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2053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

1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流浪的弦音

安 庆

捏掉头顶的一片树叶,秋天了。

瞎子那年说:

“我想认个干娘。

”瞎子每走一个村都这样说着他的愿望。

瞎子唱的是地方戏,小段子、整轴子的戏都唱。

唱得累了,停下二弦嘘口气,瞎子说:

“我想认个干娘。

我娘死得早,我……”瞎子很伤心。

瞎子再接着唱。

瞎子连个干娘也认不下啊。

瞎子不服气,不服气的瞎子那年终于认下了一个干娘。

那是在瓦塘村,瞎子听见树叶落进水塘“噗”的声音,瞎子拉完了最后一个音,它似一种断帛之声,瞎子擒住了一片树叶,几滴泪落在那片叶子上。

瞎子的两手还执着那把二弦。

瞎子知道面前还蹲着一个人。

别人都走远了,蹲在跟前的人说:

“孩子,我是个寡妇,你愿认吗?

”瞎子的手颤了一下。

“你愿认吗?

”瞎子这次听准了。

“娘。

”瞎子“扑通”一声跪下,二弦响了一声,像从他心里跑出的一个音符。

干娘去扶他。

干娘说:

“给娘拉一曲吧,算认娘曲。

瞎子说:

“娘,阿炳也是瞎子,我就给娘拉阿炳的《二泉映月》。

场地安静,稍息之后,弦声骤起,而后弦声悠悠扬扬起来,一泓泉水在瞎子的弦声中流淌着,一弯月儿映照进池塘。

瞎子看不见,但瞎子知道干娘的身边又站满了人。

曲终。

干娘起身说:

“孩子,娘给你做饭去,今后再来瓦塘,你不用吃百家饭了。

“娘!

”瞎子的泪“哗”地流出来。

那年瞎子二十一岁。

瞎子依然到处去拉他的曲子,唱他的坠子。

瞎子习惯了游走,瞎子脚下的路就是手里的那根棍子。

瞎子和干娘有一个约定,就是每双月的十九回一次瓦塘村。

瞎子说:

“娘,我不能天天待在瓦塘,我还要出去唱坠子呢。

干娘说:

“记住,娘等你。

每一次走时,干娘都把他送到村外的十字路口,问干儿往哪个方向去,然后孤独地瞅着瞎子远去的身影,看天上的几只鸟儿叫唤着伴着干儿往前走。

那是她家房檐下的鸽子。

有一次,是夏季,十八的中午雨就下来了,十九还未停。

干娘打着伞在村外的十字路口等瞎子。

不见瞎子的身影,干娘心里急得慌。

干娘沿着一条路往前走,走一段再回来;又沿着另一条路往前走,走一段还不见瞎子,再回来……

从另一条路回来时,干娘看见路口站着一个雨人。

干儿说:

“娘,我踩着脚下的路知道泥路上走过一个人,娘,我连累你挨淋了。

”干娘攥着儿子的手往家走。

回了家,干娘为他换衣裳,又赶紧为他做姜汤。

每次回来,干娘都给他烙那种很香很香的饼,把他身上的衣裳换了洗了。

干娘好啊,干娘让他的心里有了娘,干娘使一个瞎子在漂泊的路上有了一个温暖的驿站。

瞎子的心就动了。

那天瞎子说:

“娘,你想听一个孩子的故事吗?

”瞎子又说:

“十三岁那年我接连失去了爹和娘。

在一个雨天干爹把我拉回了他家,干爹说要从此养我做儿子。

那个女人就是因为干爹收留我而带着他们的女儿离开干爹的,从此干爹就一直养着我,我们爷儿俩相依为命……”

干娘紧紧攥着他的手。

干娘说:

“儿的命苦。

瞎子说:

“爹知道我认了个好干娘,一直想当面来谢谢干娘。

干娘握着瞎子的手点着头。

瞎子的干爹和瞎子一起来瓦塘是一个秋日。

瞎子和干爹走进院子时,一群鸽子往高处飞,又在院子里旋着不远离。

瞎子听干爹干娘一见如故地攀谈起来,脸上就有笑容漾起来。

后来瞎子对干爹干娘说:

