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447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新.docx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新.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新.docx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新

液体粘度和密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测量乙醇的粘度和密度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1粘度的测定

液体粘度的大小,一般用粘度系数η来表示,当用毛细管法测量液体的粘度时,则可通过泊肃叶公式计算粘度系数(简称粘度)。

η=πPtr4/8VL

V—在时间t内流过毛细管的液体体积

P—毛细管两端的压力差

r—管半径

L—管长

在CGS制中,粘度的单位为泊(P),1P=1drn.s.cm-1,在国际单位制中,粘度为(PaS),1P=0.1PaS,如果按照上式测定液体绝对粘度是一件困难的工作,但测定液体对某种液体(已知粘度)的相对粘度则是简单易行的.因此在已知某种液体的绝对粘度时,即可计算出被测液体的绝对粘度.

设两种液体在本身重力下,分别流经同一毛细管,且流出体积相等,则

η1=πP1t1r4/8VL;η2=πP2t2r4/8VL式中P=hgρ

h—推动液体流动的液位差

ρ—液体密度

g—重力加速度

如果每次取用式样的体积一定,则可保持h在试验中的情况相同,因此η1/η2=ρ1t1/ρ2t2已知标准液体的粘度和它们的密度,则被测液体的粘度可按上式算得.

2.密度的测定

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称为物质的密度。

利用比重瓶法可以精确测定液体的密度,

计算公式为:

ρ={ρ水t.(g3—g1)}/(g2—g1)

其中ρ—待测液体的密度

ρ水t—指定温度时水的密度

g1—比重瓶的重量

g2—比重瓶的重量与装入水的重量之和

g3—比重瓶的重量与装入乙醇的重量之和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乌式粘度计比重瓶分析天平秒表移液管洗耳球乙醇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⒈粘度的测定:

(1)在实验前将粘度计和比重瓶分别清洗干净并烘干.

(2)往粘度计里倒入乙醇(不超过容积的1/3),将粘度计垂直装好,待内外温度一致后,用橡皮管连接粘度计,用洗耳球吸起液体,使其超过上刻度,然后放开洗耳球,用秒表记录液面从上刻度降到下刻度所经历的时间.重复测定5次,用最接近的四次数据平均值.

(3)再把粘度计里的乙醇到出,用水淌洗粘度计三次,再用同样方法测量水的流经时间.

(4)与此同时即可进行密度的测定。

2密度的测量:

(1)将烘干的比重瓶放在分析天平上称重g1

(2)用移液管将乙醇加入到比重瓶内,塞上瓶塞.

(3)待内外温度一致后,用滤纸将超过刻线的液体吸去,并控制液面刚好在刻线处。

注意这时不要因手的温度高而使瓶中液体溢出造成误差,再称重g3

(4)倒出乙醇,用水淌洗3次,再用同样方法称出装满水的比重瓶的重量g2

五、分析整理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1计算乙醇的密度

2计算乙醇的粘度

实验记录表

室温:

平均值:

液体粘度的测定

密度的测定

名称

乙醇

g1(g)

 

流经毛细管时间((s)

1

2

3

1

2

3

g3(g)

 

 

 

 

 

 

 

g2(g)

 

4

5

4

5

平均值

 

 

水(g/cm3)

 

粘度Pas

 

 

乙醇(g/cm3)

 

 

 

二元液系相图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常压下环己烷—乙醇二元液系的气-液平衡数据,绘制出101.325kPa下该体系的沸点-组成图,并确定其恒沸点及恒沸组成。

2.掌握阿贝折射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二元液系的沸点—组成图可以分三类:

(1)理想双液系,其溶液沸点介于纯物质沸点之间;

