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0105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2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docx

《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docx

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4月

云计算服务属于互联网资源协作服务业务,指利用架设在数据中心之上的设备和资源,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协作共享等方式,为用户提供的数据存储、互联网应用开发环境、互联网应用部署和运行管理等服务。

云计算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客户业务的弹性需求,能够灵活地根据客户业务的高峰、低谷进行资源调度,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客户的成本。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电信业务分为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

其中,基础电信业务是指提供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数据传送和基本话音通信服务的业务;增值电信业务,是指利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的电信与信息服务的业务。

一、行业监管体制与相关产业政策

1、行业管理体制

我国电信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工信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通信管理局,实行以工信部为主的部省双重管理体制,工信部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通信管理局进行垂直管理。

工信部内设电信管理局,主要负责依法对电信与信息服务实行监管,提出市场监管和开放政策;负责市场准入管理,监管服务质量;保障普遍服务,维护国家和用户利益;拟订电信网间互联互通与结算办法并监督执行;负责通信网码号、互联网域名、地址等资源的管理及国际协调;承担管理国家通信出入口局的工作;指挥协调救灾应急通信及其它重要通信,承担战备通信相关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是对辖区电信业实施监管的法定机构,在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电信业实施监督管理,其监管内容主要包括:

对本地区公用电信网及专用电信网进行统筹规划与行业管理、负责受理核发本地区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分配本地区的频谱及码号资源、监督管理本地区的电信服务价格与服务质量。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我国电信行业适用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1997年12月11日国务院批准,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000年9月20日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予以施行。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0年9月20日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2000年9月25日公布施行。

《电信业务分类目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的附件,2015年12月28日工信部对《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做了调整,并予以施行。

《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2001年12月5日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2008年9月10日国务院令第534号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电信服务规范》,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第八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5年4月20日起施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的规定,国家对电信业务经营按照电信业务分类,实行许可制度。

经营电信业务,必须依照规定取得工信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颁发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未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从事电信业务经营活动。

经营增值电信业务,业务覆盖范围在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须经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取得《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业务覆盖范围在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审查批准,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中规定,申请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经营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

3、行业主要政策

我国把包括电信服务业在内的信息产业列为鼓励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为此国务院连续颁布了鼓励扶持该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性文件。

2006年2月7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提出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并将信息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列入重点发展领域。

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件指出保持电子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增长,集聚资源,重点突破,提高关键技术和核心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未来三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产业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不低于0.7%,三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0万个,其中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近100万人;开发适应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特点和移动互联网需求的新业务、新应用,带动系统和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支持新兴服务业发展;建立内容、终端、传输、运营企业相互促进、共赢发展的新体系。

2010年4月,工信部等7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工信部联通[2010]105号),明确要求以光纤尽量靠近用户为原则,加快光纤宽带网络部署,新建区域直接部署光纤宽带网络,已建区域加快光进铜退改造,并要求自文件发布3年内光纤宽带网建设投资超过1,500亿元,新增宽带用户超过5,000万,投资强度将加大。

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中,将“科技服务业”中的“在线数据与交易处理、IT设施管理和数据中心服务,移动互联网服务,因特网会议电视及图像等电信增值服务”和“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等技术先进型服务”列为鼓励类产业。

2013年8月1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统筹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利用云计算和绿色节能技术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能效和集约化水平。

2015年1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结合云计算发展布局优化网络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升级,优化互联网间互联架构,提升互联互通质量,支持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建设绿色云计算中心。

2015年5月28日,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提出,积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大幅降低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使用能耗及限用物质含量,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和绿色基站。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适应重点行业融合创新发展需求,完善无线传感网、行业云及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

实施云计算工程,大力提升公共云服务能力,引导行业信息化应用向云计算平台迁移,加快内容分发网络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布局。

加强物联网网络架构研究,组织开展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跨行业物联网运营和支撑平台。

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探索大数据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6年7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打造国际先进、安全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带动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等薄弱环节实现根本性突破。

积极争取并巩固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领域全球领先地位,着力构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比较优势。

2016年11月29日,国务院公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6]67号),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构建万物互联、融合创新、智能协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到2020年,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薄弱环节实现系统性突破,总产值规模超过12万亿元。

2017年4月,工信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促进云计算健康快速发展,发布了工信部关于印发《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通知(工信部信软[2017]49号)。

经过近10年的发展,云计算已从概念导入进入广泛普及、应用繁荣的新阶段,已成为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支撑。