“爹,娘,你们都是苦命人,你们握握手吧。

”瞎子说着把两双手往一起拉。

两双手就紧紧地握住了。

瞎子把手也握上去。

三双手紧紧地握住了。

干爹和干娘的脸上都有了泪。

瞎子坐下来静静地展开二弦,一曲乐儿悠悠地漾起来,时光慢慢地从他的脸前滑过去。

瞎子依然走在路上,手里的棍子就是脚下的路。

瞎子走着走着就禁不住想:

我终于找到能和爹在一起的娘了。

瞎子想着,棍子击地,竟然在路上唱起来。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如瞎子听到蹲在跟前的人说“我是个寡妇,你愿认吗”时手颤了一下,这个细节描写精妙地写出了瞎子既惊喜又略带犹豫的心态。

B.小说把普通的词用得有韵味,如“干娘攥着儿子的手往家走”中的“攥”写出了干娘对干儿的贴心疼爱,“竟然在路上唱起来”中的“竟然”凸显瞎子喜悦到忘情的程度。

C.鸽子在小说中的出现并非闲笔,它们叫唤着伴着瞎子飞,烘托了干娘对干儿远去不舍的心情;它们在院子里旋着不远离,烘托了相亲相依、感情交融的气氛。

D.小说结尾写瞎子欣喜,和开头写瞎子伤心相呼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为小说增添了一抹暖色,合乎读者对遭遇不幸的人的同情心理,增强了阅读快感。

8.小说中画横线的句子三次描写弦声,运用的手法和表现的演奏者的心理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9.小说通过苦难和温情的交响揭示主题,请结合小说中的人物简要分析苦难和温情的交响,然后概括小说的主题。

(6分)

答:

                                    

                                    

7.解析:

选A。

“略带犹豫”分析错误,根据小说前几段对瞎子想认干娘的描写,瞎子此时的心态应该是既惊喜又有点儿不敢相信。

8.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描写弦声的表现手法及其表现的演奏者的不同心理,作答时需要结合语境。

第一次,写弦声“似一种断帛之声”,运用比喻,以声写声,表现了瞎子始终认不下一个干娘的伤痛和绝望。

第二次,写“一泓泉水在瞎子的弦声中流淌着,一弯月儿映照进池塘”,运用想象,以形绘声,通过描写泉水流淌、月映池塘的画面,突出了弦声的悠扬;通过写“干娘的身边又站满了人”,侧面烘托了弦声的感人。

这些都表现了瞎子认到干娘后的激动心情。

第三次,写“一曲乐儿悠悠地漾起来”,运用比拟(或“拟物”),把抽象的乐曲比拟为具体可感的荡漾的水,此时的弦声优美动听,表现了瞎子心愿满足后的幸福。

答案:

①第一次,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弦声似断帛之声,表现了瞎子始终认不下一个干娘的伤痛和绝望。

②第二次,运用想象的手法,描写了泉水流淌、月映池塘的画面,突出了弦声的悠扬(或“用干娘的身边又站满了人,侧面烘托弦声的感人”),表现了瞎子认到干娘后的激动心情。

③第三次,运用比拟(或“拟物”)的手法,把抽象的乐曲比拟为具体可感的荡漾的水,描写了弦声的优美动听,表现了瞎子完成了一桩美好心愿后的满足和幸福。

9.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从文中找出人物所遭遇的苦难和收获的温情,并从中提炼出主题。

阅读小说可知,瞎子少年时便失去父母,过着拉二弦、唱地方戏的流浪生活,但在流浪中得到了干爹的收养和干娘的照顾;瞎子的干娘是寡妇,却被瞎子认为“干娘”,得到了瞎子的敬爱和瞎子干爹的感激,并和瞎子干爹走到了一起;瞎子的干爹收养瞎子,致使妻子带着女儿弃他而去,但最后和瞎子、瞎子的干娘组成了新的家庭。

三个人物都在苦难中收获了温情。

由此可知,小说通过叙写三个人物苦难和温情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命运的不幸和生活的苦难,我们需要怀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彼此关怀体贴,超越苦难,共享温情。

答案:

分析:

①瞎子少年时失去父母,过着流浪的生活,后来却得到干爹的收养和干娘的心疼、照顾。

②干娘是寡妇,却得到了瞎子的敬爱和瞎子干爹的感激,并和瞎子干爹走到了一起。

③干爹收养瞎子,致使妻子带着女儿弃他而去,但最后和瞎子、瞎子的干娘组成了新的家庭。

主题:

小说通过叙写三个人物苦难和温情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不幸和苦难,但怀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就能够超越苦难,共享温情(或“经历过苦难的人更懂得用温情对抗人生的不幸和苦难”“面对命运的不幸和生活的苦难,人们要用温情关怀体贴彼此”)。

2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个护士的遗憾

吕 斌

在年终评选先进个人时,陈菊花习惯坐在角落里,她的眼神不是看着大家,而是盯着屋子的某一处,一副深思的样子。

大家在争着抢着提名并且气氛逐渐紧张的时候,她却置身事外,认真地背诵药名、药性和药理。

茵陈,性味苦、辛,微寒。

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

清湿热,退黄疸。

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长于湿润的原野、路旁。

主持会议的院长忽然喊一句,陈菊花。

大家把眼光转向她,身旁的同事捅她,她才回过神来,看着院长。

院长说,有人提你当今年的先进个人,你说说你的想法吧!

陈菊花非常意外,她刚来这个医院三年,怎么能和在座的老医生老护士比呢。

去年评选时也有人提她,说她工作任劳任怨,对待患者态度和蔼、体贴,服务热情、周到,接触她的人都喜欢她。

就像三月的茵陈,给患者带来福音。

她却说,我还年轻,应该把荣誉让给老医护人员。

她这一句话,得到了大家的赞同,都说,是呀,她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

现在,她见大家都望着她,她还是那句话,我还年轻,不应该过早地获得荣誉,还是把先进的荣誉给老医护人员吧。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是呀,她虽然人好,工作好,但是还年轻,应该把先进评给老医护人员,她以后有的是机会。

她的工作场所是药房,天天就是为患者拿药,她要记住每种药的药理,要记住每种药放的位置,要记住每种药的价格等。

在递给患者药时,她总是一副微笑的神态。

每个患者见到她,心情舒畅,都赞扬地说,她真是三月的茵陈,药到病除。

听到人们的这种评价,她只是笑眯眯地不说话,她在医学院读书时,就熟悉茵陈这种药,三月份从平民百姓的菜桌到高档饭店,是常见的佳肴,作为一种野生菜,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食用,加上本身具有的中药身份,更是被追求健康的人们喜爱。

她要像三月的茵陈一样被人喜爱,她心里暖洋洋的。

陈菊花天天默默地工作,她的微笑招牌一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白净的面皮和大大的眼睛,像明亮的窗户一样让患者心里敞亮。

地球在不知不觉地转动,时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转眼间,她眼角有了鱼尾纹,头发白了几根,且已经是药房主任。

药房里又来了几个年轻人。

年终的评选先进,她依旧坐在角落里,听大家纷纷提名、争论不休,又有人提到了她。

主持会议的院长已经是新人,他不知道之前的事,也不知道陈菊花有一个别名叫茵陈。

他看看人到中年的陈菊花,征求意见似的对陈菊花说,老陈,咱们医院这几年新进了一批人,从培养新人、鼓励新人的目的出发,先进个人在年轻人里评选,就不考虑你这样的中年人了。

陈菊花点头同意。

她向来对这种事礼让三分,不争不抢,何况自己已经过了青春期,荣誉对于她并没有什么意义。

陈菊花依然故我地在药房里忙忙碌碌,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她也渐渐地变老,额头爬上了皱纹,白发更多,动作也变得缓慢了,人们似乎忘记她曾经有过的茵陈称呼。

