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3409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1.docx

《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1.docx

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1

《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报告

我校是一所地处偏僻农村乡镇初中,近几年经济又有所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不足,一次,一位成绩比较优异的初二女生离家出走,当班主任老师听到这一消息后,大为震惊,平时比较听话的孩子又怎么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呢?

再一次,一位文静的初一男生,在家不听母亲的唠叨,把母亲摁倒在地,最后惊动了110……这几起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学校教师、领导的极大关注。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我校部分学生均存在种种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具体问题表现在:

①不诚实,不守纪律,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自卑不接受批评等。

②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不专心,学习成绩差等。

这类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时兴趣极不稳定,因而在学习行为上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动脑筋,由此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基础差,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其智力发展受阻,学习成绩长期偏差。

③自制能力差,依赖性强,不善应变,不善独立分析。

④早恋的现象。

这些问题的出现,将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教学影响着学校发展。

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必要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02年10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可见,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班主任的参与,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承担者,因为学校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班级实施,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

班主任的角色决定了她与学生交往最频繁、最能敏锐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心理脉搏。

而且班主任是整个学校、家庭、社区多方面教育力量的最佳人选,能够并应该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一、成立了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机构,并确定了课题研究小组的主要研究人员,使课题研究的完成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为了使得本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和进行,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于恩涛同志为组长,教导主任唐明伟为课题研究小组长,研究小组的成员包括威海名师伯秀丽老师,威海名班主任曲金秀老师,高级教师周爱君老师,一级教师汤媛媛老师、赵文明老师、陈宁老师,以及青年骨干教师孙明志。

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使得本课题研究能得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教学支持和技术支持。

二、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案并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完善

根据课题的申报计划,在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制定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案,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完善,使得课题研究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清晰的研究思路,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理论学习

1、多次参加了市、区课题培训和研讨会,学习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知识

课题小组通过学习和交流,对课题研究中常常存在的一些错误倾向进行了辨析,使得我们对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并克服课题研究中的错误倾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配合学校教科室组织,课题组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3、组织课题组教师理论培训、学习。

2011年9月学习《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任务》,《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中学“科研兴校”面临的问题》,《科研兴校的核心》,2011年10月学习《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教师与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标准》11月学习《选择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劳动法》《禁止使用童工》……通过学习培训,统一了研究小组对课题中的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具体职责的分工安排,使得课题研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相互支持又独立工作,为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克服研究的主观性和任意性提供了保证,使得课题研究既保证了科学合理又能锻炼一批教师,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4、收集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时刻关注国内外现代教育理论的最新动态和课题研究实验方面的最新进展,力图掌握最新的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方向上的导向。

四、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按原订方案开展。

2011年9月举行了开题仪式。

全校教师参加,校长主持,会议首先由于恩涛校长简单地介绍了该课题的重大意义;主持人宣读了课题的实施方案;最后校长就经费、时间、人员等表了态。

会后课题教师又与领导座谈,这解决了开始时的一些问题。

2011年10月,课题组成员学习实施研究方案,各成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想法和建议。

自2011年11月-2012年11月,课题组坚持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课题组会议,或理论学习,或集体备课,或课堂研讨,或安排外出培训学习,使课题组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

每学期初,收集整理全校各班级特殊生心理档案,与上学期进行比较,总结学生各方面发展变化,展开社会调查,家庭访谈,在校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然后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研究,把成因按难易程度、复杂程度进行归类总结。

五、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2011年5月——2011年10月是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拟定、完善课题方案;确定实验对象;培训实验研究教师。

2、2011年11月——2013年8月实验研究阶段。

进一步加强实验老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课题实验能力;根据总课题组方案的总体布置,全面实施课题研究,探索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班主任如何整合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班主任工作的潜能,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水平。

3、2014年1月——2014年5月,实验总结阶段。

测查实验结果,搜集完善各种资料,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形成论文专著,进行结题评审。

具体实施过程:

(一)课题准备阶段:

(2011年5月——2011年10月)

1、提出课题申请。

(由课题负责人完成)

2、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由课题负责人完成)

3、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墙报、手抄报、印发《心理园地》等方式,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人人重视心理健康,形成心理健康新观念。

(二)、课题实验阶段的具体措施及成效(2011年10月——2014年8月)

1、组织开题大会。

2011年9月15日,我校隆重举办了市级以上重点课题开题论证会,校长做了重要的指导性讲话,老师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的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开题大会标志着课题工作全面正式启动。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提高专业化水平,学校确立了“普遍学习、班主任培训、骨干研修”的三级培训机制。

(1)我校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培训内容和教师继续教育要求之中,掀起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热潮,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2)在全员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集中或分散、长期或短期等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3)重视对心理骨干教师的培训。

校长经常参加市有关心理教育的各类研讨活动,并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市里的心理教育培训,奖励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如卞晓梅老师、唐良富老师和曲金秀老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卞晓梅已经取得全国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唐良富老师取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通过这些系统的专业培训,提高了我校心理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促进我校心理健康的进一步深入有效地开展。

