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精选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311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精选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精选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精选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精选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精选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精选1.docx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精选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精选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精选1.docx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精选1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精选1

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做出(  )

A.判断B.诊断C.评定D.评分

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

A.人生观教育B.价值观教育C.素质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

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

A.有差异性的认识B.有个性的认识C.有领导的认识D.有基本的认识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

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

A.个性化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C.个别化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

A.评价作用B.选拔作用C.决定作用D.主导作用

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B.教好与管好学生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

A.名誉权B.人身自由权C.受教育权D.人格尊严权

1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阶段性

11.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  )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正规教育

12.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

13.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14.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  )

A.布鲁纳B.康德C.杜威D.卢梭

15.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6.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文化D.政治经济制度

1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素质教育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应试教育D.著名学者的学说

1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19.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陷私权

2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

21.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22.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思想政治教育C.课外活动D.教学

2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趔,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趔。

"这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村施教原则

24.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

A.了解学生B.融洽的师生关系C.先进的教学设备D.备课

25.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  )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2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研究能力B.学习能力C.管理能力D.交往能力

2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

A.程序性课程B.练习性课程C.地方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

2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权威型、放任型和(  )

A.专政型B.指导型C.民主型D.溺爱型

2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  )

A.一B.二C.三D.四

3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  )

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精选2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活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  )

A.智力发展

B.知识的增长

C.身心发展

D.体质的增强

15.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是(  )

A.课的任务

B.课的内容

C.课的方法

D.课的活动形式

1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模拟教学

D.课堂教学

17.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道德认识

B.活动和交往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18.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1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

A.延伸

B.必要补充

C.发展

D.改革形式

20.学生的主体性最主要地体现在(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能动性来

2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2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2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2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2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2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2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  )

A.知识素养之一

B.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D.基本任务之一

2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3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精选3

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转

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  )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4.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  )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8.“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9.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10.听觉中枢位于(  )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11.传统教育学的创始者是(  )

A.杜威

B.孔子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1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

A.心理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学

D.教育经济学

1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  )

A.促进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促进或延缓作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

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2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2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2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2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

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性原则

D.因析施教原则

28.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29.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30.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2012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选择题精选4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

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

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2、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谌莺蟮母鎏宕嬖谧刺J耘卸险饫锊捎媚闹侄ㄒ宸椒ǎā )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D.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

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3.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 B )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

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

B.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

C.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

D.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6.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 )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7.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D )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8.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 C ) 

A.教学和教育

B.升学和就业

C.教学和科研

D.生活和生产

9.“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B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0、废除八股文的法令是什么时期颁布的?

( B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运动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11、科举考试是在什么时期终结的?

( C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运动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12、第一部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哪一部?

( A )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癸丑学制

13、“壬寅—癸卯学制”是在什么时期颁布的?

( B )

A.1912—1913年

B.1902—1903年

C.1922—1927年

D.1898—1899年

14、《新教育大纲》是哪位教育家纂写的?

( A )

A.杨贤江

B.陶行知

C.鲁迅

D.蔡元培

15、1929年开始的河北“定县实验”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 B )

A.陈鹤琴

B.梁漱溟

C.晏阳初

16、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 A )

A.晓庄学校

B.育才学校

C.山海工学团

D.自然科学园

17、20世纪20年代的“活教育”实验,是由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 D )

A.黄炎培

B.晏阳初

C.梁漱溟

D.陈鹤琴

18、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

( A )

A.复古主义教育思潮

B.平民主义教育思潮

C.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19、下列哪所学校不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

( B )

A.湖南自修大学

B.鲁迅艺术学院

C.平民女学

D.农民运动讲习所

20.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C )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内部动力

2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22.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D ) 

A.6年

B.5年

C.8年

D.9年

23.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B )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24.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C ) 

A.原始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

25.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B ) 

A.学科课程理论

B.结构主义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

D.综合课程论

26.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 )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答案:

A

27.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 ) 

A.认识活动

B.智育活动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28.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 B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2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B )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30.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 B )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31.“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D )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华生

D.赫尔巴特

32.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D ) 

A.柏拉图

B.昆体良

C.皮亚杰

D.亚里士多德

3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 )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3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

B.六艺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

35.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36.“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这句话出自( D )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

37.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B ) 

A.生产力发展

B.科技进步

C.教育技术进步

D.产业革命

38.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D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39.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A ) 

A.1996年3月

B.1996年5月

C.1987年5月

D.1989年6月

40.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 C ) 

A.发展

B.成长

C.成熟

D.生长

41.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2.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B ) 

A.教育规范

B.学制

C.教育体制

D.国家

4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 C )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

44.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C )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劳动者

D.推进素质教育

45.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B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精选5

46.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B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考试成绩

47.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A ) 

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8.社区教育的实质是( C ) 

A.教育的社会化

B.社会的教育化

C.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

D.全民接受教育

49.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 A ) 

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

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

C.参加自学考试

D.脱产学习

50.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 C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初期

51.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为( D ) 

A.身体发育不良

B.智力发育不良

C.认识水平较差

D.品德行为习惯有所欠缺

52.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53.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 C ) 

A.原始社会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