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知识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669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知识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知识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知识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知识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知识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知识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知识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知识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知识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知识归纳中国近现代史

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知识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

阶段划分:

近代史局部:

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A.19世纪40-90年代:

近代化启动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开展时期。

双半社会完全形成,资产阶级运动高涨时期。

C.20世纪初-1919.5.4前:

近代化整体开展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开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A.1919~1927:

近代化的新探索时期

(1).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

B.1927~1937:

近代化的新探索时期

(2).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

C.1937~1945:

近代化严重受挫时期。

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时期。

D.1945~1949:

近代化的新契机时期。

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

现代史局部(现代化史观):

启动——挫折——重振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挫折(1956~1976):

十年社建探索;十年“文革〞。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振与辉煌(1978改革开放以后):

改革开放。

 

近代史学习线索:

1、屈辱史:

 

2、抗争史:

 

3、革命史:

 

4、开展史:

 

5、探索史:

 

近代化启动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840-1895之前)

阶段特征:

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传统的中国农耕文明开始被迫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逐渐步入近代化阶段。

1840—1859,近代化的孕育时期

一、屈辱史:

国门洞开——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

1、原因:

根本原因: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翻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的商品倾销市场;

主要原因:

清政府的衰落(政治腐败、军备废弛、文化专制、阶级矛盾激化、闭关锁国、重农抑商);

鸦片走私:

清政府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工商业产品难以找到销路,因而向中国走私鸦片。

(使中国由贸易逆差转向贸易顺差)。

直接原因: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中英比照(战前):

列项

中国

英国

政体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

经济

自然经济占主导

工业革命,世界工厂

思想

儒家思想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军事

军备废弛

军备精良,日不落帝国

外交

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殖民掠夺、扩张

2、经过:

 

3、结果:

清朝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加之1843年《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

之后又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

和美国签订《望夏条约》。

内容

影响

割地

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丧失完整的领土主权。

赔款

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开创恶例,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口

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

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定税

进出口英国货物应与英国协定关税

危害最大,破坏中国贸易主权

其它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房居住、传教士传教权等特权。

协定关税破坏关税自主权;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鸦片战争的影响:

政治上:

A.社会性质: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开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矛盾:

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民族、封建主义与广阔人民的矛盾;C.革命任务:

中国人民肩负起反资本主义侵略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并由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阶级关系:

开始出现无产阶级。

经济上:

外资涌入中国,中国被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思想文化:

由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开始转变为关注世界,向西方学习。

(林则徐、魏源)

近代化: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先声,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社会生活:

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开始出现土洋并存的生活局面。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鸦战1的继续和扩大

1、原因:

根本原因:

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翻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

修约遭到拒绝。

2、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洗劫北京并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瑷珲条约》掠夺我国1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时间

1858

1860

 

内容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常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成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危害

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遭受严重侵害;国门进一步被翻开,中国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势力开始公开勾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3、影响:

①政治: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对抗(借师助剿,全力镇压了太平天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②经济:

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原料与市场)。

促进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③思想: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突破了“华夷之辨〞的藩篱。

其他:

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抗争、革命史——壮哉我民族气节

(一)、广州三元里抗英(1841年)

地位: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二)、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革命探索(1851—1864)

1、背景(原因):

A.内因(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日益锋利。

B.外因:

民族矛盾锋利,列强的侵略加剧了灾难。

C.直接原因:

1846~1850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D.主观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基督教传入,直接影响洪秀全“拜上帝会〞的创立

2、过程:

1851年初,金田起义,定国号“太平天国〞→9月,永安建制→1853年,定都天京→西征、北伐、东征使太平天国到达顶峰→1856年,天京变乱→1864年,天京陷落,起义失败。

3、失败原因:

①主观(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4、政权建设:

&前期《天朝田亩制度》1853

(1)目的:

定都天京后,为了解决土地问题,稳固政权。

(2)内容:

①生产资料分配:

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不管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②产品分配: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③目的:

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3)性质:

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4)评价:

①进步性: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极大调动了广阔农民革命斗争的积极性。

②空想性:

绝对平分土地不切合实际;绝对平分一切财富,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是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空想;

③落后性:

依旧属于小农经济范畴,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后期:

洪仁玕—《资政新篇》1859

(1)目的:

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

向西方学习,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

A.政治——中央集权,官员以选举方式产生,广开言路反对结党营私;

B.经济——开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创造;

C.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D.社会——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3)评价:

①先进性: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时代开展潮流。

②局限性:

并非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产物,没有反映广阔农民的迫切需求;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封建小农经济)和实施条件(资产阶级队伍力量弱小),加上战争的环境,因而未能真正推行。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比拟:

5、评价

1、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阶级革命。

2、影响: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动摇清政府在南方的统治基础;

B.汉族官僚势力集团逐渐崛起,削弱了清朝中央集权;

C.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如:

推动外交部门“总理衙门〞的建立、洋务运动的兴起;

D.造成长江以南长期动乱,早期工业化遭到空前打击,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E.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迟滞了中国双半化的进程。

F.是中国农民革命的顶峰,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局部。

3、教训:

农民阶级不能承当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缺乏科学理论)。

6、正确分析农民阶级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经济:

狭隘、自私、保守和分散性。

(2)、政治:

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其纲领或口号有致命的缺陷.

(3)、思想:

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多用封建迷信思想组织宣传。

(4)、组织:

很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5)、时代局限:

(封闭保守、缺乏合作;追求平均、缺乏进取;与世无争、满足现状;多子多福、求稳怕乱;重经验,轻理论等。

) 

开展史——结构转变,孕育新生(近代化孕育时期)

(一)经济结构变动原因:

1、鸦片战争前夕,小农经济有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开展。

2、鸦片战争后,列强扩大在华商品输出,中国传统工商业部门遭受沉重打击。

(二)结构变动表现: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

标志:

手工棉织业这一传统手工业部门的衰败(耕织别离)。

2.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一定开展。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产量提高。

3.中国的各类传统手工业部门遭受沉重打击。

4.商业:

A.洋行大量增加;

B.买办和买办化商人开始出现;

C.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三).影响:

探索史——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抵抗派)

(1)背景:

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锋利,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林则徐等士大夫的责任意识。

C.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2)代表:

1、林则徐:

①地位:

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著作:

《四洲志》、《华事夷言》。

③行动:

设法购置英制枪炮,并加以仿制,迈出“师夷长技〞第一步。

2、魏源:

①著作:

《海国图志》(由中国人编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向西方学

习富国强兵之启蒙书;为后洋务派奠定思想基础,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一定推动作用)。

②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3、其他:

①徐继畬《瀛寰志略》(风土人情、西方制度)

②姚莹《康輶纪行》(注重西藏地区考察,揭露英国侵略的野心)。

(3)评价:

①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参考

②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领导国人开眼看世界;

③推动洋务运动的兴起。

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为目的,不可能触及封建专制制度;

1860—1894之前,近代化的启动时期

屈辱史:

中法战争,不败而败(1883—1885);翻开中国西南门户

抗争、革命史——壮哉我民族气节

左宗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