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精彩文段学会动作描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264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读精彩文段学会动作描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品读精彩文段学会动作描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品读精彩文段学会动作描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品读精彩文段学会动作描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品读精彩文段学会动作描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读精彩文段学会动作描写.docx

《品读精彩文段学会动作描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读精彩文段学会动作描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品读精彩文段学会动作描写.docx

品读精彩文段学会动作描写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10gz1yw00

学员编号:

gz1zgj278年级:

小五课时数:

3

学员姓名:

陈玥颖辅导科目:

语文学科教师:

周青

学科组长签名及日期

家长签名及日期

课题

品精彩文段明确片段描写的要求

授课时间:

2010-8-4

备课时间:

2010-7-30

教学目标

1、学会品读精彩文段。

2、明确动作描写的要求。

3、学会动作描写。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进行动作描写时的要求。

难点:

在品读精彩文章的基础上,学会动作描写的方法。

考点及考试要求

作文

教学内容

一、检查作业。

二、课前听写。

三、诗歌背诵。

草    唐白居易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四、故事大王。

把劲用在刀刃上

圈里有头肥猪,看到外边地里有条蚯蚓在用力地拱翻着土地,累得全身红通通的,但它并不叫苦喊累,可是猪从心眼里并不赞成这种埋头干活的人,因为太傻!

于是猪就动情地说:

“蚯蚓小弟,你这样迈力地折腾未免太傻了吧?

累得你全身是汗,何苦呢?

再说你都把地皮翻松了,主人见了肯定不高兴,会惩罚你的!

蚯蚓说:

“世界上只有劳动最光荣,为了使土地疏松让庄稼长得好,我就得这样劳动,决不能像你样吃了睡、睡醒就吃,养得肥头大耳的活着有什么意思?

肥猪听了蚯蚓的话后觉得有道理,对自己过去的表现深感内疚。

因此,它下定决心要向蚯蚓学习——每天把猪圈(有的地方也叫牛栏)里的粪和土翻它几遍,这样搅和均了积出的肥也均匀,主人肯定会喜欢。

不几天,肥猪眼看着掉膘,主人有些纳闷,好吃好喝怎么会掉膘?

他有些愁眉不展,心想难道猪得病了?

但看精神头还挺好,不像病猪。

猪为了在主人面前有所表现,当主人在不断打量自己的时候,它颠颠地跑到下栏,翘着屁股使劲翻起地来……主人终于发现了它瘦的原因了,于是拿起皮鞭来狠狠地边抽它边说,再叫你拱,再叫你勤快!

等几天我就把你送屠宰场去……

我的体会:

五、动作描写

在写作文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写出一个人做事情时的动作。

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

老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描写人物的动作,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

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

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写出连贯的动作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

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

炒菜 

妈妈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净,又一片片摞起来,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着,把白菜切成一个个的小方块,剩下的菜叶放在旁边。

开始炒菜了。

妈妈先把锅坐在火上,等锅烧热后把油倒进锅里,不一会儿,锅里腾起了油烟,发出“嗞嗞”的声响。

妈妈先把切好的葱花扔进锅里,等葱花变黄,腾起一股香味,又把菜倒进锅里,抄起锅铲,不停地翻动着。

等菜慢慢由白变黄,妈妈再倒入酱油、醋,撒上盐,接着用铲子翻动了几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锅端下来,翻炒了几下,就出锅了。

妈妈炒的糖醋白菜,甜丝丝,酸溜溜,香喷喷,吃起来别有风味。

这是妈妈的拿手菜呢!

妈妈是怎样炒糖醋白菜的呢?

作者把妈妈炒菜的动作进行分解,用了表示连贯动作的词,然后抓住妈妈炒菜时最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具体描写。

如:

先是——洗菜、切菜,开始——坐锅炒菜,又把——菜放锅里,再是——倒入调料,接着——用铲翻动。

在这个片段作文里,由于用了表示动作先后顺序及动作连贯的词,清楚地写出了妈妈炒菜时的全过程,并且把妈妈炒菜时那熟练地样子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二、准确运用词语

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例如:

表示动作的词有:

拿、提、拎、推等等,运用哪些词语呢?

