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笔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441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笔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笔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笔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笔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笔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笔试题.docx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笔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笔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笔试题.docx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笔试题

单元综合测试一

一、简答题:

1、简述价格体系是如何决定产品分配的。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价格体系从两个方面解决社会总产品分配问题。

(1)购买商品与服务的支付能力。

(2)购买意愿

支付能力和购买意愿的平衡问题实质上就是商品市场价格和要素市场价格的平衡问题,最终起作用的是价格体系。

2、简述收益和利润的区别。

(1)收益指厂商出卖商品的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

收益包括成本和利润。

(2)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是指企业的经济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等同于超额利润。

3、简述影响市场机制作用的“市场失灵”。

(1)经济不稳定,即周期性的波动和高水平失业。

(2)竞争的缺乏。

(3)许多市场行为存在负的外部性。

(4)公共物品的提供

(5)财产再分配方面的欠缺。

4、简述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

(1)提供土地或原材料所获得的报酬叫地租

(2)资本的报酬叫利息。

(3)劳动力的报酬为工资及佣金、奖金等工资派生物

(4)企业家才能的报酬为利润,它可能为负值。

5、简述支出法下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

(1)消费支出。

这是居民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购买全部消费物品的支出,又称为个人消费支出。

(2)私人总投资支出。

这是一定时期内民间或个人用于购买投资品的支出,它与金融投资不同,是指实际资本的形成,可以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它即包括更新旧机器设备的重置投资,又包括净投资。

(3)政府购买。

这是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政府对企业和居民的转移支付。

(4)净出口。

这是指出口和进口额间的差额。

二、论述题:

1、试述在市场经济中生产是如何组织的。

这个问题包含三个问题。

(1)在不同的行业间如何分配资源。

(2)在每一个行业中由什么样的企业从事生产。

(3)在企业采用什么样的技术组合各种生产要素。

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认为是供求决定的价格体系决定了资源在不同行业的分配。

当某行业的供给远小于对该产品的市场需求时,市场供求决定起产品的价格较高,该行业企业可获得超额利润,受高额利润的驱使,社会资源向此行业流动;同理,当某行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很少,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价格低于生产成本,企业无法盈利,则稀缺的资源必然流出该行业。

从长期看,如果所有的企业由足够时间进入繁荣的产业,而离开衰退的产业,则繁荣产业由于进入企业增多,产量增大,使市场供求趋于平衡,在产品供给企业的相互竞争下,市场价格下降,则超额利润消失,企业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对于第二与第三个问题是个交织在一起的。

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在某个行业内,只有愿意并有能力采用效率高的生产技术的企业才能持续生产。

效率取决于两方面:

①所采用的技术能够生产出所需的产量

②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合理。

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就是:

在现有的市场价格下,要求企业以最低的生产成本生产特定产量,即要求生产技术能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实现最经济的生产要素组合。

如果某项技术虽能使企业在既定产量下使用生产要素数量最少,但所需的这些生产要素价格昂贵,同样不能降低生产成本。

对于某些行业内的企业,企业只有保持一定的生产成本水平,才能保证在现有市场均衡价格下获得正常利润。

因而所有企业必须采用效率最高的技术组织生产。

如果某企业采用比其他企业更有效的技术而降低成本,那么它会获得超额利润。

但其他企业会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争相采用这种新的技术,并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竞相降价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使该产品的市场价格降低,超额利润又趋向正常利润。

因此,如何生产的问题是由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动机和市场价格机制所共同决定的。

2、试述供给的科学含义以及影响供给的基本因素。

供给指在某一时间内,生产者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商品数量。

它包括新提供的物品和已有的存货。

这种供给是指有效供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生产者有出售的愿望和供应的能力。

影响供给变化的因素:

(1)价格。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价格和供给量之间有一种正向变动关系:

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随着价格的下降而下降,这就是供给规律:

一是劳动力的供给。

二是某些商品价格提高以后,人们开始把存货放出来,但价格上升到一定限度后,人们反而会采取观望态度,存货不再拿出,等待价格继续上扬。

(2)相关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产品的替代品涨价时,这种产品的厂商就会转向替代品的生产,从而减少这种产品的供给量;当某种产品的互补品涨价时,由于这种产品也会随之涨价,厂商就会增加这种产品的供给量。

