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797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词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典诗词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典诗词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典诗词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典诗词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典诗词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docx

《古典诗词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词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典诗词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docx

古典诗词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

古典诗词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

马吉山

内容提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教的传统,而古典诗词又是文化中的精品,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古诗词教育,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从诗词的形式和内容方面进行艺术的探讨,并结合基础教育阶段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以及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的特点,从中进行分析论证,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古典诗词,不仅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气节,培养审美力和想象力,促进语言的学习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古典诗词基础教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告诫他儿子说:

“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并说:

“不学诗,无以言”.[2]诗歌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始终闪耀着诱人的光芒。

古代的诗歌用途很广:

赠别、贺仪、互勉、助兴、或者配乐歌唱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

《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3]此处的咏歌,就是先民最早的口头创作,也是诗歌创作的最初源头。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诗歌由最初的:

 “旧时王谢堂前燕”变成了最具有可读性、审美性、欣赏性的文学体裁。

这是文学发展与繁荣的象征,同时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尤其是古典诗歌,他是中华民族语言大家庭中的瑰宝,如果说文学是语言是王子的话,那么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是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在形式上说:

古典诗词大多语言精炼、结构齐整、平仄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从内容上说,古典诗词内容庞杂、包罗万象。

使每个入室探宝之人都会尽兴而去,得其之所需。

基础教育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个体依耐性由家庭和学校向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是个体人格形成的重要年龄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的知识、情感、意志趋于成熟与定型的阶段。

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古典诗词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性、想象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熏陶,同时对纯正文学鉴赏力和高雅的艺术品位的培养,以及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古典诗词的美学特质

(一)、在形式上说:

 古往今来,探讨诗词艺术美的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

但我认为,古典诗词的这种魅力,并不是其内容和题材有什么特别之处,最主要的还是得益于其艺术表现的形式美。

其来源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古典诗词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它的格律美。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总结新诗有“三美”:

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其实,很多新诗都难以达到这个要求。

相反,大部分的古典诗词却能符合这个标准。

我们知道,押韵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古代的诗、词、曲都是能够吟唱的,所以才统称为诗歌。

古典诗词的格律,包括篇章格式、声律、韵律、句律诸方面。

由于汉语的特点是单音成词,双音词特别多,古典诗词基本上又是以两个字为一个节奏,使用虚词很少,十分讲究四声协调、对仗工整、音节相等、顿挫相间,读起来就会感到抑扬有节、朗朗上口,而且一般篇幅不长,容易记忆,这就更能体现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具有回味不绝的回环美。

在外观上,古典诗词则具有明显的对称性,于错落中更能体现出均衡匀称的美学原则。

而一些现当代新诗,由于太过自由无拘,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一个句子有时多达二三十字,有些甚至连诗歌最基本的特征——押韵也不讲求,实在令人难以卒读。

所以,能够流利地背诵一二百首古典诗词的大有人在,而能够完整地背诵七八首现当代新诗的人却寥寥无几,有些新诗甚至连作者本人也背诵不了。

 

(二)、在内容上说:

 1、古典诗词里的爱国主义精神.

俗语云: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诗人。

诗歌所反映的正是诗人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担忧,表现在诗里,就是那一首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当我们读到杜甫的: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4]感到诗人对官军收复失地的兴奋之情,当我们读到: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一个老人对收拾失地的牵挂;壮志难酬 至死不休;当我们读到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6]表现了他对壮年英雄气概的回味。

我们从陆游的诗里读出了壮志未酬,在辛弃疾的诗里 读出了;“气吞万里如虎”[7]从文天祥诗里读出了无奈与忠肝义胆。

从林则徐诗里里读出了执著.从潭嗣同的诗里读出了义薄云天;从屈原的诗里读到了无可奈何……等等,都集中体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诗人置个人安危与不顾,把国家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挺身而出,奏响了一曲曲壮丽而豪迈的人生之歌。

岳飞精忠报国,戚继光抵御外辱,秋瑾巾帼不让须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青少年学生通过学习爱国人物的爱国诗篇从而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

