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救库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4804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冲救库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曹冲救库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曹冲救库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曹冲救库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曹冲救库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曹冲救库阅读答案.docx

《曹冲救库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冲救库阅读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曹冲救库阅读答案.docx

曹冲救库阅读答案

曹冲救库阅读答案

【篇一:

2016年初三语文溧水一模卷】

p>九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计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26分)

初三

(2)班决定开展“中国诗词大会”,现邀请您参加。

1.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读后按要求完成相应的题目。

(6分)

为之一亮;苏轼,辛弃疾的凛然正气,让后世为之抚掌。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诗的国度,去感受它的魅力。

【抄诗中名句】

(1)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用正楷或行楷字抄写在田字格中。

(4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2分)

【忆腹中诗词】

2.用诗文原句填空。

(8分)

(2)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艾青《我爱这土地》)

(7)为了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诗人常讲究意象的着色,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就有“▲,▲”的诗句,黑与金的对比色,产生了明丽鲜艳的效果。

【悟画中诗意】

3.根据右图,结合以下提示猜出诗句,并

填写在横线上。

(2分)

提示:

(1)清明节

(2)杜牧

(3)问路

▲?

▲。

4.王凯是个书法高手,他决定把你猜出的两句诗题写在右图上,

1

他偏爱“刚健而娟秀,飘逸

而端庄”的书风,你觉得他题写的字最有可能与下列哪幅作品的字体相似?

(▲)(3分)

【a】【b】【c】【d】

【赏绝妙好词】

谒金门

沙畔路,记得旧时行处。

蔼蔼疏烟迷远树,野航(▲)不渡。

竹里疏花梅吐,照眼一川鸥鹭。

家在清江江上住,水流愁不去。

5.苦吟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同学们都不陌生,可见古人进行诗歌创作时用心之苦。

现在

如果请你从“泊、横、驻”三个备用词中为赵师侠选择一个词填入上面的诗句括号中,你

选择的词是:

▲,理由是:

▲。

(2分)

【品诗中理趣】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6.刘永济在《唐代绝句精华》中称:

“玩味三、四两句,诗人似有所讽,但不知究何所指。

”其实就诗文创作而言,其寓意是十分明显的:

▲。

(2分)..

【知作家作品】

7.下列有关作家作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峨眉

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月下独酌》都是他创作的。

b.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史诗”,我们学过他的《春望》《石壕吏》《行路难》等诗作。

c.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代表作品有词《水调歌

d.名霑、字芹圃的曹雪芹虽说是清代著名的小说家,但从其作品《红楼梦》中大量很好的

诗作来看,他也称得上是一位写诗的高手了。

二(40分)

2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

(14分)

邓哀王曹冲传

①邓哀王冲字仓舒。

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

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

?

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冲谓曰:

?

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

?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

太祖曰:

?

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

?

儿衣在侧,尚啮,况鞍悬柱乎?

?

一无所问。

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

凡应罪

②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

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③建安十三年疾病,年十三,太祖亲为请命。

及亡,甚哀。

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

?

此我之不幸,

而汝曹之幸也。

?

言则流涕。

太和五年,加冲号曰邓哀王。

(选自《三国志》)

③文帝:

魏文帝曹丕。

8.用“/”给下列两个句子正确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2分)

(1)邓哀王冲字仓舒

(2)文帝宽喻太祖

9.下面加点字含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a.及亡,甚哀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b.咸莫能出其理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c.是以忧戚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d.为鼠所啮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2)儿衣在侧,尚啮,况鞍悬柱乎?

11.《魏略》曰:

文帝常言“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文帝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

选文文意作简要分析。

(5分)

(二)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回答12—14题。

(13分)

?

自然缺失症?

离你有多远?

【?

自然缺失症?

正蔓延】

《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显示,在我国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3小时的孩子则达到48.5%。

?

宅?

