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289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docx

《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docx

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

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

  提 要 

干旱区的农业活动、特别是沙漠绿洲的开发,改变了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

几年来的沙漠绿洲气候与防风林的研究、气候资料的分析和实地考察表明,中国西部干旱区最近43年来的沙漠绿洲开发已改变着那里的局地气候环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和农业的方向发展着。

在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与局地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反馈作用:

环境变好→绿洲发展→环境更好→绿洲再发展;环境恶化→绿洲退化→环境更坏→绿洲再退化,甚至消失。

决定这两种反馈作用的是大环境的变迁和绿洲开发利用中是否合理利用资源和按自然规律办事。

  关键词 绿洲开发;环境变化

1引言

  沙漠、戈壁等干旱地带占据着地球陆地的近1/3。

人类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在不毛之地的沙漠中开发和利用沙漠绿洲。

随着人类人口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沙漠绿洲的开发和利用就越来越重要。

然而,地球环境的变化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沙漠绿洲的开发和利用,反之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也会影响局地环境的改变。

在我国现有的沙漠中,有不少的古代城镇及水利设施的遗迹。

这些遗迹的废弃原因,大多与河流的改道和断流以及战争相关,有的还不清楚[1]。

近年有学者提出东亚游牧民的南迁与气候的变化相关。

许多学者研究认为,随着全球变化,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在

变干[3~6]。

然而,作者近来对我国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别是近15年来的变化研究表明,我国干旱区西部和东部的气温和降水变化是不同的。

因此,研究我国干旱区环境变化与沙漠绿洲的开发和利用的关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图总结沙漠绿洲气候特点、绿洲防风林效益,结合近年来我国西部干旱区气候环境及沙漠绿洲开发和利用的变化,阐明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关系,为今后绿洲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沙漠绿洲的气候特点,防风设施的效益

沙漠与森林的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比较

  我们知道,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各个分量是随下垫面覆盖、水分及大气中的水分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的。

沙漠地带由于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到达大气上层的太阳能几乎95%以上可以到达下垫面,而雨林地区只有约70%到达下垫面;由于反射率大和下垫面温度高,到达下垫面的太阳能作为净辐射能的部分在沙漠却少于雨林;下垫面的净辐射能在沙漠主要以显热交换形式传给大气,而雨林地主要以潜热形式与大气交换能量。

因此,在大面积干旱荒漠地区,改变下垫面植被覆盖及土壤物理特性,会对局地边界层气候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沙漠绿洲的气候特点

  通过对在我国新疆吐鲁番距绿洲边缘1km的风蚀地建立的自动气象站与绿洲内气象站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绿洲内的灌溉和植被的增加,改变了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

绿洲与邻近的荒漠相比,反射率下降,风速降低,地中热容量及热流量增加。

在夏季白天,地表温度上升缓慢,净辐射值增加,而得到的太阳能大部分被消耗在蒸散上,显热输送却比荒漠地少;在冬季夜间,地表温度下降缓慢,净辐射损失减少。

其结果,绿洲内的气温和地表层温度在冬季和夜间比荒漠地高,在夏季和白天比荒漠低。

可谓冬暖夏凉、夜暖日凉。

在7月,自早晨7~8时绿洲内气温开始低于荒漠地,直到20时;而在12月大部分时间绿洲内气温高于荒漠地,只有在10~11时到15~16时绿洲内气温才低于荒漠地。

7月平均气温绿洲内比邻近荒漠地低℃,12月平均气温绿洲内高出邻近荒漠地℃。

如果测站伸入荒漠内,这种差异会更大。

对于湿度和降水,由于测站距绿洲太近,加之仪器问题,没有明显差异。

但有研究表明绿洲有增加湿度和降水的“湿岛”和增雨作用[8、9]。

绿洲防风设施的效益

  

  沙漠绿洲的开发,为防止风沙,防风林等防风设施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的研究表明[10、11、12],干旱区绿洲防风设施不仅有防风、防沙的作用,对气候的缓和作用比湿润的日本要大,能抑制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以利水分的合理利用,促进作物生长。

作物的生长高度和产量都随防风林的防护距离有明显的变化。

另外,如上所述,在绿洲与荒漠之间存在有明显的温湿度差,这必然在它们之间有一个局地环流,防风设施通过降低风速,同时调节温湿度的变化,增大绿洲效应。

343年来气候环境的变化

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

  作者选取处于我国西部干旱区大绿洲中的13个气象站,计算了43年来冬季和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发现43年来冬季平均气温增加了℃~℃,13站平均增温℃。

但夏季平均气温却下降了℃,在哈密甚至下降了℃。

43年来冬季降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而夏季降水量在多数站都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近15年来,降水量增加了5%~100%。

我国西部干旱区大绿洲中的13个气象站1951~1993年夏季和冬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逐年变化表明,近15年来我国西部干旱区气候环境的变化结果与绿洲效应一样,是冬暖夏凉、夏季雨水增加。