(3)生产成本。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上升减少利润,从而使厂商的供给量减少。

在一般情况下,增加生产者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产品。

(4)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如预期产品价格上涨,生产者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会增加产量供给。

(5)生产者的数量。

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会增加产品的总供给量。

单元综合测试二

一、简答题

1、简述公共部门改革的主要内容。

(1)非国有化,指共有企业和公用事业的产权转移或私有化。

(2)自由化,主要表现为缓和对社会、市场和保护产业的管制,其口号是“市场和竞争是最好的管制”

(3)压缩式管理,是指压缩政府的社会服务职能,包括:

对公共项目系统排序,按主次在拨款中区别对待,中止效率和效益不佳的社会项目,有选择地降低社会服务的总体不平,逐步实行公共服务使用者付费制度以节约公共开支。

(4)公共服务社会化,吸引和鼓励私人资本和企业投入原来由政府或公共机构包揽的事业中,或把公共服务推向市场,使竞争中获胜者与政府签订合同承担该项任务。

2、简述我国公务员对决策过程的影响。

(1)决策机构在决策时,少不了专业化公务员的直接参与。

(2)立法机关制定的决策常常是指导性的,须行政机关加以具体化才能有效实施,在行政法规和措施的制定中公务员起着更大的作用。

(3)一些政策、措施弹性较大,公务员被赋予一定自由裁量权,因而他们对于作为决策客体的公民或企业来说是事实上的决策者。

(4)公务员在执行法律和政策、处理公务时,直接接触决策客体,掌握信息较多,对实际情况较了解,能发现与原有政策相关的新问题,这些信息对决策起着关键的影响。

3、简述降低自然失业率的政策措施。

(1)改善劳动力市场服务。

(2)扩大政府就业计划。

(3)排除政府障碍。

(4)提供培训

4、简述国际组织的作用。

(1)论坛功能

(2)协调功能

(3)沟通功能

(4)规范和管理功能

(5)资源配置功能

5、简述为实现产业政策目标可采用的政策措施。

(1)政府指引和协调,主要是按照市场原则和市场信号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劝导、指引、协商和合作等方法来协调企业行为,使之符合产业政策目标的要求。

(2)采取立法手段,干预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形成。

(3)采取经济手段。

(4)政策的直接干预。

二、论述题

1、试述货币传导机制

(1)货币量的变动对利率的影响。

过度的货币供给最终会引起利率下降:

货币供给过多迫使人们减少手中持有的货币量,将这些货币用于购买债券或者转入储蓄账户等,这时可贷资金的供给增加,从而产生利率下降的压力。

(2)利率的下降降低了投资的成本,刺激投资支出的增加,在投资品市场上表现为对投资品需求增加。

(3)投资水平的上升促使整个意愿的总支出增加。

(4)总支出的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

货币主义者在货币传导机制方面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直接影响总需求,而不是通过货币市场影响利率完成这个过程。

货币的扩张和收缩在短期内能对实际国民收入造成影响,但在长期只会使价格水平变动。

2、试述国际资本流动和国内经济政策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1)国际信贷关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当世界其他国家发生经济衰退时,本国从国外借入的短期信贷被抽回,企业就会发生支付困难,本国金融市场同样也会开始紧张。

如果世界其他国家因经济衰退而拖欠债务,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

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对利率上升进行干预,以防止衰退漫延至本国。

(2)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影响。

当国际金融市场的利息率与本国利率有差距时,国际资本便会流入或流出,随之又影响其他国家的资本供给和利率,这将导致各国的通货膨胀率与世界的通货膨胀率一起浮动。

由于利率差的经常存在。

国际游资数额巨大,如果该国没有有效的资本监控手段,则国内经济会受到国际游资的恶意冲击,甚至会造成本国货币的崩溃。

因此,本国必须随时对国际市场利率进行监控,并随时准备采取措施干预国际游资的过度冲击。

(3)外国货币政策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当乙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时,则其国内货币供应过多,利率较低,信用较松,资本流往国外,比如流往甲国,则甲国外资流入可能引起国际收支顺差,为了避免更多的资本流入,甲国便扩大信贷和货币流通量,使国内通货膨胀与乙国一致,则乙国通货膨胀便传递到甲国国内。

(4)他国汇率政策的影响。

如果他国宣布货币对外贬值,汇率下跌,以扩大出口减少进口,则本国对他国的出口减少,会对本国的失业产生压力,本国可能会采取相应的政策扩大出口减少进口,当扩大出口较困难时,会采取刺激国内市场需求的政策。

全真模拟训练一

一、简答题

1、企业作为一种层级组织,存在哪些弱点?

