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对外贸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4810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5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对外贸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论文对外贸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论文对外贸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论文对外贸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论文对外贸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对外贸易.docx

《论文对外贸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对外贸易.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对外贸易.docx

论文对外贸易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0引言4

1对外贸易竞争力理论分析5

1.1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含义5

1.2国外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有关研究现状5

1.2.1对外贸易竞争力与出口竞争力的关系5

1.2.2对外贸易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5

1.2.3对外贸易竞争力四个层次6

1.2.4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6

1.3国内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有关研究现状7

1.3.1对外贸易竞争力概念界定7

1.3.2产品层面的对外贸易竞争力研究实例8

1.3.3不同区域的外贸竞争力研究实例9

1.3.4引进外资与对外贸易竞争力研究实例9

1.3.5有关外贸竞争力的理论和方法上的探索10

2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10

2.1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大10

2.2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11

2.2.1基于SITC分类标准基础上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11

2.2.2基于SNA分类标准基础上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14

2.2.3基于其他分类标准基础上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15

2.2.4总结16

2.3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17

2.4中国现行的对外贸易贸易政策和措施18

2.4.1优化出口结构18

2.4.2积极扩大进口19

2.4.3提高参与国际定价和应对贸易磨擦的能力19

3中国对外贸易当前的国际竞争优势实证分析20

3.1中国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20

3.2人均贸易额分析22

3.3贸易竞争指数分析22

3.3.1贸易竞争指数概念22

3.3.2贸易竞争指数分析23

3.4贸易技术竞争优势分析25

3.5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分析26

3.6外贸商品结构分析28

3.7企业竞争力分析29

3.8从中国出口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30

3.9总结31

4外贸竞争力提升的国际经验32

4.1日本外贸竞争力的提升政策32

4.1.1引进吸收外国技术,加强国内技术创新33

4.1.2健全产业体系,调整产业结构33

4.1.3加强政策性贸易融资,支持优势产品出口34

4.2德国外贸竞争力的提升举措34

4.2.1构建贸易促进体系,确保外贸向前发展34

4.2.2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拓展国外市场空间35

5提高中国外贸国际竞争优势的建议和措施35

5.1将竞争优势作为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出发点36

5.1.1比较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陷阱”36

5.1.2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37

5.1.3中国要实现经济赶超的目标40

5.1.4中国外贸发展需要竞争优势理论的指导42

5.2优化中国出口商品结构43

5.2.1提高机电产品的质量和档次43

5.2.2培育和创造名牌产品43

5.2.3调整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的比重43

5.2.4有效利用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出口商品结构44

5.3推动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44

5.3.1扩大加工贸易活动的领域,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44

5.3.2不断提升“世界加工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功能44

5.3.3加工贸易的主体要由外商投资企业为主逐步向国内企业45

5.3.4对加工贸易要从严密监管向风险管理、贸易投资便利与规范高效科学的监管方式转型45

5.3.5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应有一个长期战略46

5.4加快中国外贸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46

5.4.1建立以外贸企业为主体的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46

5.4.2完善鼓励发展贸易促进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47

5.4.3加快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47

5.4.4实施并完善制造业的技术标准48

5.4.5加强技术市场专业人才培养48

5.4.6建设和完善促进技术创新的中介机构49

5.5增强中国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9

5.5.1充分认识核心竞争力对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49

5.5.2制定和实施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49

5.5.3通过公司内部积累和整合培育核心竞争力50

5.5.4通过外部联盟和并购获取与提升核心竞争力50

5.6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51

6结束语52

参考文献53

译文55

原文说明64

 

摘要

近几年来,国的对外贸易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0%以上。

但是目前的外贸增长依然是量的增长,在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外贸增长方式日益呈现出不可持续性。

假如我们想要继续保持外贸的高速增长,谋求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是否需要积极地转变外贸指导理论和外贸增长方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试图通过对外贸易竞争优势与中国外贸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和应对的策略建议。

