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第4章单元评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317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一第4章单元评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物必修一第4章单元评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物必修一第4章单元评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物必修一第4章单元评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物必修一第4章单元评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一第4章单元评估.docx

《生物必修一第4章单元评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一第4章单元评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必修一第4章单元评估.docx

生物必修一第4章单元评估

第4章单元评估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生理功能必须通过主动运输来实现的是(  )

A.大部分维生素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B.红细胞从血浆中摄取O2

C.鲨鱼将血液中的多余盐分通过鳃排出体外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解析:

大部分维生素是脂溶性的,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自由扩散方式,红细胞从血浆中提取O2也是自由扩散方式,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

答案:

C

2.研究发现,水分进出细胞膜必需通过一种被称为“水通道”的蛋白质。

若设法专一性地关闭离体肾小管壁细胞的水通道蛋白,则将导致细胞(  )

A.在浓溶液中皱缩    B.在蒸馏水中涨破

C.形态基本不变D.在生理盐水中迅速死亡

解析:

关闭离体肾小管壁细胞的水通道蛋白后,外界的水分不能进入细胞,细胞内的水分也不能到细胞外面,因此细胞形态基本不变。

答案:

C

3.将洋葱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该表皮的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又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其原因是(  )

A.细胞液的溶质流出细胞

B.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分子进入

C.K+和NO

进入细胞液

D.水和溶质自由地进出细胞

解析:

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细胞液浓度小于硝酸钾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

但K+和NO

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液,使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最终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这时,细胞吸水,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答案:

C

4.把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如下图),一段时间后液面的情况是(  )

A.甲高于乙

B.乙高于甲

C.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

D.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

解析:

葡萄糖分子量较小,蔗糖分子量较大,葡萄糖可以通过半透膜,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因为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所以在一开始,葡萄糖侧(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较大,由于水分会通过半透膜向甲侧渗透,故一开始甲高于乙,由于葡萄糖可以透过半透膜,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随着葡萄糖向蔗糖溶液侧的渗透,最终乙侧的物质的量浓度会高于甲,水分向乙侧渗透,故后来乙高于甲。

答案:

C

5.透析型人工肾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血液透析膜,其作用是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  )

A.流动性特点B.选择功能

C.选择透过功能D.主动运输

解析:

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临床上血液透析治疗利用人工合成的膜材料制成血液透析膜,其目的是代替有功能障碍的肾有选择地把代谢废物或有毒物质滤掉而将有用的成分返回血液从而解决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它相当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层的膜。

答案:

C

6.某同学设计的渗透实验:

用鸡蛋膜将漏斗口封住,再装上清水,把漏斗浸入盛有10%的NaCl溶液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但他始终没有观察到渗透现象。

他应该怎样改进此装置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  )

A.把10%的NaCl溶液转换成30%的NaCl溶液

B.把10%的NaCl溶液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

C.把鸡蛋膜换成其他半透膜

D.把10%的NaCl溶液换成30%的蔗糖溶液

解析:

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是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由题干信息,半透膜条件已具备,若还没有观察到渗透现象,原因只能是另一个条件还没具备。

实际上NaCl是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半透膜,因此半透膜两侧不存在浓度差,故应把10%的NaCl溶液换成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物质如蔗糖溶液。

答案:

D

7.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

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内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内吞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解析: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

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等方式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

免疫球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以内吞的方式进入细胞。

答案:

B

8.下图中正确表示水稻呼吸强度与K+吸收量关系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对离子的吸收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植物吸收钾离子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呼吸作用为其提供的能量,所以植物对钾离子的吸收量随呼吸作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增加到一定程度,根细胞膜上运载钾离子的载体达到饱和,植物对钾离子的吸收将保持定值。

答案:

C

9.当新鲜的洋葱表皮细胞在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并且原生质体不再继续收缩,对该洋葱表皮细胞进行下面处理,可能使其复原的是(  )

A.转入0.25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B.转入1.50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C.转入2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D.转入4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解析:

考查质壁分离的原理。

洋葱表皮细胞可以看做是一个渗透系统,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相反则细胞失水。

从题目给出的条件可以看出,a浓度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因此,要让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复原,应把洋葱表皮细胞放入低于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题干中的A选项可以达到该目的。

答案:

A

10.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下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B.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C.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甲的浓度是细胞外高于细胞内,物质乙的浓度正好相反。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前者是指物质从高浓度环境进入低浓度环境,不消耗能量,但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自由扩散不需要;后者主要是指被细胞吸收的物质从低浓度环境进入高浓度环境,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

故选C。

答案:

C

1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组

5分钟的现象

再过5分钟

滴加清水5分钟

0.3g·mL-1

蔗糖溶液

x

无变化

质壁分离复原

0.5g·mL-1

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y

无变化

1mol·L-1KNO3

溶液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z

1mol·L-1醋酸溶液

细胞大小无变化

细胞大小无变化

细胞大小无变化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原生质层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渗透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解析:

在0.3g·mL-1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原生质层。

在0.5g·mL-1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由于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所以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在1mol·L-1KNO3溶液中,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来细胞吸收K+和NO