又是年终的评选先进,角落里,坐着的是一个老医护人员,头发斑白,满脸皱纹,望着屋子的某一处,再有一年,她就退休了。

人们在提谁该当选今年的先进个人时,交锋很激烈,虽然都在为别人争,实际是在为自己得到这份荣誉而暗战。

整个过程,没人提起角落里的陈菊花,甚至忽略了屋子里还坐着这样一个老医护工作者。

陈菊花望着窗户外的院子,花坛里的花已经谢了,冬天什么时候来的她都没注意,冷风就呼呼地刮起来了。

她习惯性地默念一些药品的药理,或者回顾一些药品的习性,这是她念大学时就养成的习惯,多年不变。

冬天来了,春天不会太远,三月的时候,阳气上升、百草发芽,茵陈也会旺盛生长,是采茵陈中药的最佳时间。

而到了四月,便成了蒿,药性渐减,多被普通百姓作为食材。

而到了五六月只能当柴烧。

所以,民间也流传着“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的谚语。

她,陈菊花,已经是五月、六月的茵陈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一个护士的遗憾”为题,既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又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表达了对评选先进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思,感情真挚。

B.“她的微笑招牌一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白净的面皮和大大的眼睛,像明亮的窗户一样让患者心里敞亮”,用生动的比喻写出了陈菊花对患者的关爱。

C.陈菊花退休前一年,在评选先进个人时,大家都忽略了她,说明大家已经了解并且接受了陈菊花不争不抢、总是谦让的性格。

D.小说描写了陈菊花一生中评选先进的几段情景,时间跨度大,重点突出,抒发了对陈菊花的赞美之情,语言朴实有味,叙事自然平实。

8.小说在刻画陈菊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9.年终评选先进的情节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请简要分析这样设计有哪些作用。

(6分)

答:

                                    

                                    

7.解析:

选C。

根据前后文,大家忽略陈菊花,一是因为大家都在为自己争得荣誉,无暇顾及陈菊花;二是因为陈菊花一向不争不抢、谦虚退让,以至于大家都忽略了她的存在。

但说“大家已经了解并且接受了陈菊花不争不抢、总是谦让的性格”于文无据。

8.解析:

作答此题,需要通过文章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以及他人的评价性语句,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分条概括即可。

从陈菊花对待工作的角度来看,通过“她却置身事外,认真地背诵药名、药性和药理……生长于湿润的原野、路旁”“去年评选时也有人提她,说她工作任劳任怨”“她的工作场所是药房……要记住每种药的价格等”等内容可以看出她工作时任劳任怨、敬业务实。

从陈菊花对待个人名利的角度来看,通过“在年终评选先进个人时,陈菊花习惯坐在角落里……她却置身事外”“她却说,我还年轻,应该把荣誉让给老医护人员”“陈菊花点头同意。

她向来对这种事礼让三分,不争不抢……荣誉对于她并没有什么意义”等内容可以看出她善良朴实、淡泊名利、谦虚礼让。

从陈菊花对待患者的态度上看,通过“对待患者态度和蔼、体贴,服务热情、周到……给患者带来福音”“在递给患者药时,她总是一副微笑的神态”“陈菊花天天默默地工作……像明亮的窗户一样让患者心里敞亮”等内容可以看出她富有爱心、体贴患者、服务热情周到。

答案:

①任劳任怨,敬业务实。

年终评选先进个人时,她置身事外,认真地背诵药名、药性和药理;要记住每种药的药理、价格和放的位置。

②善良朴实,淡泊名利,谦虚礼让。

主动把荣誉让给老医护人员,不与年轻人争抢荣誉。

③富有爱心,体贴患者,服务热情周到。

在给患者递药时,她总是一副微笑的神态,每个患者都赞扬她。

9.解析:

本题考查情节设置在小说中的作用。

一般说来,情节设置的作用,要从情节结构本身、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等角度考虑。

从情节结构本身看,年终评选先进的情节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典型化和以点带面的作用;从表现人物形象看,虽然同一情节反复出现,但情节各不相同,这样既集中又富有变化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从表达主题看,这样设置突出了对评选先进这一社会现象的思考,深化了小说主题。

答案:

①以点带面,运用典型场景复现的手法突出了陈菊花从青年到老年的人生历程中有代表性的几次评选先进的经历,构成了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②展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几次先进评选标准不一,细腻地刻画出陈菊花在表面的波澜不惊中内心产生的微妙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前后呼应,在看似简单重复的故事情节复现中,作者的情感倾向愈加鲜明,深化了小说对评选先进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思,引导我们关注生活中那些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3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医 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

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

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

“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

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

“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

我眼前一阵发黑。

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儿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这么放弃!