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儿童中蔓延。

一方面,一些父母把孩子圈在狭小范围内,以保证安全和卫生。

另一方面,父母正试图让孩子更早地接受教育。

城市里的孩子往往见多识广、能说会道。

但由于被割裂了与自然的联系,会失去感知能力。

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受不到花鸟鱼虫的细节之美,体会不到新发现的快乐,可能无法静下心来观察某个事物,之后就会表现出缺乏注意力等问题。

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更是给了孩子更多留在室内的?

理由?

2012年,厦门学生张欣窈研究的3

课题《?

自然缺失症?

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得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课题研究调查中问到:

?

有一项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你到哪里完成这项作业?

?

对此,88%的同学回答?

上网找?

眼下,孩子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看似变得?

聪明?

,但这只是一些?

成品知识?

当孩子们习惯接受?

成品?

时,他们的创造力就遭到了极大削弱。

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不仅可能带来孩子的智力、体质上的缺陷,还可能让孩子变得孤独、焦躁,对自然缺乏尊重。

据《新闻晚报》报道,不少人开始呼吁社会各界关注?

自然缺失症?

这一现象。

一些环保、教育专业人士和家长集体发出倡议:

家庭和学校共同保证每个孩子每天能有1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家长不要因为省事,把孩子过度暴露在电子产品前,接触电子产品平均每天不宜超过1小时;节假日,请家长尽可能带孩子去公园和自然地域游览体验……

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还建议学校开设户外课程,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教学。

教育学者陈建翔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虽对这种教育方式表示赞赏,但他却把解决问题的矛头指向了家长。

他指出:

?

每一个孩子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潜能。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重视大自然的力量。

在学习抽象知识之前,首先要让孩子的潜力和天性,在自然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显现。

?

【健康知识勤调查】

影响家长忽视孩子走进自然、参加锻炼的因素分析。

表1家长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调查统计表

表2家长对健康三维观的认识程度调查统计表

【典型个案试剖析】

申甲是一名8岁的女孩,父亲是在长沙工作的一名会计师,一年前,申甲被父亲从邵阳农村的老家接到了长沙。

为让女儿习惯城市生活,父亲给申甲报了培训班,其余时间就是在家看电视,户外活动很少。

慢慢地,女儿的变化让父亲申先生不知所措,?

以前女儿很乖,到了城里后,慢慢地没以前听话了,她看电视的时候跟她说话,得说两遍她才会给你反应,甚至还不耐烦冲我发脾气。

?

申先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他决定带女儿去长沙最好的医院看看。

12.【“自然缺失症”正蔓延】专栏,从哪些方面对“自然缺失症”进行了说明?

(4分)

13.教育学者陈建翔为什么把解决问题的矛头指向了家长?

请结合【健康知识勤调查】中的

两个统计表中的数据说说其中的原因。

(4分)

▲4

14.请你根据阅读选文后获得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5分)

【典型个案试剖析】中的申先生带女儿去医院后,

(1)申先生的烦恼能解决吗?

为什么?

(2)如果不能解决烦恼,那么申先生又该怎么办呢?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

(13分)

太阳雨

林清玄

对太阳雨的第一印象是这样子的。

幼年随母亲到芋田里采芋梗。

突然,被一阵巨大震耳的雷声所惊动,那雷声来自远方的山上。

不久,乌云里哗哗洒下一阵大雨,雨势极大,大到数公里之外就听见噼啪之声。

我站在田里被这阵雨的气势慑住了,看着远处的雨幕发呆,因为如此巨大的雷声、如此迅速集结的乌云、如此不可思议的澎湃之雨,是我第一次看见。

说是?

雨幕?

一点也不错,那阵雨就像电影散场时拉起来的厚重黑幕,整齐的拉成一列,雨水则踏着军人的正步,齐声踩过田原。

最奇异的是,雨虽是那样大,离我和母亲的位置不远,而我们站的地方阳光依然普照,母亲也没有跑的意思。

?

妈妈,雨快到了,下很大呢!

?

?

是西北雨,没要紧,不一定会下到这里。

?

