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585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案.docx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案.docx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案

4.2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一些友谊的特质;认识到对友谊的理解会存在的一些误区。

能力目标:

能澄清对友谊认识的误区,提高辨别能力;能够对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与朋友相处时能坚持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接受友谊的改变;能体悟到竞争本身不会伤害友谊;能认同友谊必须要坚持原则。

重点

友谊的特质。

难点

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正确对待竞争。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友谊的特质,掌握交友原则;正确认识网络交友与现实交友的关系,努力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2.学会正确对待友谊,能正确处理交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

3.珍视友谊,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学习重点:

友谊的特质。

学习难点:

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正确对待竞争。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友谊的特质

(1)友谊是一种       。

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要不尽相同,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

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2)友谊是          。

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

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3)友谊是一种        。

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

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2.友谊的澄清

(1)友谊不是      的。

我们要学会     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     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    。

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友谊不能没有     。

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这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

其实,当朋友误入歧途时,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4)友谊可以带来     ,让人向往;有时也会带来     ,增添烦恼。

梳理对友谊的感受,澄清对友谊的认识,是我们成长必经的历程。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四、合作学习

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1.友谊为什么能如此打动我们(友谊的特质有哪些)?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要不尽相同,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

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

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

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2.友谊是一成不变的吗?

谈谈自己的理解。

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自己变了,对方变了,或者环境变了……在这些改变中,有些友谊得到保持,而有些友谊则逐渐淡出。

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3.如何处理竞争与友谊的关系(竞争会伤害友谊吗)?

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4.朋友相处为什么不能没有原则?

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

其实,当朋友误入歧途时,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5.在友谊的长河中跋涉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体验?

友谊可以带来快乐,让人向往;也会带来困扰,增添烦恼。

在友谊的长河里,我们深深浅浅地跋涉着,经历着不同的体验,累积着各自的感受。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部编版)最新精品教案-4.2深深浅浅话友谊

4.2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认同友谊的一些重要特质。

(2)能接受友谊的改变。

(3)能体悟到竞争本身不会伤害友谊。

(4)能认同友谊必须要坚持原则。

2.能力目标

(1)能澄清对友谊认识的误区,提高辨别能力。

(2)能够对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

(3)与朋友相处时能坚持原则。

3.知识目标

(1)知道一些友谊的特质。

(2)认识到对友谊的理解会存在的一些误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友谊的特质。

(2)友谊的澄清。

难点:

友谊的澄清。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深深浅浅话友谊》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和“在集体中成长”。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本课由“友谊的特质”和“友谊的澄清”两目内容组成。

第一目围绕“友谊为什么能如此打动我们”这一问题,阐述了友谊的重要特质。

第二目围绕友谊的改变、竞争对友谊的影响、友谊与原则性等常常令学生困扰的问题展开,通过学生的探究与分享,对这些问题逐个进行了澄清。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开展调查活动,提问学生:

在友谊中,什么特质是重要的呢?

请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

展示友谊的特质:

理解、信任、亲密无间、帮助、忠诚、趣味相投、平等、诚信、相互喜欢、支持、友善、陪伴,等等。

教师统计调查结果,并总结: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结交朋友既有欢乐,也有苦恼。

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友谊的特质、澄清交友的误区。

学生选出三项友谊的特质,并简单说说理由。

通过问题调查,让学生在自主回答中初步说出对友谊的看法和期待,发现学生在交友方面的误区。

探究新知

一、友谊的特质

展示材料:

管鲍之交

“管鲍”是指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和他的朋友鲍叔牙。

管仲年轻时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之后,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十分贫困,总是多分给管仲一些,绝不认为管仲贪心;管仲帮助鲍叔牙做事时,不一定每件事都做得很好,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蠢,而理解那是受客观条件所限;管仲做官,曾三次被逐,鲍叔牙深知并非管仲人品不好,或是干得不出色,而是时机和运气问题。

管仲深情感叹道: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经鲍叔牙的推荐做了齐国之卿,帮助君主大力推行改革,使齐国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现在,人们常以“管鲍之交”形容友谊笃厚。

生命的一半

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歌德与席勒是亲密的朋友。

尽管他们在年龄上相差很大,并且性格气质也有很大不同,但是共同的追求和对文学的热爱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席勒写《威廉·退尔》的剧本时,歌德便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全部提供给席勒。

而歌德的《威廉·麦斯特》的写作,也得到了席勒的鼎力帮助。

席勒英年早逝后,歌德无比悲痛地写道:

“我失去了一个朋友,同时也是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

教师提问:

阅读以上关于友谊的故事,说说这些友谊的可贵之处。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45页第一个“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回答问题。

(1)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心里的滋味。

(2)帮助朋友,是否意味着自己会受到损失?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展示知识点:

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

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45页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回答问题。

古人云:

“君子之交淡如水。

”也有人说:

“多个朋友多条路。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展示知识点:

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

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与分享,总结材料中体现出来的友谊的特质。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中外名人的友谊故事,启发学生对友谊的特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对学生交友有正面的引导。

 

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让学生分析情景,感受交友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重点理解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以及友谊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这两个特质。

二、友谊的澄清

展示材料:

刘国梁和孔令辉,既是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又是情同手足的合作伙伴。

他们师出同门,同时披上国字号战袍。

在那个鲜花遍开的五月,“六载朝思暮想,一夜春华秋实”,喜捧斯韦思林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奖杯)的激动荡涤着年轻的梦想,两个要好的朋友又一起打进男子单打决赛。

可是,当男子单打冠军杯真的摆在面前时,这对好朋友突然意识到结局的残酷:

自己的胜利就意味着好友的失败。

可贵的是,在赛场上,他们完全展示出自己的智慧和才艺。

刘国梁以奇制胜,孔令辉稳中带凶,激烈的比赛战至决胜局。

最终,左右开弓的孔令辉成为男单新科状元。

没有想像中的欣喜若狂,我们看到的是异常平静的孔令辉,还有他脸上那甚至有些不好意思的笑容。

刘国梁的脸上掠过一丝失望,但毕竟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夺得了冠军,他的祝贺是发自心底的。

这场比赛让两个好朋友懂得了怎样面对竞争与合作。

在后来的比赛中,他们又携手夺得男子双打冠军。

教师提问:

(1)竞争会伤害友谊吗?

(2)刘国梁和孔令辉在训练和比赛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友谊会变淡吗?

淡了的友谊有必要维持吗?

展示知识点:

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自己变了,对方变了,或者环境变了……在这些改变中,有些友谊得到保持,而有些友谊则逐渐淡出。

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不一定伤害友谊。

(1)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2)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47页“探究与分享”活动,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作为小川的好朋友,“我”应该怎么做?

(2)答应小川的要求才算是他的好朋友吗?

(3)应该为朋友做任何事情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展示知识点:

3.友谊要讲原则。

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这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

其实,当朋友误入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学生阅读材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通过事例分析,让学生深刻思考竞争对于友谊的影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态度,正确处理因为竞争带来的友谊的困惑。

另外,让学生懂得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正确处理友谊变淡的问题。

 

探究活动体现了学生交友过程中易出现的一些交友误区。

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交友的原则和方法。

课堂总结

展示本节知识结构。

归纳、梳理知

识点。

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

1.现代社会,年轻人十分注重自己的人气指数,你认为我们中学生要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就必须()

A.不与志向不同的同学交往

B.具备诚实、友好、负责任等品德

C.扩大交往范围,与社会上各种人交往

D.不失身份,等待班上的同学主动与我交往

2.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结交了十几个有志于爱国工作的朋友。

他们用“以天下为己任”来相互勉励,一起研究学问,一起探索救国之道。

和他在一起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中国革命的栋梁之才。

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要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

②君子与君子交朋友,小人与小人交朋友

③青少年交朋友时,要注意真正的友情与“哥儿们义气”的区别

④友谊是天地间最可贵的东西,真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的一种安慰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小萍和小美在小学时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升上初中后,两人分在不同的班级,小萍结识了其他新朋友,渐渐地与小美不那么亲密了。

小美觉得很郁闷。

如果你是小美的朋友,你会这样劝慰她()

①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友谊得到保持,有些友谊则逐渐淡出

②既然小萍已经结识到新朋友,就不用与她交往了

③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④应该敞开心扉,真诚结识新的朋友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4.小李和小刘是一对好朋友。

期末测试时,小李有一道题不会做,恰好小刘坐在前面,小李就悄声让小刘把答案递给他,小刘()

A.应该帮助小李,把答案写在纸上,悄悄传给小李

B.不应该帮助小李,小李知道答案,总成绩就会超过自己

C.不该把答案告诉小李,要遵守考场纪律,这样帮他就是害他

D.可以悄声地提醒小李答题的思路,但不可以把答案抄给他

5.进入中学,我们与许多新同学组成新的班级,在与新朋友相处时,要做到()

①以自己为中心,处处占上风

②互相理解,和睦相处

③平等相处,相互尊重

④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参考答案:

1.B2.B3.B4.C5.C

回答问题。

通过几道典型例题,让学生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课后作业

检视自己对友谊的认识,看看自己是否“够”朋友。

(1)你对朋友的情谊会改变吗?

(2)你会跟自己的朋友竞争吗?

(3)你与朋友交往有哪些原则?

独立按时完成

作业。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问题思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友谊的认识,提高处理交友的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