这就要看文章的具体环境了。

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

擦玻璃

 别看张敏的个子矮,可是每次做扫除,她擦的玻璃最干净了!

为了看看她到底有什么绝招儿,我仔细观察了她擦玻璃的动作。

她敏捷地踩着椅子上了桌子,又从桌子迈上窗台。

她先用一块干布掸了掸玻璃,然后再换一块潮湿的抹布,踮着脚,一只手抓住窗棂,一只手从上到下用抹布蹭玻璃。

接着,又自上而下从左到右蹭了一遍。

玻璃上有污点的地方,她就哈一口气,使劲蹭几下,还不干净,她又用手指抠几下,啊,污点终于被她消灭了。

她从窗台上下来,站在地上,端详着被她擦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美滋滋地笑了。

原来她擦玻璃这样细致,还真有两下子呢!

这个作文片段在写张敏擦玻璃时,使用了“踩、迈、掸、踮、抓、蹭、哈、抠”等一系列的词,把擦玻璃的过程写得很具体,我们把这些词串连起来,在头脑中就会形成张敏擦玻璃又干净、又麻利的画面,从心底里佩服她把玻璃擦得一尘不染、又快又好地绝招。

从这个实例中我们知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能够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能够再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避免内容空洞无物。

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表现人物的品质

我们常说:

“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

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

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

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2.写人叙事中穿插写

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写人物的动作,也就是说在叙事过程中,需要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或品质时,可进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人物通过典型的、细致的动作描写,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要分步写清楚

在对人物动作进行细致观察后,即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过程写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动的每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层次清楚。

〔例文〕

 巧做不倒翁

一天中午,我准备用鸡蛋壳做个不倒翁。

于是,我找来鸡蛋、胶泥、白纸和浆糊。

开始,先在鸡蛋尖的一头戳个洞,把蛋清、蛋黄倒在碗里,把空蛋壳洗干净。

然后,把胶泥从戳开的洞里放进蛋壳,粘在蛋壳的顶端,这就是不倒翁的身子。

接着,再给不倒翁做顶漂亮的小帽子。

先把白纸剪开卷成一个圆锥形的帽子。

可是白色的帽子不好看,我想:

还是把不倒翁的帽子装饰一下吧!

就用彩笔在白帽子上画了美丽的花纹,漂亮的花帽子就做成了,把它用浆糊粘在蛋壳戳洞的地方。

最后,用毛笔在帽子下面画上了眉毛、眼睛、鼻子和微微向上翘起的小嘴。

一个美丽漂亮的不倒翁做好了。

我用手把它按倒,刚一松手它就站了起来,笑眯眯地朝我晃来晃去。

我真喜欢这个有趣的不倒翁。

〔评语〕这篇短文把制作不倒翁的经过一层一层写得很清楚、很具体,让人读了能够比较形象地了解事情的情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比如说动词“戳”字,就写出了作者当时小心、谨慎的样子,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画棋盘 

看着容易做着难,这话一点不假,一个臭棋盘,竟让我画了一个下午!

我看人家下围棋,心里挺想学。

听哥哥说,要学下围棋,先得熟悉棋盘。

我想,怎样画棋盘呢?

会画棋盘不就熟悉了吗!

于是,我就根据脑子里的印象,打开铅笔盒,拿出尺子、铅笔,吭哧吭哧地画起来。

噌噌噌,三下五除二,一会儿就画好了。

画完,我端详着自己的棋盘,横线不平,竖线不直,每个小格,没有一个正方形,再一数,跟人家正式棋盘的数也不对呀!