母亲的话说完才一瞬间,西北雨就到了,哗啦一声从我们头顶掠过,就在扫过的那一刹那,我的全身已经湿透。

西北雨淹过我们,继续向前冲去。

奇异的是,我们站的地方仍然阳光普照,使落下的雨丝恍如金线,一条一条编织成金黄色的大地,溅起来的水滴像是碎金屑,真是美极了。

母亲还是没有要躲雨的意思,只是对我说:

?

这是西北雨,如果边出太阳边下雨,叫做日头雨,也叫做三八雨。

?

接着,她解释说:

?

我刚刚以为这阵雨不会下到芋田,没想到看错了,因为日头雨虽然大,却下不广,也下不久。

?

母亲大概是看到我愣头愣脑的样子,笑了,说:

?

打在头上会痛吧!

?

然后顺手割下一片最大的芋叶,让我撑着。

我们工作快完的时候,西北雨就停了,太阳依然照着,好像无视刚刚的一场雨,我感觉自己身上的雨水向上快速的蒸发,田地上也像冒着腾腾的白气。

觉得空气里有一股甜甜的热,土地上则充满着生机。

?

这西北雨是很肥的,对我们的土地是最好的东西,我们做田人,偶尔淋几次西北雨,以后风呀雨呀,就不会轻易让我们感冒。

?

田梗只容一人通过,母亲回头对我说。

回到家,我身上的衣服都干了,在家院前我仰头看着刚刚下过太阳雨的田野远处,看到一条圆弧形的彩虹,晶亮的横过天际,天空中干净清朗,没有一丝杂质。

每年到了夏天,在台湾南部都有西北雨,西北雨虽然狂烈,却是土地生机的来源,也让我们在雄浑的雨景中,感到人是多么渺小。

我觉得这世界之所以会人欲横流、贪婪无尽,是由于人不能自见渺小,因此对天地与自然的律则缺少敬畏的缘故。

大风大雨在某些时刻给我们一种无尽的启发。

我时常忆起那骤下骤停、瞬间阳光普照;或一边下大雨、一边出太阳的?

太阳雨?

所谓的?

三八雨?

就是一块田里,一边下着雨,另外一边却不下雨,我有几次站在那雨线中间,让身体的右边接受雨的打击、左边接受阳光的照耀。

三八雨是人生的一个谜题,使我难以明白,问了母亲,她三言两语就解开这个谜题,她说:

?

任何事物都有界限,山再高,总有一个顶点;河流再长,总能找到它的起源;人再长寿,也不可能永远活着;雨也是这样,不可能遍天下都下着雨,也不可能永远下着……?

在过程里固然变化万千,结局也总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可能同时接受着雨的打击和阳光的温暖,我们5

【篇二:

黄浦区2008-2009学年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txt>(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

注意: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第一部分阅读(87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

(一)默写(18分)

1.,阴阳割昏晓。

(《望岳》)

2、,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

3、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

5、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

6、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

(二)阅读唐诗,完成7—8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作者是唐朝的(人名)。

(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头两句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突出了浩瀚的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雄伟景象。

b、三四两句描写洞庭湖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波涛汹涌使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

渲染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c、五六两句以自己意欲渡湖可是没有船只为喻,表达自己因无法实现政治理想而退隐江湖的决心。

d、最后两句巧妙地化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古语,委婉含蓄地希望对方给予帮助。

(三)阅读下文,完成9—12题(8分)

陈涉世家(节选)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

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

相当于“的”b.举大计亦死举:

举行、发动..

c.扶苏以数谏故故:

故意、特意d.未知其死也其:

他(指代扶苏)..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11.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中陈涉的话语表现出他具有远大的志向。

b.第②段中“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既说明秦王朝法律苛酷,也点明了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c.第②段中陈胜、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让起义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响应。

d.第②段中“卒皆夜惊恐”主要是因为大家听见了狐狸“大楚兴,陈胜王”的嗥叫声。

12.选文中,陈胜、吴广采取的两项“威众”措施是和篝火狐鸣。

(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0分)

曹冲①救库吏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②,犹惧不免③。

冲谓曰:

“待三日中,然后自归④。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⑤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

“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

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⑥柱乎?