使细胞液浓度升高而发生自动复原。

在1mol·L-1醋酸溶液中无变化是因为细胞被杀死了,原生质层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答案:

D

12.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直接能源物质)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

Na+—K+泵利用ATP供能,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主动运入。

下列对此过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B.Na+—K+泵是一个可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所以不耗能

C.这一过程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D.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

Na+—K+泵将Na+排出细胞,将K+运入细胞均是逆浓度梯度,且都需要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供能。

因此,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也说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B

13.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体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把人和鼠的细胞融合。

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将融合后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保持其活性,但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仍为一半红,一半绿,发生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A.人与鼠细胞发生了免疫反应

B.构成人细胞的磷脂分子和鼠细胞的磷脂分子不具亲和性

C.人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大,位于下方,鼠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小,位于上方

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胞膜失去了流动性

解析:

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运动的,当蛋白质发生变性后,就会使细胞膜失去流动性。

答案:

D

14.如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

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且能量充足

B.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细胞大量排出K+

C.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K+

D.曲线bc、fg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有限

解析:

图一中横坐标是培养液中K+浓度,纵坐标是K+吸收速率,因此曲线ab段限制因素是培养液中K+浓度,则载体、能量均充足。

bc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培养液中K+浓度,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cd段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胞外界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细胞呼吸速率下降,影响了对K+的吸收。

图二中横坐标是培养液中氧气的相对含量,因此曲线ef段限制因素是能量,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培养液中K+浓度。

答案:

A

15.某植株成熟叶正常,部分幼叶出现病态,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正常。

下面是施肥后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Ca2+、NO

和H2O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解析:

考查了矿质元素的有关知识。

该植株成熟叶正常,部分幼叶出现病态,说明了该植株缺乏的是不可再利用元素。

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土壤溶液浓度增大,根对水分的吸收会逐步减少,但随着矿质元素的吸收,细胞液浓度逐渐升高,根对水分的吸收又会逐渐增多,这样就排除了A、B两项。

对C、D两项中,根据题设条件植物缺乏的是不可再利用元素Ca,所以施肥后Ca2+的吸收会增加。

答案:

C

16.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细胞膜结构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C.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

D.由②参加的物质运输不一定为主动运输

解析:

图中①是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②是蛋白质,在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中可充当载体,有载体参与的不一定是主动运输,因为协助扩散也需要载体;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选择透过性是膜的功能特点,而不是结构特点。

答案:

B

17.如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由图分析可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依靠(  )

A.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D.渗透作用

解析:

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存在差异,即存在浓度差。

该浓度差的维持依靠主动运输。

答案:

B

18.

如图是测定了某种生物的细胞对甲、乙两种物质吸收速率与该物质浓度的关系绘制成的曲线,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主动运输,乙物质是自由扩散

B.甲物质是自由扩散,乙物质可能是主动运输

C.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与乙物质相同

D.K+进入细胞的方式与甲物质相同

解析:

图中甲物质浓度增加,吸收速率也随之加快,说明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乙物质的吸收速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不变,说明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乙醇、K+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主动运输。

答案:

B

1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细胞通过跨膜运输的方式吞噬衰老的红细胞

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C.当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膜上载体蛋白

D.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蛋白

解析:

白细胞吞噬衰老的红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大分子有机物进入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但消耗能量;协助扩散虽然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蛋白。

答案:

C

20.在探究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中,某同学在分析实验结果时,提出了“假如细胞壁也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的问题。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相同,因为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由于细胞失水后,原生质层随液泡的缩小而缩小,而细胞壁不能缩小,引起了质壁分离

B.实验结果相同,因为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由于细胞失水,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大,引起了质壁分离

C.实验结果不相同,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一起缩小,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D.实验结果不相同,细胞壁不能缩小,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解析:

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即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大,与细胞壁是否是半透膜无关。

答案:

B

21.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K+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

B.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均需要消耗能量

C.人成熟红细胞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的过程消耗能量

D.在生长激素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中,生物膜发生了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

解析:

离子因为自身带有电荷,所以不能自由通过磷脂双分子层中间的疏水的“尾”构成的非极性区域,必须经膜上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协助方能过膜,故其运输方式只能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

胞吞和胞吐在本质上也是细胞的一种主动的物质运输方式,因此需要消耗能量。

人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该过程不消耗能量。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中,参与的生物膜结构主要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它们既分工又通过结构上的联系相互转化而合作,共同完成这一生命活动。

答案:

C

2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的结果

B.水分子进入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解析:

果脯在腌制中细胞已经死亡了。

答案:

A

23.一般地说,物质进出细胞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等5种方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主动运输消耗能量

B.只有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C.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物质都要穿越至少两层磷脂分子

D.人体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包括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解析:

胞吞和胞吐也消耗能量。

主动运输也需要载体蛋白。

物质进出细胞若以胞吞和胞吐方式进行,则不穿过磷脂分子层。

答案:

D

24.科学家用枪乌贼的神经细胞研究钠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实验见下表

实验方法

现象

向枪乌贼的神经细胞内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元素24Na+

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出现24Na+

步骤同①,并加入某种药物

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未出现24Na+

步骤同②,并加入ATP

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出现24Na+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①起对照作用