2、古典诗词内容中的中华民族的独特个性和精神风尚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作为古代科举考试的必修课目,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正统文学,直接或简接地却都是深刻地影响并塑造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在气质。

写景状物,抒情言志,寓理载道,可以说诗词涵盖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最生动、最集中、最具体的体现。

可以说,一部中国的诗歌史,就是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和文明史,因而诗词的至尊地位是其它门类的艺术术无可替代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国人历来崇尚诗歌。

古代的儿童进学伊始首先背的就是《三字经》,如今的小孩还未上学就会背唐诗;屈原在做完《离骚》之后悲愤跳入汩罗江,陆放翁在题壁《示儿》之后瞑目,现代有很多烈士写下就义诗;古代墓志有诗,当今碑铭有诗,等等,都说明中国人与诗有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

孔子云:

“不学诗,无以言”,说:

旧体诗“一万年也打不倒。

因为这种东西最能

反映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尚”。

因此可以说,诗歌造就了中国文化,也造就了中国的人文气质,否定古代诗歌,就等于是否定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体系。

3、优秀的古典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力。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雪融化了是水,雪融化了也可以是春天,诗歌教育就是要发挥想象力,进行夸X、对比、分析、判断、以致超越常规在雪中看到春天的希望,并且在欣赏诗歌过程中,培养学生纯正的审美价值取向。

如可以通过学习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8]的奇特想象,欣赏杜甫的“齐鲁青未了”。

[9]齐鲁大地春回大地、一碧千里的广阔景象。

沿着诗人的足迹我们“东临碣石,以观沧海”[9]可以“长风破浪”。

还可以听到“羲和敲日玻璃声”[10]: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11]的目的,让我们知道“怒发冲冠”“飞直下三前尺”[12]“百发三千丈”这些学习,可以使刚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增强求知欲和好奇心,给想象插上腾飞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中去探珠觅宝。

巴尔扎克说过: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美育的重点是美感的培养和教育,而美感教育必须承认美的多元性。

而今更应该如此,随着个性意识的增强,美更加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古典诗歌发展了几千年,在这么漫长的发展岁月里,随着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统治阶级的干预,美也出现的千差万别的不同美质,如“齐王好紫衣”、“楚王好细腰,宫人尤饿死”这样环肥燕瘦的局面。

学习古典诗词,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审美眼光,培养他们从不同层次上发现美,感知美,然后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观。

即要学生升堂入室,揽天下之奇珍为我所用,同时也要神而化之,不循规蹈矩,XX学步。

要扩大视野,使学生先了解全豹而后知其一斑。

更不能让学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基础教育在人的一生是非常的重要的,在基础教育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一生受用无穷。

学习古典诗词,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对于提升学习成绩,美化心灵,陶冶情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以在: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3]中感受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

可以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4]感受矢志不渝;可以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5]里面感受烈士暮年的英雄气概,可以在《大风歌》中体会志得意满;可以在《长歌行》中感受韶华易逝.可以在“力拔山兮气盖世”[16]中体会英雄末路。

在“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17]中体味恬淡。

也可以“对酒当歌”“深巷听雨”“梅子留酸”“马踏山径”也可以“青春做伴”“洞庭赏月”“中秋寄怀”。

古典诗词里有“长河落日”“日月之行”“骏马秋风”“落日照大旗,马鸣风啸啸”。

[18]“明月照积”[19]“大江流日夜”。

也有“小桥流水”“吹面不含杨柳风”“春雨杏花”“雨打梨花深闭门”[20]“闲挂小银勾”[21]“红肥绿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2]可以在诗歌的王国里感受:

王维的超脱,李白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李商隐饿艳丽,X仲淹的忧国忧民,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李贺的奇瑰,辛弃疾的爱国之思,陆游的爱情绝唱。

因此,古典诗词就想一个知识的万花筒不管从那个方面进去,不管从那方面看,里面都是其乐无穷的。

他的知识含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古典诗词的学习,对于美感教育,对于审美趣味的培养,对于感受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的传承都是不可缺少的。

