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积累坊 至第12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174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积累坊 至第1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文积累坊 至第1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文积累坊 至第1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文积累坊 至第1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文积累坊 至第1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文积累坊 至第12篇.docx

《古文积累坊 至第1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积累坊 至第12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文积累坊 至第12篇.docx

古文积累坊至第12篇

【孝篇】

1.行佣供母

江革,字次翁,少失父,独与母居。

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

革辄zhé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

转客下邳pī,贫穷裸跣xiǎn,行佣以供母,凡母便身之物,未尝稍缺。

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

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

(节选自《二十四孝》)

【注释】

1.遭:

遇也。

数:

屡也。

劫:

强取也。

辄:

每也。

2.下邳:

在今江苏邳县东。

3.裸:

赤体也。

跣:

赤足也。

4.佣:

雇役於人也。

庐墓:

作室墓旁以居也。

5.孝廉:

汉武帝始令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后遂为定例。

6.谏议大夫:

官名。

【译文】

东汉时有一个叫江革的孝子,字次翁,从小就失去父亲,而与母亲相依为命。

当时,到处都有盗贼作乱,江革就背着母亲到其他地方逃难。

在路上,好几次碰到盗贼,盗贼见他年轻力壮,就想捉他一起做强盗。

江革每次总是哭泣着说:

“我还有一位无人照料的老母亲,我跟你们去了,谁来照顾她呢?

”强盗听了这番诚恳的告白,又见他这样孝顺,也就不忍心杀他们。

江革背着母亲,一路逃难,后来居住在下邳这个地方。

他穷得连衣服、鞋子都没有,裸着身体、光着脚。

后来江革当佣工做苦力,赚些微薄工钱来供养母亲。

虽然家里十分贫困,但凡是母亲日常需要的东西,不论是吃的、穿的、用的却一应俱全,没有缺乏。

后来他的母亲死了,江革哭得很悲哀。

住在母亲的坟旁,连睡觉的时候,丧服也不脱掉。

后来有人见到他的德行很高,就推举他为孝廉,最后做到了谏议大夫。

 

【信篇】

2.曾子杀彘zh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汝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节选先秦《韩非子》)

【注释】

1.曾子(前505~前432):

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

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

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

2.彘(zhì):

猪。

3.适:

往、回去。

适市回:

去集市上回来。

4.戏:

开玩笑。

5.非与戏:

不可同……开玩笑。

6.待:

依赖。

7.子:

这里是第二人称尊称“您”的意思。

`

8.而:

则,就。

9.非所以成教也:

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10.之:

到。

11烹(pēng):

烹饪,煮。

12.是:

这。

13.反:

同“返”,返回。

14.顾反:

等到回来。

15.特:

只、仅、独、不过。

16.女:

同“汝”,你的意思。

17.杀:

宰。

18.曾子之妻之市: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

之,前一个作助词“的”,后一个作动词“去”。

市,集市。

19.欲:

想要。

20.止:

阻止。

21.遂:

于是,就。

【译文】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

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

“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住猪并杀了它。

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

“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

”曾子说:

“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

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曾子就把猪宰好煮熟给孩子吃了。

【善篇】

3.善: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节选自《老子》)

【注释】

1.上善若水:

上,最的意思。

上善即最善。

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2.处众人之所恶:

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3.几于道:

几,接近。

即接近于道。

4.渊:

沉静、深沉。

5.与善仁:

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

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6.政善治:

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7.动善时:

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8.尤:

过失、罪过。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礼篇】

4.礼:

行修言道

礼从宜,使从俗。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xiá。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

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注释】

1.从宜:

采取适宜的做法;怎么适宜便怎么做。

2.使:

出使,代表国家到他国出访。

3.俗:

风俗。

4.决嫌疑:

分清事情的疑惑、不明之处。

5.妄说:

无根据地乱说。

6.辞费,指话多而无用,这里指说了做不到的话,言而无信。

7.狎:

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译文】

礼节要顺应事情采用合适方法,出使要顺应当地的风俗。

所谓礼,是用来确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远近,判断事情的疑似难明,分别事情的同异,明辨事情的得礼或失礼。

依礼而言,不可随便地取笑人,不可说做不到的话。

依礼,做事不得超过自己的身份,不得侵犯侮慢他人,也不得随便地与人套近乎。

涵养自己的德性,实践自己的诺言,这就叫做完美的品行。

行为合乎忠信,言语合乎仁义,这才是礼的实质。

 

【学篇】

5.学: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

1.司马温公:

司马光死后被追赠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温公。

2.患:

担忧,忧虑。

3.不若:

比不上。

4.众:

众多。

5.既:

已经。

6.迨:

到;等到。

7.倍诵:

“倍”通“背”,背诵。

8.乃:

于是,就。

9.尝:

曾经。

10.或:

有时。

11.咏:

吟咏。

12.下帷:

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13:

绝编: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14:

中夜:

半夜。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得烂熟于心为止。

(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思篇】

6.思:

道旁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1.王戎:

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2.尝:

曾经。

3.诸:

众。

4.游:

玩。

5.子:

果实。

6.折枝:

压弯了树枝。

7.竞:

争着。

8.走:

跑。

9.信然:

真是这样。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

“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问篇】

7.问:

学必好问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节选清代刘开《问说》)

【注释】

1.君子:

古时对有德有才人的称呼。

2.辅:

辅助。

好:

喜好

3.无以致疑:

不会发现疑问;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致:

求得。

4.广识:

增广知识;广:

使……广,增广,增加。

5.达于事:

(使道理)用于实行。

达,通晓,通达。

6.舍问:

放弃提问。

舍:

放弃。

7.其奚决焉:

怎么能解决问题呢;奚:

何,怎么。

其:

之,代词,指代文中的“理”与“识”。

焉,代词,指代上述的“理”与“问”。

决:

判断,解决。

【译文】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悟篇】

8.悟:

贾岛推敲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

“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

“‘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注释】

1.贾岛:

唐朝诗人。

2.岛初赴举京师:

贾岛当初到京城去考进士。

3.赴举:

参加科举考试。

4.京师:

京城(长安)。

5.得句:

想出诗句,一般指一句或两句。

6.炼之未定:

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

7.吟哦:

吟咏。

8.引手作推敲之势:

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

9.韩愈吏部权京兆:

礼部侍郎韩愈代理京兆尹。

10.左右拥至尹前:

随从人员(拿下贾岛)带到韩愈跟前。

11.讶:

对……感到惊讶。

12.具对:

全部详细回答。

13.云云:

如此。

14.炼:

锤炼,申引为反复思考。

15.俄:

不久。

16.立马良久:

让马站住很久。

17.留连:

舍不得离开。

18.权:

代理……职务。

19.京兆尹:

京城地方长官

20.第三节:

指韩退之仪仗队的第三节。

21.尚:

还,仍然。

22.已:

停止。

23.神游象外:

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神:

精神游,离开象,眼前事物象外:

现实生活,眼前事物之外。

24.遂:

于是,就。

25.辔:

驭马的缰绳,这里指马。

26.布衣之交:

普通老百姓之间的交往。

布衣:

平民,百姓。

【译文】

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

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

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

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

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

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

“用‘敲’字好。

”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

(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游篇】

9.游:

西湖游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节选袁宏道《西湖游记》)

【注释】

1.突兀:

这里指高高耸立的样子。

2.棹:

这里指划船。

3.东阿王:

这里指三国时期诗人曹植。

4.余:

自称,相当于“我”。

【译文】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像绫罗般轻软柔滑。

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

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观篇】

10.观:

孔子观器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qī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此为何器?

”守庙者曰:

“此盖为宥yòu坐之器。

”孔子曰:

“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孔子顾谓弟子曰:

“注水焉。

”弟子挹yì水而注之。

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

孔子喟然而叹曰:

“吁!

恶(wù)有满而不覆者哉!

(选自《荀子·宥坐》)

【注释】

1.欹(qī):

倾斜。

2.于:

向。

3.宥(yòu)坐:

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

宥:

同“右”。

4.闻:

听说。

5.顾:

回头看。

6.挹(yì):

舀。

7.喟然:

深深的叹气,表示深有感触的神情。

8.恶:

哪里。

【译文】

孔子到鲁桓公的太庙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

孔子问看守太庙的人:

“这是什么器具?

”守太庙的人回答说:

“这是一个‘座右铭’一般的器具。

”孔子说:

“我听说这种器物,空着时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水了就会翻倒。

”孔子回头对学生说:

“往里面灌水吧。

”他的学生舀水往里倒。

倒了一半水时欹器就端正了,装满了水后欹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它又倾斜了。

孔子感慨地说:

“唉,哪有满盈而不翻倒的呀!

【访篇】

11.访:

宋濂苦学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注释】

1.宋濂:

(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西北),明初文学家。

2.余:

我。

3.嗜:

喜欢、特别爱好。

4.无从:

没有办法。

5.致书:

得到书。

致:

得到。

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每:

常常。

7.假借:

借。

8.于:

介词,从。

9.笔:

名词活用,用笔。

10.手:

名词活用为动词,动手。

11.弗之怠(dài):

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弗:

不。

之:

指代抄书。

12.走:

跑。

13.逾约:

超过约定的期限。

14.以是:

因此。

以:

以为;是:

这样。

15.加冠(guān):

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16患:

担心。

.

17.硕师:

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18.游:

交往。

19.尝:

曾经。

20.趋:

赶到。

2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先达:

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叩,请教。

22.德隆望尊:

道德声望高。

望,声望,名望。

隆:

高。

23.门人弟子填其室:

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充,这里指拥挤。

24.稍降辞色:

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言语和脸色。

色:

脸色。

25.援疑质理: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提出。

质,询问。

26.俯身倾耳以请:

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表现尊敬而专心)。

以:

连词,而,来。

27.或:

有时。

28.叱(chì)咄(duō):

训斥,呵责。

29.色愈恭:

表情更加恭顺。

色:

表情。

恭:

恭敬。

30.至:

周到。

31.复:

这里指辩解,反驳。

32.俟(sì):

等待。

【译文】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

(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阅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像冰一样坚硬,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

抄完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赏篇】

12.赏:

临湖赏荷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选自李盛仙《夏日赏荷》)

【注释】

1.年少:

年轻。

2.临:

临近。

3.实为:

实在是。

4.偕:

陪同。

5.绝:

极,非常。

6.妙绝:

美妙极了。

7.欣然:

高兴的样子。

【译文】

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

每当到了夏天,面临湖水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有一天,会同几个朋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叶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示为飘动摇摆的姿态。

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百花中的神品啊。

李太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太贴切绝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