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

“医生,给我开点儿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

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

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

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钱。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

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

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

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

“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

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

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

“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

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

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

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

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

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

“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

“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

“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头捻须,说:

“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

“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

”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

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

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

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

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当年我家的一模一样。

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

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

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

“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

我有点儿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

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

“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

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

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

“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

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医者”熠熠生辉。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赤脚医生和县医院医生的表现,以及关于“我”家庭情况的介绍,营造出一种让人绝望的氛围,为老中医的出场做铺垫。

B.老中医要青花瓷瓶并给一千块钱瓶钱是想帮助“我”,使“我”能治好妈的病并完成学业,这体现了老中医高尚的医德。

C.文章虽然很短,内容也是平常生活之事,但仍写得跌宕起伏而非平铺直叙,很有可读性。

D.“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说明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了老中医性格的复杂和真实。

8.文章运用哪些手法来写老中医医术高超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9.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起了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7.解析:

选D。

D项,“说明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了老中医性格的复杂和真实”错,老中医是想不动声色地帮助“我”,不想让“我”知道真相而博得感激,文章这样写仍是为了表现其医德之高。

8.解析:

题目要求回答文章运用哪些手法写老中医医术高超的,这就要仔细分析文中关于老中医的行医方面的内容。

首先,赤脚医生和县医院医生都对“我”妈的病毫无办法,但老中医却轻松地将病治好了,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老中医的高超医术。

其次,“我”万般无奈时无意中听到有人说老中医挺神的,治好很多怪病,及“我”到老中医家所看到的景象,也突出了老中医的高超医术,这属于侧面描写。

再次,文章写老中医给“我”妈治病的过程,突出了老中医的自信及高超医术,这属于正面描写。

答案:

文章写老中医医术高超的手法有:

①对比手法。

将“我”妈“痛得满床打滚”病之重与老中医轻松将病治好进行对比;将赤脚医生、县医院治不好“我”妈的病与老中医药到病除进行对比,都突出老中医医术之高。

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文中写“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听到有人说老中医挺神,治好了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老中医家里坐着许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

③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老中医从容自信地交代,将那些药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再去找他。

而“我”妈真的痊愈了。

9.解析:

画波浪线的段落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无疑推动了情节发展。

本段“我”发现青花瓷瓶的“珍贵”,推翻了之前“我”对老中医的认识,让情节陡生波澜,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为后文的又一次反转做铺垫,让文章情节更丰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让老中医善良、睿智、医术高超的形象更突出。

而突出了老中医的高尚品质,也就突出了歌颂赞美人间真善美的小说主题。

答案:

①推动情节发展。

正因为“我”怀疑青花瓷瓶的价值,才有下文“我”去赎瓶子进而发现瓶子真相,领悟到老中医的良苦用心的情节。

②使情节出现起伏,吸引读者。

“我”的愤怒使小说情节骤然紧张,而后又逐渐缓和,这样故事起伏有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使情节内容更为丰富完整。

此情节的存在,为后文揭示青花瓷瓶的价值和老中医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做铺垫,展示给人一个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使得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完整。

④使人物形象更为突出。

正是“我”的怀疑使后文表现老中医高尚品质的情节出现,使老中医的形象更为突出。

⑤使主题更为突出。

此情节的存在使老中医的高尚品质更为突出,也使文章赞美人间真善美的主题更为突出。

4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抬头见喜[注]

老 舍

对于时节,我向来不特别的注意。

拿清明说吧,上坟烧纸不必非我去不可,又搭着不常住在家乡,所以每逢看见柳枝发青便晓得快到了清明,或者是已经过去。

对重阳也是这样,生平没在九月九登过高,于是重阳和清明一样的没有多大作用。

端阳、中秋、新年,三个大节可不能这么马虎过去。

即使我故意躲着它们,账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

也奇怪,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不但来信,送账条,而且要找上门来!

设若专讲三节的热闹有趣那一面儿,我似乎是最喜爱中秋。

我至少有三次喝醉是在中秋;酒入愁肠呀!

这三次“非杨贵妃式”的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