4、学习古典诗词有助与语文的学习

 汉语就是诗的语言。

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汉语就是在诗的氛围中成长的,在与诗的相互交融中各自得到了丰富,形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汉语的每一个字都有丰富而独特的含义,同时音有同字,字有同音,毫不夸X地说,汉语字字句句都是诗,它的独具特色语言艺术的魅力,是世界上任何国家的语言都无法比拟的。

[22]http/cmxyyhk.blog.163./blog/static/17592/而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语文学习非常的重要,学好语文,不仅有助与其他各门学科的学习,而且对个人的认识,情感,意志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说过:

“语言是最聪明的人用最笨的办法学的”。

他需要理解,积累不单纯只是简单的记忆。

“记忆住的东西不一定理解他,而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等深刻的记住他”。

古典诗词是古代优秀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习优秀的古典诗词,不仅有助于培养纯正的文学审美趣味,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诗歌在中华文化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古典诗歌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诗词的价值主要个体对生命感悟与体验,传统诗词的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诗人词人对生命的感悟与体验,可以说是一种基于美育上的认识。

中国古代的诗人词人如果没有从生命意识上对自己进行认识,就不会从生命美学的角度对古代诗词进行大量的创作,并且还遗留后世,同时也对现代诗词产生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从某一方面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反映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活、面对生活和创造生活。

可以说,古典诗歌是社会人生经验的浓缩,是人类真善美情感的结晶,是可以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的,也可以塑造青年学子美好的心灵及健全其人格的。

因此,古典诗歌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

中国传统诗词不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诗词经历了磨练和推敲,它对现代诗词的创作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并对现代诗词的发展和创新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三)、从语言特点:

古典诗词的魅力体现在它的辞采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辞藻美是诗歌审美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孔子云: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陆机《文赋》云:

“诗缘情而绮靡”,“其遣言也贵妍”。

X勰《文心雕龙》云:

“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辞必巧丽”。

这些论述,都是强调诗歌遣词用语的重要性。

古代诗人常用双声、叠韵、叠字、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炼句、炼字、诗眼等艺术手段,以求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至于诗人们为选词炼句而苦苦求索的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

如贾岛“推敲”的故事,王安石改诗用“绿”字的故事,齐己咏梅“一字师”的故事……难怪贾岛在《题诗后》感叹: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诗圣杜甫也云:

“为人性僻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尽管古代诗人对辞藻风格的追求有自然天成与华丽雕饰之分,但都能力求做到准确、形象、精炼。

相比之下,一些现当代新诗的语言以丑为美、杂乱无章,有的简直就是散文句子的分行排列,有的玩弄文字游戏而不知所云,这又何来诗美可言呢?

 

  古典诗词的魅力还体现在它的含蓄美。

含蓄也是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之一。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是因为古代诗歌的体制一般比较短小,一首诗词的字数句数都是固定的,所以诗人在创作时必须以小见大,以少见多,短中见长,浅中含深,以最少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

此其一。

其二,从欣赏的角度看,诗歌的含蓄美具有言简意丰、言近旨远的作用,能使读者展开积极的想象和联想,激起读者的欣赏情趣,“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产生“一唱三叹”的审美效果。

如秦观的《鹊桥仙》词,一开头“纤云弄巧,……”但如何“纤”?

又怎样“巧”?

