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855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学习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学习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学习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学习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理论.docx

《学习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理论.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理论.docx

学习理论

第三章学习理论

在过去的20世纪,人们对学习的看法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每一次变化都对教学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20世纪上半叶,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占据主导地位,60年代后,认知主义的观点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而到了20世纪末,建构主义成为学习理论发展的新方向。

学习的实质:

学习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什么。

学习的过程:

为了实现学习结果,学生头脑中要进行什么样的信息加工活动。

学习的条件:

为了顺利进行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所需要的条件。

当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是否会不由自主地感到些害怕呢?

当你穿了一件新衣服,受到别人更多的称赞,你是否会经常穿那件衣服呢?

当你讲完一个笑话,却没有人笑,你是否以后还会讲这个笑话呢?

当你看到别人在课堂上玩游戏而受到批评的时候,你是否会在课堂上玩游戏呢?

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

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

班杜拉(新的新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

–学习实质:

使个体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强调可观察的行为。

–学习过程:

个体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学习条件:

注重学习外部条件,忽略内部条件,强调外部环境对人学习的决定作用。

经典条件反射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错误实现的。

3.联结的形成遵循一定的规律(三大学习规律)

⏹准备律:

–学习开始的预备定势,学习有准备并且实现就感到满足,不实现则会感到烦恼;当不准备实现却被要求实现时则感到烦恼。

⏹练习律(包括应用律与失用律,早期注重频因律后放弃):

–把一个学会的反应加以练习或运用,使S-R联结越来越强(应用律);否则这个联结减弱(失用律)。

⏹效果律:

–一个行为之后有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重复这个行为的可能性就增加。

如奖励促进行为重复。

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

⏹桑代克后期对学习规律进行了修订

–练习律从属于效果律(如果单纯重复某个情境,对正确的反应一无所知,练习无效)

–效果律方面,放弃了烦恼对学习的影响,认为通过刺激-反应获得的积极的效果在心理上产生的满意感对学习的促进比起令人厌恶的结果更强。

⏹桑代克所用的“情境”一词,虽然有时也称为“刺激”,但其含义同后来行为主义所用的“刺激”一词的含义不完全相同。

桑代克认为,所谓情境,既包括大脑的外部环境刺激,同时也包括“脑内状态”,即思想、感情等。

同样,反应的含义不仅指机体的外显活动变化,还包括观念、意象等“内部反应”。

⏹桑代克认为,所谓联结(connection),同结合(bond)、联锁(link)、关系(relaiton)或倾向(tendency)同意,指的都是某情境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

⏹其联结主义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两者之间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不讲观念在联想或联结形成中的作用。

⏹对联结机制的解释,桑代克完全站在本能主义的立场上。

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许多联结的“原本趋向”,即在精子与卵子结合成人时,在人的头脑中各神经元就形成了许多“原本的联结”。

这是“人的本性”,它决定了后天联结的趋向。

桑代克认为,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响下,唤起“原本联结”中的一种联结倾向,并使之加强;而不唤起其他联结倾向,或使其他联结倾向减弱。

这样,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就完全抹杀了人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而把学习看成是本能的、被动的,或是完全受情境决定的过程。

评价

优点: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说是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

–借用大量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概念来建立他的联想主义心理学说。

其结论大多是建立在心理实验的基础上的,这使他的理论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为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第一个将传统哲学心理学转化为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不足:

–尝试-错误学习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忽视了人类学习中认知、观念等因素的作用,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学习,无法解释人类复杂的认知学习;

–在他的学习理论中忽视了学习的目的性和能动性,而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盲目的、被动的过程。

这就抹杀了人类学习的最突出的特征,即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

–人类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无论如何都存在着一些本质上的区别,人类的学习要比动物的学习复杂得多,把人类的学习同动物的学习完全等同起来,用解释动物简单学习的观点来解释人类复杂的学习,必然是不充分的或片面的。

