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2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7628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21.docx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21.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21.docx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21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引出课题

1、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

2、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

最想问什么?

3、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

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

(板书课题,指名读题,突出“怎样变化”)

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师生确定:

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基础上,教师检查:

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3、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提示要求:

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

1、了解黄河的变化,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朗读重点语段,如: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小黑板,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严重流失”之害。

再通过有感情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社会责任感。

3、畅谈启示可结合最后一段及“资料袋”内容。

先放开让学生谈出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党和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教师小结:

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读懂了课文。

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如今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

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模拟情境,延伸拓展

1、师:

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呢?

对想捐款的同学,可引导他们节约零花钱捐献给有关部门;对想向社会、亲友宣传的同学,可即兴模拟宣讲,如教师扮演家长或社会人士,学生向“家长”或“社会人士”宣讲;对想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或想植树造林的同学,可与班会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好实践活动。

2、有兴趣有条件的同学,课后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教学后记:

11、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

(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3、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

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

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四、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

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2、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

(表中加黑部分为需要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

教学设计: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1、交流:

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2、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迷的。

再指名上台介绍。

3、小结:

a)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

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感悟“反复、终于”)

b)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

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

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

些问题。

五、范写生字,练写字词

教师示范难写的生字,如:

“避、揭”等,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整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词。

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2、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二、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2、以演促读,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

指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3、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a)请用图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达探测。

(下列图示供参考)

嘴巴超声波天线无线电波

障障

碍碍

反射物反射物

耳朵荧光屏

(蝙蝠)(雷达)

b)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三、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1、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2、阅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3、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教学后记:

12*、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历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1、联系引入,板书课题。

请回忆前三篇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

你从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2、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如:

围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论交流;把课文讲述给别人听;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等等。

二、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读读拼拼:

自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多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与难读句子,进行适当检查指导。

2、读读说说:

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3、自主学习:

按照前面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自学10分钟左右,在书上圈点批注。

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三、精读研讨,交流收获

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于文本之外。

重点之一:

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

如: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可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增增增

枯枝败叶强土壤肥力多森林、灌木、野草多昆虫、鸟类、兽类

害虫

捕食

吃、咬、钻

灌木砍了野草锄了

鸟儿飞了

害虫逞凶

树林毁灭

重点之二:

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

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四、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1、朗读全文,闭眼回顾教学步骤,小结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

副词、农谚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小黑板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小黑板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鸵鸟等少数动物种类。

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

那里没有虎、豹、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

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

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

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

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

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

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习作

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

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

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二、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四、誊写作文底稿。

第三课时习作评讲

一、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

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

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

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二、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三、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

“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

“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

“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

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一举例子: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

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

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三、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展示台

一、课前准备

1、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个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a)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或黑板报。

b)“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c)“仿生学发明创意赛”。

(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d)“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

e)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f)“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栏目。

2、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各小组小组长的作用。

二、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

13、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

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

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

(板书课题)

二、学情调查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读后印象。

四、精读课文

过渡:

是呀!

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

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1、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2、研读重点句子。

A、要求: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

B、形式:

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

二、交流、讲座内容。

下列句子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

2、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炎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3、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4、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

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

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5、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桔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三、交流讲座方法。

1、逐句讲座交流。

讲座某一句时,先由一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是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

最后指导朗读,通过读来反映自己的理解。

指导朗读时,除上述1、6句外,不要只孤立地读一个句子,可将前后对话连起来读,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

朗读升华

过渡:

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是呀,越读我们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3、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四、安排作业

1、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跟家人讲讲小夜莺的故事。

教学后记:

14*、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认识“晋、冀”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芦苇、苇絮、打扮”等词语。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含义。

4、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悟英雄本色---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2、一部分一部分再读课文,读后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每部分主要讲什么。

3、再读课文,读后想想说说: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欣赏英雄本色---理解最能突出雨来英雄本色的句子。

1、反复朗读相关句子,看看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抓住重点句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一句)

3、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

三、回味英雄本色---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1、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2、提供其他的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或学生自选小英雄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准备召开“小英雄故事会”。

教学后记: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里生活着。

可是,你知道吗?

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1、挂图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过渡:

是呀!

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生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心情享受阳光。

同学们,今天教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推动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

(出示课题)

二、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

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着重写了什么?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

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4、集体交流:

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

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他说:

“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1)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2)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觉悟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3)指导朗读

(语段: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啊!

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全世界都听见,他呼唤的是:

和平!

和平!

和平!

1)朗读这段话,一边计一边想:

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面对些情景,会有怎样感受?

3)指导朗读。

(语段: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

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4)哪些同学对这段话的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的感受。

5)“本来。

却被”,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6、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7、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新词。

同桌互相检查。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过渡:

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

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2、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

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学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

3、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B结合课前你们收集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C过渡: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

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

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