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下教语文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348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30 大小:11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下教语文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0页
人教版六下教语文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0页
人教版六下教语文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0页
人教版六下教语文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0页
人教版六下教语文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下教语文案.docx

《人教版六下教语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下教语文案.docx(2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下教语文案.docx

人教版六下教语文案

课题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认识价值。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课文没有泛泛介绍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而是将作者对科学家生命的理解融合在一起,显得文采斐然。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分析、顽强、乏力、诞生、里程碑、卓有成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搜集居里夫人的资料

教学

时间

二课时

 

一次备课

复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出示居里夫人照片,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美丽端庄的女士是谁吗?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学生交流。

3、听了大家的介绍,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居里夫人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较难书写的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三、合作交流,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

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听写词语

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侵蚀、隐退、乏力、荣誉、头衔、人声鼎沸、卓有成效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说说居里夫人是怎样的人,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三、合作交流,解读“美丽”

(一)解读美丽(执着追求)(3---6自然段)

1、读课文,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外,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3—6自然段,文中第四自然段有一句话最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请你用直线画出来。

2、出示句子: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1)读句子,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2)生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刚才我们读3—6自然段,哪段让你的这种感觉最深?

(第三自然段。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著追求的句子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生汇报,从中你体会出什么?

5、根据学生汇报出示: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1)“可能”是什么意思?

(也许能,也许不能。

(2)从“可能”这个词语中我们还能体会到什么?

(居里夫人的工作有可能成功,但也有可能他们的心血全都白费了。

从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

(感受到的是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努力,她知道研究有可能失败,但她决不放弃。

(3)说明他们有一种什么精神?

(板书:

执着追求)

(二)解读美丽(献身科学)

1、你还从那些地方感受到这份美丽?

2、出示句子: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1)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体会。

(2)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居里夫人实验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环境非常的恶劣。

(3)指导朗读。

(4)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一锅只能冶炼20公斤,而且就这样一锅一锅的经过了几万次的提炼,才炼出镭。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3、刚才几名同学的回答,我们大家可以看出,当时的环境非常的——恶劣,实验过程又非常的——复杂,在这一锅一锅的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中,还会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我想不仅仅是失败,而且还可能会面临外界别人怎么看待她?

会怎么说他呢?

同学们想象一下。

(嘲讽、冷言冷语)

4、出示句子:

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1)读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2)“成吨”是多少?

那0.1克镭是多少?

请关注你们的笔尖,笔尖上的一小点那么大就是0.1克。

这在写法上叫什么?

(对比)

(3)指名读,你们还从中体会到什么?

(4)体会到了他们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实验过程的漫长而艰辛。

(三)解读美丽(淡泊名利)

1、出示句子: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1)读句子,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背诵这句话。

2、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哪里?

(淡泊名利)

3、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

交流有关句子。

四、解题释疑,升华美丽(全文整合)

1、出示句子:

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1)读句子,思考:

在居里夫人眼中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2)生交流。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我想现在你们一定有更深刻的理解。

谁能说一说什么是真正的美丽?

3、为什么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呢?

五、拓展

朗读课后“阅读链接”,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魅力。

一、1.简介居里夫人。

 

一、(同桌互批)

跨越百年的美丽

外在美美丽端庄

执著的探究精神

执著的信念与追求

内在美巨大贡献

淡泊名利

将下列四字词语归类。

目瞪口呆五彩缤纷对牛弹琴口是心非万紫千红枝繁叶茂画蛇添足

姹紫嫣红手疾眼快鹤立鸡群绿树成阴画龙点睛头破血流花红柳绿

1、含动物名称的:

2、含有人体器官的:

3、描写颜色的:

4、描写树的:

 

 

课题

19*前年梦圆在今朝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叙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

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捆绑、振奋、嫦娥奔月、炎黄子孙、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概况,丰富背景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

时间

二课时

一次备课

复备

一、出示课题,解题,质疑

1、说说课题字面的意思,特别理解“圆”的意思,“圆”就是使完满,使周全的意思;

2、质疑,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归类梳理,大致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问题:

千年的“梦”是指什么?

千年“梦”是怎么圆的?

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

3、提示学生边读边思考:

课文写了什么梦?

怎么圆的?

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3、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4、“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

5、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6、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

“神州五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

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

把“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7、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8、谈谈神州七号升天的情景和我们全国人民的激动场景。

当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9、如果把我们“神七”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你想怎么写?

10、交流评议。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课题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文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再运用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教学目标

1.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诞生、洗澡、机械、司空见惯、见微知著”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课前准备

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

教学

时间

二课时

 

一次备课

复备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呢?

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为什么么能取得伟大的成就吗?

 教师小结: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找到了真理。

难怪有人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课题)

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后,对这句话还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一)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作者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说明这一观点的?

学习给课文划分层次。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指名说说自己的看法)

四、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重申论点,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

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说明自己的观点,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文中所举的三个例子中,去找寻答案吧。

  

(一).自学课文2-6段,学习三个事例,感受用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在读书交流的同时设置填写表格: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找到真理

 

 

 

 

 

 

 

 

(二)反馈交流填写情况

1、小组讨论

2、这三位科学家能从平常的事情中发现了真理,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他们身上领悟到了什么精神?