(一)巴甫洛夫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

–1904年获消化生理学的成果获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

–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对心理学影响甚大。

⏹1.经典实验

i食物唾液分泌

(无条件反射)

ii铃声无唾液分泌

iii铃声食物……铃声唾液分泌

(条件反射)

2.经典条件反射的含义:

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相结合,使该条件刺激成为无条件刺激的信号,从而引发原先只能由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3.经典条件反射的行为法则

⏹强化

–增强条件反应出现频率的一切程序。

食物即强化物。

⏹条件反射作用的获得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两者的时间间隔非常重要

–同时与近于同时出现;条件刺激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呈现。

⏹条件反射作用的消退与自然恢复

–消退指条件刺激反复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弱,直至最后消失。

–消退现象过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应以微弱的形式自动恢复,即自然恢复。

⏹条件反射作用的泛化与辨别

–泛化指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也能诱发条件反应。

取决于新刺激与原条件刺激的相似程度

–辨别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刺激的泛化与辨别是互补的过程,前者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后者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泛化能我们实现迁移,分化帮助我们对不同情境做出恰当反应。

⏹高级条件作用

–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

–拓宽了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反应。

(二)华生的学习理论

⏹华生(JohnB.Waston,1878-1958),行为主义学派的开创者。

⏹将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应用于学习领域,形成了经典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

⏹用刺激—反应来分析所有的行为。

“人是一个有机的机械”

华生的刺激-反应说的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习惯

⏹学习的过程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即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牢固联结的过程。

⏹习惯形成遵循的规律

–频因律

–近因律

⏹组成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刺激-反应

–刺激指的是外界环境中的任何东西以及各组织所起的种种变化

–反应指的是有机体(包括动物和人)所做的任何动作。

⏹刺激和反应分无条件和条件的两类。

–无条件反应是非习得的反应,是先天遗传得来;条件反应是学习的来的反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条件作用过程,把非习得的反应组织而成的。

⏹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把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组织起来,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

小艾伯特的恐惧实验

被试:

11个月的艾伯特

实验过程:

Ø呈现中性刺激:

小白兔

Ø兔子出现后,紧接出现铁锤敲击钢管的声响(无条件刺激)

Ø三次结合后,小白兔单独出现也会引起艾伯特的恐惧与防御反应。

Ø六次结合后,反应强烈,产生泛化,害怕所有有毛的东西,如老鼠或有胡子的人。

(三)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联结的建立即经典性条件反射形成过程,是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结合,使条件刺激与原来只能由无条件刺激引发的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系。

(四)简短评价

⏹优点: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揭示了心理活动和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生理机制,对美国行为主义起先导作用。

–华生强调用客观的方法研究心理,对心理学的客观化、科学化有重要意义。

其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促进学习理论的发展。

⏹不足:

–经典性条件反射只可以解释部分较简单的、低级的学习,并且,简单学习也无法完全解释,因为有机体许多行为无法用某种无条件刺激引发出来。

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

–新行为主义创始人,

–发展了巴甫洛夫和桑代克的研究,

–创立了操作性条件反射规律。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

(1)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两种行为:

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观点

⏹学习的实质

–学习是指有机体的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

⏹学习的过程

–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反应→强化的过程。

⏹学习的条件

–强化与惩罚

⏹强化:

操作性反应之后紧跟一个愉快的结果,从而增强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

–正强化:

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

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强化物:

凡能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物

⏹惩罚:

在操作性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刺激或不愉快结果,导致反应概率下降。

⏹负强化

–逃避条件作用(escapecondition)

在逃避条件作用中,行为导致消极的事件得以停止。

–回避条件作用(avoidancecondition)

在另一种被称为回避条件作用的负强化中,如果采取了某种行为,行为的结果可避免某些消极事情的发生。

强化&惩罚

正强化

增加(+)满意刺激

 “回答得很好,小明,你今天可以得到一个五角星”

强化程式分类

强化物(reinforcer)

强化物:

能增强行为(提高行为出现的频率)的

各种结果

⏹没有任何一种奖赏能成为适合于所有情景中所有

人的强化物

⏹强化物的分类:

–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

–正强化物和负强化物

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

⏹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principle)

–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

也即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如吃完青菜才可以吃火腿。

–但要注意,对一个学生有效的强化物可能对另一个学生不适合;如果过度使用强化物,强化物可能失去原有效力。

–教师选择强化物要考虑学生年龄因素、性别因素等。

惩罚物

减弱行为的结果

惩罚物

惩罚物的分类:

•呈现惩罚(presentationpunishment):

使用不愉快的结果或厌恶性刺激(aversivestimulus),即强迫接触不喜欢的事或情景,如批评、指责学生

•取消性惩罚(removalpunishment):

愉快结果的取消,即阻止接触喜欢的事或情景,如丧失特权、剥夺课间休息、放学后留校

–暂时隔离(timeout):

将犯错误的学生与其他学生隔离一段时间,如让这些学生在角落里、教室外的走道上或办公室

–“坐冷板凳”实验(SitandWatch)(White&Bailey,1990):

这个方案在体育课上产生明显的惩罚效果

⏹请注意:

–只有当强化不奏效时才考虑使用惩罚

–当有必要使用惩罚时,应尽可能采用温和的方式,不能使个体感到彻底挫败

–学校中的体罚是违法的

–惩罚只是叫人不该做什么,而不是叫人该做什么

–惩罚只能抑制而不能消除不良行为

–惩罚会导致消极情绪,甚至逆反心理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感(LearnedHelplessness):

指一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状态。

2.行为塑造与程序教学

⏹行为塑造

–即时强化所要的行为;

–塑造:

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最终目标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表扬,少批评

–步骤

•选择目标

•了解学生目前能做什么或知道什么

•找出学生所在环境中的潜在强化物

•将终点行为分解成有序的步骤,步调大小因学生能力而异

•即时反馈学社的每步行为,使学生由起点行为逐渐向终点行为接近

•行为治疗技术

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两种条件反射理论。

涉及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的形成、消退等。

–代币奖励

–系统脱敏

–厌恶疗法

–满灌疗法(暴露疗法)

⏹具体方法

–运用代币并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来对符合要求的目标行为的表现进行肯定和奖励。

代币可以是筹码、票券、记分卡、粘贴纸等,它们起着表征性作用。

故代币制这一行为干预方法又叫表征性奖励制。

–代币制的实质是一种刻意安排的奖励系统。

只要行为者表现出预期的目标行为,他就可以按规定获得相应代币的奖励,并根据个人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特定的交换系统换取强化刺激物。

⏹实施代币制疗法注意事项:

–编制好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一定要详细、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认真执行规定。

代币制一旦确定并实施,必须按规定使当事人获得代币并换取强化物。

⏹行为塑造,是用来培养一个人目前尚未做出的目标行为的能力,最终达到个体经常做出这种目标行为的目的。

通过持续地逐一强化更为接近目标行为的行为,同时消退先前的较为接近目标行为的行为,使目标行为得以形成。

是一种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技术。

⏹实施行为塑造法注意事项:

–选择好初始行为。

初始行为应该与目标行为有所接近,且又是当事人能较容易做到或有一定发生率的。

–把握好进度。

切不可因为进度太慢,使患者产生厌烦感;也不可因为进度太快,使患者产生畏惧心理。

⏹具体方法

治疗者和患者共同设计出一个能引起恐惧感的由轻到重的恐惧事物分级表,然后要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怖事物同时放松,等到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恐惧的内容。

按恐怖事物分级表逐级想象完成后,再过渡到真实事物的逐级训练。

⏹注意事项:

–系统脱敏法对焦虑症、恐惧症有明显的效果,如果结合认知疗法等其他疗法,效果会更明显。

–在进行逐级放松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在前一个等级的焦虑完全消除后,才能进行下一个等级的放松训练,不可操之过急

