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561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4.docx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4.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4.docx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4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四)

一、选择题

1.下列哪几项计入当年GDP?

( )

A.购买一辆旧车B.购买1000元股票

C.蛋糕厂购入的5吨面粉D.银行从企业获得的贷款利息

2.设甲、乙二人有一样的平均年收入,并且他们都依照持久收入理论行事,不同的是,甲有着稳定的收入,而乙每年的收入差别很大,我们可以断定:

()

  A.相对于乙而言,甲会将当前收入中较少的一部分用于消费。

  B.相对于甲而言,乙会将当前收入中较少的一部分用于消费。

  C.在进行消费决策的时候,甲会赋予当前收入较小的权重。

  D.在进行消费决策的时候,乙会赋予当前收入较小的权重。

3.在IS—LM模型中,如果(),那么政府购买G的变动将会导致GDP更大的变动。

  A.货币需求对GDP变得更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息率变得更不敏感

  C.通过税收变动使它们相互抵消的话

  D.LM曲线变得更加陡峭了

4.下列哪种情况下,“挤出”效应可能比较大?

()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而投资需求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投资需求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投资需求对利率也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而投资需求对利率敏感。

5.如果中央银行设定了一个利率目标,并决定长期保持这个目标不变,那么:

()

  A.通货膨胀将能够被避免,因为央行总是及时作出反应。

  B.经济将迟早陷入衰退,因为中央银行没有能够为经济的增长提供充足的货币。

  C.中央银行不再能够控制货币供给,因为央行为了达到利率目标必须时时调整货币的供给。

  D.经济中的许多不稳定因素将会被消除。

6.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A.与横轴平行的线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与横轴垂直的线D.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

7.下列哪一项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所包含的内容?

()

  A.均衡增长率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

  B.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要使GA=GW=GN。

  C.通过调整收入分配,降低储蓄率,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D.从长期看,由于市场的作用,经济总会趋向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8.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80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哪种变化?

()。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D.需求不足型失业

9.根据方程式NX=(S-I)+(TA-G-TR)可知:

()。

  A.预算赤字的增加总是伴随着国内私人投资的减少。

  B.如果国民储蓄不足以为国内私人投资融资的话,贸易赤字将不得不增加。

  C.净出口的增加可以通过增加政府预算赤字来实现。

  D.只有当国内私人储蓄等于国内私人投资时,外部平衡才能实现。

10.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表示()。

  A.进入和退出失业队伍的劳动力数量处于均衡

  B.对物价和工资的预期是正确的

  C.A和B都包括在内

  D.A和B都不是

二、概念题

1.奥肯定律

2.宏观经济政策

3.周期性失业

4.汇率

5.新凯恩斯主义

三、简答题

1.如何区分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2.简述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并加以简要评论。

3.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的?

他所引申出的政策结论是什么?

4.如果政府降低税率,会怎样影响IS曲线、均衡的收入水平以及均衡利率?

5.试从总需求、总供给以及通货膨胀的预期三个方面,分别讨论:

(1)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2)用宏观经济政策解决通货膨胀的有效性;

(3)如果上述宏观经济政策能够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那么其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四、计算题

1.某统计资料有以下数据:

 净国民生产总值NNP=300

 消费支出总额=240

 总固定资产形成=120

 政府经常支出=50

 间接税=40

 补助金=10

 进口=60

  出口=30

(1)求国民收入;

(2)求国民生产总值;

(3)求固定资产折旧额。

2.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s=-1000+0.25y,投资从300增至500时(单位:

10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

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即

,试求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中1,2,3,4期收入各为多少?

3.在一个封闭经济中,消费需求C=300+0.10Y,投资需求I=5400-2000r

,政府支出G=200,其中Y为总产出,r

为预期实际利率。

(1)求合意储蓄的方程?

(2)当总产出Y=1000时,产品市场的均衡利率r

是多少?

当Y=2000时的均衡利率r

是多少?

求IS曲线的方程。

(3)当G=300时,求合意储蓄方程?

当Y=1000时,产品市场的均衡利率r

为多少?

分析当政府支出增加时IS曲线如何移动?

