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实用知识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970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震救灾实用知识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抗震救灾实用知识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抗震救灾实用知识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抗震救灾实用知识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抗震救灾实用知识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震救灾实用知识技术.docx

《抗震救灾实用知识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震救灾实用知识技术.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震救灾实用知识技术.docx

抗震救灾实用知识技术

抗震救灾实用知识、技术

与产品手册

(一、卫生防疫与心理援助)

 

科学技术部

二OO八年五月

编写说明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各级各类救援人员迅速奔赴灾区,赈灾救人,由科技部牵头组织卫生防疫和心理康复专业人员编制此手册,为救援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本分册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温州医学院共同编制,为应急防疫提供技术保障,由于时间紧迫,不足之处谨请谅解。

 

编者

2008年5月18日

 

第一章卫生防疫

第一节预防传染病暴发

预防和控制与地震相关的传染病,重点是防制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地性传染病,以及难以准确预测的在当地动物间存在的一些人兽共患病。

由于地震,灾区群众精神上受到打击,正常生活规律被打乱,机体免疫力下降,环境卫生条件极差,尸体腐烂变臭,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加之灾后人群的大量聚集和流动,特别容易发生一些传染病的暴发。

因此,在地震发生5天以后,要把预防传染病暴发的工作放到特别重要的位置进行。

一、灾后常见传染病的种类

和地震灾害有关的传染病有以下5类,包括:

●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伤寒、感染性腹泻、霍乱、甲肝、等;

●虫媒传染病,如黑热病、疟疾、乙脑等;

●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炭疽、钩端螺旋体等;

●经皮肤破损引起的传染病,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风疹、流感等。

二、灾后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要点

1、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要点

(1)注意饮水卫生:

不喝生水,经漂白粉消毒过的水也要煮沸后再喝;

(2)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腐败、变质、霉变的食品,饭菜要煮熟煮透后再吃,不用脏水洗瓜果,注意餐具的消毒;

(3)注意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

(4)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虫媒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要点

(1)喷洒化学杀虫剂,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等病媒生物的密度。

(2)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等病媒生物的叮咬。

(3)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人畜共患病的预防控制要点

(1)开展灭鼠,杀虫等活动;

(2)防止蜱、螨、蚊等的叮咬,使用驱避剂;

(3)做好粪便、垃圾、动物尸体的消毒,不要污染环境和水源

(4)临时居所和救灾帐篷的搭建要有防鼠、蚊等病媒生物的功能;

(5)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经接触和土壤传播的疾病的预防控制要点

(1)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接触,不要时射破伤风抗毒素;

(2)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5、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要点

(1)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保持居所空气流通;

(3)发现疑似呼吸道传染病病例,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三、常见传染病的治疗措施

表1常见肠道传染病的治疗

支持疗法

抗生素

抗病毒

霍乱

休息,补充营养,维持电解质平衡

首选四环素。

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磺胺甲基异恶唑(SMZ)等亦有效

/

细菌性痢疾

磺胺类药、氨苄青霉素、氯霉素、黄连素

/

伤寒与副伤寒

氟嗪酸、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

/

甲型病毒性肝炎

/

适当西药或中西药

 

表2常见人畜共患疾病及虫媒传染病的治疗

一般治疗和

对症治疗

敏感抗生素

抗病毒

疟疾

休息,补充营养,解热,维持电解质平衡

氯喹、盐酸氨酚喹啉、哌喹、硫酸奎宁、盐酸甲氟喹等。

恶性疟有效治疗药物首选复方萘酚喹,以及青蒿琥酯、蒿甲醚注射液等。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三氮唑核苷、干扰素

肾综合征出血热

/

抗病毒药物

炭疽

青霉素G为首选抗生素,红霉素作为替代药物

/

鼠疫

链霉素治疗最有效,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和金霉素等也都有较好的疗效

/

黑热病

葡萄糖酸锑钠有特效

/

流行性斑疹伤寒

强力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族(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

/

钩端螺旋体病

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庆大霉素次选,强力霉素、四环素等亦可酌情选用。

/

表3皮肤接触疾病的治疗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抗生素

清创

破伤风

隔离,休息,补充营养,

青霉素等

伤口彻底清创

气性坏疽

青霉素G为首选;青霉素过敏可改用红酶素,必要时可选用先锋酶素,先锋必等。

 