本论文首先通过对对外贸易竞争力的理论分析,然后是对中国的对外贸易竞争优势的发展现状作了总体分析。

接着是对中国对外贸易竞争优势作了实证分析,随后探讨了现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而言,必须要结合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以竞争优势作为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指导,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然后对如何提高中国的对外贸易竞争优势和针对中国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应对的策略,创造和培育出动态的比较优势,以加快实现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最后就是本论文的总结部分。

关键字:

对外贸易,竞争优势,外贸竞争力,贸易战略

 

TheEmpiricalAnalysisofChineseForeignTradeCompetitiveAdvantage

ABSTRACT

Inrecentyears,China'sforeigntradehasmaintainedrapidgrowth,withanaverageannualgrowthrateashighasmorethan30%.However,thecurrentvolumeofforeigntradegrowthisstillgrowth,witheachpassingdayintheworldeconomytoday,suchagrowthmodeofforeigntradeshowedanincreasinglyunsustainable.Ifwewanttocontinuetomaintaintherapidgrowthofforeigntrade,seekingadvantagesininternationalcompetition.Theneedforpositivechangeintheguidingtheoryofforeigntradeandforeigntradegrowthmode,isaquestionworthexploring.

Thispaperisinthiscontext,theattempttocompetitiveadvantagesofforeigntradeandeconomicdevelopmentofChina'sforeigntradeaswellastherelationshipbetweenresearchandanalysisandfoundthatthecurrentdevelopmentprocessofChina'sforeigntradeproblems,onthebasisofpolicyrecommendationsandstrategiestodealwiththerecommendations.Firstofall,thethesisofthetraditionaltheoryofinternationaltradewererecalled,pointingoutthatitsrelationshipwithtradedoesnotmatchtherealityofdefects,andthedynamicdevelopmentofthetheoryofcompetitiveadvantagearebrieflysummarizedandevaluated.FollowedbythedevelopmentofforeigntradeofChinamadeasystematicanalysisofthestatusquo.AndthenexploredisintheeconomictransitionperiodofChina,mustbecombinedwithChina'snationalconditionsanddevelopmentoftheworldeconomyto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China'sforeigntradedevelopmentoftheoreticalguidance,thereisfollowapathofdevelopment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Andonhowtoimprove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China'sforeigntradeand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againstChinaaswellastheexistenceofweaklinks,thecorrespondingpolicyrecommendationsandstrategiestodealwith,tocreateandnurturedynamiccomparativeadvantages,tospeeduptheimplementationofChinabythe"tradingpower"to"tradepower,"change.Finallyistheconclusionofthisthesis.

Keywords:

foreigntrade,competitiveadvantage,Competitivenessofforeigntrade,tradestrategy

 

中国对外贸易竞争优势实证分析

傅世一031405274

0引言

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世界强国,归根到底需视其本身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能直接反映出一国的竞争实力。

在中国科学院于2001年3月发表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经济竞争力的培育已成为中国面临的六大挑战之一。

但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增长变化,决非一朝一夕可以促成,须经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仅此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套强国宝典。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政府都把提高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列为其首要任务之一。

而根据经济学理论和历史发展的验证,特别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对外贸易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由于世界上各类国家和贸易集团的利益千差万别,在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发展的趋势下,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利益变化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趋复杂,凭借往日的经验和对策已显得黯然失色。

要使中国能经受住国际市场的考验,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实力并采取相应战略。

本文试图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对外贸易竞争力的理论分析,分析影响对外贸易竞争优势的因素和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提升外贸竞争力提升的经验,提出了提高中国外贸竞争优势的政策和措施。

对中国正确地选择对外贸易战略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对外贸易竞争力理论分析

1.1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含义

对外贸易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他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

外贸竞争力包括产品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三个层次。

它反映了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当于国际市场上的产业竞争力。

对于衡量和评价一国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2国外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有关研究现状

1.2.1对外贸易竞争力与出口竞争力的关系

外贸竞争力是一国通过对外贸易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的能力,是一国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扩张市场份额并依此获得利润的能力。

外贸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内容。

阿基米认为,国际竞争力是该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份额大小及其增长能力。

马库森提出,国际竞争力就是在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中,一个国家通过贸易使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其贸易伙伴的能力。

