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真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184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学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学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学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学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真题.docx

《教育学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真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真题.docx

教育学真题

2002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和()。

2.教育的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标准。

3.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4.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5.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中共中央于1999年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之间的矛盾。

8.“头脑不是一个可以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句话体现了()的教学方法思想。

9.“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特点。

二、概念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美育2.陶冶法

三、论述题(9分)

试述人的发展的基本特性及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2002年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2.质量规格3.布鲁纳4.教学大纲5.社会主义建设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7.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8.启发式9.民主平等

二、概念题

l.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作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陶冶法指教育者创设和利用有意义的情境以及自身教育因素,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

三、论述题

试述人的发展的基本特性及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答: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并促进人的发展:

A.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统一性,各种教育因素必须协调一致,共同关注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展;

B.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

C.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决定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因材施教;

D.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着教育工作必须注意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给予合理和良好的教育。

 

2003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

一、填空题:

(10分,每题1分)

1.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点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2.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3.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是:

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的规律。

4.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

5.《学记》中的说:

“学不躐等”所体现的是教学原则。

6.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教育思潮是全民教育和。

7.正确运用德育方法中的法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8.“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是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来的。

9.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10.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的基础上。

二、解释概念(12分,每题3分)

1.全民教育2.教育目的3.教学(狭义)4.德育过程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20分,每题5分)

1.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2.当代中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贯彻要求。

4.现代社会的新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

四、论述题(8分)

试分析班级授课制及其优缺点,并阐明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

 

2003年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生产力3.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4.杜威5.循序渐进6.终身教育7.情感陶冶法8.马卡连柯9.研究性学习10.民主、平等、和谐

二、解释概念

1.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即全体国民都应享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其基本目标就是满足全体国民的基本学习需要,是普及教育实践的继续和发展。

2.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3.教学(狭义)在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等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等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

进一步说,就是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4.德育过程的主体性:

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要遵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三、简答题

1.答:

文化对教育得影响:

(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培养规格。

(2)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内容。

(3)文化影响着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方法。

(4)文化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强大的教育力量。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1)教育具有保存和传递文化的作用。

(2)教育传播和教育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创新文化的作用。

2.答: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关于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总指针,是对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

教育的性质或任务、教育目的以及实现目的的途径。

其中,教育目的是核心内容。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失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代教育方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①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规定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

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规定了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③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失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规定了我国的教育目的。

3.答:

“启发式”又称“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获得知识,并开发智能,发展个性的教学思想。

其作用表现在:

(1)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

(3)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4)启发式教学能有效地传递科学信息。

(5)启发式教学是教学规律的正确反映。

4.答: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作为专门职业的教师所必须经常修习涵养的内容,是当代教师质量和教师风貌的集中体现。

主要包括:

(1)努力形成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在深入理解教育工作本质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基本观点和信念。

(2)具备新型的专业知识结构;(3)拥有相应的专业能力;(4)要炼就必要的专业智慧。

四、论述题

试分析班级授课制及其优缺点,并阐明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

答:

1.班级授课也称班级教学,是根据年龄或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按照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

(1)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个教师的教育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2)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

(3)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教授为主,兼用其他方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可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5)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项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和相互促进,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

(6)班集体内的群体活动和交往有利于学生形成互助友爱、公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有利于学生形成其他一些健康的个性品质。

3.班级授课制的缺点是:

(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时间、内容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

(4)由于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材内容人为地割裂以适应“课”的要求。

(5)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这也是班级授课制最易遭受批评的缺陷。

 

2004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

一、填空题(10分,每题1分)

1.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培养人的标准。

2.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3.教育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的社会活动。

4.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5.《学记》中说的“学不躐等”所体现的是教学原则。

6.新课程将实行、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模式。

7.与“注入式”相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

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9.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包括: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10.“桃李不言,下自成溪”所蕴涵的德育方法是。

二、解释概念(12分,每题4分)

1.课程(广义)2.教学(狭义)3.自我教育法

三、简答题(18分,每题6分)

1.为什么说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

2.当代中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德育过程有哪些规律可循?

四、论述题(10分)

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004年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质量规格2.生产力3.培养人4.舒尔茨5.循序渐进6.国家7.启发式8.班级授课制9.信息技术教育10.榜样示范法

二、解释概念

1.课程(广义)即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教育教学因素的总和。

2.教学(狭义)是在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等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等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

3.自我教育法:

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对自己的道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以提高道德品质水平,形成良好道德习惯的方法。

三、简答题

1.答:

教学的教育性,是指教学活动必然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则明确地提出并阐释了这一规律。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价值。

其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必然要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其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获得思想品德教育。

2.答: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关于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总指针,是对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

教育的性质或任务、教育目的以及实现目的的途径。

其中,教育目的是核心内容。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失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代教育方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①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规定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

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规定了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③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失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规定了我国的教育目的。

3.答:

(1)德育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德育主体养成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通过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施加德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四、论述题

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答:

(1)关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历来存在着两派之争:

形式教育派和实质教育派;

(2)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3)能力的发展又能促进对知识的掌握;(4)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进行的。

产生高分底能现象的根源主要有:

一、陈旧的教学观念,应试教育横行,没有广泛实施素质教育;二、教育评价手段单一,只用分数去衡量教学与学生;三、在教育的各项发展中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其它各育的发展。

 

2005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隋唐以后兴起的科举制度废除于____。

A.1898年B.1902年C.1912年D.1905年

2.卢梭的作品《爱弥尔一论教育》阐述了____教育学说。

A.自然主义B国家主义C实用主义D.科学主义

3.直接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社会因素是____。

A.生产力水平B科学技术C文化传统D.政治经济制度

4.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

A.多因素相互作用论B.外铄论C内发论D.一般发展论

5.19世纪中叶,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问题,并大力倡导科学课程的英国教育学家是____。

A洛克B.赫胥黎C斯宾塞D.达尔文

6.教师演示各种实物,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____。

A.实验法&演示法C参观法D.实习作业法

7.教学中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是____。

A集体学习和个体学习B.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C模仿学习和探索学习D.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8.杜威集中探讨道德教育问题的一本书是____。

A《道德教育论》B.《教育中的道德原理》

C《学校与社会》D.《民主主义与教育》

9.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是由于社会学习和榜样的影响造成的,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____。

A.杜威B.柯尔伯格C班杜拉D.卢梭

10.柯尔伯格认为,当儿童习惯于遵从教师或父母权威的时候,说明他处在道德发展的____。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题1分,共5分)

1.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____教育结果的均等。

2.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3·根据班级活动的时间分布,可以分成日常性班级活动和班级活动两大类。

4.现代教学策略实施的核心问题是____的转变。

5·关于潜在课程研究的萌芽时期,在杜威所讲的“____”、克伯屈的‘t附学习”中就已有所涉及。

【参考答案】:

l-D2.A3.D4.A5.C6.B7.B8.B9.C10.D

1·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2.德育方法3.阶段性4.学生学习方式5.附带学习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苏格拉底问答法:

苏格拉底问答法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得出明确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2.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一类课程。

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的几门科学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

3.道德情感:

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

它伴随品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4.教学模式:

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

5.道德内化:

道德内化指由道德价值观、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这是从“纪律”发展到“自主”的过程,亦即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

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终身教育即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

答:

错(2分)。

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而不是单纯地强调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3分)。

2.课程标准就是课程计划。

答:

错(2分)。

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划,而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

文件(3分)。

3.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

答:

对(2分)。

相对性评价区别于绝对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进行的评价(3分)。

4.苏霍姆林斯基反对把学生单纯当作装“德性的口袋”,简单化地强行往这个口袋里装填、’灌输道德概念。

答:

错(2分)。

这是柯尔伯格的观点,不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3分)。

5.在班级活动中。

自我教育的重心在班集体层次上。

答:

对(2分)。

原因在于班主任应当为班集体寻找发展的新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方案和措施。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合作学习的内涵、功能及实施要求。

答:

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3分)。

功能:

一是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二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4分)。

实施要求:

首先,任务有一定难度;二是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三是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质量;四是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五是小组研讨的民主性和超越性(每一要点1分,共5分)。

2.请分析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答:

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

一类是学生参加的劳动(工农业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第二类是勤工俭学活动;第三类是社会政治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活动、拥军拥属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活动)(6分)。

功能:

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民情国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树立社会责任感,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9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某地有一所实验中学,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教育即服务,学生即上帝”的办学理信。

在生活方面,学校为每个班的。

学生设立了生活导师,生活导师与学生同吃同住,负责学生饮食起居等一切事务,包括督促学生按时起床、按时睡眠,帮助学生整理床铺、熨烫校服,甚至定期、不定期代学生上超市购物。

在学习方面,学校提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求老师认真上课,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进步。

如果有三位学生或三位学生的家长联名给某位老师提意见,该老师将立即被辞退。

在师生交往方面,学校要求老师不管在什么情景下都要像空姐那样“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学业评价方面,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许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未经学生触,不许把学生的分数告诉除学生本人之外的任何一个人。

请你就该实验中学的“教育观”与“教育目的观”进行分析和评价

参考答案:

答:

(1)该校所遵循的一些原则与提出的一些理念,如“以人为本”、“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等都是正确的,反映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精神与价值追求(4分)。

(2)该校所秉持的教育观一一“教育即服务、学生即上帝”,前半句是正确的,后半句是错误的。

“教育即服务”意指教育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并不意味着把学生当成“上帝”。

因为学生不仅是教育服务的对象,也是为这种服务所要求、所制约与所改造的对象(4分)。

(3)教育目的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强调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德与文化修养的统一,强调个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统一。

该校的上述做法有所偏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4分)。

(4)该校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说明该校没有能够真正理解和实践上述现代教育观念(3分)。

论述过程中语言流畅、逻辑性强者,酌情加1—2分,总分不超过15分。

如果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一致,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加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