表4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治疗措施

一般治疗对症治疗

抗生素

抗病毒

流行性感冒

休息,营养

解热,镇痛

/

板蓝根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首选磺胺药

/

支原体肺炎

四环素、红霉素、

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

衣原体肺炎

四环素或红霉素

/

肺炎球菌肺炎

青霉素静滴。

皮试过敏者,选用红霉素、氯霉素

/

麻疹

/

/

风疹

/

/

流行性腮腺炎

/

清热解毒,软坚消痛中药制剂口服

第二节消毒

一、地震灾区消毒的必要性

地震灾区可造成生活环境恶化,粪便、垃圾不能及时处理,积水面积增多,多种致病微生物易对饮水、食物等生活环境产生广泛污染。

灾害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况,人员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抗病能力下降。

这使得消毒工作显得特别重要,及时合理消毒已成为灾后一项极为紧迫的工作,特别是要重视饮水、食具、居住环境和手的消毒。

根据以往地震疾病防控经验,组织一定数量的防疫人员每日进行环境消毒,垃圾与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尸体周围的消毒,以及蚊蝇的杀灭,是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重要措施。

二、消毒工作的组织

1、卫生防疫部门应有具体分工,做好消毒组织工作。

专人负责保护水源和饮水消毒,同时要搞好环境卫生消毒。

2、要有专人负责,做好消毒剂的集中供应、配制和分发工作,做好消毒常识宣传,组织官兵和群众实施消毒措施并具体指导其正确使用。

三、常用消毒方法

1、加热消毒(经济、方便、效果好)

(1)干热消毒法:

焚烧可用于废弃物消毒,干烧可用于金属等耐热物品消毒。

(2)湿热消毒法:

煮沸100℃,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病毒,常用于食具、奶瓶消毒,也可用于病人衣物的消毒。

流动蒸汽100℃,10分钟,常用于食具、食品的集中消毒。

2、化学消毒

(1)常用消毒剂

●漂白粉(又称含氯石灰):

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白色粉未,能溶于水,但有大量沉渣,含有效氯25%~32%(一般按25%计)。

不稳定,易吸湿,遇光或热易分解,对物品有漂白作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

●漂粉精:

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白色粉未,溶于水混浊并有少量沉淀,易吸水潮解,含有效氯80%~85%(一般按80%计)。

●次氯酸钠溶液:

工业次氯酸钠溶液一般含有效氯10%~13%。

市售“84消毒液”一般含有效氯4%~6%。

电解食盐产生的次氯酸钠一般含有效氯浓度低于1%。

●三合二:

主要成分为三份次氯酸钙二份氢氧化钙,性质与漂白粉相似,有效氯含量为56%~60%(一般按56%计),较漂白粉稳定。

●二氯异氰尿酸钠(又称优氯净):

白色晶粉,含有效氯60%~65%(一般按60%计)。

固体存放性质稳定。

易溶于水,产生次氯酸,水溶液成弱酸性。

属于广谱高效消毒剂。

可用于环境消毒、各种物体表面消毒、餐具消毒、小范围饮水消毒。

●三氯异氰尿酸:

白色粉未,水中溶解度为1.2%,有效氯含量90%。

●过氧乙酸:

为无色透明弱酸性液体,属于强氧化剂,性质不稳定,对物品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国产市售过氧乙酸消毒剂浓度为15%~20%。

一般采用二元包装,当两包装混合后,即生成过氧乙酸。

混合后生成的过氧乙酸应尽快使用,最好在一周内使用。

过氧乙酸属高效广谱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和细菌芽孢。

●二氧化氯:

可用化学法或电解食盐法制取,其水溶液不稳定,应在制得后一周内使用,可用于环境、物品、饮水和污水消毒。

●高锰酸钾(又称过锰酸钾):

为强氧化剂,可溶于水,0.1%水溶液,3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

可用于浸泡水果、蔬菜、餐具。

在消毒浓度下,对人无毒害作用。

●碘伏:

是碘和某些表面活性剂的络合物,黄棕色,属中效消毒剂,有一定的去油污作用。

常用浓度含0.5%有效碘,可直接使用。

用于手消毒、注射部位皮肤、破损皮肤的消毒。

●苯扎溴铵(又称新洁尔灭):

属低效消毒剂,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清洁洗涤作用。

革兰氏阳性细菌对其较为敏感,对各种细菌均有抑制其生长作用,但不能杀灭结核菌和和细菌芽孢,也不能灭活肝炎病毒。

0.1%浓度可杀灭细菌繁殖体。

将其原液稀释成10万分之一(即10-5倍)仍可抑制细菌的生长。

肥皂对其杀菌作用有拮抗作用。

●洗必泰(又称氯已定):

属低效消毒剂,性质稳定,杀菌作用与新洁尔灭相似。

醇类可加强其杀菌作用。

肥皂、有机物可减弱其杀菌作用。

洗必泰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不能杀灭结核杆菌和细菌芽孢。

0.5%洗必泰乙醇溶液可用于皮肤消毒,0.1%洗必泰水溶液可用于阴道冲洗。

四、饮用水消毒

1、全面检查:

从水源到配水管网,各部的物理结构、现存的功能、细菌和化学指标。

2、消毒方法:

供水的主要安全问题是微生物污染,可采取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集中式供水应严格按水净化、消毒、监测程序进行。

分散式饮用水消毒,井水、河水等用缸或桶盛装,水混浊度大时,应将水静置澄清或用明矾等混凝剂(100mg/L,10分钟)预处理后取上清液进行消毒。

每100斤水加入1片漂精片,加药时先将漂精片放在陶瓷或搪瓷碗(杯)中捣碎,然后倒入水中搅动几下,30分钟后水可用;或者每200斤水直接投入1片泡腾片,泡腾片完全溶解后搅拌几下,30分钟后水即可用(见下表1)。

表1灾区供水的消毒方法

消毒剂

用量(消毒剂∶水)

作用时间(分钟)

漂精片

1片∶100斤

30

泡腾片

1片∶200斤

30

煮沸消毒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也简便易行、有效,在有燃料的地方仍可采用。

3、水质监测:

建议增加余氯量和水压,紧急情况下饮水中余氯应保持0.7mg/L,此浓度应保持到灾后的恢复期,以保证饮水卫生。

4、对水源采取保护措施

(1)禁止人或动物进入水源地区;

(2)设置隔离墙和保卫人员;

(3)保证垃圾、粪便处理场距离水源有一定的安全防护距离;

(4)在河流或溪水取水点上游,禁止洗浴、游泳、清洗、饲养动物;

(5)为了保证水源不被污染,提高水井的质量,溢水的排泄及渗水坑等,应与水井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五、饮食餐具消毒

1、加强对学校、工厂、灾民安置点、避难所或宿营地等集体饭堂的食品卫生监督与日常清洗消毒工作。

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的监督。

2、饮食餐具必须洗净,必须煮沸消毒或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灾区餐厨具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可选用表2中一种进行消毒。

表2灾区饮食餐具的消毒方法

消毒剂

消毒方式

作用时间(分钟)

0.1%漂白粉

洗净后浸泡

30~60

2片漂白粉精片加入2斤水中

洗净后浸泡

30~60

1片泡腾片加入2斤水中

洗净后浸泡

30~60

0.5%过氧乙酸

洗净后浸泡

30~60

3、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的监督。

4、加强食品卫生的宣传工作,严把食品卫生关。

六、遇难者遗体和动物尸体的处理

1、正常死亡者遗体的处理

地震后往往造成大量动物和人员的死亡。

上述遇难者遗体和动物尸体在炎热夏季容易腐臭,给灾区地面、空气、水源等造成严重污染,不仅对生存者、灾后救援人员和建设者精神上产生不良刺激,还因尸体腐烂,苍蝇孳生,成为传染病传播的媒介,必须清除。

人的遗体处理涉及到伦理、宗教和群众感情需要,要妥善处理,最好能征得亲属同意,合理安排埋葬或火葬,使尸体无机化。

在埋葬或火化之前,遗体必须照相、鉴定并有记录,遗体运送应用塑料袋装后才能进行。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火葬,有助于预防疾病流行。

