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杆机器人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3297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爬杆机器人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爬杆机器人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爬杆机器人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爬杆机器人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爬杆机器人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爬杆机器人设计.docx

《爬杆机器人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杆机器人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爬杆机器人设计.docx

爬杆机器人设计

爬杆机器人

班级:

自动化08-1姓名:

李刚

学号:

 

1.设计题目⋯⋯⋯⋯⋯⋯⋯⋯⋯⋯⋯⋯⋯⋯⋯⋯⋯1

设计目的⋯⋯⋯⋯⋯⋯⋯⋯⋯⋯⋯⋯⋯⋯⋯⋯⋯⋯1

设计题目简介⋯⋯⋯⋯⋯⋯⋯⋯⋯⋯⋯⋯⋯⋯⋯⋯1

设计条件及设计要求⋯⋯⋯⋯⋯⋯⋯⋯⋯⋯⋯⋯⋯1

2.运动方案设计⋯⋯⋯⋯⋯⋯⋯⋯⋯⋯⋯⋯⋯⋯2

机械预期的功能要求⋯⋯⋯⋯⋯⋯⋯⋯⋯⋯⋯⋯⋯2

功能原理设计⋯⋯⋯⋯⋯⋯⋯⋯⋯⋯⋯⋯⋯⋯⋯⋯2

运动规律设计⋯⋯⋯⋯⋯⋯⋯⋯⋯⋯⋯⋯⋯⋯⋯⋯3

2.3.1工艺动作分解⋯⋯⋯⋯⋯⋯⋯⋯⋯⋯⋯⋯⋯⋯⋯⋯⋯3

2.3.2运动方案选择⋯⋯⋯⋯⋯⋯⋯⋯⋯⋯⋯⋯⋯⋯⋯⋯⋯5

2.3.3执行机构形式设计⋯⋯⋯⋯⋯⋯⋯⋯⋯⋯⋯⋯⋯⋯⋯6

2.3.4运动和动力分析⋯⋯⋯⋯⋯⋯⋯⋯⋯⋯⋯⋯⋯⋯⋯⋯7

2.3.5执行系统运动简图⋯⋯⋯⋯⋯⋯⋯⋯⋯⋯⋯⋯⋯⋯⋯8

3.计算内容⋯⋯⋯⋯⋯⋯⋯⋯⋯⋯⋯⋯⋯⋯⋯⋯⋯8

4.应用前景⋯⋯⋯⋯⋯⋯⋯⋯⋯⋯⋯⋯⋯⋯⋯⋯⋯10

5.个人小结⋯⋯⋯⋯⋯⋯⋯⋯⋯⋯⋯⋯⋯⋯⋯⋯⋯11

6.参考资料⋯⋯⋯⋯⋯⋯⋯⋯⋯⋯⋯⋯⋯⋯⋯⋯⋯12

13

附录

1.设计题目

.1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以及润滑方式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是机械产品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产品性能的最主要环节,整个过程蕴涵着创新和发明。

为了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我们参加了此次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1.2设计题目简介

我们此次做的课程设计名为爬杆机器人。

该机器人模仿虫蠕动的形式向上爬行,其爬行运用简单的曲柄滑块机构。

其中电机与曲柄固接,驱动装置运动。

曲柄与连杆铰接,其另一端分别铰接一自锁套(即上下两个自锁套),它们是实现上爬的关键结构。

当自锁套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时,由力的传递传到自锁套,球、锥管与圆杆之间形成可靠的自锁,阻止构件向下运动,而使其运动的方向始终向上(运动示意见右图)。

1.3设计条件及设计要求

首先确定机器人运动的机构原理及所爬行管道的有关数据,制定多套运动方案。

再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精确的计算和运用相关应用软件(例如CAXA,

Solidworks,ADAMS等造型、分析软件)进行运动模拟,对设计题目进行创新设计和运动仿真,最后在多方面的考虑下确定一套方案并完成整套课程设计说明书及相关的软件分析图表和文件并由三维动画模拟出该机器人的运动。

2.运动方案设计

该机器人模仿的动作是沿杆向上爬行,整个机构为曲柄滑块机构,而且我们

目前所设计机器人爬行的杆是圆杆

2.1机械预期的功能要求

通过电机的驱动和减速,给予曲柄一个绕定轴旋转的主动力,在该力的驱使下带动连杆及相应的自锁装置,由两个自锁套的先后自锁和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机器人向上爬行。