哥哥看了我的棋盘,哈哈哈一阵笑,捂着肚子直不起腰来。

我只好重画。

哥哥告诉我:

“干什么都得有个计划,你先量一量纸的大小,再根据纸的大小,算一算每个格占多大面积,接着,画个大正方形,横边竖边都要点上点,把点连起来,一个棋盘就画成了。

”我照着哥哥说的画,果然像个棋盘了。

哥哥说:

“你这还是个半成品哪!

要在底下衬张厚纸,边上也要裱上纸才结实耐用。

”我又按照哥哥说的做了“加固”工作,一张标准的围棋盘终于诞生了。

这棋盘,我看比买来的还好呢!

〔评语〕你画过棋盘吗?

读了这个片段,画棋盘的过程就会一清二楚了。

小作者写了自己第一次怎样画,第二次怎样画。

第一次直接写,第二次记哥哥的话,写法灵活而有变化,这是难能可贵的。

运白菜

“开始运白菜啦!

”同学们喊着,笑着,向白菜地里跑去。

抬的抬,抱的抱,丰收的菜田里一片欢声笑语。

我们班的劳动干将陈文锋同学挽起袖子,抱起几棵大白菜先码在一起,然后弯下腰去,伸开双臂,使劲抱起来,他脚下生风,嗖嗖嗖地向菜窑跑去。

王平同学身高力大,他挑着两只大筐,晃晃悠悠地奔向菜地,大喊一声:

“收白菜的来啦!

”同学们一窝蜂似的向他跑来,把一棵棵的大白菜码满了大筐,他猫下腰,猛一下挑起来了。

李风同学个子矮,抱着大白菜只顾往前,“扑嗒”一下,被土埂绊了一跤,白菜滚在地上,他赶忙站起来,掸掸身上的土,抱起白菜,噔噔噔地向前跑。

他怕摔坏白菜,把白菜举得高高的,脸上滚动着晶莹的汗珠。

田野里,到处是嘁嚓嘁嚓的脚步声,到处是银铃般的欢笑声。

运菜的队伍,就像一条条长龙,从菜地蜿蜒到了菜窑。

菜地里的菜消失了,菜窑里堆满了圆滚滚的大白菜。

〔评语〕这篇短文,在“运”字上大作文章,既写了群体——大家的“运”,又写了个体——几位同学的“运”。

这样,就把运菜的动作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地描绘起来了。

使我们不仅了解“运菜”的全貌,还知道运菜的具体动作。

擦黑板

今天是小凌做值日。

上午第一节课后,她看到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便拿起黑板撩动手擦了起来。

她先擦黑板下边的字,只见她右手使劲地握着黑板擦,快速地擦着。

白色的粉笔末像雪花一样纷纷落在她的手背上、头发上,落在她的衣服和鞋上。

慢慢地,下面的字擦完了,她就伸直手臂继续擦上边的。

后来,她踮着脚也够不到了,又蹦着擦了几下,可惜擦得不太干净。

于是她搬来一把椅子,站在椅子上擦。

擦到画着课程表的地方,便放慢了速度,小心翼翼地擦着。

黑板上的白字越来越少了,黑色的底子越来越大,好像一个辛勤的农民将丰收的稻谷割下来,露出大片黑色的土地。

小凌移动了三次椅子,终于将整个黑板擦干净了。

这时,她手上、衣服上都沾上了白色的粉笔灰,可是黑板又变得干干净净了,可以继续为同学们服务了。

她掸了掸身上的灰,望着乌黑发亮的黑板笑了。

〔评语〕擦黑板是同学们常做的事情,可是叙述清楚并不容易。

这里的《擦黑板》,把小凌擦黑板的顺序写得十分清楚,先纵向擦——由下而上,再横向擦——移动了三次椅子,终于将黑板擦干净了。

这篇短文还把小凌擦黑板的动作写得生动、形象。

比如“使劲地握着黑板擦”,“快速地擦”,“伸直手臂继续擦”,“踮着脚擦”,“蹦着擦”,“站在椅子上擦”,等等,把一个学生擦黑板的动作,具体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洗菜

 我做完作业已十点多钟了,到厨房一看,菜还没洗。

我今天就帮妈妈洗菜吧!