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系列规划部署,工信部编制印发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该计划从提升技术水平、增强产业能力、推动行业应用、保障网络安全、营造产业环境等多个方面,推动云计算健康快速发展。

2017年11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百万家企业上云。

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集聚区落地,推动地方通过财税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

2018年8月10日,工信部印发了《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下称《实施指南》)。

《实施指南》要求,到2020年,力争实现企业上云环境进一步优化,行业企业上云意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上云比例和应用深度显著提升,云计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以上,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云平台和企业上云体验中心。

上述产业政策为我国云计算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了行业稳定和发展。

二、行业概述

1、行业简介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的计算模式。

广义的云计算服务指某项服务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进行交付和使用的模式;狭义的云计算服务指IT基础设施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进行交付和使用的模式,共有三个层次,分别为IaaS、PaaS和SaaS。

首都在线提供的是IaaS层的云计算服务,即基础设施云服务,该服务的基础设施与物理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基本一致,但是采取了先进的云计算技术使得IT资源能够虚拟化,分布使用。

根据云的属性,基础设施云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

公有云一般由第三方互联网基础设施提供商部署,提供公共的资源池,向多个客户提供服务,客户的计算、储存资源池是一个公用平台;私有云一般由大型企业自行或者外包部署,采用的是私有的服务器池,仅对公司内部开放;混合云指的是公有云及私有云混合的状态。

目前,首都在线主要为客户提供公有云服务。

2、行业产业链

云计算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软硬件厂商、通信服务提供商、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云服务提供商和云服务用户。

硬件厂商主要包括终端设备、服务器、网络通信设备、存储设备、机房配套设备等基础设施的生产厂商,国内的华为、中兴、浪潮、新华三和国外的IBM、DELL、思科、日立等均是这一领域厂商。

通信服务提供商主要向云服务商提供基础网络和带宽。

2008年,我国电信行业进行了重组,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经历过此次行业重组后,三大运营商的实力更为接近,均能提供移动、固话以及互联网等各种服务,至此三大运营商有了充分竞争的基础。

除三大传统通信运营商外,还有2家新型基础运营商:

中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也提供基础电信服务。

另外,提供骨干网的网络资源还有4家非经营性互联单位: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即面向全国高校的专用互联网络;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即面向全国外贸系统企事业单位的专用互联网络;中国长城网(CGWNET),即军队专用网;中国科技网(CSTNET),即连接全国各地科研机构的专用互联网络。

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带宽接入服务和IDC及其增值服务等互联网综合服务。

他们掌握了带宽接入、IDC及其增值服务的关键技术,通过租用或自有的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和带宽,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带宽接入和主机托管服务。

云服务提供商分为IaaS服务、PaaS服务和SaaS服务提供商。

IaaS服务厂商主要提供云计算资源、CDN服务、存储服务等基础服务;PaaS服务厂商提供应用开发平台、行业云平台、数据库服务等中间层服务;SaaS服务提供厂商提供基于客户需求的软件订阅服务。

云计算用户包括个人用户和企事业单位用户,目前主要以企事业单位用户为主。

企事业单位用户既包括传统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又包括新兴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类企业。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应用逐步向行业渗透,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正常运营不可或缺的工具,也带动了云计算成为企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服务支撑平台。

三、行业市场现状

云计算已经成为全球信息产业公认的发展重点,各国政府积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式加快本国云计算的战略布局和产业发展,全球信息产业企业不断加快技术研发、企业转型以抢占云计算市场空间。

据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显示,2017年全球云计算市场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公有云收入达到1,323.7亿美元,同比增长28.6%。

预计到2021年,全球公有云收入将达到2,991.8亿美元,2018-2021年复合增长率达21.7%。

云计算市场高增速对IDC产生刚性需求。

据Gartner发布数据,2017年底全球公有云市场达到2,600亿美元,同比增长18.5%;未来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5%,IDC评估中国2017年公有云市场40亿美元,同比增长64.5%;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1.0%。

1、美国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中处于领导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云计算新兴国家高速增长

作为云计算的先行者,美国一直占据云计算市场的主导地位,但进入云计算时代,中美云服务厂商差距明显缩小。

根据Gartner数据,2017年全球公共云市场前五名分别为AWS、微软Azure、阿里云、Google及IBM,其中AWS市场份额为52%,阿里云市场份额约为5%,但保持了每年100%的增长速度,显著超过亚马逊2017年43%的收入增速。