(2)各组分对拉乌尔定律都有负偏差,其溶液有最高沸点;(3)各组分对拉乌尔定律发生正偏差,其溶液有最低沸点。

本实验测第(3)类二元液系沸点—组成图。

为测定二元液系沸点—组成图,需在气、液相达平衡后,同时测定气相组成、液相组成和溶液沸点。

本实验采用简单蒸馏瓶,将电热丝直接放入溶液中加热,以减少过热暴沸现象,蒸馏瓶上的冷凝器使平衡蒸气凝聚在小玻璃槽中,然后从中取样分析气相组成。

从蒸馏瓶中取样分析液相组成。

分析所用的仪器是折光仪,先用它测定已知组成混合物的折光率,作折光率-组成工作曲线,用此曲线即可从测得样品的折光率查出相应的组成。

沸点可以直接读出,从而可以绘制沸点—组成图。

三.仪器与药品

仪器:

蒸馏瓶一个;温度计(50—100℃)1支;阿贝折光仪一台;长,短取样管各若干;调压器一个;加热装置一套;镜头纸若干。

药品:

环己烷;无水乙醇。

四.实验步骤

1.用阿贝折光仪测定系列标准混合物的折光率。

2、安装沸点仪,在蒸馏瓶中(洗净烘干)加入100%环己烷,打开冷却水,调压器调至约8—10V(已调好),打开电源开关使液体加热至沸,待温度恒定后用长取样管将小槽中的液体吹回蒸馏瓶中2-3次,观察温度是否变化,待温度稳定后记下沸点温度并停止加热。

快速将小槽中的液体取出测定气相冷凝液的折光率,再在蒸馏瓶中取样测液相的折光率。

每个样品测三次取平均值。

每次测折光率前都要用镜头纸将棱镜擦干。

测量完毕后,回收蒸馏瓶中液体混合物。

3.重复步骤2,依次测定环己烷含量为97%、92%、80%、60%、50%、30%、15%、3%和0%的样品达气液平衡时的沸点温度,气相冷凝液的折光率和液相液的折光率。

注意事项

1测定折光率时,动作应迅速,以避免样品中易挥发组分损失,确保数据准确;

2电热丝一定要被液体浸没后方可通电加热,否则电热丝易烧断或燃烧着火;

3注意一定要先加液体,再加热;取样及回收时,应注意切断电热丝电源;

4每种浓度样品其沸腾状态应尽量一致。

即气泡“连续”、“均匀”、冒出为好,不要过于激烈也不要过于缓慢。

测定纯环己烷、纯乙醇沸点时必须保证沸点管内干燥;

5先开通冷却水,然后开始加热,系统真正达到平衡后,停止加热,稍冷却后方可取样分析。

 

五.记录与数据处理

室温____________大气压_______________

表1

环己烷mol%

100

80

60

40

20

0

折光率nD

表2

溶液组成/mol%

沸点温度/℃

气相分析

液相分析

折光率

y乙

折光率

x乙

环己烷

乙醇

100

0

97

3

92

8

80

20

60

40

50

50

30

70

15

85

3

97

0

100

1、用标准溶液的组成-折光率作图,得到标准工作曲线。

2、由上述曲线查出馏出液(气相)和蒸馏液(液相)的组成。

3、利用坐标画出t-x图,求出环己烷—乙醇体系的最低恒沸混合物的组成及温度。

最低恒沸组成__________最低恒沸点的温度________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度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电导测定皂化反应进程中的电导变化,从而通过作图的方法求出反应速度常数;

2.学会使用DDS—11A型电导率仪。

二.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

CH3COOC2H5+OH-

CH3COO-+C2H5OH

其反应速度可用下式表示:

dx/dt=k(a-x)(b-x)

(1)

式中a,b分别表示两反应物的初始浓度,x为经历时间t后减少了的a和b的浓度,k为反应速度常数,当a

b时,将

(1)式积分:

k=

(2)

当a=b时,将

(1)式积分:

k=

(3)

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OH-离子被导电力弱的CH3COO-离子所取代,溶液导电能力逐渐减少。

本实验使用电导仪测量皂化反应过程中电导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达到跟踪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目的。

令LO,Lt,和L

分别表示时间为0,t,和

(反应完毕)时的电导,

则x

(LO-Lt);a

(LO-L

;);(a-x)

(Lt-L

),将这些值代入(3)式中,消去比例系数,得到:

k=

Lt,=

以Lt,为纵坐标,以

为横坐标,其斜率为

,所以k=1/a.斜率。

三.实验步骤

1.配制0.1mol/L乙酸乙酯溶液,同时对电导率仪进行预热.