想到这里,我便动手干起来了。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白菜解开来,先用刀把菜根切去。

然后把一张张的菜叶剥下来。

黄的菜叶,我就把它放在一边;绿的菜叶,我就放在簸箕里。

我一棵棵地剥着。

突然,一条大青虫躺在一张叶子上,青青的身子,软绵绵、毛茸茸的。

我吓了一大跳,顺手把叶子扔掉了。

看着扔掉的菜叶,我又想:

妈妈长年累月洗菜,不知要遇到多少这样的大青虫,要是都像我这样把菜扔掉,不知要浪费多少菜。

一条青虫有什么可怕的!

我壮着胆子,鼓起勇气,从地上拾起那张菜叶,硬着头皮从叶子上抓住青虫,赶快扔到地上,一脚把它踩个稀巴烂。

这时,我真像打了胜仗一样高兴,又接着选菜了。

选完菜后,我再把装菜的簸箕,端到水池边,把每张菜叶两边洗干净,再把菜梗洗得雪白,然后把它整整齐齐地放在簸箕里。

〔评语〕这篇习作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小作者分两步写了洗菜的经过。

一是选菜,二是洗菜。

选菜的一系列动词如:

“解开”、“切去”、“剥去”、“扔掉”、“拾起”、“抓住”、“踩”等用得确切,把自己见到大青虫,先怕后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包饺子

妈妈擀面皮,我和爸爸包饺子。

妈妈擀的皮中间厚,边上薄,圆溜溜的。

我拿起饺皮,用筷子夹起馅,小心地放在饺皮儿上边,两手使劲一捏,只觉得黏黏糊糊,仔细一看,“哎呀!

”我不禁喊出声来——原来是我用力过猛,挤破了饺皮儿,馅冒了出来。

我赶紧“急救”,又拿起了一块饺皮儿,堵住破的地方。

可馅又从另一边冒了出来。

我急忙又用另一块饺皮儿裹住那一边,才算堵住了“漏洞”。

我终于用三块面皮包了一个饺子。

这时,爸爸已经包了五六个了。

我包的饺子排列在它们中间,挺着“将军肚”,真叫我不好意思。

〔评语〕有的同学叙述自己亲自做的一件事,往往用“不一会儿就做完了。

”一句话概括地叙述,内容空洞、干瘪。

这篇作文就不是这样写。

作者用“拿”、“夹”、“放”、“捏”、“挤”、“冒”等一系列动词,描述了包饺子的过程,以及包得不好看的原因,给人以真实的感觉。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准确地使用动词,是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之一。

摊“黄菜”

妈妈的拿手菜之一是摊“黄菜”。

每逢节假日或者有亲戚朋友来,妈妈总要露一手。

我拿定主意,要学学这道菜的做法。

妈妈说:

“要学,先得看我怎么做。

我目不转睛地看妈妈做摊黄菜。

她先坐上锅,哧的一声,划着火柴,打开煤气的开关,只听噗的一声,锅底下冒出了蓝色的火苗,均匀地舔着锅底。

接着,妈妈从竹篮里拿出四个白花花的大鸡蛋放在案板上。

这时,锅热了,她打开油瓶,慢慢地往锅里倒了一些油。

又从碗柜里拿出一个蓝边粗瓷碗放在案板上,一手攥着一个鸡蛋,撞了一下,咚地一声,蛋清蛋黄流到碗里。

她把四个鸡蛋都打在碗里,端起碗,另一只手拿起筷子,哗哗哗地搅打着碗里的鸡蛋,蛋清蛋黄都混在一起,黄澄澄的大半碗。

这时,锅里腾起油烟,放出一股刺鼻的油味,妈妈哗的一下把一碗鸡蛋都倒在锅里,又端起锅,倾斜着转了一圈,锅里的鸡蛋液凝固成一个金黄色的鸡蛋饼,坐在火上,一会儿又端起来,手腕一抖,鸡蛋饼翻了个个儿。

妈妈抄起铲子,叮叮叮敲了几下,一盘油汪汪、黄灿灿、香喷喷的摊黄菜出锅了。

这摊黄菜能不使人唾涎欲滴吗!