⏹具体内容

–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初期,心理学家把注射阿朴吗啡用作厌恶性的刺激;随后采用了痛性电击作为厌恶性刺激,还可以采用巨声、恶臭、烟熏或呼吸窒息药等;近年来一般采用随身携带的袖珍电刺激盒,或套在就诊者手腕上,随时可自弹致痛的橡皮圈。

⏹实施厌恶疗法注意事项:

–能够应用正强化时,尽量不用厌恶疗法。

即使采用厌恶刺激,这些刺激应该是没有严重副作用的。

–应用厌恶疗法时,一定要掌握厌恶刺激的量的大小。

不能因为太小,不起什么作用;也不能因为量过大,对患者产生身心伤害。

⏹具体方法

–暴露疗法是指让患者在各种不同的刺激性情境之中,使之逐渐耐受并能适应的一类治疗方法,又称满灌疗法。

此疗法强调快速地、长时间地暴露于病人感到恐惧的刺激物,此时常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但患者又不能逃脱,从而使这种情绪反应在短期内有高度紧张而渐趋消退,因此短期内使障碍消除。

–暴露疗法可以用来治疗强迫症、恐惧症等。

⏹注意事项:

–实施暴露疗法前,应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如果患者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切不可应用暴露疗法。

–由于暴露疗法所引起的心理、生理反应剧烈,可能加剧焦虑,导致回避,甚至可引起呼吸循环意外,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谨慎。

•程序教学

⏹程序化教学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上的:

通过正确地回答问题,人们可以得到积极的强化,因此更加可能重复学习到的行为。

逐渐增加新的学习材料,并随即提出学生能正确回答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渐渐地学到大量的新材料。

程序化教学材料通常是以练习册、软件程序、和录像盘的形式出现。

⏹使用程序化教学,帮助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的科目。

⏹有研究表明程序化教学并不比或者稍稍比传统教学强。

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a.明确说明学习目的

b.小步子的逻辑系列

c.学习者主动地作出反应

d.信息的及时反馈

e.低的错误率

f.按学生自己的速度完成教学程序

程序教学与计算机的结合,产生了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许多教学软件程序遵循着程序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学生接受一些教学材料,随后呈现小的测验。

如果学生回答正确,他们就会继续进行下一课的学习;如果回答错误,就会重复这一课的学习或者进行涉及同样材料的不同课的学习。

这种方法就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相对于建立概念和促进理解而言,计算机辅助教学更适用于技能和实践的学习。

研究表明计算机辅助教学除用于正规课堂以外,它还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

2.评价

?

提出了操作化条件作用原理;强化原理;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有利于提高人的学习效率。

‚但是忽视了学习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将人与动物学习等同。

ƒ激进的行为主义者,用单一的操作条件反射来解释所有行为,陷入机械唯物主义。

四、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班杜拉(AlbertBandura,1925-)是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提出了以观察学习为基础的社会学习理论。

⏹对传统行为主义理论加以修正,加入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均强调个体直接经历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

–在很多情况下,个体行为可以通过观察习得,或者说通过观察形成联结。

班杜拉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

让儿童观察现实、电影和卡通片中的成人榜样对玩偶的攻击行为,然后给儿童提供类似的情境。

结果表明,观察过这三类成人榜样的

儿童都会表现出类似的攻击性。

即儿

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习得了新的

行为。

进一步揭示对榜样攻击行为的奖励和惩罚对儿童的模仿行为是否有影响。

–三组儿童,首先都看到电影中成年男子的攻击性行为。

–第一组:

看到成人榜样被表扬

第二组:

看到成人榜样被批评

第三组:

看到成人榜样的行为既不受奖也不受罚。

–观察三组儿童到游戏室后的攻击行为表现。

结果:

第一组的攻击性行为最多,第二组攻击性行为最少,第三组居中。

说明:

榜样行为的后果影响儿童的自发模仿行为。

为弄清榜样受奖励或惩罚是否影响儿童的学习过程,从而间接对模仿行为产生影响,班杜拉设计了另一种情境:

-让上述三组儿童看完电影后回到游戏室,以糖果为奖励,让儿童尽量模仿电影中成人的攻击行为,--结果发现,三组儿童的攻击性水平没有差异。

-说明:

榜样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只会影响儿童模仿行为的表现,而对这种行为的学习没有影响。

观察学习实验的启示

A.班杜拉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和思想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而且更多受观察学习的影响。

⏹人后天习得行为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行动性学习/直接经验学习:

依靠个体的直接实践活动,就是从做中学并体验到行动结果的过程中来学习。

二是替代学习/间接经验的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这是人类学习的主要形式。

B.班杜拉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

⏹学习的实质: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融合行为主义与认知派的观点:

观察学习过程不同于经典性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不一定有外显的操作反应,也不依赖于直接强化,而是注重学习的认知中介因素。

C.观察学习的特点及类型

●特点

1)观察学习不一定表现出外显行为;

2)观察学习并不依赖于直接强化;

3)观察学习一定要有认知的参与,具有一定的认知性;

4)观察学习并不完全等同于模仿。

●观察学习的三种类型:

1)具体的观察学习:

对示范行为的直接模仿;

2)抽象的观察学习:

对他人的行为观察所获得的规则和原理进行学习

3)创造性的观察学习:

把经观察学习到的不同行为进行新的组合

D.班杜拉提出影响观察学习的三种加工机制:

a.替代过程:

b.认知过程:

c.自我调节过程:

E观察学习的过程

F观察学习的后果及影响因素

⏹观察学习的后果

⏹观察学习的影响因素

–榜样的特点

–榜样行为的特点

–观察者的特点

–观察学习的行为调控因素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班杜拉认为,强化不是提高行为概率的直接原因,而是能够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使人在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关系后产生对进一步强化的期待。

–结果期待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效能期待,即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和判断,即对自己能力的主观判断。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2.三元交互决定论

⏹班杜拉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也反对人本主义的个人决定论,主张交互决定论。

⏹三元交互决定论:

个体、环境和行为之间相互影响。

这三类因素互为因果、彼此联系共同决定了行为的发生。

3.强化

班杜拉提出了三种行为强化模式:

?

直接强化:

个体做出某种行为反应后直接受到强化。

‚替代强化:

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或惩罚,而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过程,使自己在以后类似情况下也做出这种行为或抑制这种行为。

ƒ自我强化:

根据自己设立的一些行为标准,以自我奖惩的方式对自己的行动进行调节。

四、评价

1、优点:

(1)明确区分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这两种人类的学习。

提出观察学习是人类间接经验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

(2)发展了传统的强化理论,提出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3)强调观察学习中的认知中介因素,如认知过程、替代、自我调节的作用,融合两派思想。

(4)提出了不同于结果预期的效能预期,即自我效能感

(5)注重社会因素对个体行为形成的作用,三元交互决定论使我们从整体上认识人的行为的学习过程。

(6)采用严格的实验以人为被试进行研究

(7)示范教学、榜样学习对教育的启示。

2.不足

(1)对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条件缺乏详细论述(如内在动机、内心冲突和建构方式等)

(2)将实验研究结果运用于教育情境存在一定问题,缺乏对教育情境中观察学习的实验研究

(3)不适合于说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复杂、高难度动作的训练过程

社会认知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向学生示范

⏹让同伴或班干部做出示范

⏹让学生看到良好行为带来的奖赏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

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认知过程融入到行为主义的理论框架中后,出现了对不良行为训练的新技术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是行为主义观点的新近应用,是指学生首先要设置和明确目标,确立各种小步骤;然后,学生观察自己的工作、记录自己的行为和评价自己的成绩;最后,能够选择和执行强化。

–自我教学

•一个成人榜样一边大声地自言自语,一边执行任务(认知榜样)

•儿童在榜样的指点下执行同一任务(外部指导)

•儿童一边大声自我教学,一边执行任务(显性的自我指导)

•儿童在执行任务时,小声进行自我教学(淡化显性自我指导)

•儿童一边用自我言语知道自己的行为,一边执行任务(隐形自我教学)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小结

⏹共同点:

学习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