2.反应开始时可忽略掉乙酸乙酯的电导,则开始时溶液电导完全由NaOH贡献。

预热结束后,将0.1mol/lNaOH溶液稀释一倍成0.05mol/L的溶液,然后校准电极常数,测定液体温度,选择适当量程档范围测量0.05mol/LNaOH溶液的电导率即Lo.

3.测Lt:

用移液管取20ml0.1mol/lNaOH加入到干燥洁净的锥形瓶中,将新配制的乙酸乙酯溶液倒入另一干燥洁净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取20ml新配制的乙酸乙酯溶液加入到20ml0.1mol/lNaOH溶液中混匀。

把洗净吹干的DJS—1型铂黑电极插入到混合液中,测定电导率,从开始混合那一刻开始计时。

开始每半分钟1次,共4次,以后每分钟1次共4次,每2分钟1次共2次,每3分钟1次共1次。

将数据填入记录表格中。

四.记录和数据处理

室温_________

1.基础数据

⑴乙酸乙酯的密度,百分含量,摩尔质量

配制0.100mol.L-1乙酸乙酯100ml所需化学纯乙酸乙酯的体积V:

⑵电导池常数Kcell=

2.实验数据记录

t/min

0.5

1

1.5

2

3

4

5

6

8

10

13

Lt/mS.cm-1

(Lo-Lt)/t/mS.cm-1.s-1

测得反应刚开始时的Lo(即0.05mol.L-1NaOH溶液的电导)=

(1)作Lt-t图,外推求出Lo(比较外推法得到的Lo和反应刚开始时的Lo,采用哪个更准确?

)。

(2)以Lt对(Lo-Lt)/t作图。

如果所得曲线线性关系不好,则可能是外推Lo不正确,可重推Lo再作图计算。

并由得到的直线的斜率求得反应速率常数(并非斜率!

),列出计算过程。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1实验目的:

1.1掌握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了解气泡压力与半径及张力的关系.

1.2测定不同浓度的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根据吉布斯吸附公式计算溶液表面的吸附

量,以及饱和吸附时每个分子所占的吸附截面积.

2.实验原理:

2.1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

处于溶液表面的分子,由于受到不平衡的分子间力的作用而具有表面张力γ.其定义是在表面上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上使表面积收缩的力[γ]=N·m-1.实验中通过滴水瓶滴水抽气使得体系压力下降,大气压与体系压力差△P逐渐把毛细管中的液面压至管口,形成气泡。

如图示:

在形成气泡的过程中,液面曲率半径经历:

大→小→大,即中间有一极小值rmin=r毛;由拉普拉斯方程:

可知此时压力差达极大值。

2.2.表面吸附量Γ

溶液浓度、表面张力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Gibbs吸附等温式来描述:

Γ=-()T

(1)

式中:

Γ为吸附量,mol.m-2;γ为表面张力,N.m-1;c为溶液浓度,mol.m-3;

T为温度,K;R为摩尔气体常数.

为了求得表面吸附量,需先作出γ=f(c)的等温线,然后在曲线上取相应浓度的点a,通过a点作曲线的切线和平行横轴的直线,分别交于纵轴

于b、d点。

令bd=Z,则Z=-c。

结合

(1)式得:

Γ=。

取曲线上不同的点,就可以得出不同的Γ值,从而可以作出吸附等温线。

4.2测定系列溶液的△hmax

⑴在洗净的表面张力测定管中,装入适量的蒸馏水,注意使毛细管管口与液面恰好相切,将测定管接入系统,检查系统漏气性,并测量鼓泡(具体操作见

(2))时的最大高度差。

⑵打开滴水瓶活塞滴水减压,使毛细管管口形成逐个气泡逸出,调节使气泡逸出速度每分钟不超过20个。

观察压力计,记录最大压差△hmax,连续读取三次数据,取平均值。

⑶用同样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正丁醇水溶液,按由稀至浓顺序依次测定其最大压差,每次更换溶液时,应用待测液洗涤毛细管内壁及试管2~3次.

