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路配线工艺.docx
《二次电路配线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次电路配线工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次电路配线工艺
二次电路配线工艺守则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二次电路控、保屏(柜、台)在生产过程中,材料、
工具的使用,配线的基本要求,屏蔽线端头的处理,线束的固定等质量要求及注
意事项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高低压开关柜控制及控保屏(柜、台)产品的配
线。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
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
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EC446-1989用颜色识别绝缘导体和裸导体
GB2681-1981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
JB/T56272-1999电力系统二次电路用控制及继电保护屏(柜、台)产品
质量分等
JB5777.2-1991电力系统二次电路用屏(台)通用技术条件
3使用材料、通用件与消辅材料
a)材料
导线BV、BV-105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导线
RV、RV-105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导线
b)过线夹、行线槽、尼龙扎带、吸盘、冷压接端子、护套、线号管、记号
笔、缠线管等。
4使用设备、通用工具、各种冷压端头及对应工具
4.1设备、通用工具
剥线钳、剪线钳、一字槽螺钉旋具、十字槽螺钉旋具、平口钳、圆嘴钳、
锡锅500W、屏蔽线剥线钳、电烙铁50W、卷尺、镊子
4.2所用冷压接头及对应压接工具
5配线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5.1对配线图样的要求
设计应根据用户要求或产品特点等因素,在图样中用技术要求的形式确定
布线方式,如走线槽,走圆把,导线截面积。
5.1.4导线连接及二次元件端子的电气间隙与漏电距离应按表1执行。
表1JB5777.2
额定绝缘电压
V
电气间隙
漏电距离
≤63A
>63A
≤63A
>63A
≤60V
3mm
5mm
3mm
5mm
60~250V
5mm
6mm
6mm
8mm
250~500V
8mm
10mm
10mm
12mm
5.2并屏生产
为保证整组合同的配线质量,安装质量及优化屏后元件端子排等的整体效果
和屏体颜色,摸拟线的可比性,同时也有利于生产过程中的“三检”。
5.3配线前的检查
5.1.1屏体是否牢固,稳定以确保安全生产。
5.1.2屏门槛要做好保护,不损坏、不污染漆面。
5.1.3屏上各元器件安装牢固、端正,外观完好,型号、规格、位置符合图样。
5.1.4配线图样中的各项技术要求是否明确。
5.1.5配线用的工具应齐全完好。
5.1.6按安装接线图写顺序号,并贴在元件的左上角。
5.4对连接导线及连接件的要求
5.4.1电气元件接点的连线主要采用耐压不低于500V聚氯乙烯塑料绝缘线,导
体为铜芯单股硬线或多股软线,不同的回路可以用不同的线色表示。
在成套装置
中若没有线色的具体要求时应使用黑色绝缘线布线,计量回路用黄(A相)、绿
(B相)、红(C相)、兰(N相);(PE)线采用黄绿双色绝缘线。
5.4.2在装配中电流回路绝缘线截面应为2.5m㎡,其它回路截面为1.5m㎡,
当配线中有具体要求时布线用的导线截面应符合要求。
电子器件(弱电回路)选
用0.5m㎡截面的导线,但在不能满足回路载流量、电压降和机械强度要求时,
不得使用小于0.5m㎡截面导线,计量回路电流回路绝缘线截面不小于4m㎡,
电压回路绝缘线截面不小于2.5m㎡
5.4.3如因元件布置较密等原因,无法采用截面积为1.5mm2导线配制时,经
设计员允许,电压回路可以采用截面积为0.75~1m㎡的导线。