下次,我该动手学着做了。

〔评语〕这篇《摊黄菜》,小作者写了多少个动作啊!

看、坐、划、打开、冒出、舔、拿出、放在、倒、攥着、撞、流、端、搅、腾、放出、转、凝固、抖、抄、敲、翻……,由于细致地描写了动作,所以使人有现场感。

换灯泡

“灯泡坏了,灯泡坏了!

”我们嚷嚷着。

何老师听见了,手提工具袋,扛着梯子上了楼。

他来到电灯下,把梯子靠墙放好,然后走到电灯开关下,一拉灯绳,灯泡果然没亮,他又拉了下灯绳。

接着,他移动梯子,对着电灯支稳,双手扶着梯撑,小心翼翼地一撑一撑地爬上去。

到了顶端,他抬起头,用右手扶着天花板,左手慢慢地拧着电灯泡,把电灯泡拧下来后,他又从衣兜里掏出一个新灯泡拧上去。

接着,他再一撑一撑地从梯子上爬下来。

走到开关处,拉了一下开关,电灯亮了,射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拍着手又嚷嚷起来:

“噢,修好了!

修好了!

”何老师望着我们,笑着说:

“你们这群小麻雀,就会嚷嚷,什么时候才会换灯泡呢!

〔评语〕怎样换灯泡?

这段短文十分细致地描述了换灯泡的一系列的动作:

提、扛、来到、放、走到、拉、移动、支、扶、爬、抬、拧、掏、望、笑等。

这十多个动词用得恰当,写了手、脚、眼的多种动作。

补车胎

 星期六下午,我到自行车铺去补内胎。

一位修车的老爷爷,把我的车高高挂起,接着他用撬板往瓦圈与外胎之间撬几下,轻而易举地扒开外胎,又用左手小心翼翼地把内胎抽出来。

充气之后,先把内胎放进一盆清亮的水里,只见水里咕噜咕噜直冒泡,老爷爷赶忙拿出车胎。

然后就用木锉把有洞的地方,有节奏地锉几下,那儿的皮子又变得薄薄的了。

他找来一块小小的内胎,剪成一个圆块,又锉了几下,随后把锉过的地方抹上了胶水,粘在有洞的地方。

老爷爷又把内胎放在水中试试,一点一点地移动,仔细检查,确信没有漏气的地方以后,这才放心地放进外胎里,把气打得足足的。

他站起身来,高兴地对我说:

“没问题了,可以骑了。

〔评语〕小作者的眼睛就像一架摄像机,把老爷爷修车的过程一一拍摄下来,然后按动作的先后顺序写出。

记叙富有层次,描写细致入微,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拉面

“卖拉面了,卖拉面了。

”一阵悦耳的叫卖声吸引了我。

于是我拉着妈妈爸爸来到“佳兴商场”门前的拉面摊前。

只见拉面师傅头戴白帽,腰系白围裙,双手拿着面团反复揉着。

面和好了,拉面师傅把面团揪啊揪的,揪成一米长,用刀切成几段。

接着,只见拉面师傅双手拿起一段面上下颤动着,越颤越长,越颤越快,面长得快要拖地了,拉面师傅把面的两头合在一起继续颤动着。

经过反复许多次拽拉,面团不见了,变成了无数根细丝般的面条。

最后,拉面师傅把面条放在白面粉上轻轻地滚来滚去,面条全沾上了干面,用刀切去两头,拉面就做成了。

〔评语〕要写好人物,就必须善于在生活中捕捉人物的动作。

本文的小作者就是对拉面师傅进行了细致现察,抓住了人物主要的特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了动词,使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活力。

 

捉蛐蛐

我蹑手蹑脚地顺着叫声寻找着。

突然,一个东西一蹦,钻到了墙边的砖缝中,又继续叫了起来。

我连忙打开了手电筒一照,啊!