干旱指数的变化

  为评价气候环境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作者计算了夏季Martonne干旱指数。

Martonne干旱指数越大,表明农业依存于水或灌溉程度就越低,即气候就越适合农业生产[13]。

图1给出1951~1993年我国西部干旱区大绿洲中的13个气象站平均的标准化后的干旱指数逐年变化曲线及5年滑动平均、线性回归和5次多项式回归曲线。

可以看出,干旱指数虽然波动很大,但在增加。

特别是5年滑动平均表示出50年代后期的下降、60~70年代的波动和70年代后期开始的大幅度上升,表明气候环境向有利于人类和农业的方向发展着。

4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

近年来沙漠绿洲开发与利用的变化

  近43年来,中国西部干旱区绿洲扩大很快,新疆的耕地面积增加了近 倍。

绿洲的扩大主要分两个时期:

50年代到60年代初和近15年。

早期的绿洲大多以自然植被的破坏和减少为代价。

例如,在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流域,1951~1958年在原有植被的地带扩大耕地面积,而由于燃料及用材的需求,1958~1978年天然胡杨林减少了、沙漠化土地面积发展到万km2[14]。

而近15年的耕地扩大多是向沙漠要地,作者实地考察发现[15],随着经济的发展,以煤代柴使沙漠地带植被的滥砍乱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同时防风林也长大成林。

这些变化正与上述干旱指数的变化相对应。

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

  如上所述,沙漠绿洲有冬暖夏凉、夜暖日凉的温度调节作用和增湿增雨的作用,而这些作用正好又适应沙漠绿洲农业生产。

所以,绿洲越发展,对环境调节作用就越大,从而绿洲就越能发展。

反之,如果沙漠绿洲开发利用不当,如河流水源涵养林破坏引起水土流失,水流不稳;过量超采地下水,破坏地下水资源引起植被死亡、土地旱化、沙漠化;过量灌溉,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地盐碱化;滥砍乱伐,沙漠植被破坏引起沙丘活化、流沙再起等等造成绿洲退化,则会使绿洲效应减少,环境恶化,进而使沙漠绿洲进一步退化。

也就是说,在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与局地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反馈作用:

环境变好→绿洲发展→环境更好→绿洲再发展;环境恶化→绿洲退化→环境更坏→绿洲再退化,甚至消失。

  

5结论

  综合几年来的沙漠绿洲气候与防风设施效益的研究、气候资料的分析和实地考察,可得以下结论及建议:

  

(1)由于改变了下垫面和地表粗燥度,增加了水分和植被,沙漠绿洲与其周围的沙漠相比,有着冬暖夏凉、夜暖日凉的温度调节特性;有着增湿的“湿岛”效应;也可以有增雨作用。

  

(2)绿洲防风设施不仅有防风、防沙的作用,还能抑制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以利水分的合理利用;同时调节温湿度的变化,增大绿洲效应。

  (3)近43年来,特别是近15年来,中国西部干旱区的气候环境有冬季升温、夏季降温增雨有利于人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但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山区降水等气象要素的监测。

  (4)近43年来,中国西部干旱区绿洲扩大很快,新疆的耕地面积增加了近 倍。

特别是近15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沙漠地带植被的滥砍乱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同时植树造林得到了很大发展。

近年的气候变化,特别是冬季的升温与全球变化有关,而夏季的降温增雨主要是绿洲的扩大、防风林的营造和沙漠植被砍伐减少的结果。

  (5)在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与局地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反馈作用。

环境变好→绿洲发展→环境更好→绿洲再发展;环境恶化→绿洲退化→环境更坏→绿洲再退化,甚至消失。

决定这两种反馈作用的是大环境的变迁和绿洲开发利用中是否合理利用资源和按自然规律办事。

近15年来中国西部干旱区的变化正是促使环境变好的反馈作用在起主要作用的结果。

但是,在水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方面,却存在严重问题。

因此,今后合理开发利用绿洲,对于局地环境的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6)由于人口的增加,向沙漠要地、要粮、要财富已成必然。

但如果不能合理利用资源,盲目扩大绿洲;过量使用地下水和破坏沙漠植被,可能导致沙漠化和环境的恶化,甚至绿洲的消失。

对于中国西部干旱区而言,要有对以水资源为主的自然资源进行区域性、流域性的总体评价和规划,把开发利用的重点放在开发利用节水栽培技术、改良灌溉设施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上,以适应人口增加和环境变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夏训诚,等.新疆沙漠化与风沙灾害治理[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1,186.

2FANGJ,LIUG.Relationshipbetweenclimaticchangeandthe

nomadicsouthwardmigrationsineasternAsiaduringhistorical

times[J].ClimateChange,1992,22:

151~169.

3耿宽宏.中国沙区的气候[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6,230.

4ZHANGQ,CHENL.DryandwetvariationinChinainrecent30

years[J].ScientificaAtmosphericaSinica,1992,15:

72~81.

5叶笃正,陈泮勤.中国的全球变化预研究[M].北京:

地震出版社,1992,279.

6朱震达,陈广庭,等.中国土地沙质荒漠化[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4,250.

7DUM,MakiT.Climatedifferencesbetweenanoasisandits

peripheralareainTurpan,Xinjiang,China[J].JIRCASJournal,

1994,1

(1):

47~55.

8李江风.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环境与区域开发研究论文集[C].北京:

气象出版社,1990,238.

9吴申燕.塔里木盆地水热状况研究——蒸发及其相关问题[M].北京:

海洋出版社,1992,153.

10DUM,MakiT.Apreliminarystudyonthepreventionofdrifting

sandsanddesertificationinaridareas[J].JournalofAgricultural

Meteorology,1993,48:

687~6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