5实验数据记录:

(1)基础数据

a)预习阶段请按正丁醇的摩尔质量和室温下的密度计算配制0.50mol.L-1的正丁醇溶液250ml需用分析纯正丁醇的体积,列出算式:

b)室温:

c)查附录可知室温下水的表面张力为(注意单位):

(2)实验数据记录(可另附页)(正丁醇溶液浓度为0即指蒸馏水)

表1

正丁醇溶液浓度/mol.L-1

0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0.16

0.20

0.24

配制该溶液需取0.50mol.L-1的正丁醇溶液的体积/ml

最大高度差Δh1/mm

Δh2/mm

Δh3/mm

平均值Δh/mm

(3)初步整理后的数据:

由蒸馏水的表面张力和最大高度差计算仪器常数K:

六.数据处理

(3)列出作图用数据

表2

正丁醇溶液浓度/mol.L-1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0.16

0.20

0.24

表面张力/mN.m-1

(4)由表2数据作表面张力-浓度图,曲线要求光滑。

(5)用镜象法在表面张力-浓度曲线的整个浓度范围内取10点左右作切线,求得相应的Z值,并计算Γ,列入表3。

表3

Z/mol.L-1

Γ/mol.m-2

(6)根据表3作出吸附等温线,即Γ-c图。

 

铈(Ⅳ)-乙醇络合物组成及生成常数

一、实验目的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铈(Ⅳ)-乙醇络合物组成及生成常数

二、实验原理

Ce(Ⅳ)的水溶液显橙黄色,加入醇类则颜色立即加深,根据溶液最大光吸收向更长的波长位移,可以推测Ce(Ⅳ)与醇类形成络合物,且络合平衡建立很快。

同时还可见到颜色逐渐减退,直到无色。

由此可推测络合物中发生电子转移,Ce(Ⅳ)使醇氧化变成无色的Ce(Ⅲ)。

设有金属离子M和配体L,其中只有M显色,反应后生成另一种颜色更深的络合物MLn,则混合溶液的吸光度是:

(1)

A混——混合液吸光度(

ε络,εM——络合物和物质M的吸光系数

c——物质M的总浓度

x——物质M转变为络合物的分数

l——光程

如果配体L大大过量,且只进行

这一反应,则可用加入配体L的浓度代替其平衡浓度,即:

(2)

(2)代入

(1)得:

(3)

因此,保持物质M的总浓度c不变,在未加入配体L时测得AM;改变L浓度,测得相应的A混,以

作图,如果是一直线,则证明n=1,按(3)从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求得

如果所得不是直线,则需另设n值重新作图验证。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

72型或721型分光光度计1台;锥形瓶;容量瓶;移液管等

试剂:

浓硝酸;无水乙醇;Ce(NH4)2(NO3)6溶液

四、实验步骤

1.用硝酸铵铈溶液和浓硝酸配置含0.025mol·L-1硝酸铵铈和1.25mol·L-1硝酸的溶液50ml。

配置含0.2mol·L-1乙醇的溶液50ml。

2.用移液管取0.025mol·L-1硝酸铵铈溶液2ml放入干净的50ml锥形瓶中,加8ml水充分混合。

用水做参考液在450nm波长测定吸光度AM。

3.取0.025mol·L-1硝酸铵铈溶液2ml放入另一干净的50ml锥形瓶中,加7ml水,1ml0.2mol·L-1乙醇,记录时间,充分混合,在相同波长下测吸光度A混。

经过1、2、3min分别记下吸光度,如发现吸光度下降,可用作图外推法得起混时间的吸光度。

4.保持硝酸铵铈用量不变,乙醇溶液则分别为1.5、2.0、3.0、4.0、5.0ml,而加水量则做相应减少以保持总体积为10ml,测定A混。

五、记录和数据处理

1.实验数据记录

AM________

硝酸铵铈用量

乙醇溶液用量

起混时间

A混

(外推)

A混(经过不同时间)

0.025mol·L-1

0.2mol·L-1

1min

2min

3min

2ml

1.0ml

 