同学们的看法正如课文第二段中写到的: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文字

这里的“?

”和“!

”指什么?

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怎样才能把“?

”真正换成“!

”,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学习六、七、八自然段。

 1、自读六、七、八自然段。

 2、小组交流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全班重点研讨“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

 

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

二、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1、回读全文,谈谈课题的含义。

2、感悟文章的思想。

 

(1)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2)引导学生以“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为题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巡视,参与讨论。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三、再读课文,体会特色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在交流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议论文写作时应有严谨的结构,充分表达各自见解,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

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4、小结: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开篇提出论点,中间证明中心论点,结尾重申中心论点,总结全文,使得文章结构清晰,首尾呼应。

四、激发情感,提升感悟

课文中的科学家们那么热爱科学、勇于探索,这些崇高的思想为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他们是全人类的功臣!

他们的光辉事迹,极大的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献身科学事业。

我们更深深地体会到,科学研究需要的是求真务实、一丝不苟;需要的是严谨认真、持之以恒,更需要的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五、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篇论说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出示《怀疑与学问》                                  

2、交流,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

3、两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来写一写论说文。

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

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4、指名读小练笔,共同评议

 

 

1、形近字辨析:

澡()械()枚()域()逆()

噪()戒()玫(  )或()塑()

2.在下文的横线处填入合适的成语

(1)“故圣人     ,睹始知终。

(2)夏日里的故乡,偶尔烈日当空也能下着绵绵细雨,对于我们却是    的事情。

(3)“闻简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谓     。

(4)面对困难我们只有     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课题

21*我最好的老师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

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这篇课文结构清晰简洁,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强调、驳倒、权威、糊弄、饶有趣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教学

时间

一课时

 

一次备课

复备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小学的六年生活即将结束了,在这六年中,你一定遇到不少的老师。

他们当中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

板书:

我最好的老师

  2、这节课让我们去认识一位最好的老师。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请你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①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 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

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

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

(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阅读短文《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1、填空。

“望”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望”在字典里有五种解释:

①向远处看;②探望;③盼望,希望;④名望;⑤对着,朝着。

下面的“望”应取哪种解释?

(1)喜出望外()

(2)一望无际()(3)望风而逃()(4)德高望重()

2、扩句。

(1)怀特森先生是老师。

(2)这是教训。

3、修改病句。

(1)全班同学都完成了作业,还有小明一个。

(2)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3.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自己满意的习作,为整理个人习作集做好准备

教学

时间

三课时

 

一次备课

复备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创设交际的情境

在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参与“神五”研制的科研人员等一代又一代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努力下,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

网络拉近了人们交流的时空距离;克隆技术使人类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繁衍新的生命……但是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为我们的生存带来了新的问题:

环境污染、交通负担过重、土地严重沙化、网络严重影响了一部分青少年的生活……

2.发表观点,激发交流愿望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鼓励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二、启迪思维,开展辩论

1.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也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弊大”,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行辩论。

(根据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推选辩论主持人。

如果学生较多可以分为两组或三组进行)

2.在辩论中怎样才能说服别人,使自己的观点有立足之地呢?

①认真搜集说明自己观点的具体事例和材料

②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根据其发言据理进行反驳。

③预测对方会从哪些方面提出相反的意见,己方该怎样反驳。

④注意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事例,条理清楚地进行表达。

⑤组内团结协作,从不同的侧面丰富资料。

2.自己准备相关的资料

3.小组内讨论交流,进行资料整合和组内分工。

4.学生就自己的观点双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的进行指导、点拨(注意学生是否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例子,表达的条理是否清楚。

三、教师总结,深化认识

教师总结: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为人类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在我们惊叹科技的伟大与神奇、享受科技为我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尽量减少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副作用。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成长是我们生命的永恒的主题,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汇成了我们丰富的生活轨迹,带给了我们快乐、醉人、难忘、忧伤等不同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令我们的童年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今天让我们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流于笔端,共同分享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读书,明确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三、调动储备,精心选材

1.读了作文提示,相信你的头脑中一定会浮现出生活中的一幕幕情景,请选择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和同桌交流交流吧。

2.你与同桌交流的同时是不是又想起另外的一些事情呢?

赶紧拿起笔来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吧。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四、修改习作,评价赏析

1.学生自改

请将你的习作朗读两至三遍,对照习作要求自己进行修改。

2.小组内同学互评互改

①画出值得欣赏的地方,并说说好在哪里。

②对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还有好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来。

3.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润色作文。

4.精彩赏析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说说好在哪里(着重注意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能够打动别人)。

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1.赏析后再次修改作文,誊抄作文

2.汇编成册

①将自己满意的习作整理起来,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分类或按时间)

②写“编者的话”,并按次序编写目录

③装订成册,拟订书名,加入个性化设计。

六、展示作品,互相学习

同学们的习作册犹如一朵朵浪花,记录了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充满着朴素稚拙的纯真童趣,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