3、加强课题科研方面的培训。

⑴请进来,走出去,开拓全校教师的视野。

  a.邀请专家作报告。

我们先后邀请了市教科所的领导、专家来校作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报告,向教师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理论和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方法等知识,以达到全员培训,人人提高的目的。

  b.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培养心理骨干教师。

我校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参加各种心理辅导中心举办的辅导员资格培训和中心组织的各种公开课、观摩课和研讨课等活动。

并多次赴外地参加心理辅导骨干教师培训班,或者利用网络视频学习北京师大许燕教授、博导,华中师大江光荣教授,金一贵理事长,福师大叶一舵教授、程利国教授、王东宇副教授、程灵副教授等所作的报告,接受专业的心理知识技能培训。

  C、班主任积极参加市教科所组织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积极参加全国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我校每年都委派班主任积极参加培训,提高心育意识。

4、开设心理辅导课,加强心理辅导课的观摩、学习、交流活动。

参与课题研究的班主任每周必须带动年级班主任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并上交优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活动设计(或教案)一篇。

年级教导主任、课题组成员组织课题实验老师及班主任老师观摩、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实验老师团体辅导的能力。

如汤媛媛老师《男生、女生》卞晓梅《感恩父母、拥抱亲情》等,目前我校已汇编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优秀教案集》。

5、开展专题心理辅导讲座。

课题实验成员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讲座,每学期由年级主任亲自主持,如针对新入学的女生开展《青春期女生心理》、《青春期性教育》、《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做情绪的主人》《适应新环境》等专题讲座。

我校尤其关注毕业班的心理问题,每年都举行中考考前的心理辅导和毕业生如何就业辅导讲座。

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让那些参加高考的毕业生克服考试焦虑,以一种健康的心态迎接高考。

 6、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个体辅导。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开设心理辅导课和开展专题心理辅导辅导讲座,对学生进行预防性的团体辅导,又立足于学生个体成才,积极开展个体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

我校于2011年开心理辅导室,由课题组业务指导成员心理学专业教师轮流值班,为同学们进行心理辅导、咨询、排忧解难。

心理个别辅导遵循“尊重、同感、保密”原则,倡导“理解、接纳、疏导、启发”的思路,每年接待了400多人次的咨询,每个个案均有记录。

7、设立心语信箱,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校广播站开设“心灵之声”专栏,定期出版心理小报《心理园地》。

心语信箱、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是专门为那些有心理困惑又不敢面对心理辅导老师的学生设置的;校广播站“心灵之声”每周定点时间播放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学校心理小报《心理园地》每月一期,每期8开纸,内容丰富多彩,深受学生的喜爱。

8、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板报和学生电脑制作小报的评比展览活动。

参加课题实验的班级每学期出两期“心理健康专题”板报和一期由学生自行撰写、编辑、设计和制作的电脑小报,参加评比展览。

同学们通过参与撰写、编辑、设计和制作过程,不仅获得了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又给了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目前已收集电脑小报优秀作品并汇编成《心灵雨露》。

9、与家长、社区通力合作。

课题实验老师利用家长家长会机会,介绍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科学的亲子互动方法,介绍为孩子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的技巧,并为社区开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学校还经常请校外辅导员,向学生宣传法制安全知识,介绍成才经验,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10、课题实验班主任开展“八个一”工程。

包括:

①、建一份特殊生档案。

包括特殊生类别、特殊生转化前的基本情况和转化工作及学生转化细节记录。

②、结一个对子。

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与特殊生结成对子,责任到人,并订出转化工作计划。

班主任是结对子的总协调,这样特殊生的转化工作才会落到实处。

③、给一次温暖。

要求教师或同学每周有意识地在生活、思想、学习等各方面给予特殊生一次温暖,以提高学生内心的转化热度。

④、做一次谈话。

承包人每周至少同转化对象谈一次话,了解其思想动态,鼓励其不断进步。

⑤、展一次长处。

每月给特殊生一次表现自己长处的机会,以满足其表现欲,树立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集体荣誉感,调动其内驱力,给转化工作加速加温。

⑥、每月做一次全面的总结。

⑦、要求特殊生本人每周做一件好事。

⑧、要求特殊生本人每周写一篇周记,周记的内容可以是记身边的好人好事、记对班内某件事的认识、批评班内的不良现象、记自己做的有益于他人的事,以提高他知、情、意、行能力。

通过以上活动,班主任加深了与学生的沟通,加强了对特殊生的理解,温暖了特殊生的心灵,树立了特殊生的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加强经验的交流和总结。

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应交一篇有关课题的论文、个案分析或经验总结。

如:

名师伯秀丽老师的《加强合作互赢、促进教师成长》,发表在《山东教育报》

名班主任曲金秀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浅议》,发表在《山东教育报》

唐明伟主任的《借力心理效应,给力学生成长》发表在《荣成教研》

周爱君老师《爱是相互的》发表在《荣成教研》

课程资源

唐明伟主任的《编辑教学视频》,荣获威海市课程资源二等奖

名班主任曲金秀老师的《如何背着壳前行》,荣获威海市课程资源二等奖

陈宁老师《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的成立》,荣获威海市课程资源二等奖

唐良富老师《男生、女生》荣获荣成市优秀奖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5月)

