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浅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7802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浅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浅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浅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浅析.docx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浅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浅析.docx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浅析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浅析

 

论文作者:

曹敏莉、刘素芬

报送单位:

辽阳县兴隆镇老科协

 

 

引言: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推进这项工作时人们往往注重的是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外表,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网络、垃圾定点存放、河流干路垃圾清理日常化;不乱垛柴草、乱堆粪土、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跑禽畜;农户庭院有菜园、村内路旁有树木、村庄周围有青纱;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

而遗憾的是,上述工作的开展无形中使农民误以为只有朝着城市卫生模式发展才是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标志,也导致农民逐渐丧失了千百年来积淀下的生活习惯,同时也使农村的生态环境逐渐失衡。

摘要: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目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案例法、文献法,对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生态农业等方面进行综合与分析,并找出新时期背景下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对问题根源的探究得出关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农村生态建设科学发展

1、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农民生存发展的需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式之一,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友好关系,是全体人民享受一切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和核心。

因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改善和保障农民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如果没有农民的生存发展的环境,一切发展都没有意义。

在农村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坚持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农民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

要保障农民生存发展就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从满足农民这些需要出发,甚至是从满足农民子孙后代的需要出发,这就需要处理好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的关系,要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应着眼于农民的发展和进步,发展要把农民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当物质的增长与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首先应关注农民的生存和发展”。

(2)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需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经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农村发展应该是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性发展。

但大多数农村走了资源消耗型的发展道路,农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致使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更加严重,生态破坏进一步加剧,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要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有效地解决经济社会活动的需求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供给之间的矛盾,从过去片面地单一地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观,转变为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农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践证明,只有农村生态文明抓好了,既为农业经济建设提供环境保证,又可以带动促进其他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所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村居民认识不足,各项措施难以为继。

1.由于农村村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加之近年来青壮文化青年大量进程务工,农村居民以老年人和青少年为主,文化素质偏低,村民环保知识相对缺乏;老年人生活方式惯性较强,因此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广困难,甚至在基层产生抵制情绪。

2.受传统道德观念、小农意识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公参与程度低。

传统道德观念中人情世故的思想,使得发展民众力量进行的环境保护、监督、举报、监察等活动很难有效展开;小农意识导致农村村民整体环保意识的缺失,缺乏全局观念,致使村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低,尤其是当环保活动给自身带来一些不便或需放弃一些即得利益或要进行一些必要投入时,大多数村民往往会选择放弃。

(二) 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基础薄弱

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

在农村,存在着一些工艺落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由于环保部门的监管不力,致使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进而弱化了人们对环保的信心和参与程度,不利于村民整体环保自觉性的提高。

2.生态文化建设管理体制缺位。

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体制作保障。

而生态文化的管理体制还处于萌芽状态,急需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另外,由于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才刚刚起步,对生态教育、生态宣传、生态保护团体及生态文化普及基础设施等生态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使得生态文化建设管理工作落实难度加大。

(三)农业生产污染日益突出。

农业生产污染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农膜污染,由于农膜质量不过关、回收手段落后,耕地中留有大量不能自然降解的农膜残片造成土壤污染。

如果残膜超过一定的量,耕地将颗粒无收。

农膜污染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是化肥污染,农民在肥料应用上普遍存在轻农肥、重化肥的思想。

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化肥,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微生物匮乏,造成土壤退化和生态恶化。

三是农药污染,我国每年有上百万吨农药制剂施洒到农田中,由于制药技术落后和施药技术不规范导致含毒量高的化学农药大量使用,对农业生态造成巨大破坏。

据统计,我国不同程度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930万公顷。

四是畜禽养殖污染,我国是畜产品生产大国,生猪、牛、家禽饲养量一直位于世界前列,且50%以上分散在农户家中饲养,农舍和畜舍相连,人畜混居,畜舍简陋,缺少必要的排污与治污设施,饲养环境复杂。

由于圈养条件差,家禽与各种牲畜在庭院与街道中自由觅食,既破坏树木又污染环境,甚至还传染疾病。

在一些地区,畜禽养殖污染成为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3、应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

应把生态文化知识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教学及业务学习的内容之中。

利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有利契机,加强教育引导,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对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改变,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设立专门的环境教育体系,对公众长期开展环保宣传教育。

特别是在中小学校开设保护生态环境教育课程,从小培养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国内外生态文明的实践证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

(二)逐步建立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外部性,更应发展生态上可实现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

应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实行生态效益最大化开发。

推行清洁生产和农业循环经济,采用无公害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的投入,提高品质,生产无公害、绿色或有机食品,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开展农业生态补偿试点,对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农民和企业予以生态补贴。

同时,政策优惠或财政资金应不再支持那些造成农业污染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种植饲养生产。

生态农业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制定和执行限定性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应在大量调查研究和试验基础上,根据本地自然和农村经济、社会条件,制定本地区的标准,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适应环境安全需要的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三)拓展新农村建设,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要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整治。

应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

由于新农村建设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内容为切入点,对改善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状况,丰富乡村基层文化活动,加强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需要都起到一定作用,有利于农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必然对农村生态文明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完善生态法规建设,加大环境监控和执法力度。

应重视环境生态保护法规建设,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要进一步加强有关治理乡镇工业污染、土壤污染、畜禽饲养污染等方面的法规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法》已经在我国实施了多年,但由于环境评估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这一法规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应不断完善环评制度建设,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严格环评,落实一票否决。

另外,要关停并转高污染乡镇工业,有条件的地区乡镇工业应适当集中,以便于污染治理。

同时,严格控制城市重污染工业向农村地区转移。

应制定和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应城乡一体统筹考虑,应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看待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加大农村生态保护资金投入。

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仅靠农村内部的资源和力量是不够的,应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部门除了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外,还应通过财税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态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

(五)制定和实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应利用市场手段和经济激励政策促进生态保护,重点是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及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建立转移支付、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源排放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污水处理和排污收费、交易机制,利用财税扶持、公益补偿等政策手段促进工业企业治污减排,使本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应加快制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的相关标准和评价方法。

应借鉴国内外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确立评估指标体系,量化、细化本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

通过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不但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定量管理、评价和具体实施提供科学依据,还能完善奖惩考核机制。

政府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估及对当地领导干部考核时应把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作为重要评估和考核内容。

 

参考文献:

【1】高峻才,韩巍.《防范农业风险提高农民收入》载财经界2007,12.

【2】于洋.《辽宁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保障探析》载经济研究导刊,2010,14.

【3】李宇军.《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载人民论坛,2010,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统计公报》.新华社北京2013.2.2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2中国统计年鉴》.北京:

中国统计出

版社,2007.9.

【6】陈寿朋.《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和社会层面》中国绿色时报,2008.6.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