从事遗体处理的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橡皮手套,作业终了要用消毒液洗手。

在必须向远地搬运尸体时,要用防雨布遮盖车厢。

防水布要盖住车厢边缘,事后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担架和防水布等接触尸体用具。

2、甲、乙类传染病死亡者的处理

对甲、乙类传染病死亡者,应按相关要求做好卫生消毒,以最快速度运出火化。

3、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的处理

动物尸体要深埋,有条件的可加放生石灰消毒,土层要夯实。

也可挖坑用煤油、汽油、煤焦油、干树枝、木柴等进行彻底焚烧。

4、尸臭的消除

尸体腐败,构成机体的有机物分解,就会产生和散发出大量含有硫醇类、硫醚类、硫化物、醛类、吲哚类、脂肪酸、酚类、胺类等恶臭气体。

消除以上臭气物质的方法主要有:

对于尸体在处理后装入塑料袋或布袋时,可放入一定量的除臭剂,如醋酸铅、蓖麻油酸锌制剂、木炭等。

尚未处理的尸体散发的臭气可使用我军研制的前沿阵地消毒除臭剂(或含氯消毒剂)喷洒,既可除臭,又可消毒。

人员不易进入的地方若有尸体并散发出的臭气,可使用我军研制的前沿阵地除臭器(内含除臭剂、含氯消毒剂、杀虫剂),该除臭器类似万花筒,施放后爆炸,将除臭粉撒在尸臭深处达到除臭。

此外,还可用甲醛、乙二醛、多聚甲醛、硫酸亚铁、高锰酸钾等除臭剂,也可使用各种芳香剂如桉叶油、樟脑油、薄荷油、丁香油等。

七、厕所卫生与粪便、排泄物消毒

1、使用商品化的移动性厕所:

设立应急临时厕所必须要粪池不得渗漏(或用陶缸、塑料桶等作为粪池)。

临建厕所应位于住所主下风向,距离水源和伙房50米以外。

一般每10-15人设一个蹲位,间距1.2米以上。

人数不多可选择适当处挖临时厕所,最好是深坑小口式。

一般粪坑深度1.5-1.8米,宽0.8-1.2米,坑底夯实,以防渗漏。

粪坑和蹲坑应加盖,粪坑中加药杀蛆,并定期进行消毒、灭蝇。

厕所应有围墙和防雨、防晒的遮篷,厕所周围应挖好排水沟,以防雨水冲刷。

对于传染病人,还要设立单独厕所,粪尿要经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处理。

当粪便满至粪坑3/4时,应加土掩埋踏实,并做出标志。

2、尽量利用原有的储粪设施储存粪便:

如无储粪设施,可将粪便与泥土混合后用泥封堆存,或用塑料膜覆盖,四周挖排水沟以防雨水浸泡、冲刷,在应急情况下,在稍高的地点挖一圆形土坑,用防水塑料膜作为土地的衬里,把薄膜向坑沿延伸20cm,用土压住,粪便倒入池内储存,加盖密封,发酵处理。

3、特殊情况下粪便的处理:

在特殊困难情况下,为保护饮用水源,可采用较大容量的塑料桶、木桶等容器收集粪便,装满后加盖,送至指定地点暂存,待灾后运出处理,有条件时用机动粪车及时运走。

船上居民的粪便应使用容器收集后送上岸集中处理,禁止倒入水中,以防止疾病传播。

传染病病人的粪便必须用专用容器收集,消毒处理。

4、散居病人的粪便处理:

粪便与漂白粉的比为5:

1,充分搅拌后,集中掩埋。

对于粪便及排泄物,特别是病人的粪便和排泄物,应做好消毒后才能运送。

可选用表3的消毒方水运。

表3灾区粪便、排泄物的消毒方法

消毒剂

用量

作用时间

20%漂白粉澄清液

按消毒液:

粪便=1:

2

2小时

6%漂白粉精溶液

按消毒液:

粪便=1:

2

2小时

用漂白粉干粉

按干粉:

粪便=1:

5

2小时

八、垃圾的收集和消毒处理

1、合理布设置垃圾收集点,可用砖砌垃圾池、金属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

2、专人负责清扫、运输,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3、选地势较高的地方进行垃圾堆肥处理,用塑料薄膜覆盖。