好大的蛐蛐呀!

你看它,两根触须微微抖动,两只后腿强健有力,叫的时候,它那只小肚子忽闪忽闪的,好像在使劲呢。

我刚走近,它就跳到附近的碎砖堆里。

我轻轻地把砖扒开,两手拢成喇叭形,慢慢弓下身,心想:

这下你可跑不了了。

谁知一扑竟没扑着,蛐蛐顺着手边又蹦到了墙根处。

我也追近墙根,那蛐蛐似乎知道了我在捉它,索性转身逃进了一个小洞里,再也不出来了。

我焦急地等着,却始终不见动静。

唉,怎么才能捉住它呢?

突然,我急中生智,忙向屋里喊道:

“小弟!

拿杯水来!

”一回头,小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蹲在身边,他听了赶忙起身向屋里跑去。

我把水小心地对着洞口倒去,吓,这下可灵了。

只见蛐蛐浑身湿漉漉的,一下子从我眼前跳了出来。

就在它还没站稳的当儿,我看准了,一扑,终于捉住了它。

小东西在手心还一个劲儿地蹬腿哩,我忙把它扣进玻璃瓶。

这时,我那高兴的劲儿就甭提了!

心想,捉住你可真不易啊!

还得动动脑筋呢。

灯下,我举起瓶子仔细看,那只蛐蛐竖起两只翅膀,立起两根触须,翘起两条后腿,盯着我,好像要和我大干一仗!

我自言自语地说:

“好样儿的,待我再俘虏一只你的伙伴,你有劲与它较量吧!

”凑在我身旁的小弟弟好奇地看着我,我们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评语〕本文的小作者把捉蛐蛐的经过和乐趣,写得活灵活现。

这说明他平时注意留心观察生活,对捉蛐蛐的过程:

发现——寻找——智擒——乐趣,观察得全面,体验得深刻。

这样,就能抓住富有特征的情节,进行细致地描写。

拦车

一位老奶奶被车撞倒了,爸爸拦车救人。

忽然,一辆夏利车停在爸爸身边,爸爸向司机说明情况,那司机摇摇头,“噌”的一声开着车跑了。

人群里发出一阵埋怨声。

爸爸仍然伸出双手,像一个“大”字,站在马路中央拦截着汽车。

一辆黑色的“切诺基”停了下来,爸爸说明情况,那司机从车窗里探出头来,说:

“快上车”!

爸爸急忙挤进人群,对肇事司机说:

“快抬人上车”!

那司机好像从睡梦中惊醒了一样,急忙弯下腰去抬老奶奶。

爸爸也跪下身,双手紧抱住老奶奶,那司机抬着奶奶的双脚,一步一挨地向“切诺基”车走去。

到车门口,爸爸侧过身,双腿跪在车厢内,小心地把老奶奶放在后车座上。

看此情景,肇事司机连连说:

“多谢你的帮助”!

爸爸把手一挥,说:

“救人要紧,赶快去医院吧”!

汽车喇叭长鸣,向医院驶去。

〔评语〕这篇片段作文写的是爸爸为抢救被车撞倒的老奶奶,拦车送往医院的事。

为了展现爸爸助人为乐的精神,小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动作。

当汽车停下后,爸爸“跪”下身,双手紧“抱”老奶奶。

一个“跪”字,一个“抱”字,写出爸爸救人心切,又小心翼翼的心情。

读后给人留下身临其境之感。

扎小辫 

星期天到了。

这天早晨,我拿着心爱的红绸子来到关叔叔家,要给兰兰扎小辫。

兰兰见我来了,就高兴地站到我跟前。

我命令似地让兰兰闭上眼睛。

然后,解开皮筋,让辫子松散下来。

我右手拿着梳子,一下一下,慢慢地把兰兰那乌黑的头发梳开,再用皮筋扎紧,这才取出红绸子,左一绕,右一绕,扎上了两只蝴蝶结。

“兰兰,别睁眼。

”我把她领到立柜镜子前面。

“兰兰,快睁眼看看,多漂亮呀!