云计算竞争作为集技术、资本、产品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竞争,国内厂商在产品迭代、客户服务、资本等方面都具有竞争优势,能够有效弥补初期的技术短板。

此外,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在5G布局方面具有的巨大优势使得未来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巨大,中国的云计算厂商有望实现长期快速发展。

2、市场规模快速增长,IaaS仍是市场主体

在云计算当中,IaaS市场位于产业链上游,是PaaS和SaaS的基础,是巨头兵家必争之地。

据IDC预测,全球公有云市场IaaS收入将从2017年的249亿美元上升到2021年的783亿美元,复合增速高达33.2%。

云计算市场近年来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一方面云计算巨头在各个细分领域全面发力,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大对云计算业务的投入,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市场规模达到786.3亿元,同比增长31.7%。

在我国云计算市场,安全性和可控性是吸引行业用户的关键因素,市场初期以私有云为主导,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8.8%;但随着对公有云接受程度的不断提升,公有云市场增速超过私有云,增速达37.0%,市场占比也呈上升趋势。

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依然以硬件投资为主,公有云服务的市场渗透率虽快速提升,但仍与全球公有云渗透率还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公有云服务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云计算市场在IaaS、PaaS、SaaS的市场分配比例较为稳定,其中IaaS市场份额占比最大,市场规模达到179.7亿元,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SaaS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达到104.0亿元,以HRM、CRM、市场营销、OA为代表的通用型SaaS软件先行,针对性的行业解决方案的垂直型SaaS尚未形成规模,但云计算厂商纷纷发挥自身优势发力细分市场。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日益发展、容器技术的应用,PaaS的优势也逐渐体现出来,另一方面,SaaS对PaaS层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推动了PaaS的快速增长,2017年市场规模达到10.1亿元。

3、区域与行业结构呈现不平衡特点

区域结构上看,华北、华东和华南三大地区是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最为领先的区域,市场总体规模占据全国的领先位置,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7.3%、27.9%和24.3%,但市场增速呈现减慢的趋势,随着大型数据中心在中西部地区投入建设,西南、西北和华中地区云计算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从行业结构分布来看,2017年网络服务行业仍是收入占比最大的行业市场,但增速有所降低。

工业互联网概念呈现风起之势,制造业云化趋势显现,制造业领域的云市场规模增幅较大,市场占比提升至16.4%。

4、多云部署成为企业上云的部署趋势

IDC发布的《2018全球IT行业预测》显示,到2020年,超过90%的企业将会使用多种云服务和云平台,超过1/3的机构将会建立多云管理机制。

Gartner也指出,企业数据中心2018年最大的挑战是制定多云策略。

多云策略,是按照客户不同的业务发展需要,将不同的业务部署于不同的云,既包括混合云平台、也包括企业在公有云或私有云中不同云服务厂商的选择。

一方面采用多云部署意味着企业可以同时选择两种或更多云平台及产品,能有效防止单一云平台发生宕机造成的数据丢失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多云部署时,可以根据业务性质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云平台,以改善工作负载的运行状况,提高企业整体负载效率;再次,多云可以避免受制于云厂商,使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云服务提供商的产品优势、性价比、服务质量等综合评估选择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服务商。

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不同多云策略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要,多云策略可以加速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

四、行业经营模式

目前国内专业的云计算服务商可以分为三类:

1、基础通信资源云服务商

在IDC领域和网络资源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IDC和网络资源的支撑,通过与软硬件厂商合作或独立建设云计算资源池,进而提供云计算服务。

通过基础设备虚拟化资源租用,如存储、计算和网络资源,减少终端用户IT投入和维护成本,收取服务费用。

这类企业能够提供专业带宽接入服务和专业IDC及其增值服务,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光纤城域网资源,并且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同时向客户提供带宽接入、和IDC及其增值服务等互联网综合服务。

此类综合服务商包括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国联通沃云等。

2、互联网企业

基于多元化的互联网业务,致力于创造便捷的沟通和交易渠道。

互联网企业拥有大量服务器资源,为了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互联网企业自身对云计算技术具有强烈的需求,因此此类企业云业务的发展具有必然性。

引导用户习惯性行为的特点要求互联网企业云服务要处于研发的最前沿,基于云计算平台,互联网企业能够整合更多一站式服务,推动传统软件销售向软件服务业务转型,帮助合作伙伴从传统模式转向云计算模式,针对用户和客户需求开发针对性云服务产品。