(1)上下级间沟通信息的交易费用不对称。

(2)前道工序由于知道后道工序必然接受其产品,因而放松对产品质量等的要求而产生风险费用。

(3)企业内部门化意味着分散了资源的集中所带来的好处。

(4)同级关系不明朗。

2、简述欧洲走向政治联盟的条件。

(1)共同的外交政策。

(2)共同的防务政策。

(3)共同的社会政策。

(4)进一步扩大欧共体超国家机构的权利,条约规定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利,使其由原来的咨询和监督机构变成部分的权利机构。

3、简述公司制企业的基本类型。

(1)无限公司,是由两个以上股东所组成、全体股东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责任的公司。

(2)两合公司,是由一人以上无限责任股东和若干有限责任股东所组成,股份采取等额股票、公开发行募集的公司。

(3)股份两合公司,是由一人以上无限责任股东和若干有限责任股东所组成,股份采取等额股票、公开发行募集的公司。

(4)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两人以上出资组成、全体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5)股份有限公司,是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有的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4、简述政党在决策系统中的作用。

(1)目标制定。

(2)利益表达与聚合。

(3)动员和社会化功能。

(4)精英的形成与遴选。

5、简述财政政策乘数的内容。

(1)政府购买乘数。

它是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变动量间的比率。

(2)税收乘数。

它是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3)转移支付乘数。

它是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的比率。

(4)平衡预算乘数。

它是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

二、论述题

1、试述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

(1)制订计划。

政府根据现有的经济资源、对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增长的估计,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制订几年的发展计划,并将目标分解到每一年度。

由于没有市场和价格机制,为保证计划的现实性和稳定性,计划要建立在物质平衡的基础上。

由于各产业部门是相互联系的,一部门的投入可能是其他部门的产出,某部门计划的产出要与拥有的资源相平衡,各部门间投入产出比例要协调,因而计划的核心是投入产出分析。

计划制订过程如下:

政府通过各层次的部门分支机构获得各种数据,编制计划草表,再将草表分发给各级部门分析、修正,政府根据返回的信息修改计划,经过反复多次,确定计划。

但这样的协商过程存在一个问题,即:

每一个部门或企业都倾向于本单位少报生产任务而多要可调配资源,因而出现政府计划部门掌握的信息和修正意见并非真实情况。

此外,计划部门在制订计划时根据优先原则将资源重点保证优先发展的部门,同时保留一些资源储备解决经济中的瓶颈及相关问题。

(2)计划执行。

在计划执行中,政府没有躲在幕后,而是通过大量的代理机构监督企业的计划执行过程,这些行政管理单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

2、试述我国的工会组织。

在我国的基本制度中,无产阶级是国家的主人,因而工会是企业的重要组织机构,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

我国的所有国有企事业单位都设有工会,其中所有职工都参加工会,工会组织直接由各级党委负责,工会主席相当于副厂长级待遇,能够参与企业决策。

在全国由全国总工会,领导各级工会的工作。

各级工会的负责人能够作为人民代表,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直接参与政治经济决策。

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工会的政治地位也逐步提高。

比如,由于某些改革措施损害了职工利益,工会要求参与改革决策,1985年中共中央批准了全国总工会的请示,同意“中央、国外院及有关部委在研究、制订有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以及重大方针政策时,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时,通知全国总工会参加涉及职工利益的各项重大改革的领导机构”,并规定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照此执行。

在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改制中,企业职工代表仍能通过参加监事会监督企业经营决策。

但是在改革开放后,不同的经济成分出现,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日益壮大,这些企业的职工日益增多,如何做好这些企业职工的工会工作,保障和维护他们的利益成为新的问题。

全真模拟训练二

一、简答题

1、简述财政体制的类型

按地方财政自主权大小,财政体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统收统支型,即地方主要的财政收入如数上交中央财政,而地方所需的财政支出基本上由中央财政全额拨款,地方财政收支间不发生直接关系。

这种体制一般使用于小国家或者特殊时期。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型,即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度分权的财政体制。

