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的教案示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091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的教案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的教案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的教案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的教案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的教案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的教案示例.docx

《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的教案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的教案示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的教案示例.docx

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的教案示例

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的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通过力臂、力矩概念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状态及平衡条件,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物理思维(推理、抽象、理想化)及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具]演示实验用能自由转动的自行车后轮。

学生实验用教具:

1.力矩盘及钩码、支架、弹簧秤、直角三角板(参见图1)。

每2人一组。

2.有刻度的均匀杠杆、支架、钩码4个、悬线及弹簧秤(参见图2)。

每2人一组。

 

一、温故知新

 

[提问]1.什么叫力?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对同一个质点,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可能是什么原因?

(学生回答略)

2.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可能是什么状态?

什么叫处于平衡状态?

(学生回答略)

 

二、提出新课题

 

[引入]本节课讨论“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问题。

(板书标题。

[演示]若甲、乙、丙三个小孩,用同样大的力F1、F2、F3作用于无链条的自行车后轮边缘上同一点P,方向如图3所示。

观察、结论:

F1使车轮产生转动效果显著;

F2不产生使车轮转动的效果;

F3使车轮产生的转动效果不明显。

[提问]三个力大小相等,作用于同一点P,为什么产生不同的效果呢?

[议论、回答]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线的空间方位不同。

[幻灯显示]如图4所示,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L2、L3不同。

叠映显示力臂L1、L2、L3,以强化印象。

由L1随F1慢动作转变位置到F3(L3)、F2(L2),但力都与力臂垂直。

[小结板书]

(1)力臂(L):

从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分析提问]同样的力臂(如L1),力变大(如F1′=2F1),产生的转动效果会有什么变化?

[议论、观察演示、回答](略)

[小结]力、力臂无论哪一个增大,力产生的使物体转动的效果都更明显,这种效应的大小与力和力臂的乘积成正比,在物理学中称:

[板书]

(2)力与力臂的乘积叫力矩。

M=FL,单位:

Nm(与“J”不同)。

[分析]不同大小的力矩,使物体产生的转动效果不同。

因此初中学过的杠杆平衡条件可叙述为:

动力矩=阻力矩。

[讲述]力矩的方向,可以从力使物体转动的方向得知,如图3冲力F1的力矩是顺时针方向的。

[板书]力矩有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的区别,可分别用“+”或“-”号表示。

[演示]用力F1使轮转动起来后,撤去F1,持续观察。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回答]轴处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产生阻力矩。

[提问]阻力不存在,会出现什么现象?

[回答]由于惯性,轮子会匀速转动,永不停止。

[提问]若有阻力,能否实现匀速转动?

[回答]施一个与阻力矩等大的反向力矩(图5所示),如装上链条,用恰当的力拉动链条。

[板书]力矩是使物体产生加速转动的原因,是改变物体转动状态的原因。

(3)有固定转动轴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叫做处于平衡状态。

[说明]平衡是一种特殊状态,平衡是有条件的。

[板书](4)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为了找到平衡的条件,请同学们做下列实验。

[实验1]用图1装置,在力矩盘处于平衡时,将力F1、F2、F3、F4、F5……的值及相应的力臂L1、L2、L3、L4、L5……的值分别记入表中。

[幻灯显示]

[结论]在误差范围内,顺时针力矩和等于逆时针力矩和,即

∑M顺=∑M逆;

或∑M=0。

(代数和为零)

[讲解板书]

(5)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a)确定研究对象——哪个物体;

(b)分析状态及受力——画示意图;

(c)列出力矩平衡方程:

∑M=0或∑M顺=∑M逆;

(d)解出字母表达式,代入数据;

(e)作必要的讨论,写出明确的答案。

[例1]如图6所示的杠杆,O为水平固定无摩擦的转轴,OA=2OB,B点处挂4.0N的物体,在A端施一个2.5N的力能否使杠杆保持平衡?

[讨论](组织正、反方辩论,教师掌握时间。

[实验2]做如图6的实验,验证杠杆能否平衡。

[解]如图7所示,杆B处受拉力TB=G,设TA与OA成

角,由于杠杆静止,

∑M顺=∑M逆。

(或∑M=0)。

对O轴:

G·OB=TA·LA=TA·OA·sin

又由于TA=2.5牛,故

=53°或127°。

即2.5牛的力沿与水平杠杆成53°或127°的方向拉杆的A点处,杠杆均能平衡。

[提问]TA有没有极小值?

臂最大。

[例2]如图8,重G的均匀杆上端固定在无摩擦的水平轴O上,下端A处施力F。

杆静止时,与竖直方向成α角,若β=120°,α=30°,则施力F多大?

[解]力F的逆时针力矩与杆的重力矩平衡时,杆静止。

据此画受力图9。

杆OA受力G与F,处于静止,故∑M=0。

[提问]力F有没有极值?

[回答]当α一定时,β=90°力臂最大,F有极小值,

力F增至最大,

 

三、回忆小结

 

本课要点:

1.力臂、力矩、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状态和平衡条件。

2.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与步骤。

 

四、课后作业

 

(一)实验与思考

1.将实验1的砝码去掉一个或两个后,力矩盘能平衡吗?

若撤去弹簧秤,力矩盘还能平衡吗?

2.当力矩盘“偏心”(重心不在轴上)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如何校正?

自己动手试试。

3.小实验:

自己动手做杆秤。

(二)书面作业

1.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高中《物理》上册)第35页练习七第

(1)—(6)题;

2.教材(同上)第45页习题(7)。

教学说明

1.充分、仔细地观察,使学生的感性认识积累到足够的数量,有了兴趣和疑问,积极思考,悟出了道理,认识产生了飞跃,达到了理性阶段。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的必由之路。

感性知识越丰富,理性认识才更扎实。

本节课尽可能增加演示和学生实验,创设物理情景,使学生的认识过程与教学过程同步,以利于摒弃原有的错误认识(如有力矩物体才能转动),形成正确的较深刻的概念。

2.发展思维是培养学生能力必须的条件和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的结果。

本节安排的实验,对学生观察与思考,发现现象,形成概念,认识规律,培养推理能力都是极为必要的。

在具体处理时,通过例题剖析,使学生初步领略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途径,培养了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高一学生来说,跨入定量处理问题的物理阶梯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能力训练。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主要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导引思维”,即启迪并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力求在巧启、善导、多发展上下功夫,效果还是较好的。

4.实践证明,不足之处在于实验仪器的灵敏、准确、方便尚欠缺,今后应更好地完善提高,力求效果更好。

5.本节教学内容以2课时为宜,作业可选择使用。

(北京市第二中学韩盛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