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 语文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4908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 语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 语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 语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 语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 语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 语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 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 语文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 语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鲁迅

  年级组别执笔课型审核时间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记这种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思路。

  (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以时间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恰当的阅读资料,辅助学习,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的重大转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鲁迅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培养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学习以时间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二)难点:

从简练的语言风格中体会鲁迅的鲁迅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三、教学方式: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型:

新授课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内容

  在家自学部分

  一、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上网查询、查阅字典和图书馆查阅等)了解鲁迅及其相关作品。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厦门()皖南()学籍()乞食()

  pánghuáng()shuāi败()chóu办()

  zhè江()nà喊()亲qī()

  三、根据语境,理解加粗词语的意思。

(8分)

  

(1)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看书的学力。

  学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变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常走的两条路。

  衰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

  维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传”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在校教学部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上学期学习(风筝》一文,作者是:

(鲁迅先生)。

现在那位同学能介绍你所认识的鲁迅或鲁迅的相关作品?

(包括改编成电影的作品)(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的一篇《鲁迅自传》,来树立他一生的经理,追溯他闪光的人生轨迹,系统、全面地来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一生,。

(板书课题:

《鲁迅自传》)

  2、本文的题目是《鲁迅自传》,自传,该从传记说起。

传:

也叫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传记篇幅可长可短,按篇幅的长短可以分为大传、小传,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

按写传的人可以分为自传(写自己)及他传(写他人)。

  本文《鲁迅自传》分类可以划分为什么?

(学生回答:

小传、自传)

  二、朗读课文

  1、全班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教师注意学生若有读错的字词,及时更正。

  3、正音正字,积累重要字词。

  

(1)厦门(xià)皖南(wǎn)学籍(jí)乞食(qǐ)

  pánghuáng(彷徨)shuāi败(衰)chóu办(筹)

  zhè江(浙)nà喊(呐)亲qī(呐)

  

(2)学力:

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变故:

意外发生的事情;衰落:

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维新:

反对旧的,提倡新的,一般指政治上的改良或改良主义运动

  三、整体感知:

  1、听同学朗读课文,在课本中划出表示时间的词句,并切找出相应时间发生的相应事件。

(请四个同学各朗读一个自然段,)

  2、(出示小黑板)学生交流讨论,填写表格,梳理鲁迅生平。

  时间:

主要活动:

  一八八一年-----------------------出生在周姓家里

  十三岁时--------------------------家遭变故,寄居

  十八岁------------------------------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

  大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

  毕业之后-----------------------------被派往日本-留学

  待到在东京预备学校毕业-------在仙台学医

  两年以后-----------------------------在东京进行文艺活动

  二十九岁-----------------------------回国

  刚回国--------------------------------在浙江学堂做教员

  第二年--------------------------------到绍兴做教务长

  绍兴光复后--------------------------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教育部部员国文系讲师

  一九二六年--------------------------厦门大学教授

  一九二七年九月--------------------出广东,定居上海

  一九三六年十月--------------------于上海病逝

  通过表格的填写,我门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提示:

以时间为顺序来描写,作用是:

使其条理清晰。

  3、思路:

  

(1)、现在,快速浏览课文,概述每自然段的内容。

  第1段:

家庭情况。

  第2段:

求学经历。

  第3段:

工作情况。

  第4段:

文学创作成就。

  

(2)、读课文最后一段,了解鲁迅先生的创作成果。

  鲁迅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

  •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3)、按段与段之间的亲疏关系把课文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

鲁迅的家庭、求学、工作情况。

  第二部分(4):

鲁迅的文学创作成就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鲁迅先生一生的生平经历及著作情况。

那么,通过这些经历及著作情况,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具有什么思想的鲁迅?

  第二课时

  一、研读

  1、鲁迅为什么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

鲁迅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

  提示:

在鲁迅看来:

做幕友,做官老爷的师爷,为虎作伥,欺压百姓,他厌恶;做商人,贪心钱财,惟利是图,他也不齿,所以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

他考入水师学堂正是他思想进步的表现,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是为了他当时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2、作者决意学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后来为什么弃学医学文?

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鲁迅是个这样的人

  提示:

因为他确知新的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于是认为自己学医对救国救民会有很大帮助。

后来,从电影上看到中国人的精神麻木,使作者觉得首先需要“救治”的是国民的精神,用新文艺唤醒他们的觉悟。

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鲁迅时刻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伟大作家。

  (鲁迅少年时的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离开家乡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再由决意学医到弃医学文,都是因为鲁迅本生思想在发生变化,所以“思想的发展‘是本文的一条隐含的线索。

  3、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文章还写了鲁迅的著书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提示:

不可删除。

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

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显然,不能删去这些内容,否则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二、人物小传的特点

  

(1)、短小精悍

  

(2)、不铺陈细节

  (3)、语言简洁严谨

  三、总结全篇

  从这篇文字简练、语言朴实的自传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鲁迅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而且还能深切体会到他深沉的爱国思想与勤奋创作、不懈奋斗的精神。

  四、作业设计

  请仿照本文,为自己写一篇自传。

  提示:

可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出生地、出生年月,然后以时间为序,介绍自己的生平经历,重点说明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等。

要求:

语言简洁,重点突出,三四百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水师学堂”改进“矿路学堂“

  自述经历

  决意求医

  弃医从文

  鲁迅自传

  文学创作成就:

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注:

辅助练习

  1、据作者情况及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

  

(1)鲁迅原名      ,是我国伟大的     、_________、      ,我们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__________。

本文以     为顺序,简要叙述了鲁迅先生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情况,语言俭省,感情含蓄。

  

(2)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又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

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1.本文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把它划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含蓄地交待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

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的?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到广东后,“四月辞职”,这中间也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它是什么?