4.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Yd,税收T=50,投资I=60,政府支出G=50,净出口函数Nx=50-0.05Y,求:

(1)均衡收入,投资乘数,均衡收入水平上的净出口余额;

(2)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3)自发性出口从50降为40时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5.假设生产函数满足新古典的条件,写出索罗模型并且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其中A>0和0<a<1为正常数,求出资本存量和消费水平的显示路径;

(2)对于上面给出的生产函数,分别求出均衡时和黄金率时的资本存量和消费水平;并考虑人口增长率和储蓄率改革对均衡时资本存量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3)假设两个国家拥有上面相同的生产函数,并且假设A=1,a=0.5,资本存量折旧率为5%,人口增长率为1%,第一个国家的储蓄率为10%。

第二个国家的储蓄率是20%,求出均衡时的这两个国家的人均资本存量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

五、论述题

1.请论述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

2.试述20世纪宏观经济学的两次革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对于A项,旧车以前已计入往年的GDP,现在购买是财富转移.但如果有中介费,它是新生产的劳务,应计入当年GDP;

对于B项,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它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

在这些资金未进入生产之前,它的买卖也只是财富转移;

对于C项,蛋糕厂购入的面粉为中间产品;

D项可以根据GDP收入法核算公式的分析得到结论;

2.D。

因为他们都依照持久收入理论行事,并且有着一样的持久收入,所以可以确定他们有相同且稳定的消费水平。

对乙而言,在收入高年头,他的平均消费倾向会小于甲的平均消费倾向;在收入低的年头里,他的平均消费倾向要高于甲的平均消费倾向。

因为乙的收入波动很大,他根据持久收入决定消费水平,而他的持久收入同当前收入差别很大,所以可以认为乙会赋予当前收入较小的权重。

3.A。

政府购买的变动属于财政政策,当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时财政政策效果大,所以D是错误的。

变动税收抵消政府购买会使政策效果变小。

另外,根据财政政策乘数的公式:

可以判断出,货币需求对收入越不敏感(

越小),或者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

)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即政府购买的变动会导致GDP更大的变动。

4.D。

完全的挤出效应发生在LM曲线垂直时。

5.C。

由于央行已经有了利率目标,所以它不能控制货币供给的数量,其他选项都属错误的表述。

6.A。

总供给曲线一般有如下提法:

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前者为水平,后者为垂直。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后者为垂直,前者为水平。

但是在单独分析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时候,它明显存在一个竖直阶段,甚至在简化的形式中也是存在的,而到分析财政政策的时候,竖直阶段就消失了。

那么,如何来进行区分呢?

一个经验方法是,当单独分析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时,竖直阶段是不可少的。

如果与古典相对比,则只考虑水平的情况。

因为后者与凯恩斯本身所倡导的政府政策密切相关。

7.D。

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改变了哈罗德模型中资本与劳动不能替代的固定比率关系这一假定,解决了哈罗德模型中的存在性问题和稳定性问题,在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下,建立了一种稳定的均衡增长关系。

A为凯恩斯主义的观点,B为哈罗德模型的观点;C为一种具体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

8.A。

由边际消费倾向可得边际储蓄倾向,再算出实际国民收入为10300亿元,因此为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9.B。

A中私人投资的减少会导致预算赤字的减少,但只是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C、D的表述也都是错误的。

10.C。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下,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因此,给定经济条件下的自然失业率是一定的。

即进入和推出失业队伍的劳动力数量均衡,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对物价和工资的预期是正确的。

二、概念题

1.奥肯定律:

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奥肯定律可用公式写为:

y—y*=-a(u-u*)

式中y代表现时的实际GDP的增长率,y*代表潜在GDP的增长率,“代表现时的实际失业率,u*代表自然失业率,a代表由现时的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产出增长率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变化系数。

该式的含义为:

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上升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这时为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上升,这时为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

奥肯定律说明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存在着反向替代关系。

奥肯定律提供了一种在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进行选择的“菜单”。

它对于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把握潜在产出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以及把握实际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2.宏观经济政策:

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因此任何一项经济政策的制定都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目标而进行的。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约有四种,即:

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就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和制定的措施。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

它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应当注意的是,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也成为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对现代开放型经济国家是至关重要的。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就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

3.周期性失业:

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故称周期性失业。

可以用紧缩性缺口来说明这种失业的总需求,它是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凯恩斯把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

他认为,决定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国民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决定投资需求的是预期的未来利润率(即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水平。

他认为,在国民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他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说明了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

投资是为了获得最大纯利润,而这一利润取决于投资预期的利润率(即资本边际效率)与为了投资而贷款时所支付的利息率。

凯恩斯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说明了预期的利润率是下降的,又说明了由于货币需求(即心理上的流动偏好)的存在,利息率的下降有一定的限度,这样预期利润率与利息率越来越接近,投资需求就越是不足。