马丁·杜兰德、克里斯托弗·曼德萨和弗拉维·特瑞布认为国际竞争力的测算是围绕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来展开的,这完全可以由进口和出口竞争力来表示。

1.2.2对外贸易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

对外贸易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的构成。

从词源上看,外贸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具有异常紧密的联系。

广义上,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比较中,所能创造的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

国际竞争力反映的是一个综合水平,既包括已有的财富基础,也包括未来的竞争潜力。

既反映经济发展,也反映宏观经济的改善。

从狭义上看,国际竞争力首要的是表现在各国的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位势和竞争状态,因而,对外贸易竞争力构成了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内容。

一般国际竞争力的测算是围绕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来展开的。

这完全可以由进口和出口竞争力来表示。

目前世界上研究国际竞争力的两大权威机构——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EF)在其每年公布的国际竞争力测算指标中也都有关于外贸竞争力的部分列为必要的考察内容。

中国学者叶耀明等也认为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概念最早源于国际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概念的推广,反映了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相当于在国际市场上的产业竞争力。

1.2.3对外贸易竞争力四个层次

外贸竞争力可分为国家、产业、企业和产品竞争力四个层次,是国家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对外贸易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对外贸易的强弱是衡量国家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

丹尼尔·博顿认为国家竞争力由四个层次的概念构成,最上层是生活水平、最下层是投资,中间层是贸易和生产率。

经合组织(OECD)在1986年出版的《科学、技术和竞争力》一书中提出国家经济的竞争力建立在国内从事外贸的企业竞争力能力之上的,但又远非国内企业竞争能力的简单累加或平均的结果。

卡米舍尔认为外贸竞争力体现为一个国家的企业或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的能力。

麦克菲卓基则提到,有人将产业竞争力定义为出口份额的增减。

1.2.4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外贸竞争力主要受价格、成本、汇率、产品设计、地理条件、贸易方式、贸易壁垒、需求压力和利润率等因素的影响。

价格的变动对于各国产品占有国际市场份额具有重要作用。

克拉维斯和李普赛以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以及欧共体其他成员20世纪五六十年代9类重要商品的实际出口价格为基础,编制了反映出口价格变化的普遍价格指数和反映一国出口价格相对水平的价格竞争力指数,并对这些国家出口商品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力情况进行比较。

琼兹和洪博格对11个主要工业国家1956到1963年的商品出口进行了研究,发现有43%的工业品出口份额变化是由于相关产品出口价格的影响造成,并且价格恶化1%将会导致出口下降约3%。

帕金逊研究了英国在1953到1963的24种制成品的出口商品单位价值和出口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种关系在不同商品之间大不相同。

雷研究英国产品在东欧国家的出口竞争力,表明价格波动是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巴拉萨研究了成本和出口之间的关系。

由于没有数据进行直接的比较,因而他分别在两个阶段即在成本与商品出口批发价格间建立联系以及在批发价格与出口价格之间建立联系。

研究的结果表明批发价格的变动大体上是随成本的两个主要内容(劳动和产业原料)的变动而变化的,而在这些批发价格的变动和所考察的国家的几种出口价格——尽管并不是全部的价格之间还有着“更密切”的联系。

图凯在研究了英国针织品和毛织物出口后,认为这两类产品出口份额下降的原因是由于欧洲国家尤其是意大利的技术革新,而类似的技术在英国制造商中则被非常缓慢地采用。

麦克格瑞汉认为一国的竞争力在多大范围内能够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不仅要看其在本国和同类产品中能够销售出去的能力和愿望,还要看其是否具备了适应地理条件和商品贸易方式变化的能力。

1.3国内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有关研究现状

国内对外贸易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并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日益上升而日渐增多。

归纳起来,国内有关对外贸易竞争力的研究制图包括一下内容。

1.3.1对外贸易竞争力概念界定

关于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概念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产品外贸竞争力的概念,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

另一个是外贸竞争力的概念,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想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

前者产品外贸竞争力的概念侧重于产品的角度来定义外贸竞争力,而后者外贸竞争力的概念则是从产品竞争力扩大到了企业产业层面,使外贸竞争力的概念更加丰富和完善,因而以后研究外贸竞争力更多是采用了后者的定义。