B.由实验②和③可知,神经细胞运输24Na+需要载体

C.由实验②和③可知,药物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呼吸

D.综合上述实验可知,Na+通过神经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解析:

从表中可知,钠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运输需要能量,因此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

B

25.科学家将两种植物的叶片以不同温度处理,然后测量这两种植物叶片的离子渗漏量(叶片细胞内的离子通过细胞膜渗漏到细胞外的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甲比植物乙对温度升高更加敏感

B.植物乙可能生长在沙漠地带

C.图示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可推测离子渗漏透出细胞膜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解析:

题干中对离子渗漏透出细胞膜的方式并没有给出,故无法判断。

答案: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8分)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A代表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D代表______。

(2)细胞膜从生理特性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

解析: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其中磷脂以双分子层的形式存在,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部分蛋白质分子与多糖分子结合成为糖蛋白。

(2)细胞膜的生理特性为选择透过性。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厚度变小,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均处于动态变化中,这种现象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在a~e五个过程中,b、c、d表示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没有消耗能量,故为被动运输;a、e表示物质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故为主动运输。

答案:

(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多糖 

(2)选择透过性 (3)一定的流动性 (4)b、c、d

27.(8分)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________,尿素含量________。

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________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________作用,为细胞提供________。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由

(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________的特性。

解析: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下降,尿素含量上升,尿素是蛋白质在细胞代谢中的产物。

(2)氨基酸进入细胞后,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被选择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为细胞提供能量。

(3)肝脏受损,细胞膜通透性增大会使转氨酶排到细胞外。

(4)由

(1)(3)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1)降低 增加 细胞代谢(代谢)

(2)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 呼吸(分解) 能量(ATP)

(3)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裂解)

(4)选择透过(选择通透)

28.(10分)(2011·广东韶关高三调研)下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细胞的识别与细胞膜外表面的________有密切关系,组成该物质的两种单体分别是________。

(2)与细菌细胞相比较,两者均有且化学组成相同的结构有________。

(写标号)

(3)在观察洋葱外表皮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若在盖玻片一侧滴加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可能看到的细胞形态变化是________。

(4)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内质网膜的主要功能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细胞的识别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糖蛋白由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因此组成糖蛋白的两种单体分别是氨基酸和葡萄糖。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壁、[1]核糖体和[6]细胞膜。

(3)若NaCl溶液浓度大于洋葱表皮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若前者等于后者,则细胞无明显变化;若前者小于后者,细胞会有吸水胀大趋势。

(4)内质网膜上附着了大量酶,保证了细胞代谢的有序进行。

答案:

(1)糖蛋白 葡萄糖和氨基酸 

(2)1、6 (3)质壁分离、细胞无明显变化、细胞有吸水胀大趋势 (4)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保证了细胞代谢的有序进行

29.(8分)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中存在着某种只允许水分子出入的通道,人们称之为水通道,但水通道到底是什么却一直是个谜。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研究了不同的细胞膜蛋白。

经过实验,他证明了一种被称为“水通道蛋白”的细胞膜蛋白就是人们寻找已久的“水通道”。

如何验证彼得·阿格雷发现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

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探究:

①观察:

发现水分子能通过细胞膜。

②问题:

水究竟怎样通过细胞膜?

③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

把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细胞和经过处理后________的细胞放在________中。

⑤结果:

前者能吸水,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验证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彼得·阿格雷又制出两种人造细胞膜,他将这两种人造细胞膜分别做成泡状物。

然后放在水中,结果第一种泡状物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胀,第二种则没有变化。

请指出这两种人造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为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在设计实验时,应设置对照,如本实验中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细胞和经过处理后不含该蛋白质的细胞,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另外,还应注意,对照组与实验组除要考查的因素外,其余均应相同且适宜。

答案:

(1)③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 ④不含该蛋白质 蒸馏水 ⑤不能吸水 ⑥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 

(2)①都含有磷脂双分子层 ②一种含有水通道蛋白,一种不含水通道蛋白

30.(16分)前苏联科学家V.S.CharDakov设计的简单有效地测定植物组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说明:

①a、b为一组,同组试管内溶液浓度已知并相等。

建立多个组别,并形成浓度梯度。

②a试管溶液中放置植物组织,b试管溶液中加入一粒极小的亚甲基蓝结晶(它对溶液浓度影响极小,可忽略不计)。

③从b管中吸取一滴蓝色溶液小心地滴到a管中,如果a管溶液浓度上升,蓝色溶液小滴将漂浮在无色溶液上面;如果溶液浓度下降,蓝色溶液小滴将下沉;如果溶液浓度不变,蓝色溶液小滴将均匀扩散。

此方法测定植物组织细胞液浓度,方法简单,易于观察,很适宜在田间应用。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某组试管溶液在第一步操作时,植物细胞在溶液中发生________,则进行第二步操作时,将发现蓝色溶液小滴往下沉。

(2)如果将溶液浓度最低的一组进行第二步操作,发现蓝色溶液小滴下沉,实验应该如何进行下去?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