消费需求的不足与投资需求的不足造成了总需求的不足,从而引起了非自愿失业,即周期性失业的存在。

4.汇率:

又称汇价,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汇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汇率主要有两种标价方法。

一种被称为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另一种被称为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汇率可以分为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名义汇率是指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价格。

由于每个国家通货的实际购买力是与各个国家的价格因素相关的。

所以名义汇率并没有考虑到两个国家价格水平的情况。

实际汇率是指用同一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外与国内价格水平的比率,它是对一国商品和劳务价格相对于另一国商品和劳务价格的一个概括性度量。

实际汇率被定义如下:

式中,

为实际汇率;

分别为国内与国外的价格水平;

为名义汇率。

5.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凯恩斯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当今西方经济学动态的一个流派。

这一流派沿袭凯恩斯主义的传统,同时又弥补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不足。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曼昆、萨默斯、布兰查德、罗泰姆·伯格、斯蒂格里茨等。

主要的理论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并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得市场出清,经济可以处于非充分就业均衡。

而在长期将经济调整到充分就业状态。

(2)利用菜单成本论、长期合同论、隐含合同论、不对称信息论、局内局外利益论、效率工资论等来说明货币工资粘性。

(3)在出现货币工资粘性的条件下,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非自愿失业,从而出现经济周期。

(4)为了加速经济向充分就业的调整,政府应采取需求管理政策。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

①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变动的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旨在刺激总需求的措施是必要的。

②政府关心整个社会的福利情况,而公众只关心个体的利益,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冲突,需要妥善处理和协调。

三、简答题

1.如何区分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答:

(1)最终产品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可供投资的产品包括机械设备、型钢等;可供消费的产品包括食品、服装、日用品等。

中间产品是指在核算期间须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能作为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和动力。

例如服装是最终产品,可以直接消费,但用于服装生产的原材料,如棉布、棉纱等产品就不是最终产品而是中间产品。

必须说明的是某些产品,如煤炭、棉纱等,在核算期间没有参与生产而是以库存形式滞留在生产环节以外的这些产品也应理解为社会最终产品。

(2)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区分,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

即本期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在全国范围内是否被进一步加工。

如果没有被进一步加工,就是最终产品,否则就是中间产品。

所以,一种产品虽然在本企业或本地区不再加工,但在其他企业或地区还要加工,就算中间产品,但如果出口到国外,无论在国外是否进一步加工,都算最终产品。

第二,按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去向确定。

本期生产又在本期被生产耗用的是中间产品,未被加工耗用的是最终产品。

所以同一种产品去向不同,就被划归不同种类。

比如本期生产的煤,被居民用作燃料,是最终产品,被发电厂耗用,是中间产品,如果被电厂买去,尚未用于发电,而是作为电厂的储备,就算本期的最终产品。

要注意,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不是按产品本身的物质属性来区分,而是按它在再生产的循环流转功能来区分。

也不是按照产品的完成程度(成品和半成品)区分的,成品和非成品是以企业来划分的,有些产品即使是成品,如果被稍加改装和再出售,就算中间产品;有些产品即使还是半成品甚至是原材料,如果用于出口或在期末积存下来形成储备和库存的增加,就算本期的最终产品。

2.简述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并加以简要评论。

答:

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货币的实际供给量等于货币的实际需求量。

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供给量是由国家货币当局来调节的,因而是一个外生变量,其大小与利率高低无关。

因此,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利息率轴的直线。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是建立在流动偏好基础上,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是由于货币的高流动性。

具体而言,货币的需求动机有三种: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为收入稳定的函数,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其货币需求的大小也主要取决于收入。

投机性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的某一适当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

前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对交易媒介的需求,可合称为“交易性的货币需求”,后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则是对闲置的货币余额的需求,即对资产形式的需求,可称为“投机性货币需求”。

凯恩斯认为,交易性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而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则是利率的减函数。

凯恩斯的货币总需求函数为:

L=L1(Y)+L2(r),其中L1(Y)表示出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量,L2(r)表示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量。

于是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表示为:

=L=L1(Y)+L2(r)

在已知收入水平的情况下,上述均衡条件决定了均衡的利率水平。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论。

由于明确指出投机动机而突出了利息率的作用,所以货币需求就不仅仅是收入的函数。

但是,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只注意到利率和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忽略了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此外,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把财富的构成看得过于简单,认为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资产可供人们选择,这在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中得到改进。

3.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的?

他所引申出的政策结论是什么?