1.3.2产品层面的对外贸易竞争力研究实例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从1995年开始对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的研究工作是对产品外贸竞争力较早的研究,其成果于1997年以《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的形式发表。

该成果在指出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理论基础,分析范式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外贸竞争力的各项分析指标对中国工业品的总体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中国内部各产业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2005年,在承袭过去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的基础上,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课题组对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情况进行了跟踪研究,分析了中国工业品的整体出口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制成品相对出口优势、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结构,计算了中国工业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出口优势变差指数。

辽宁工程学院的程春梅利用外贸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研究了中国产品的外贸竞争力,指出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仍然很弱,较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附加值高的技术或资金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则处于劣势。

除了对工业制成品外贸竞争力研究之外,对于作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重要构成的农产品外贸竞争力也有一些相关研究。

随着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在遭受日益增多的贸易抵制和制裁而增多。

中国农业大学的乔绢教授选取在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肉类作为研究对象,于2002年出版了《中国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其他农产品外贸竞争力的研究还包括对畜产品、棉花、柑桔、蔗糖。

蔬菜、大蒜等产品外贸竞争力的研究。

此外,陶中在研究了电解金属锰的市场情况后,认为应从体制改革,技术创新和优化环境这三个方面来提高金属锰的外贸竞争力。

何正霞研究了产业内贸易对提高中国外贸竞争力的作用,认为根据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应积极扩大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改善中国现有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外贸竞争力。

1.3.3不同区域的外贸竞争力研究实例

陈胜河研究了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广东的外贸竞争力。

吴进红、谢科进研究了利用外资与提升外贸竞争力的关系,袁雪松对常熟市外贸竞争力情况进行了分析。

吴进红、闫豪、张先林则依据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外贸竞争力现状进行了分析。

1.3.4引进外资与对外贸易竞争力研究实例

引进外资使得中国在短短二十余年的时间实现了产业结构迅速调整,加快了产业升级,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使得中国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得以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本结合,从而生产出大量价廉物美的产品,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因而,引进外资对于中国外贸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较早对引进外资与竞争力进行系统研究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裴长洪研究员,其在1998年出版的专著《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中,就“利用外资与中国产业竞争力状况”展开了专项研究,评价和探讨了外贸竞争力的来源和指标,从产业层面分析了利用外资与中国产业和内销产业的关系,并就实际利用外资状况与日本及部分拉美和亚洲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国际比较。

对于引进外资与促进中国外贸竞争力的积极作用,几乎所有的研究文献都进行了肯定,但同时又指出了中国在外资引起的外贸竞争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5有关外贸竞争力的理论和方法上的探索

张盛伟研究了国家贸易新理论对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

曹秋菊从分析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成功与不足入手,认为提高中国外贸竞争力应遵循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兼容的思路,而更重点是要应该遵循竞争优势。

在研究方法上,吴进红论述了外贸竞争力的分析范式,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长江三角洲外贸竞争力状况的提升与改变提出具体方法。

程春梅等将外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构建为包括反映外贸竞争力状态的显示性指标和揭示外贸竞争力来源的因素指标。

尽管中国目前对外贸易竞争力的研究还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较为有限,关于对外贸易竞争力的理论系,影响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原因,提升外贸竞争力的经验都涉及较少,但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坚定不移的推行,中国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扩大,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研究比将会更加深入和丰富。

2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已俨然成为贸易大国。

但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

2.1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大

改革开放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建立了一个广阔的平台,1978年中国的对外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

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实现了对外贸易的大跃进。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资料2000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4743亿美元, 2001年达到5097.7亿美元, 2002年达到6207.85亿美元 ,2003年达到8512.1亿美元 ,2004年,达到11548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 ,2005年,达到14200亿美元 ,2006年为17610亿美元。

2007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1700亿美元,而到了2008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16.3亿美元,再创新高。

30年间增长了124倍,并且仍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图2.2.12004-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

2.2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近20多年来,中国贸易商品结构有了很大改善。

总体上来看,从1980年进出口总额的381.36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1700亿美元,20多年间增长了56倍。

在总量增长的同时,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2.1基于SIT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