 

 

 

2ml

1.5ml

 

 

 

 

2ml

2.0ml

 

 

 

 

2ml

3.0ml

 

 

 

 

2ml

4.0ml

 

 

 

 

2ml

5.0ml

 

 

 

 

AM

A混—AM

1/(A混—AM)

[L]

1/[L]2

1/[L]3

1/[L]4

1/[L]5

……

2.以

作图,验证是否为直线。

如不为直线,则用

……作图再行验证,直到得出直线即可确定n值。

3.计算络合物生成常数

2.以

作图,验证是否为直线。

如不为直线,则用

……作图再行验证,直到得出直线即可确定n值。

3.计算络合物生成常数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一、实验目的

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

二、实验原理

当溶质与溶剂不生成固溶体,而且浓度很稀时,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凝固点降低,K

m——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mol·kg-1

——凝固点降低常数,K·kg·mol-1

环己烷

=20.2K·kg·mol-1

纯溶剂的凝固点是其液-固共存的平衡温度。

将纯溶剂逐步冷却时,在未凝固之前温度将随时间均匀下降。

开始凝固后由于放出凝固热而补偿了热损失,体系将保持液固两相共存的平衡温度不变,直到全部凝固,再继续均匀下降。

溶液的凝固点是溶液与溶剂的固相共存的平衡温度。

当有溶剂凝固析出时,剩下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因而溶液的凝固点也逐渐下降,故可用外推法求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

热敏电阻温度计;精密数字温度温差仪,凝固点测定装置;

试剂:

分析纯萘丸;分析纯环己烷

四、实验步骤

1.将冰敲成2-4cm碎块,按一定冰水比例将冰与水加入到凝固点测定装置中,调节并保持冰水浴3℃左右,可随时加减冰和水调节。

2.将热敏电阻温度计、精密数字温度温差仪等连接好。

3.用移液管取30ml环己烷加入干净干燥的冷冻管中,安装好热敏电阻温度计和玻璃搅拌器,温度计居下,下段距管底约1cm。

用木塞塞好管口。

4.先把冷冻管直接放入冰浴中,匀速上下抽动搅拌器,不要使搅拌器触及热敏电阻和管壁。

打开温差仪的电源开关,当温度达到7.5℃(较环己烷凝固点略高,低于10℃)时,按下“采零”键,温差显示窗口显示“0.000”。

然后按下“锁定”键,锁定基温。

按下定时“上”、“下”键,设定报时间隔为15s。

当温度达到7℃时,按“测量/保持”键,使仪器处于测量状态,即可进行测量,需要记录读数时,再按“测量/保持”键,转换至保持状态读数,读数完毕再按下“测量/保持”键,转回测量状态,继续跟踪测量。

每隔15s读一个数。

利用温度对时间作图,可以得到一条曲线,曲线水平段对应的温度可作为纯溶剂凝固点的参考温度。

停止实验,取出冷冻管用手心温热至环己烷晶体全部熔化,重复上述操作测定凝固点二次,取平均值。

5.用分析天平称取0.15-0.20g纯萘丸加入到环己烷已融化的冷冻管中,立即塞好管口,搅拌使萘完全溶解,然后套上外管,放入到冷却浴中,温度降到6.5℃左右时开始读数,按上述方法测定溶液凝固点二次,取其平均值。

五、记录和数据处理

室温:

大气压:

湿度:

纯溶剂(环己烷)

溶液(环己烷+萘)

时间

(min)

温度(℃)

温差(℃)

时间

(min)

温度(℃)

温差(℃)

1次

2次

1次

2次

1次

2次

1次

2次

0.25

0.50

0.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3.25

3.50

3.75

4.00

4.25

4.50

4.75

5.00

5.25

5.50

5.75

6.00

6.25

6.50

6.75

7.00

7.25

7.50

8.75

9.00

9.25

9.50

9.75

10.00

10.25

10.50

10.75

11.00

11.25

11.50

……..

分别用温度(或温差)对时间作图,确定环己烷凝固点T0和溶液凝固点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