这一阶段具体完成:

1、整理、编辑与课题结题工作相关的资料。

2、课题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课题研究取得主要成绩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经过近三年的课题研究,教师们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与帮助下,获得全面、和谐、主动、积极、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潜心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改变教育策略,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水平。

调查发现90%以上的教师都能自觉地学习和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已自觉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促进了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普遍增强,教师在教育思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育基本功等方面的水平普遍提高。

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教育过程中提出的新教育方法对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班主任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教育效果也得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比例不断增加。

观念认识的升华和实践改革的深入,使广大教师在教育经验、教育理论方面也获得收获。

3、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并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课题实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都进行了实验探索;绝大部分的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探索感到满意,并感到有所收获。

许多教师撰写科研论文、调查报告等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教师撰写的案例更具先进性、典型性与启发性。

学校中越来越多教师的论文在各级论文评选中获奖,另有很多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目前我们已将参与这一课题研究教师的论文汇编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案集》各两本。

(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随之带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

特别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交流能力有了比较突出的变化。

在社会活动中他们能够积极交流,相互协作,圆满完成社会调查任务;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出了新的学习目标,并能比较正确的对待学习中产生的困难;一部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较客观地看待挫折。

(三)探索了乡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同其它学科教育一样,有它自身的教育特点和教育规律。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与不断的总结,已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

我们认为,通过正确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教育途径,多种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可以取得好的成效的。

具体说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

   1、通过学校的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课题研究,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尝试将德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心理学化。

德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心理学化就是指:

德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出发点、为依据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呈现德育教育内容。

这种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德育教育及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要服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这是说与成年人相比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有着独特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必须正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之间的巨大差异,探索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育方式,在教育中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生的引导者。

对于真理的认识只有通过独立的、自由的判断,学生才能认识到真理的含义。

德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的作用体现在运用各种方式引导与影响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服从这个规律。

道德意识形成过程可能会很慢、会有反复,但一旦形成便具有持久性和自律性的特点。

(3)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寻找具有德育教育价值的内容。

日常工作中评说讨论的就是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有利于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影响,这是最好的“导行”。

同时不排除对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吸收借鉴,这是德育教育的资源之一,适时适度地加以介绍,会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4)在待优生转化工作中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在工作中要树立这样的信念:

“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挽救一个后进生就是挽救一个未来人才。

”用真诚对待他们,使后进生由“亲其师”而“信其道”,及时抓住他们在某个方面的进步,科学灵活地进行评价,使他们感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排除心理障碍。

(5)努力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在德育工作与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创设良好的校园及班级教育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充满爱意的心理气氛。

教师要不断学习,逐步树立创造健康教育环境的意识,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并掌握一定的操作原则,如:

尊重学生并使其认识自身价值;鼓励学生并使其看到自身优势;关心学生并使其班主任的爱;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合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咨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团体辅导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团体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检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根据学生发展的要求和特点,精心设计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在团体辅导活动中,感受到团体成员之间的真诚、合作、支持,在相互竞争、合作、学习中不断成长,发展学生积极的个性,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心理咨询工作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们特别注重将个别咨询与普及健康教育相结合。

既解决学生已经出现的问题,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共性问题起到预防作用。

同时将心理障碍咨询与发展咨询相结合,障碍咨询是指对存在心理障碍者进行的咨询,重点是排除障碍和不适;发展咨询是帮助咨询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潜能,提高人生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心理咨询还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为咨询者构建合理的价值体系,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责任感,这是个体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通过团体辅导与心理咨询收集学生心理状况的相关资料,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信息,使我们的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3、尝试了通过团委、学生会工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通过“先进班集体”、“文明班级”“优胜合作组”评比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此外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特色活动之中。

通过学科竞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慰问福利院老人儿童等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实现心理品质的自我教育。

4、尝试通过学科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课题实验老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学科教学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

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2)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

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

(3)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

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师应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

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

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5、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其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最直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家长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最为长久,如果教师与家长能够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互相协调,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就会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课题组老师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与学生开展心灵对话。

家长掌握了必要的心理教育知识后,发挥了学校或教师无法替代的作用。

(四)探索出乡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 

    1、渗透教育模式。

每一位工作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保证学校的主要工作都要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1)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发挥主导作用。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育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师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师范作用。

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班主任通过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

这种渗透可从人格特征、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班主任的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师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

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展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的重点,放在动态进行的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使之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

包括教学设计环节、教学实施环节、教学评价环节以及教学环境的创设等方面进行渗透,从而有效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效能。

(3)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学校度过,因此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其中更为重要的是校园文化、精神环境。

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关键在于校园精神的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校风,营造学生喜爱的文化基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通过校园文化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