阿里云与腾讯云等属于此类企业。

3、中立云计算服务商

如首都在线、青云、Ucloud等,中立云计算服务商无自有应用型业务,与所服务的用户无任何业务层面的竞争关系,能够保持自身的中立地位。

上述互联网企业都拥有庞大的自有业务,其平台和服务体系都以自有业务为核心搭建。

而中立云计算服务商完全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进行平台搭建,并设计其云计算产品与服务,能够对客户需求精细化把握并提供更加贴近用户需求的服务,通过差异化策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云计算服务。

五、行业进入壁垒

在我国,云计算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具体表现为:

1、市场准入壁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016修订)等有关法规的规定,从事电信业务经营,需要取得相应的许可。

经营基础电信业务,须经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取得《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经营增值电信业务,业务覆盖范围在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须经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取得《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申请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和下列条件: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万元;在全国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关技术方案;有必要的场地和设施;未发生过重大违法行为。

2012年12月1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因特网数据中心(IDC)业务和因特网接入服务(ISP)业务市场准入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规范范围是因特网数据中心(IDC)业务和因特网接入服务(ISP)业务,重点内容为明确IDC、ISP两项业务经营许可证申请条件和审查流程,同时进一步明确IDC、ISP申请企业资金、人员、场地、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自2012年12月1日起,拟经营IDC和ISP业务的电信企业,可按照《实施方案》及相关法规要求,向电信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业务经营许可。

电信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并对申请企业是否满足申请条件进行审查,依法做出予以批准或者不予批准决定。

行业进入许可制度构成进入云计算行业的主要障碍。

2、技术壁垒

云计算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其技术发展与更新速度较快,行业技术门槛越来越高。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以及配套服务、增值服务软件的开发都需要云计算服务商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与技术积累。

尤其是在存储领域,大规模分布式存储、非结构化大数据分析、大规模云计算资源管理部署和调度等技术壁垒较高。

此外,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更新,云计算服务商应当具备持续研发能力,需要不断更新、优化技术,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3、经验壁垒

运营经验是进入本行业的影响因素之一。

在云计算服务运维过程中,对于突发状况的迅速响应和快速处理,需要服务商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核心技术的研发方向需要以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为前提,以丰富的行业经验为指导。

提供云计算服务时,也需要针对不同客户的服务需求,结合客户特点、网络覆盖的区域、客户的经营模式、最终用户的使用习惯等因素,设计出符合客户需要的方案,要求服务商具有充分的行业经验。

4、资本壁垒

云计算服务均需要部署大量的相关设备,包括数据中心建筑设施、业务开展相关的软硬件设备等。

此外,产品的研发、业务开展和市场开拓也需要大量资金,因此资本也是行业发展的壁垒之一。

5、人才壁垒

云计算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存在强烈的人才依赖性。

云计算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核心技术搭建框架,需要高层次、实用性、复合型且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与专业技能的人才。

目前,随着行业地位不断提升和迅速发展,行业人才短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行业具有较高的人才壁垒。

六、行业发展趋势

1、多云、云生态、多元化是未来云计算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市场竞争来看,云计算的IaaS、PaaS、SaaS三个层面的具体落地将不可能完全由同一家厂商实施,不同层级的厂商具备各自比较优势,只有不同厂商之间联合协作,建立云计算产业生态体系,才能使云计算突破不同层面的障碍,满足客户不同级别的服务需求。

从企业IT建设需求来看,随着企业IT基础设施云化和互联网化进一步深入,行业客户尤其是大型企业客户为了加强对自身IT建设的控制权,将不断提升自身的软件开发能力,并将自身应用分散到多家公有云服务商进行部署。

此外,企业客户所使用的云服务将与其既有的IT架构不断融合,大量企业客户还是会使用一定的传统IT,随着混合模式的长期存在,客户将不会锁定一套公有云平台,跨平台管理将是下一个需求热点。

2、混合云将成为国内云部署的主要方式

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组合称为混合云,也是目前企业越来越多采用的一种流行的商业云解决方案。

公有云以其优越的性价比在市场上受到众多用户的青睐,但在信息安全和数据自主性方面存在短板;私有云保障了数据信息的安全可控,但在云部署的规模和灵活性方面表现较差。

混合云的优势在于能够适应不同的平台需求,既能提供私有云的安全性,也能够提供公有云的开放性。

混合云通过在本地云平台部署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系统,同时通过网络采购灵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