三步曲。

课堂,已成为师生体验成功的舞台。

四、优化评价,积累成功

一是创建教师发展档案,注重教师发展性评价。

教师发展性评价共分十二项指标:

师德水平,身心健康,学历,基本功,理论水平,教学教研,育人能力,教师特长,法制水平,文人素养,审美素养,社交能力。

每项指标均有具体的发展目标、促进措施和评估方法,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目前的状况制定发展计划,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专业发展。

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每位教师发放一份《文家市镇教师发展促进与评估简案》,教师根据简案指标确定自我发展三年计划,写好“目前状况”,“渐进目标”——或教师或工作组分项记录教师发展状况——渐进收集入档资料——进行年度评估——教师自主总结反思——确定新的年度渐进目标。

教师发展性评价见证了教师的成长历程,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让教师不断地积累经验,走向成功。

二是创建星级学生档案,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星级学生评价制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语文星”、“数学星”“进步星”“跳级星”“演讲星”“口技星”“耐力星”“热爱劳动星”“乐于助人星”……实施星级学生评价制度可以实现四大目标:

打着灯笼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让其充分发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一个闪光点为触发点,以点带面,带动学生全面发展;贯彻多元智能理论,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让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成比学赶超,积极向上的浓烈学习风气,进一步优化学风。

五、开发课程,创造成功

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给校本课程的研发和使用,给学校的特色创办提供了空间。

我镇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学校师资优势,依照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学生兴趣,开发了多门校本课程。

有整合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红土地赞歌》、《百年里仁》,有农家适用的农村应用文《得心应手》,有民间艺术《剪纸》、《武术》,有整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开发的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读本《秋收》等。

其中,《秋收》是中心学校组织全镇教师骨干共同开发的,意在系统地对中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读本,读本共分三个版本,小学低年级版,小学高年级版和初中版,各版本内容均符合各学龄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例如小学低年级版课文内容短小,语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教材每一课都是按“导言”、“正文”、“礼仪小知识”、“礼仪小故事”、“礼仪实践活动”五大板块来编排的,使得学习内容扎实而有序。

教材内容涉及的范围广,囊括了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

各校本课程的开设,都具有校本特色,也更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特色发展。

六、主题活动,展示成功

给师生展现成功的平台,是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来实现的。

一年来,我们开展的教师活动有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四项教研成果(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名师”“骨干教师”评选活动;“读书积极分子”“教研积极分子”评选活动;课件制作评选活动;德育十佳评选活动等。

开展的学生活动有:

三好学生评选活动;优秀干部评选活动;各类星级学生评选活动;各类艺术特色竞赛活动;体育项目竞赛活动等。

一年来,我镇全体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与积累中享受着新课改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回首走过的路,我们欣喜地看到,是新课改,让一个山区乡镇的教育逐步鲜活起来。

面对未来的挑战,文家市教育人满脸的自信,因为,我们踏出的是一条通向成功的路。

教育,要让学生“感觉幸福”

有这样一所学校,学生可以选择上课或者不上课,也没有沉重的书包、繁缛的课业,孩子们在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教育环境下汲取知识,发展人格……这就是英国的夏山学校。

这所学校的创办人是二十世纪英国教育家尼尔。

1924年,尼尔先生在英国拉姆雷齐镇建立了自己心目中的学校——夏山学校。

尼尔先生认为“生命是一个过程,重在追求幸福,寻找乐趣。

”他还认为:

“教育是一种手段,旨在帮助人生的预备。

”所以,他的夏山学校就是要创办成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任何学习都非常强调游戏的重要性,尤其是有创造性、趣味性、启发性和丰富想象力的游戏。

在这样人性化的理念指导下,夏山学校呈现出独特的恬适景象:

“傍晚夜幕逐渐降临大地时,孩子们仍在校园的树丛中捉迷藏;在大树下谈天说故事;在操场上打网球,踢足球;在校舍内打桌球,打计算机;在草坪上翻滚或凝望着黛蓝的天幕,云朵悠然飘过……”