在中央统管财政立法权、执行权、计划权的前提下,对收入分成,按政府级次划分预算级次,分级管理。

(3)分税分级型。

它是在明确各级政府职责权限范围的前提下,以分税法划分各级财政收入,并实行政府间转移支付以平衡各级财政收支的财政体制。

2、简述汇率的作用

(1)汇率是外汇买卖的折算标准,不同名称、不同计算单位的货币根据汇率相互兑换,大大方便了国际间债券债务的清偿。

(2)汇率能表现出货币的相对价值。

(3)汇率能充当国际间价格的转换手段,汇率充当媒介,使本国物价与外国物价、世界市场价格之间建立联系。

(4)汇率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世界各国都把汇率作为调节本国经济的一种经济杠杆,通过调整汇率来达到一定目的。

(5)汇率是经济状况的指示器。

从根本上说,一国经济强大、繁荣,则该国货币兑换外币汇价必然上涨或呈稳定状态。

3、简述世界银行的职能。

(1)贷款。

与其他金融机构一起联合对外发放贷款或自行对外发放贷款。

主要是对中等收入国家提供贷款,重点是基础设施项目贷款,也承做对私人投资、贷款给予一部分或全部保证业务。

(2)投资担保。

为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而提供的担保。

(3)技术援助。

4、从国家结构形式看,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模式有哪些?

从国家结构形式看,现代世界各国主要分为联邦制国家的有限分权模式和单一制国家的有限集权模式。

(1)联邦制国家由限分权模式。

在这种结构形式中,按宪法规定,联邦各成员单位由较大自主权,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并设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管辖本地区财政、税收、文化教育等社会事物。

(2)单一制国家的有限集权模式。

在单一制国家,全国有统一的宪法、统一的机关体系,国家内部划分若干行政区域作为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5、简述消费者主权的概念。

消费者主权是指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在:

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是向商品投“货币选票”,“货币选票”的投向和数量,取决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程度,体现了消费者主权的经济关系,可以促使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全社会的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

消费者主权的概念是对“看不见的手”原理进行论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论述题

1、试述APEC的影响。

(1)对亚太经济的影响:

①亚太区域内贸易不断扩大,持续增长保持在两位数,区域内贸易依存度显著提高。

②区域内投资机会增多,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③推动了亚太经济持续增长,这种增长来源于:

经济贸易环境日益宽松顺畅,区域内贸易投资增长,成员间经济上的多元化产生互补效益。

(2)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①加速世界经济的重新整合,平衡世界经济力量格局,加速形成北美、欧洲、东亚三足鼎立的格局。

②推进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加速全球经济大融合,不但区域内合作加强,还推动区域经济组织间、跨区域经济的融合,拉美国家也积极要求加入,欧洲增强了与亚洲加强合作的迫切性与主动性。

③有利于修正西方一首制定的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理顺平等对话、互惠互利的东西方关系。

2、试述执政党在决策系统中的作用。

(1)目标制定。

政党有别于其他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具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及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政治纲领。

(2)利益表达与聚合。

政党是最善于进行利益聚合的组织。

它们将其所代表的社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通过政治目标、纲领或政策等形式反映出来,并通过推荐候选人、组织竞选等活动,在选举获胜后组织内阁执掌政权时,使其利益得到实现或部分实现,即使在没有取得政权的情况下,也会竭力影响或介入政策制定。

(3)动员和社会化功能。

在现代社会中,政党无疑是进行政治动员的重要组织。

许多政党就是从社会运动中发展起来的。

(4)精英的形成与遴选。

政治家是政党的代表。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党为确保当选而迎合(部分)选民的政策倾向会出现“短视效应”,即追求近期目标而牺牲长远利益,这是政策失误及政府失败的一个重要根源。

全真模拟训练三

一、简答题

1、制定经济增长政策目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尽量使经济发展走集约化道路,彻底克服粗放型经济以大量资源投入追求产值增长的方法。

(2)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要以再生能力为约束条件,尽可能使某时期对该资源的使用小于或近似等于该时期的再生量。

(3)对不可再生资源(包括再生时间及其漫长的资源)必须严格禁止任意的和无节制的开采。

(4)对经济活动的废弃物,可以通过收取费用的方法迫使生产者采取措施减少废物,还要搞清哪些是可以被环境吸收的、哪些是可以再利用的、不能吸收的如何处理,最理想的是努力使经济生产成为无废的或变废为宝的循环或超循环的生产流程,那样不仅能从根本上推进生态的发展,也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简述欧洲联盟的组成机构。