作者没有明说。

短短四字,给我们带来的则是无限的联想与暇思……再如李峤的《风》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全篇未着一个“风”字,却句句写风,从风引起自然界的变化状其形态,区分其季节性和类别。

正所谓:

“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这种委婉曲折的含蓄美,在古典诗词里可以说俯拾皆是,而求之于现当代新诗则是少之又少。

(四)、从意境上说:

古典诗词的魅力体现在它的意境美。

诗歌是抒情的产物,其最重要的特质即在于它具有兴发感动之作用。

中国诗歌以抒写情态为主,比较注重对自然界或人事界的感发,而这种感发主要通过营造意境来体现。

西方诗歌重视的是意象模式如何安排制作的技巧,更多使用叙述、描写和提炼典型的方法。

何谓意境?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云:

有意境,“写情则沁人心肺,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也。

”他在《人间词话》中又云: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王昌龄在《诗格》中,把物、情、意的合一,作为好诗的标准。

若以此标准来衡量,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是如此,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杜牧的《清明》也是如此,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如此。

由于体式的关系,古典诗词比较容易求得心中的感发与诗律的自然结合,使诗人的主观感情与外界景物融合为一,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读一首古典诗词就好象在欣赏一幅画。

所以说,富于形象,追求意境是古典诗词的特点。

 二.基础教育中古典诗词的重要性

“概括”的说:

基础教育是指人们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中小学校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

具体说基础教育就是“幼、小、中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它是一个人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所必需的途径。

每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都将要生存与发展。

在农业经济时代, “有力气”基本上就可以;到了工业经济时代,有力气可以生存,没有技术技能就难以发展;现在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必须要有知识,更需要有驾驭知识的能力,否则就难以发展,难以实现自身价值。

http/cmxyyhk.blog.163./blog/static/17592/[23]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文化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照亮千年。

中国又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早在《礼记》中就说: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24]“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

[25]亲身到一个地方,那里的教育情况就可以看出来,凡是老百姓温柔敦厚的,那便是诗教的结果;老百姓不仅温柔敦厚而且很聪明,那便是学《诗经》学得很深入了。

在当代,社会功利化的负面影响了学生的道德成长,并使一些学生出现了信仰危机,在现代文明营养不良的情况下,或许可以借助古人的思想弥合这些伤口,用古诗词强烈的人文阳光做引导的方向,因此,“诗教”在今天仍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正在成长时期的青少年尤其重要。

基础教育在人的一生是非常的重要的,在基础教育阶段。

学习古典诗词,可以有效的保证语文的工具性学科的地位。

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基础教育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在身体,智力的发展都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也是一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

根据人格心理学研究表明: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发展最丰富和最富变化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人求知欲和好奇心发展的顶峰时期,在青少年阶段尤其要注重培养广泛的兴趣和浓厚的求知欲,以便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习的最佳动力。

只有永葆持续不断的兴趣,才能在学习、事业或科学研究上取得骄人的成绩。

岁月无情!

古今的多少煌煌巨论、治世良策,都已销声匿迹、灰飞烟灭;而李白、孟浩然的一首短短20字的《静夜思》、《春晓》,至今却是三岁的小孩都能背诵。

个中原因何在?

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俗话说: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古典诗词之所以能够流传千百年,料想其必有某些独特感人的魅力所在。

正因为有这种感人的艺术魅力,古典诗词才具有这么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古典诗词,可以养成记诵的好习惯,古典诗词大部分都是押韵的,起来琅琅上,非常的容易记诵,诗歌是最适宜朗读的文学作品,富有节奏和韵律,注意句法的整饬和变换,语调上高低缓疾,抑扬顿挫。

因而特别容易记住”.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体现出本国家或民族独特审美情趣的文明,它是一种民族精神、气质、品质、操守的集中体现,也是百姓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

 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确历史悠久,人文积淀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和感情的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石,因此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上意义深远。

语言文字不仅是积累,更多的是一种载体,传承的是一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体现在书本的文字上,更渗透到了孩子们的思想中,培养他们做人的一种素养,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也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的现今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文化是有根基的。

尤其是传统文化,他与现代文明是一脉相承的。

这只是源和流的问题,在今天尤其人文科学备受冷落,究其原因,除了学科自身的吸引力与实用性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

知识经济看重的是知识转化为经济的最大产值,市场经济要求的是资源在市场的最大利益化。

而人文学科,尤其是传统的人文学科就面临举步维艰的局面,就如鲁迅在《十四年的读经》中所说的一样:

“论语感化不了德国兵,易经咒不翻潜水挺”。

加之,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时代跨度大,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再者有不是当下之所需。

我们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比古人有更高的科技成就,这一点是值的夸耀的,但是我们不敢保证我们在道德修养上高与古人,这是不敢保证的。

人文科学有他自身的发展逻辑,不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依据。

我们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自觉的维护民族传统,大力提倡民族文化。

国家也是如此,曾三令五申的强调要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归根结底就是保住咱们民族的精华。

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保证的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

[26]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新时代的主人。

只有也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他们才能自觉的学习,继承并发扬,并确保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古代就有诗教的传统.《论语》里面的兴,观,群,怨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古典诗词不仅有着优美精炼的语言,严谨的结构,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包罗万象.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有歌颂爱情的,有斥责奸臣贼子的;有高歌爱国之思的,有抒发个人抱负,有批判现实的,有寄怀远古圣贤的,有讴歌民族英雄的,有表白个人心迹的……学习古典诗词,让他们感受到古典诗词里面包含的美,进而逐层深入推广到文化的推广和发展.文化的发展,除了文化自身的原因(文化自身的价值和实用性)还需要后人在不同时期给他阐释与注解,给他注入新的活力至于说到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用处,我个人以为也就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的富于联想的活泼开放的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

关于这种功能,西方的接受美学也曾经有所论及。

按照西方接受美学中作者与读者之关系来看,则作者的功能乃在于赋予作品之文本以一种足资读者去发掘的潜能,而读者的功能则正在使这种潜能得到发挥的实践。

而且读者在发掘文本中之潜能时,还可以带有一种“背离原意的创造性”,所以读者的阅读,其实也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而这种过程往往也就正是读者自身的一个演变和改造的过程。

 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 中国传统诗词对现代诗词的创作和欣赏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传统诗词有一定的历史发展链条、地位和作用,各个朝代都有其发展空间,都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现代诗词发展和创作,传统诗词更是现代诗词发展和创作必不可少的渊源和根基。

因此,可以说,没有中国传统诗词的繁荣和发展,就不会有现代诗词的争鸣和创新。

传统诗词在现在的发展与创新主要是语言上进行了大的改动。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现在诗人、词人对语言的要求远比其它文学形式要高。

现在诗人、词人在创作中是把诗和词的语言转化成了个性的语言。

现在诗词的语言在传统诗词的基础上主要体现在情感的开放,思想的解体,政治的浓缩,人性的时尚,美育的活化。

综上所述:

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推行古诗词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高雅的艺术鉴赏力、并且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尤其是在传统文化日渐衰微,人文学科发展举步维艰,人文社会科学出现高投入,低产出,耗能大 ,成果少的情况下,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提倡古典诗词教育,重新重视诗教的传统,不仅有利于文化的发展,而且在重新定位与思考人的价值,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是不容忽视和十分必要的。

文献索引:

[1][2]转引自吴维中等选编的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XX大学  11页.

[3]毛亨 《魏古注十三经. 毛诗》  中华书局   1998,1版   1页

[4]杜甫 《闻官军收XXXX》  转引 吴熊和 等  《唐宋诗词探胜》   XX人民   1981,9版

[5] 《唐宋诗词探胜》   XX人民   1981,9版 221页

[6]辛弃疾 同[5]  471页

[7]同[6]     472页

[8] 杨伦 《杜诗镜诠》  XX古籍  1980,7月  21页

[9]        《汉魏南北朝始选注》  1982,7版 111页

[10] 李贺   《秦王饮酒》同[5]  221页

[11]钟嵘  转引同[1]54页

[12]黄啸秋 选 陈新注 《唐人绝句选》  中华书局  1982.2版 48页

[13]周振甫  《诗经译注》 中华书局   2007,7版  180页

[14] 屈原    《楚辞》  远方 2005,9版    21页

[15] 曹操  同[9] 113页

[16] X邦   同[9]  1页

[17] 陶渊明   《园田居》 转引 《诗今注》 上册 XX大学中文系  83页

[18][19][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