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大盘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8026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8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历史大盘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外历史大盘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外历史大盘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中外历史大盘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中外历史大盘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历史大盘点.docx

《中外历史大盘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大盘点.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历史大盘点.docx

中外历史大盘点

专题一:

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一、侵华战争

(一)、近代的五次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1840——1842)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签订《北京条约》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二)、中国现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朝鲜战争(抗美援朝)

(三)、以邻国(朝鲜)为跳板的:

甲午中日战争朝鲜战争(抗美援朝)

(四)、中国取得胜利的: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抗美援朝

日本发动或参与的: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英国发动或参与的: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美国参与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俄国参与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法国参与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曾经攻陷过中国首都北京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

1、割地

1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2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

3、开埠通商(开放通商口岸)

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特权的

①《南京条约》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

②《辛丑条约》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由各国派兵常驻。

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南京条约》中国领土主权、关税贸易、主权开始丧失

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列强侵华罪行

1、三次洗劫北京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了圆明园。

2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③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北京。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①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②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

3、制造大屠杀

1甲午战争期间,1894年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2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平卢沟桥)1937年八一三事变(上海)

四、人民的反抗

1、人民群众的斗争

(1)1899年到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2)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1)禁烟运动: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

(2)鸦片战争:

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边疆地区危机:

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壮烈牺牲。

(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6)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行胜利。

(7)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

(8)1950年至1953年彭德怀指挥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黄继光、邱少云光荣牺牲。

3、学生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启示:

(要点)

落后就要挨打。

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卓立于民族之林,才能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报效国家,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把自己的智慧献给国家,让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闪光。

专题二:

近代化的探索

一、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

见教材八年级上28页

2、目的: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3、代表人物:

奕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

4、口号:

自强求富

5、宗旨:

师夷长技以自强

6、主张: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向西方学习,维护清朝统治。

7、洋务活动:

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校

8、破产标志:

甲午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

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10、性质:

是一场失败的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11、评价: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来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

1、背景: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3、准备活动:

公车上书、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

4、主张:

学习西方,进行资产阶级改良,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

5、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能发动和组织群众。

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强烈反对。

6、教训和启示:

改良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7、意义: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知识分子参与政事,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

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

1、背景:

《辛丑条约》签定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代表人物:

孙中山

3、主张:

以三民主义为纲领,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4、革命活动:

成立兴中会,建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组织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5、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能发动组织群众。

6、失败标志: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局限性: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四、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

1、背景:

八年级上40页第一段。

2、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

3、主张;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提倡文学革命。

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旧文学。

4、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5、指导思想:

民主科学

6、内容:

前期提倡民主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7、性质;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专题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史(1921年——1949年)

1、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分期

①1919年5、4——1921年7月建党时期

②1924年1月——1927年7月大革命时期

③1927年8月1日——1937年7月7日土地革命时期

④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抗日战争

⑤1945年8月——1949年9月解放战争

2、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

3、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工人阶级)

4、主要革命活动

①第一次国共合作:

领导国民革命革命建立黄埔军校,进行了北伐战争,

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武装斗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长征

②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根据地建设: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军队建设: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自身建设:

遵义会议

政治上:

倡导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召开七大

③抗战时期:

军事上:

百团大战

政治上:

重庆谈判

④解放战争

军事上:

粉碎敌人重点进攻、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5、重要会议

中共一大:

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

制定民主革命时期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

决定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八七会议:

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遵义会议: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大:

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制订了《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

6、中共进行的武装斗争

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7、人民军队名称的演变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

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

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8、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共所经历的艰辛历程,你有哪些感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重大战事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红军长征:

1934——1936,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增强了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

4、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解放战争反攻的序幕。

5、转战陕北,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地区的进攻。

6、辽沈战役:

和平解放长春,东北全境基本解放。

7、淮海战役:

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节基本解放,南京处于风雨飘摇中,国民党统治濒临崩溃。

8、平津战役: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9、渡江战役:

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①背景原因: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目的:

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

3过程: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西北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④合作实现的原因:

都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都是中共首先倡导的,都是国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⑤作用:

是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国共两次谈判

1、第一次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第二次重庆谈判

2、分析两次国共谈判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或作用。

以及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

中共在两次谈判中所做的努力,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国民革命时期

(1924——1927)

合作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

分裂

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叛变革命

出现十年内战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合作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

(1945——1949)

分裂

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内战。

给全国人民造成很大伤害,海峡两岸形成长期对峙局面。

国共合作的启示

1、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合作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带来灾难和战争。

2、国共两党是代表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3、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同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专题四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史

(1949年建国——现在)