答: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社会的总需求,而社会的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

正是消费和投资的不足导致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社会需求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

对于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凯恩斯运用三个基本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以及流动性偏好来加以解释。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

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出现消费不足。

(2)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使用预期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价格的贴现率,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

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意味着厂商增加投资时预期利润率递减。

凯恩斯认为,投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的对比关系。

对应于既定的利息率,只有当资本边际效率高于这一利息率时才会有投资。

但是,在凯恩斯看来,由于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中是递减的,除非利息率可以足够低,否则会导致经济社会中投资需求不足。

引起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①投资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引起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而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意味着成本增加,从而会使投资的预期利润下降;②投资的不断增加,会使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增加,而产品数量增加会使其市场价格下降,从而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也会下降。

资本边际效率的递减使资本家往往对未来缺乏自心,从而引起投资需求的不足。

(3)流动偏好。

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心理偏好,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对货币的偏好,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或者说灵活性最大的资产,货币可随时作交易之用,可随时用于应付不测,可随时用作投机,因而人们有持有货币的偏好。

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价格已经达到最大,从而持有货币,以至于对货币的需求趋向于无穷大。

结果,无论货币供给有多大,货币市场的利息率都不会再下降。

由于这种心理规律的作用,利息率居高不下。

当预期利润率低于或接近利息率时,厂商就不愿意进行投资,从而也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从以上三个心理规律中可以看到,有效需求足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经济危机的关键,由此,凯恩斯主张,为保持充分就业,需要用国家消费和国家投资来弥补社会中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不足,刺激有效需求,因此在政策上政府应通过财政手段,如举债、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转移支出、减少税收等措施来刺激有效需求。

4.如果政府降低税率,会怎样影响IS曲线、均衡的收入水平以及均衡利率?

解:

投资与利率负相关。

因而,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假定投资和利率成线性关系。

为了简化,把投资的表达式定为线性形:

其中

表示自主性支出,①式表明投资与利率成反比。

AD=Y②

把①代入②得到:

IS曲线方程:

,其中

变形得:

税率降低,IS曲线的截距不变,斜率的绝对值变小,IS曲线变得平坦。

图1

如图1所示。

政府减税后,IS曲线转动为

,均衡点由原来的(

)变为(

)。

由图1我们明显看出,均衡的利率和产出都增加了。

直观的分析:

政府税收减少,通过乘数效应,收入增加。

收入增加导致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大于供给,进而利率会上升。

而利率上升再作用于产品市场,减少需求,产出下降,但是这并不能够完全抵消前面产出的上升。

产出上升再作用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下降,利率下降,但是这个下降并不能完全抵消前面的利率的上升,因而总的产出和利率都是向上升的。

5.试从总需求、总供给以及通货膨胀的预期三个方面,分别讨论:

(1)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2)用宏观经济政策解决通货膨胀的有效性;

(3)如果上述宏观经济政策能够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那么其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答:

(1)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①从总需求角度:

当产出已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如果总需求仍不断增加(假设政府仍然持续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将造成通货膨胀。

②从总供给角度:

因为生产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上涨,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

③从通货膨胀的预期角度:

当经济发生冲击,以致实际物价水平上涨时,如果人们预期物价将加速上涨,因而加速采购商品,致使实际物价水平进一步快速上升,从而再度引发人们对通货膨胀上升的预期。

(2)解决通货膨胀的有效性

①从总需求角度:

如果政府不继续扩张信用,而将货币供给维持在特定的水平时,则经济体系内会有自动调节的机能以抑制通货膨胀。

②从总供给角度:

生产成本的上升将会产生一个两难的困境。

如果希望恢复产出水平,则必须提高通货膨胀率;如果希望维持现有的物价水平,则必须进一步降低产出水平。

③从通货膨胀的预期角度:

只有借助于政府的政策措施,向公众清楚地表明物价水平已经得到控制,从而改变公众的预期,才能够有效。

(3)付出的代价

①从总需求角度:

经济体系的自动调节机能运作得较慢,对经济增长有不利的影响。

②从总供给角度:

如果可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则必须牺牲产出水平。

③从通货膨胀的预期角度:

政府的货币制度可能必须重建,并且经济环境可能会有过渡时期常出现的动荡情形。

四、计算题

1.某统计资料有以下数据:

 净国民生产总值NNP=300

 消费支出总额=240

 总固定资产形成=120

 政府经常支出=50

 间接税=40

 补助金=10

 进口=60

 出口=30

(1)求国民收入;

(2)求国民生产总值;

(3)求固定资产折旧额。

解:

(1)国民收入NI为:

NI=NNP-间接税+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