”一无所问。

【注释】①曹冲:

曹操的儿子。

文中“太祖”即指曹操。

②面缚首罪:

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请罪。

③免:

免于祸④自归:

自首。

⑤谬:

假装。

⑥县:

通“悬”。

13、“今单衣见啮”中“见”的解释是()(2分).

a.看见b.见解c.出现

d.表示被动,相当于“被”e.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14、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

a、我儿子的衣服在旁边被咬了,何必在意悬着的马鞍呢?

b、我儿子衣服侧面尚且被咬了,何况马鞍是悬在梁柱的呢?

c、我儿子的衣服在侧面,和尚用牙咬了,何况马鞍是悬在梁柱的呢?

d、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坏,何况马鞍是悬在梁柱的呢?

16、短文表现了曹冲是一个的人。

(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4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23分)

外白渡桥归来的另一个视角

①连续两天的风雨交加,似乎丝毫没有影响外白渡桥“回家”的行程。

..

②这是一座有历史的桥。

作为上海最著名的百年老桥,外白渡桥在经历10个多月的搬移检修之后,乘驳船回归原位,以焕然一新的身姿,重新横跨在苏州河河口。

获得“新生”的这座老桥,至少还能再使用50年。

③上海人对有历史的城市古迹总是充满感情。

尽管电视、网站都作了直播,很多市民还是一大早冒雨赶来,在黄浦公园的堤岸上撑伞观看。

看到动情处,很多人或鼓掌或欢呼,驳船上的工人也挥手致意,似乎在迎接一位老友归来。

④很多人感慨,上海对一座百年老桥的“不抛弃、不放弃”,投入巨资、动用最好的技术将其修旧如旧,着实让人动容。

这其中,当然充分体现了这座城市对历史古迹的细致呵护,对城市文化记忆的尊重。

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打量外白渡桥,或可发现在这样的真古董身上,总能感悟到城市发展历程中的某种内涵与精神。

⑤从一定意义上说,上海的历史,是一段水上沉淀的历史,是一篇水和桥的发展史。

建于1907年的外白渡桥,可以看作这段历史在最近二百年中的重要节点之一。

..

⑥很多人都知道,外白渡桥既是跨苏州河的第一座近代化桥梁,也是上海第一座钢结构桥。

但它的价值仅止于此吗?

更重要的是,自外白渡桥之后,苏州河上又陆续建了20多座桥,把苏州河南北两岸连接起来。

此举为苏州河北岸的工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交通基础,使城市发展进入“跨越苏州河时代”。

⑦上世纪70年代,上海打通打浦路隧道,90年代又建起了南浦大桥、杨浦大桥等,加上过江隧道,把黄浦江两岸连了起来,为浦东开发开放创造了条件。

于是,上海发展进入“跨越黄浦江时代”。

近年来,随着上海长江桥隧工程和东海大桥的建设,城市发展和辐射进入腹地更广阔的“跨越长江”和“跨越东海”时代。

⑧应该看到,建桥是人类克服自然阻隔的重要手段。

百多年来,上海的桥梁建设已经实现了从江河湖泊到辽阔海洋的飞跃,对上海的发展和腾飞起到了不可替待的重要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的发展也是克服种种阻隔的跨越过程,而这些险阻显然不仅仅指自然地理的障碍。

17、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风雨交加b.焕然一新c.细致呵护d.不可替待

18、第①段加点词“回家”在文中是指(2分)

19、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是(3分)

20、第⑤段说外白渡桥是“这段历史在最近二百年中的重要节点之一”,因为除了外白..

渡桥,还有和等也标志了“这段历史在最近二百年中的重要节点”。

(4分)

21、文章标题“外白渡桥归来的另一个视角”中的“另一个视角”是从这“另一个视角”看外白渡桥,作者的结论是?

;?

(9分)

22、读了本文后,作为一个上海人,你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何新的认识?

请用一句.....