一、分期

1、过渡时期:

1949年建国——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66年文革前

3、十年文革时期:

1966年——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现在

二、成就:

(一)、过渡时期(1949——1956)或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

A经济成就

(一)实施一五计划

(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1、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成就:

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建成

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出厂

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川藏、青藏公路全新通车

1956年新型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验成功。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2、三大改造,

改造的内容: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的方式:

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通过赎买政策,实现公私合营。

改造的目的: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的优势,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

改造的实质: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变革。

意义:

标志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政治建设成就

①举行开国大典,成立了新中国。

②和平解放西藏,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③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巩固了政权。

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⑤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

经济建设:

教材八年级上29页

失误:

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农村公社化运动

出现错误的原因:

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等左倾错误。

错误的纠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教训: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针政策,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坚持实事求是,不要武断做出决定。

立足国情,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

社会主义建设的英雄人物:

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

(三)文革时期(1966——1976):

文革的教训: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坚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坚持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崇拜,个人专断。

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现在):

经济建设成就:

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政治建设:

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

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发表南方谈话十五大相继召开

根据一国两制构想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民主法制建设:

①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比较完善的一部宪法。

②1986年,有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③此后,全国人大又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民主政治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认识

中国革命和建设,既要借鉴外来经验,又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

 

6、中共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自主创新的几件事

①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②一国两制,港、澳回归

③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三大改造中,采取赎买政策

⑤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十、新时期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

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二、革命道路

革命时期: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建设时期: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成就

(一)两弹一星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6年10月,中近程核弹头爆炸成功。

3、教材八年级下P91__--92

(二)其它成就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三)重大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

1、出台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2、出台的时间:

1986年3月

3、发起人:

王淦昌、王大珩、场嘉墀、陈芳允

4、意义:

为中国高技术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986年开始网络建设,1994年正式与国际互联网接通。

以此为技术依托的信息产业到2000年已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

计算机网络已成为第四大媒体。

(五)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就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国家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科技的投入

专题五近现代国际地位与外交

一、晚清时期:

外交特点:

屈辱外交叩头外交

表现:

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原因:

清政府腐败落后。

二、北洋军阀时期:

①1915年,为换取日本的支持,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②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

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期间占领的山东的特权。

遭到英、美等国的拒绝。

③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说明: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较量,弱国无外交。

三、新中国成立后:

1、外交方针:

(特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外交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49年——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①新中国成立后,冲破美国的外交封锁,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②1954年,周恩来总理和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4、7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①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1979年中美建交。

③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5、50——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史实)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新时期的外交: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的政策

2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和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999年,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会议)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7、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取得成就的原因(或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

①正确的外交政策、原则②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③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8、对外交事业的发展谈感受:

(认识)

旧中国由于国家贫困,经济落后,内战不已,所以国家屡遭侵略,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可言,正所谓“弱国无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充分说明,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有立足之地,才能利于不败之地。

专题六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与农民有关的问题,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

三农问题是我党的核心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是中考中的热点问题。

一、建国后,与三农问题有关的政策或事件(建国后,农村产业关系调整经历的四个步骤)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土地改革

一五计划时期:

农业合作化运动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土地改革

1、背景:

教材八年级下12页

2、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3、时间:

1950—1952年;

4、内容:

1950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结果: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生产资料,消除了剥削,农民解放;

6、影响、意义:

P13。

(二)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

分散经营,不适应社会化要求,影响农业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2、形式:

把分散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业合作社。

3、实质:

改农民土地所有制为土地公有制。

4、作用:

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

(三)农村人民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将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化为人民公社。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人民公社已经不适应农村生产的发展。

2、形式:

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户承包、自负盈亏,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性。

3、影响:

教材八年级下42页。

(五)党和政府调整农村政策的原因和启示

1、原因:

a、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b、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出发。

2、启示: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二、制定“三农问题”政策时应该注意什么或坚持什么原则?

注意:

保护农民的利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等。

原则:

必须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三、我党制定“三农问题”的出发点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

从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你认为应怎样解决三农问题?

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多渠道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严格保护耕地、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五、怎样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兴办公共工程,以公共工程代替直接赈济;从事公益性劳动,增加就业岗位,通过这种方式付给工资以解决生存、就业;提高人口素质;加快经济发展;调整农村种植结构;加快扶植第三产业,组织劳务输出,加大技术培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资金扶持从事个体经济。

六、就中共解决三农问题的做法谈感受(认识):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重要位置,事实证明,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忽视。

七、重视三农问题的原因:

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始终代表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要求。

八、加强三农问题的办法:

落实好党的农村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