但是,尼尔先生还坚持:

“自由并非放纵。

”孩子们可以有自己的爱好,可以听课或不听课,但必须尊重他人听课的权力,神圣而不可侵犯。

每一个夏山的孩子因此都学会了自律。

在这点上,恰恰是制度森严的各种体制下学校的孩子经意或不经意地去触犯纪律,甚至出现较强的叛逆行为,令教育者一再防范,而夏山的孩子偏偏轻而易举地做到了。

这就是在充分自由下的自律,在严厉纪律下的冒犯。

看似悖谬,细想一下却十分自然。

汤姆5岁时来到夏山,毕业时已经17岁。

12年里汤姆没有上过一节课,他几乎都在手工房里玩(学)工艺。

9岁时的一天,尼尔意外地发现他在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是谁教你认的字?

”尼尔问。

“自己学的。

”汤姆回答。

汤姆工作以后,尼尔询问老板,老板说:

“汤姆是最棒的员工,他从来不是在走,而永远都是在跑!

就课堂学习来说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并不是单纯的好分数就是成功。

大部分的孩子将来都是平凡的人,一个平凡者的人生充实而快乐就是成功。

而眼下我们社会价值取向,将人生的成功限制在非常窄小逼仄的金钱与职位的范围之内。

沉重的书包、繁缛的课业,在这种高压式的教育下,孩子也许“智能好”,但他们的“真、善、美”却不那么实在,只是为争得那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以期获得非常有限的成功。

而在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教育环境下汲取知识,发展人格,这样长大的孩子是不会畏惧去爱别人的。

眼下,社会的导向已经完全把大众的评判标准定位在那为数极少的几个“成功人士”身上。

如果成功果真如此,我们凡人大众的人生会变得那么沮丧,因为我们度过了一个“不成功”的人生。

让大部人的人生不成功,我们的社会生活不就因此而显得寡淡无味,甚至于是残酷的吗?

相形之下,汤姆是多么幸福,至少他没有在受迫式教育下学习,至少他心里觉得自己幸福,自觉自愿地奔跑在人生的路人。

尼尔先生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儿童天性是善良而非邪恶的。

儿童天生是聪明和现实的,只要成年人不去约束他们,他们便会尽其可能去发展自己。

”这个“发展自己”尤其人性化,它肯定了人的能力的多样性。

而仅仅把孩子约束进了应试这条窄道,从人生的一开始,社会就否定了人的能力的多样性。

有个初中生不自信地问:

“我的数学成绩不好,我就不是好孩子了吗?

”因为老师看见他在笑,脸就拉下来了。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肯定会受到歧视。

而恰恰他们在别的方面具有潜质却也难于得到发展。

著名画家陈丹青任清华美术教授,却无法招收到如意门生,就是受制于此。

绘画有天分不成,先得过清华分数线,当然,是高考分数线,而不是美术。

善于“读书”者则幸运,而不善“读书”者就以失败而开始,确实很叫人沮丧。

眼下的学校太重视功利计算,几乎沦为人力资源的培训所,完全缺乏宏观远景,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就是养成健全的人格。

我们的教育者拥有一点夏山精神吧……

(《文汇报》2005年11月14日刘以浦文)

 

新课改的拦路虎——“近视”性评价

——对新课改发展性评价的反思

◆淮川街道浏阳河小学 张德顺

新课改中,有一种奇怪而让人费解的现象:

老师们对新课改的理念很认同很欣赏,但就是不能切实地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行动上,往往“听起来激动,做起来没了行动”。

那么,除了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和教学中的定势思维在作祟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近来听课,猛然发现,一种传统的“近视”性评价误导了课堂的关注点,错误地用开始实验时不成功的个例去推想长远的效应,从而模糊了课改的前景,使老师们对实施新课改心有余悸,裹足不前。

在听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步应用题》和《亿以内数的加减法》两堂数学课后,我与老师们聊了很多。