四周挖排水沟,同时用药物消毒杀虫,控制苍蝇滋生。

4、传染病污染的垃圾要按相关的卫生消毒要求处理或直接采用焚烧法处理。

5、垃圾的消毒方法

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分钟以上后深埋。

九、环境与一般物品的消毒

1、空气的消毒:

房屋经密闭后,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m3(即每立方米用纯过氧乙酸1克),使用过氧乙酸熏蒸器进行消毒,也可把过氧乙酸溶液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装有适量酒精的酒精灯加热蒸发,薰蒸2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

熏蒸消毒时要注意防火,还要注意过氧乙酸有较强的腐蚀性。

对于体积较大的房屋,密闭后应用2%过氧乙酸溶液8ml/m3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后即可开门窗通风。

应确保公共场所的空调系统安全,防止疾病爆发流行。

2、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受污染环境消毒,将1两(50g)漂白粉加入50斤水中,搅拌均匀后进行喷洒至湿润,30分钟后可达到要求。

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

喷雾消毒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m2~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

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

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3、衣服、被褥的消毒:

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或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等,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

薰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1小时~2小时。

或将被消毒物品置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小时~6小时;或用高压灭菌蒸汽进行消毒。

4、家用物品、家俱的消毒:

可用0.3%~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

5、运输工具的消毒:

车、船内空间,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分钟。

密封空间,可用过氧乙酸溶液薰蒸消毒,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毫升(1克/米3),还可用2%过氧乙酸进行气溶胶喷雾,用量为8毫升/米3,作用60分钟。

6、生活污水的消毒:

应尽量集中在缸、桶中进行消毒。

每10升污水加入有效氯为10000毫升/升的含氯消毒溶液10毫升,或加漂白粉4克。

混匀后作用1.5小时~2小时,余氯为4mg/L~6mg/L时即可排放。

7、畜舍的消毒:

10%漂白粉上清液喷雾(200ml/m2)或喷洒1000ml/m2,作用2小时,如疑有炭疽菌污染则可用20%漂白粉上清液喷雾,作用4小时。

8、手的一般卫生消毒:

可采用流水肥皂洗手。

或用75%乙醇作用1分钟。

或0.5%洗必泰醇,作用1分钟。

或用有效氯250mg/L作用1分钟。

9、手巾、毛巾、脸盆、门把手的消毒:

分别用煮沸15分钟,或含氯消毒剂500mg/L作用10分钟,或0.5%过氧乙酸浸泡或擦拭,作用10分钟。

10、瓜果、蔬菜的消毒:

用0.1%高锰酸钾浸泡30分钟,或含氯消毒剂100mg/L作用30分钟。

11、确认受肝炎病毒污染的物品消毒:

用含氯消毒剂擦拭,1000~2000mg/L有效氯,作用10分钟,然后用清洁水冲洗。

第三节杀虫、灭鼠

一、鼠类控制方法

1、防鼠措施

防鼠工作应从规划和整治环境入手。

临时聚居地应统一规划,道路管理得当,临时住处整齐,禽畜圈养有序,杂物堆放成行并尽可能离地,食品妥善保存,搞好环境卫生,铲除杂草。

发现鼠情应翻动可能藏鼠的物品,及时消灭窜出的老鼠。

发现鼠洞立即堵塞。

返家时应注意检查所带物品,避免夹带老鼠。

返家后要彻底搞好室内和环境卫生。

尽量用防鼠容器存粮。

检查有无新鲜鼠洞,一旦发现应及时灭鼠并严密堵洞。

大型粮库和集中居住场所,必要时可挖防鼠沟,沟深1m,宽0.6m,沟底每隔20~30m或每个拐角处,埋直径0.6m的水缸,沟底平缸口。

随时检查处理掉入缸内的老鼠。

在修理旧房或重建新居时,应全面规划,改善卫生条件。

减小门、窗与框的空隙,一般不超过0.5cm;用水泥或三合土硬化室内地面。

尽量增设30cm高的墙裙。

管道和电线等的穿墙孔,设置铁皮挡鼠板,管道和电线从板中央小孔通过。

禽舍畜圈离开住宅,厕所考虑防蝇防鼠。

2、物理灭鼠

地震灾害发生后的灭鼠要多用器械。

灭鼠器械主要是鼠笼、鼠夹粘鼠胶等,此时还可用水或泥浆灌洞等民间方法灭鼠。

但灾区内绝不能使用电子猫,更不能自拉电网捕鼠。

3、慎用毒饵灭鼠

当鼠密度很高,或人群受到鼠源疾病严重威胁时,应在严密组织、充分宣传的基础上,选用安全合法的灭鼠毒饵,开展全面的灭鼠工作。

(1)常用灭鼠药物

灭鼠药物必须选用国家准用的鼠药,绝对不能用未获国家登记的其它毒药和集贸市场上私卖的毒饵。

尽可能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灭鼠剂,该类灭鼠剂的药物一是干扰血凝过程,二是损伤毛细血管壁,增加血管的渗透性,进食后的鼠类因内出血而死亡,三是有特效解毒剂。

●敌鼠钠盐

本药为黄色粉末,纯品无臭无味,稍溶于热水(100℃时溶解度为5%),溶于乙醇和丙酮,性质稳定。

敌鼠钠盐类毒饵在0.05%-0.2%浓度范围内,鼠类接受性较好。

●溴敌隆

溴敌隆是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不溶于水,溶于丙酮和乙醇。

国内商品主要是0.5%溴敌隆母液,使用较方便。

家禽对溴敌隆敏感,所以使用时要做到晚放晨收。

●大隆

大隆是目前抗凝血灭鼠剂中毒力最大的一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慢性灭鼠剂,兼有急性和慢性灭鼠剂的优点,消灭家、野鼠的效果最好。

浓度常用0.005%,多为市售混合性毒饵,可采用间隔投药法,使用时要注意防潮。

表1常用灭鼠剂使用表

灭鼠剂

一般使用浓度(%)

使用方法

特效解毒剂

敌鼠钠盐

0.05~0.2

饱和投药

维生素K1

杀鼠迷

0.03~0.05

饱和投药

维生素K1

杀鼠灵

0.025~0.1

饱和投药

维生素K1

氯敌鼠

0.005~0.025

间隔投药

维生素K1

溴敌隆

0.005~0.01

饱和投药

维生素K1

大隆

0.005

间隔投药

维生素K1

杀它仗

0.005

间隔投药

维生素K1

磷化锌

0.5~2

一次投药

无,常规中毒急救

(2)投放毒饵的量和时间

毒饵投药,室内沿墙根每10—15平方米投放两堆,每堆约10克,室外沿墙根或鼠道每5—10米投放一堆,每堆20克,每天检查,按吃多少补多少,吃光加倍的原则补药一周。

(3)投放毒饵的要求

●毒饵的投放要做全面防治,不要遗漏任何地带,造成防治上的盲区。

●投放的毒饵量要充足,让鼠群内各个体都有机会取食到致死量的毒饵。

●在布药防治时要做到投放的毒饵量不见消耗为止。

●投放毒饵的位置要适当,要投放在有效位置上,让鼠容易遇到毒饵,如投放在鼠洞、鼠路、出入口、转角位等,同时投放位置要尽量选择干净干爽隐蔽的地方。

●15天后测定鼠密度,进行评价,如达不到预期效果,则要继续处理,特殊场

●所可以更换毒饵处理。

(4)注意事项

●投饵工作由受过培训的灭鼠员承担,确保人畜安全。

●灭鼠时要加强宣传,管好禽畜,保藏好食品,照看好小孩。

●毒饵必须有警告色,投饵点应有醒目标记,投饵结束应收集剩饵。

●投毒后及时搜寻死鼠,焚烧或在适当地点深埋;为避免鼠死后,离开鼠体的虫类叮咬,最好在灭鼠同时,在居住区喷洒杀虫剂。

●要做好中毒急救的准备。

(5)鼠情监测

残存鼠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大面积上的低密度为它们提供了更宽裕的生存条件,而鼠类从临时栖息地的扩散,再次增加了鼠间接触和病原的交换。

所以,应该要做好鼠情、疫情监测,注视鼠类携带病原的动态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灭鼠防鼠措施。

常使用鼠夹、鼠笼法调查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