2.2功能原理设计

通常情况下,一部的机器需要通过电机带动一系列复杂的机构使其正常运转,这其中涉及到很多简单且基本的机械机构。

当然,也可以直接通过电机带动整部机器的运转,这完全取决于机器所需完成的工作以及设计该机器时所面临的种种实际情况。

针对该爬杆机器人,我们小组通过讨论提出了两套设计方案,分别是:

由曲柄滑块机构带动和由气压元件直接驱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曲柄滑块机构是如何工作的。

在平面连杆机构中,能绕定轴或定点作整周回转的构件被称为曲柄。

而通过改变平面四杆机构中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尺寸能将其演化为不同的机构形式,就曲柄滑块机构而言,它是通过增加铰链四杆机构中摇杆的长度至无穷大而演变过来的。

改机构实际上是由一曲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另一端铰接一连杆,连杆的另一端联结一滑块,在曲柄为主动件运动时带动连杆,连杆又带动滑块,使其在平面某一范围内做直线往复运动(图1)。

其次是气动的原理。

该运动原理与上述的曲柄滑块机构相比,在保留两滑块作为自锁装置的前提下,省略了联结两滑块的传动装置,转而用两个汽缸直接带动两个滑块的上下移动。

这样的设计更直接也更简洁,至于两者到底哪个更合理呢?

2.3运动规律设计

2.3.1工艺动作分解

首先,我们基于曲柄滑块机构的启示,想到了在曲柄与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上两个滑块(即作为自锁套),使两个滑块分别作为机架交替上升,从而实现爬杆动作。

其中上滑块与曲柄相连,相应的连杆接下滑块。

当机构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时,下自锁套因受到自锁机构的限制而固定不动,把其受到的向下的力转化为向上的动力,推动机构反而向上运动。

于是,我们就把电机与曲柄固接作为驱动装,连杆作为传动,两滑块作为自锁装置。

该爬杆机器人的设计装配图如图2:

那上下自锁套又是怎样自锁的呢?

我们做成了如图3所示的形状(主视、俯视):

我们设计了两个如图3所示的构件,两者用铰链铰接,能使其自如地打开或收拢,再在它们套住圆杆之后用销钉在铰支端对边销住,这样方便装配和安装到圆杆上,也方便我们在调试过程中不断调整内部结构的具体尺寸。

可这仅仅只是一个滑块,那要怎样才能实现它所要起到的自锁作用呢?

其实很简单,想想为什么当初要把一个原本简简单单的矩形滑块做成如我们上图示的这样的形状:

套住圆杆的两端多出了两个梯形状的“耳朵”,而且这“耳朵”还是中空的。

玄机就在于此,我们在这中空的空间里分别放置两个小球,此小球的直径小于梯形底边而大于梯形顶边(l梯顶<d球<l梯底)。

言外之意,此小球是能够卡在这梯形的空间里的。

这样也就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自锁。

若电机固接的曲柄是逆时针转动。

1)曲柄在底端转至顶端的过程中,经力的分析,下自锁套受到向上的拉力,自锁套内的两小球因重力掉至梯形底部,d球<l梯底,它将无阻碍地由连杆往上拉;与此同时,上自锁套受的却是往下的拉力,与上面的相反,其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内部的小球脱离自锁套的底部,又因d球>l梯顶,那么小球就被卡在了梯形空间中,此时由于小球的被固定而使整个自锁套看作是一个机架铰接曲柄一般。

(见左下图)

2)曲柄由顶端向底端逆时针转动时,上下滑块的受力情况恰与第一种情况相反,下自锁套因受力自锁而被固定,此时上自锁套仍向上运动,在曲柄过最底端时又出现了第一种情况。

于是,两滑块周而复始交替向上爬。

(见中下图)

在气动方面,由于没有联结用的传动机构,因而直接由气动元件带动两自锁套往上移动。

我们选用两个汽缸作为主要的气动元件,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由其带动上下两个自锁套分别自锁,达到机器人爬杆的最终目的。

(见右上图)

2.3.2运动方案选择

上面所设计的爬杆过程都是在理想的情况下,很多实际因素都没有考虑进去:

如摩擦力的大小(即管壁与小球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在曲柄过上下两滑块极限位置时,自锁套内由于小球在内部运动的关系,自锁套所要进行的向下运动的位移,以及上下自锁套、曲柄和连杆的质量,还有电机的功率、转动速度,汽缸的推程大小、自重,所需气包的容量及连接方式等等。