这两堂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基本上都是按传统办法先讲后练,新课改理念没有很好地落实。

作为评课者,很多老师认为,像这样的课,直接让学生尝试解决例题提出的问题,再讨论,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尝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会更主动去解决自己发现而想解决的问题,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传统的先教后练,老师先讲解,容易强加给学生某种思维模式,学生的思维因此受到限制,变得被动,长期下去,导致了思维的依赖性。

授课的老师很激动地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

采用尝试法教学,的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落实新课程理念。

不过,那样会“耽误”宝贵的课堂时间,甚至可能完不成当堂课“教学任务”。

按老套路教,稳妥放心。

有趣的是,授课老师的话引起了评课老师的强烈共鸣,他们很设身处地地认为:

按老办法教,的确更“稳当放心”。

老师们很认真地说,如果用“尝试法”教学,学生会走许多弯路,花费更长的时间,可能会完不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

假如每堂课都这样(当然,老师们没细想:

这只是实验开始时的效果),长此以往,影响教学任务完成,最终会影响教学质量。

因此,在新课改过程中,即使感觉新理念很好,也宁可按传统老办法来教。

怕付出“影响教学质量”的代价,不敢让学生花费时间自行“探究”、师生互动等等。

看来,这里误导实验老师,让老师不敢冒险,怕课改实验影响质量的,正是只从一堂课(往往是实验刚开始时的一堂课)看教学成败,且只从传统的应试角度看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做对了多少道题等这样一些短时间内就能显示出效果来的指标,忽视了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因素如学习情感、学习思维方式方法等来评价一堂课,指导以后教学的一种传统的“近视”性的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方法。

在宁乡校长培训期间,我就“为什么校长与老师们不敢全心全意地进行课改?

为什么“近视”性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能成为大家潜意识中的一种评价方式?

”专题与同行交流。

从中了解到:

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影响,让人们对课改缺乏宽容心理。

一位校长说,他们学校大胆实施课改,严格按课程计划开课,不再加班加点,也不布置大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机械训练,晨读也不上课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们还首先做好了宣传工作,想争取家长、社会的支持。

但结果家长还是觉得,老师这样做好像主要是为了省事,对学生成绩也不放心,于是,一年中,有100多学生转学到他校。

有的校长说,每期乡镇都进行全乡各小学期末统考,将统考分数严格排队,使你没有任何开展实验的喘息机会,谁也不敢冒险,特别是中心小学,万一统考分上不去,老师的声誉,学校的声誉都臭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家长对你就会失去信心。

当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家长也都有苦衷,高考不都是认分数吗?

作为家长,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好的大学,要上好的大学,考试分数是最终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着眼学生现状而非学生发展的唯分数的评价机制不改,很难奢望要老师家长放心大胆地接受课改。

实施新课程改革,特别需要社会、家长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校长的宽容与支持。

另一方面,老师的教育观念没有根本转变,对坚持实施课改能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信心不足。

新课程改革需要宽容,需要信心,还因为,它作为一项新鲜事物,在探索前进的过程中,必然要冒一定的风险并付出一定的代价。

无数事实说明,人类历史的前进与发展总是要冒险并付出代价的。

如果人类不是为了梦想而敢于冒险,那可能至今人类还生活在原始时代。

正是由于人类追求美好而不惜代价,所以,才有汽车、飞机,才有宇宙飞船,才有一切首先认为不可能的一切。

任何发明试验,开始时都有不成功的个例。

爱迪生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先后用过铜丝、白金丝等1600多种材料。

在失败了1600多次以后,爱迪生终于发明了电灯。

如果一遇上不成功的个例就认为不可能,不敢再继续探索,爱迪生就不可能发明电话。

面对新课改,我们也应该允许在开始时有很多不成功的个例尝试。

爱迪生还没有发明电灯之前,有一个记者对他说:

“噢,看来我们要用电灯照亮黑暗真是太难了。

您已经失败了1200多次了。

”爱迪生微笑地说:

“啊,我不是失败了1200多次,而是找到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