鲁迅为什么要辞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风筝》 时间1881年出生;1930年的经历与著作

  

(2)他知道了新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他希望自己能掌握医学知识,为祖国效力;因为他发出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疗治国人的精神,而提倡新文艺是最好的方法;他是一个希望民族强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知识分子。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到底被拒绝了。

∥但革命也就发生……国文系讲师。

∥到一九二六年,……

  2.写出了鲁迅处境不尽如人意,想寻一个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失落、惆怅之感。

  3.含蓄地交待了1926年的“3•18”惨案。

作者是用轻描淡写的语气来表达的。

它表达了作者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反动文人的蔑视,也透露出无声的控诉。

  4.它暗含了蒋介石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

鲁迅在这次重大事件中,看到了更多的血,更残酷的杀戮。

他认清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不愿在反革命统治区任职,因而毅然决然地“辞职”。

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含蓄深刻的特点。

  教学后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1伟大的悲剧教学案新人教版

【导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体会文中意味深长的关键语句,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人类的历史有时往往是很残酷的。

古语云: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可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却用饱含深情的文笔为一位失败者——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作传。

这其中到底隐藏了怎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包含了怎样深刻的人文内涵?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人物传记《伟大的悲剧》!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拽(zhuài)  无垠(yín)  辜负(ɡū)    踉跄(liànɡqiànɡ)

毋宁(wú)癫狂(diān)凛冽(lǐn)海市蜃楼(shèn)

吞噬(shì)贮藏(zhù)羸弱(léi)毛骨悚然(sǒnɡ)

履行(lǚ)告罄(qìnɡ)遗孀(shuānɡ)姗姗来迟(shān)

(2)词义

无垠:

没有边际。

凛冽:

刺骨地寒冷。

羸弱:

瘦弱。

毛骨悚然:

形容十分恐惧。

姗姗来迟:

形容来得很晚。

风餐露宿:

形容旅途以及野外生活的艰苦。

闷闷不乐:

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怏怏不乐:

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语无伦次:

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精打细算:

(在使用人力物力上)仔细地计算。

癫狂:

精神错乱,言语或行动异常。

吞噬:

吞食。

告罄:

指物资用完。

耀武扬威: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忧心忡忡:

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2.作者名片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有“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之称。

代表作有《三大师》《罗曼·罗兰传》等。

学法指导:

分析倒叙及其好处

倒叙的定义:

先叙述事件的结局,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按时间顺序记叙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倒叙的好处:

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3.背景链接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此时,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也正向南极进发。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

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近五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冰雪中。

茨威格发挥想象,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写下了这篇文章。

本文节选了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2.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用四字短语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按时间顺序)

【交流点拨】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险→悲壮覆灭

3.文中哪句话是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

它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它的作用是揭示文章的主旨。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交流点拨】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一行人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交流点拨】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们的心情。

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3.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交流点拨】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

有价值的、壮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5.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

结合文中相关内容概括说明。

【交流点拨】

(1)坚毅、执着、不懈探索未知领域,勇于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在只有寸步之遥时,还继续进行着科学观察;奥茨,像一个英雄似的在暴风雪中向死神走去;最后剩下的三人爬进睡袋,骄傲地等待死神的来临,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斯科特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

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斯科特一行对探险的执着、坚毅与勇气。

(2)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

奥茨选择走向暴风雪以减轻同伴的负担,就是撼人心魄的例证。

(3)诚实、守信。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4)无私、博爱。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

他最后的遗书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而看不到丝毫的恨意。

6.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交流点拨】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的悲壮之旅对于全人类而言具有跨越时代、跨越地域的伟大意义: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鼓舞。

步骤四 深入研读 探究方法

1.感情真挚,悲壮崇高。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倾注了作者全部的思想感情,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英雄的失败与牺牲也使得行文更加悲壮崇高。

2.细节描写,令人感动。

文中有很多处细节描写,充满了激情。

例如“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为人类探索献身的伟大精神令人敬佩。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本文主要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作者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2.拓展延伸

(1)谈谈你所知道的古今中外的“伟大的悲剧”式人物或事件。

【交流点拨】示例:

抗洪抢险、抗击非典等救灾中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黄继光等为国牺牲的革命先烈;伽利略备受教会打击,沉冤三百年;美国“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先后毁于一旦,宇航员全部罹难等等。

(2)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探险者的故事?

【交流点拨】张骞、玄奘、马可·波罗、麦哲伦、哥伦布、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等。

板书设计

伟大的悲剧晚到南极,绝望而归(失败之悲)

归途艰难,悲壮覆灭(死亡之悲)

临终遗言,情系亲朋(死别之悲)

魂留南极,世人敬仰(世人之悲)悲剧——伟大勇于探索

坚毅卓绝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步骤三 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步骤四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步骤五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