5.4.4用于连接可动部分如门的电器元件导线应采用多股铜绞线,并留有适量
的裕度,过门线应用螺旋缠绕管进行保护,当门的元器件过多,过门线过粗时可
将二次线分为多股进行捆扎,每股线分别缠上螺旋缠绕管,过门线两端用压线夹
固定在柜体弯板上。
螺旋缠绕管进行保护,这一端线束的长度应是活门开启到最
大限度时,两支架间距的1.2-1.4倍。
并弯曲成U形,外面套上缠绕管,以保
证活门在开启的过程中不损伤导线,过门处若导线数目过多时,为保证门开闭顺
利,及避免损伤导线,可以两处或两处以上过门,活门与柜箱间过门支架导线的
配置如图1a、1b所示。
图1a两线夹平行布置图1b两线夹垂直布置
5.4.5在配线过程中,如遇发热元件,如信号灯、电阻等元件,线束一般布置在
发热元件的下方或侧方,线束距发热元件距离应不小于40mm,如图1所示。
5.4.6电阻及信号灯在接线时始未端应统一靠近屏板方向的为①端远离屏板方向
的为②端,可调电阻的滑动端为③端,滑动端随电阻的调整而运动时,滑动端的
接线应采用多股软线连接,以便调整。
控保屏直接使用的继电器外附电阻不宜采
用螺旋线连接。
5.4.7电阻的功率在30W及以上时采用螺钉连接,30W以下的可以焊接,不套
套管,焊剂应擦净,焊点饱满光滑。
多股线用焊片,单股导线与电阻连接时,导
线与电阻应勾焊压平,双线穿不过去时,采用勾一根,贴一根的焊法以确保牢固,
相应尺寸、距离如图1所示。
5.4.8导线端头的制作
a)单根导线采用打圈后用螺钉连接,连接导线按顺时针方向打圈,打圈尺寸按
图2要求进行。
b)RV软导线采用各种冷压接头,选取导线去皮长度应比该端头压接线芯压接区
长1mm。
5.4.9线号的使用,采用任何一种连接方式,各导线的线号长度应基本一致
都应穿套与图样相符的线号,在屏、台、箱、柜上原则上应本着便于观看的原则。
线号放置的方向应统一、电器、光字牌、开关等元件本身的短接线或相邻元件直
观可见的短接线可以不用线号,线号的方向如图3所示。
螺钉规格
P
M3
4-0.5
2+0.5
M4
5-0.5
2.5+0.5
M5
6-0.5
3+0.5
M6
7-0.5
3.5+0.5
M8
9-0.5
5+0.5
M10
11-0.5
6+0.5
5.4.10一个连接端原则上连接一根导线,最多允许连接两根导线,但当采用螺
钉连接时两根导线之间应加铜垫圈,以保证接触可靠不松动。
5.4.11在母线上接二次线时,先在母线上钻Φ6孔,用M5螺钉将二次线固定在母
线上,导线线芯与母线之间可不加平垫片,并且同一侧最多接两根导线。
5.4.12移动处的保护体必须采用黄,绿双色绝缘多股铜芯或多股软铜线,其保护
导体截面为4,高压开关柜装有电器可开启的门,应以裸铜软线(简称软连线)
与接地的金属构件连接的制作采用6m㎡电刷线套上Φ6护套管,两端压制冷压
端头(OT6-8),要求端头必须压制牢固可靠,不应出现脱落现象。
5.4.13线束穿越金属孔或在过门、转角处,应在线束穿越部分套橡胶圈或缠胶带,
过门处胶带要求缠2-3层,长度40-50㎜,其它位置则视情况而定,保证孔的两
侧胶带各留有20㎜以上的余量。
5.4.14所有螺钉紧固件,必须加弹垫、平垫、螺母后进行紧固,紧固后螺钉露出
2-3扣。
5.4.15各接地点处不得有漆或锈斑,应将接地表面清理干净后,涂一层凡士林后
再装上接线头和紧固件。
5.4.16柜体小母线15回路、20回路,根据用户需要可选用Φ6、Φ8铜棒或绝缘
导线制作。
当用绝缘导线制作时,合闸回路小母线线径为25m㎡多股线,小母线
两端压制冷压端头,其它回路小母线线径为4m㎡单股硬线,两端按接M4螺钉
弯曲。
5.4.17当元件本身带有引出线接入电器时,如果原有的引线长度不够时,应用端
子(小五联端子、瓷接点等)进行过度,不得悬空接线。
5.5熔断器的接线
熔断器接线时,熔断器的上端规定为①端,一般为接电源端,熔断器的下
端规定为②端,一般为接负载端,线束的布置应便于更换熔断器芯子。
1.1.1转换开关的接线
转换开关接线时,进入开关的线束应在开关下方或上方20~30mm处,导
线距开关两侧20~30mm,距离应一致,且号牌倾斜一致如图4所示。
4
1.1.2电流互感器的接线
4a所示
4a
1.1.3灯和按钮的接线要求整齐美观、一致。
如图4b所示
5.7
5.7.1对于插线式端子,不同截面积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个端子上,以最大
截面积为准,
5.7.2屏的端子排线号应水平放置,其左右活动间隙不大于10mm,打弯角度一致,
里侧接屏内线,外侧用户接电缆,端子排顺序号安装外侧。