现在我们结合两者的利弊,着重分析一下各自的优缺点。

就采用汽缸驱动而言,它形式简单、结构简便,从机械设计角度而言讲究尽量采用基本机构,设计的机构要简单、可靠。

而汽缸则融会了上述的优点,它由驱动机构直接带动两个自锁滑块,避免了两者间的连接机构,精简了构件之间的连接。

此外,该机构具有环保等特点,它利用空气作为动力源,无污染、运动时无噪音,而且运行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机器人爬到杆的顶端,它还能够随身携带气包作为动力源,可以做到无线操作。

就采用曲柄滑块结构而言,它属于平面连杆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运动副为低副,能承受较大载荷;但平衡困难,不易用于高速。

我们设计的机构是由电机经减速直接驱动的,和利用气动原理相比它多了一套传动和连接机构,但该机构运用的原理简单,设计合理,而且它不仅能在自杆上爬行,更能在弯曲的管道外爬行,具体的示意图见下。

综上所述,我们小组经讨论决定:

选取“曲柄滑块机构”作为该爬杆机器人的最终运动方案。

2.3.3执行机构形式设计

针对上述的种种实际情况,我们小组在设计此爬杆机器人的时候就全面考虑

了各方面的因素,从而确定各构件的尺寸与制造构件的材料。

祥见下表

机构名称

构件尺寸

所选材料

选用理由

曲柄滑块

曲柄

60mm(轴距)

2mm铝板

价格便宜、材质轻便、成型后具有时效

强化性

连杆

150(轴距)

2mm铝板

价格便宜、材质轻便、成型后具有时效

强化性

锥管(4个)

2mm铝板

价格便宜、材质轻便、成型后具有时效

强化性

自锁机构

圆球(4个)

Φ50mm

成品橡胶球

取材方便、具有高韧性、材质轻盈

上述构件全部采用钣金造型,然后由焊接连接,使其加工制造简单,易保证较高配合精度。

可是这样一个爬杆机构是一个封闭的机构,那怎样才能把机器人安装到所要爬的管壁上呢?

由此,我们设计的自锁套就多了一个连接装置,我们在两个形状对称的锥管对接处装上铰链,就像在ADAMS里给两构件用一个铰链连接,然后在屏幕上显示的那种铰链装置一样,这样自锁套就能开合,自如地包拢住爬杆,然后在自锁零件的对面接口处插上一个联结销,完整的一个自锁套就套在了圆杆上。

联结销的形状见图4。

对于此类机构,一定的摩擦力也是保证自锁发生作用的关键。

因此对各构件的材料也是有相当的要求。

经过筛选,我们决定曲柄、连杆与锥管用铝板来制造,小球的材料则用橡胶。

橡胶的表面比较粗糙,且弹性性能较好,那么小球在自锁套作用时能卡得比较牢靠,不会发生自转等打滑现象,使整个机构下滑而影响上爬的效果。

在自锁套需解锁时,由于橡胶具有很高的韧性,它能立刻恢复原来的形状,不会因无法恢复形变而使下一步上爬动作失效。

2.3.4运动和动力分析

在我们设定了曲柄与连杆的长度后,每一步机构各构件的上升位移便也能自

然而然地计算出来了

当曲柄逆时针由最底端转至最顶端时,下滑块上升2倍曲柄的长度位移,即120mm。

同样,曲柄逆时针由最顶端转动到底端时,上滑块也走过120mm(自锁

套在自锁时的下滑距离不计)。

面我们就该机构运动一周的情况列表作一下分析(此时曲柄处于顶端)

曲柄旋转角(逆时针)

上自锁套运动情况

下自锁套运动情况

0°-90°

向上运动120mm

自锁(固定)

90°-180°

自锁(固定)

向上运动120mm

180°-270°

向上运动120mm

自锁(固定)

当然,这样的机构绝非完美无缺的。

首先,我们设计的自锁套的形状还无法

适应此机构爬各种杆。

若所要爬的杆直径大小稍有变化,随着它的变动自锁套也必须相应地改变它外伸包拢杆部分的形状大小。

但是,我们设计的自锁套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换取不同大小、材质的小球。

上文中我们还提到了软件的运用,特别是ADAMS运动分析软件。

我们使用该软件对爬杆机器人进行造型,并在连接处添加了一定的转动副和移动副,并固定了机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使用软件中的各种插件对我们的爬杆机器人进行了运动模拟和运动分析。

下面就是我们所截取各构件的速度位移图。

图5——曲柄位移速度图

图6——连杆位移速度图

图7——锥管(上)位移速度图

2.3.5执行系统运动简图

自由度F的计算:

n=3Pl=4Ph=0

上自锁套自锁,下滑块向

F=3n-(2Pl+P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