(1)理事会

(2)欧洲执行委员会。

(3)欧洲法院与欧洲审计法院。

(4)欧洲经济社会委员会与地区委员会。

(5)欧洲投资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体系。

3、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

这是指中央银行是有权发行银行券的银行,它垄断货币发行特权,成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银行的银行。

这是指中央银行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交易对象,而不与工商企业及私人发生直接关系,因而是银行的银行。

(3)国家的银行,也叫政府的银行。

这并不是指银行的资本所有权属于国家,而是说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政府)贯彻执行金融政策,代为管理国家财政收支以及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4、简述保险公司的主要作用。

保险公司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为投保个人或企业、组织机构的财产、行为等的风险,提供一定生活保障等,另一方面主要是将储蓄化为投资的金融中介功能。

5、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主要内容。

(1)贸易收支(也叫有形贸易)。

贸易收支是一国商品输出和输入的全部记录。

(2)劳务收支(也叫无形贸易)。

劳务收支是为外国提供服务或利用外国的劳务而引起的收支。

(3)单方面转移。

单方面转移指资金和物质在国际间移动后,并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对方无须归还或偿还的无对等交易。

二、论述题

1、试述劳动密集型企业与资本密集型企业及其区别。

如果劳动力的价格相对与资本要素的价格高,则企业会适当减少劳动力数量,增加资本数量,以降低总成本,相反,则会适当减少资本比重,增加劳动力比重。

劳动力占企业成本的比重相对较高的企业被称为资本密集型企业,比如服装加工、轻工产品加工等企业,而资本占企业成本比重相对较高的企业被称为资本密集型企业,比如重化工、钢铁企业等。

一般地,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人们倾向于组成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在国际竞争中才能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在劳动力成本较高而资本相对充足的国家,人们倾向于组织资本密集型企业。

2、试述经济政策的目标

针对具体的国情和社会现实、不同历史时期、具体的经济形式和经济问题,政策目标千差万别,但在现在经济中,有一些

(1)增长。

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长期追求的主要经济政策目标。

从数量上看,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产生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一国的经济实力当然表面一国的经济成就,在一定条件下,也意味着国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准的高低,人们所需要的充分就业和社会稳定,最终也要以经济达到更大规模为重要条件。

然而,经济增长既可以为人们带来利益,也可能让人们为之付出沉重代价。

因此,这里的增长绝非单纯数量型、粗放型的增长。

(2)效率。

效率是指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经济学中,一般把帕累托最优作为达到了最高效率,即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下,资源配置的改变不会在任何一个人效用水平至少不下降的情况下使其他人的效用水平至少不下降的情况下使其他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

(3)稳定。

经济政策的另一基本目标是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稳定增长。

它包括三个方面:

①充分就业。

它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②物价稳定。

③国际收支平衡。

(4)公平。

它指的是收入与财富分配的平等问题。

一般人们认为,市场机制能较好解决效率问题,但不能有效解决公平问题。

公平的标准对于不同个人、团体、阶级由于其价值尺度不同而不同,一般有三种理解:

一是贡献标准;二是需求标准;三是机会均等标准。

在实践中,各国采取将三种标准结合起来的形式,但各有所侧重。

以上四种目标并非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牵制的。

全真模拟训练四

一、简答题

1、简述市场达到均衡的过程中供求的变化。

在供给和需求的互相平衡下,市场会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

市场的均衡过程就是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市场均衡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如果市场上只有一种或几种商品达到供求平衡,这是局部均衡。

如果所有的商品都达到了供求平衡,这就是一般均衡。

必须强调,一般均衡才是真正的均衡,局部均衡只是暂时的均衡。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一般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自动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首先,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商品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商品过剩,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供给量,这样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到均衡价格水平。

相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出现商品短缺,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另一方面又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简述后工业化时期“新经济”的标志和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信息技术为标准的第三次新技术革命爆发,不仅又一次解决了市场信息传递问题,还解决了信息处理问题,近二十年来由于互联网络的发展,更使世界市场进一步融合,掀起了“全球化”的浪潮。

后工业化社会,即第三产业占据了国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