”随着我的喊声,兰兰慢慢睁开眼睛,从镜子里一下看到了我给她扎的两个红绸子蝴蝶结。

她高兴地左瞧瞧,右看看,然后一下子扑到了我的怀里。

〔评语〕描写动作,可以分步写出。

分步写出,就是一件事分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然后一步一步地叙述出来。

这篇作文写的是扎小辫,是分四步叙述的:

先写让兰兰站到跟前;接着写解开皮筋,松散头发;然后拿着梳子梳理,用皮筋扎紧;最后写取出红绸子,扎蝴蝶结。

这样分步叙述,把扎小辫的过程写得很真实。

有趣的小实验

——吹乒乓球

上课了,王老师面带笑容地对同学们说:

“今天我们做一个小实验。

”说着,她从讲台桌上拿起一根铁丝,铁丝上吊着两根线,两根线距离是5厘米。

两根线的底部各系着两个乒乓球。

王老师说:

“谁能把乒乓球吹到两边去?

”同学们纷纷举手,王老师先叫一个力气最小的郭华同学到讲台桌前面试一试。

只见他鼓足了气使劲一吹,乒乓球没有到两边去,却往中间跑。

哎!

郭华劲太小,“我们来试试!

我们来试试!

”教室里沸腾起来了。

同学们一边说着,一边高高地举起手。

王老师叫“大力士”景跃同学来试试。

只见他迈着稳健的步子来到讲台前,定睛看了看乒乓球,然后往后退了一步,猛吸一口气,腮帮子鼓鼓的,脸涨得通红,向前一迈腿,“扑”得一声,一股气从嘴里喷出来,冲向小小的乒乓球。

“好大的劲呀!

”我情不自禁地说。

可是,那乒乓球好像跟他作对似的,不住两边去,径直向中间跑。

同学们都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时,班里有名的小博士谢辉站起来说:

“这是因为嘴吹出来的气流快,压力小,周围的气流慢,压力大,周围的气流把乒乓球压到中间去。

所以乒乓球不往两边去,往里跑。

”同学们听了他的话连连点头。

多么有趣的小实验呀!

我从中又懂得了一个科学道理。

〔评语〕写人叙事离不开写人物的动作。

本文写的是一次小实验——吹乒乓球。

全文略写了郭华同学吹乒乓球的姿态,详写了景跃同学的动作:

“往后退了一步”,“猛吸一口气”,“腮帮子鼓鼓的”,“向前一迈腿”,寥寥几笔,使人物形象显得真切。

开头交待小实验的做法,结尾点明做实验的目的,首尾圆合,中心明确。

六、心理描写训练

1、按照下面的步骤,把下面颠倒的句子,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好,整理成一篇短文。

步骤:

第一步,看。

先看一看这篇短文有几句话,每句话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二步,想。

要先想想这篇短文说的是什么事,想象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第三步,排。

按照想好的顺序,依照每句话的内容,依次把句子排列好。

第四步,验。

把排列好的句子读几遍,看看前后句子之间是不是连贯、通畅,如有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改。

炒鸡蛋

①这时,油锅腾起油烟子。

②就这样,炒鸡蛋做好了。

③只听嗞啦一声,他把鸡蛋倒在锅里。

④他往碗里打了三个鸡蛋,撒上盐,用筷子搅匀。

⑤很快,端起锅抖了两下,锅里的鸡蛋翻了两个过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团白纸

①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②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③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④下课了,小庆在操场上玩。

⑤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⑥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⑦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栽菊花》一文的写法,分步写出人物的一连串动作,把人物的活动写具体。

然后按照“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