如图5所示。
图5
5.7.3控制台的端子排线在端子排上方采用行线槽配线,行线槽的出线口处如有
毛刺尖角等要用锉刀修去,以免损坏导线的绝缘外皮。
接到正面竖端子排的线束
在端子排内侧,并用锁线带扎紧,
5.8小母线座的接线
接到小母线座上的线束距小母线的距离不得大于50mm,上层母线的线束穿过母线
时,必须在两组中间的空格处绕过下邻母线端子如图6所示。
5.10硬线缓冲弯环的造型以防断线措施分别见图8a,b,c,d,
5.11电度表屏的表接线采取屏后分线的方法,屏后进表的横线束距穿线孔边的距
离应基本一致,而且进表的导线不要紧靠胶圈,尺寸如图9a、图9b所示
5.12仪表配线
①仪表门或板面上有两只以上仪表,并在同一水平位置进,见图9c。
5.14配线的要求与方法
5.14.1线束的布置应均匀对称、整齐美观,横平竖直,每束导线的根数一般不宜超
出30根。
5.14.2线束不允许紧贴屏板敷设,横线束距屏板距离为3~5mm,竖线束高于横线
束5~10mm。
5.14.3屏后元件与屏面元件连接时线束不允许悬空连接,线束应从屏板侧面里侧
绕至屏后。
自耦调压器可调端的接线,要适当考虑导线调整余度。
5.14.4线束采用锁线带捆扎时,直线度较好的贯通线束,锁线带的间距在
50-100mm之间,每个锁线带之间的距离应基本一致,在分线处及打弯处应适当
加扎锁线带,线束的打弯角度及要求,如图10所示,扎带打结的方向一致,扎
紧后用剪线钳剪去多余部份,每束线允许有一根备用线。
5.14.4主线束必须用过线夹固定,线束固定点间距:
水平走向不得大于300mm,
垂直走向不得大于400mm,不能晃动,如图10a所示。
5.14.5绝缘导线及线束不应贴近裸露带电部件或带有尖角的边缘敷设,不应在喷
弧区或发热区的上方或附近敷设。
5.15用屏蔽线(单芯和多芯)配线的要求及方法。
5.15.1剥线
屏蔽线的外皮绝缘和屏蔽网剥除均应使用TH-312B专用钳,芯线去皮时仍使
用一般剥线钳。
其去皮以后有如下各种型式:
见图11a、b、c依实际需要而定。
5.15.2端头的处理,屏蔽线去皮及网剥离后导线端头的处理,一般按RV软导线
端头的处理原则进行,或采用相应规格的焊片连接。
5.15.3一般非微机式和集成电路式控保屏用屏蔽线配线时(如脉冲式电度表屏)
屏蔽线可单独捆扎,也可与其它导线一同捆扎,不必作单独考虑。
5.15.4接地
a)接地线应在靠近装置(如电度表)侧的线束上制作,方法是按本标准中图
11c依次去皮,然后同BV1.5mm2平方导线去皮后在屏蔽网处密绕不少于5匝之
后引出就近接地,
方法是用M5接地垫圈和相应螺钉弹垫固定于小横梁孔上,屏蔽线去皮处用自粘
胶带包扎。
b)当有多个不相邻线束时,可按上面a条方法,多点接地。
c)一般情况下一根屏蔽线一点接地。
5.15.5行线槽的连接形式见图6。
图6
5.15.6按元件位置分别从行线槽的出线孔分别将出线引出,当出线束较多时,将
线槽出线孔扩大后将线引出,扩大的断面应平整,如图7
6质量要求
6.1对线束的要求
无论采用何种配线形式,导线的排列都应横平竖直布置均匀,整齐美观,除
相邻元件外禁止走单线,单根线长度不超过200mm,相同单位的导线排列尽量
对称一致,所采用的配线形式应满足合同要求,无要求时,按装配工艺要求进行,
但每组屏及同一合同应一致。
6.2导线端头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应牢固、可靠、弹垫应压平。
6.3冷压质量要求
a)无论使用何种冷压接头压接时,其导体部份和绝缘部分均应完全进入对应
区位,而不许超越各自区位
b)压接后不许有导线组成股留在压接区外
c)压接头没有损坏和断裂等现象
d)不论何种压接钳(工具),当累计压接头数达到5000个时,均应对压后的接头
进行拉脱力试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7检验
二次电路的配线检验原则:
a)按本标准进行外观质量检验。
b)检验采用的导线线径是否正确。
c)用钢板尺检验线把与屏板之间的距离是否足够。
d)用行线槽配线的产品,检验线槽是否固紧,行线槽的出线口是否光滑,无尖棱,
圆把导线的捆扎部位有无损坏导线绝缘,线把配置是否横平竖直。
e)检验每根导线的端头是否有线号,其标记与安装接线图样是否相同。
f)线束固定架是否已使用和正确使用。
g)每组屏及同一合同走线应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