话表述你的看法: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3—26题(24分)

记和父亲的三次分离

①记忆中,与父亲的第一次分离是在“文革”的初期,在一家企业当党委书记的父亲被隔离审查了。

我们好多天都见不到他,也得不到他丝毫的音信。

想念父亲的时候,我连忙出去奔跑一大圈,转移念想,生怕落了泪后形成不祥的预兆。

②记得父亲被放出来的那一天,站在家门口先把肩上的尘灰掸干净,然后对着他的孩子微笑着,仿佛一切苦难都不曾发生过。

③与父亲的第二次分离是在1971年,我去黑龙江当知青,父亲一直认为这一切与他当了“走资派”有关,所以他特别难过。

过了三年,到了冬天,父亲有机会去嫩江一带公出,他提前办完事后,中间居然腾出了大半天的空余。

他急忙打了一个电报给我,然后按着我的地址往我所在的林场赶来。

那天大雪飘扬,当地封山似的冷清,邮递员没有出工,所以我并没有接到电报。

父亲先坐火车,下了火车没有看到我的踪影,于是他又坐汽车,接着再搭乘拖拉机,孤行在深山老林之中。

父亲找到我们林场时,已是后半夜了,我在睡梦中见到顶着一身白雪的父亲,还以为是在梦里呢。

④清晨即至,父亲马上又要往回赶路,我手忙脚乱地给父亲煮了一碗面,打上一只鸡蛋,化开了一点固体酱油淋了上去,父亲推让着,怕我也饿了,非要我吃那唯一的鸡蛋。

父女俩只是简单说了说各自的近况。

父亲临走时,还是微笑着的,他不喜欢伤感,说亲眼来看看女儿生活的地方,心里就放心了。

我望着他的背影,心里明白,他辛劳辗转十多个小时就为了见女儿一面,像父亲那么疼惜我的人,世上不会再有第二个了。

⑤第三次分离,是最严酷的一次,当父亲被查出胃癌晚期后,那种对分离的恐惧就开始压在我的心上。

而父亲很泰然,不论在医院还是在家里,患病期间,他从不喊痛,也从无怨言。

我那身经战火,荣立战功的父亲,骨髓里留有一种永不磨灭的钢性和尊严。

⑥我知道这次分离与以往的任何分离不同,父亲一定也明白。

父亲很爱花,过去他每年都要种很多水仙花,养到快开花了才让我们带回各自的家中,今年初,他却早早地把水仙花分给我们,也许他早有预感。

春节已至,我和弟弟家里种的水仙都迟迟不肯开花。

在初一全家聚会时,父亲喝了几口酒后忽然说:

“这也许是我和你们最后一次欢聚了,我想为你们唱一支歌。

⑦父亲仙逝了,事先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微笑着对大家说累了,想睡上一小会。

就在那一天,父亲微笑了好多次,说着话就笑了,怎么也不像是真正的生离死别呀。

也许是他太依恋着我们了,才不愿意面对这世上最绝情的分离,也许他和我们一样,都认为还没有正式道别呢,就预示着不可能分离。

⑧我们怎么能失去父亲呢?

无论是人之将老,还是青春年少,失去父亲,满心都是当孤儿的凄凉感觉,我的心也许无法暖起来了。

连我家阳台上种得好好的一大盆红掌,在父亲去世的那天突然一下子全倒了,花败了,叶也残了。

⑨又过了一周,父亲送我们的水仙花像约好了似的,一起竞相开放,吐露美丽的芬芳。

生命,多美丽,多香,可是人跟花一样容易枯萎,难以永恒。

通过这沉沉的分离,人会明白许多,这种明白令人要么走向虚无,要么会更执著。

⑩父亲离去了,明知这是他最后的离去,却还想,这意味着今后父亲就不会有病痛和衰老了,不必再经历伤悲的离去,他将安好地留在我们的心里。

父亲永久的笑容让我看到他对世界的爱,那是他在叮嘱我们珍惜所拥有的每一个白天与黑夜

2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和父亲的三次分离。

第一次:

(1);

第二次:

(2);

第三次:

(3)

三次分离使我真切地感受了父亲对待人生风雨的乐观态度;感受了父亲(4);也感受了父亲(5)(10分)

24、第③段画线句具体表现出父亲来看我时“”的情景。

(用文中词语回答)(3分)

25、把第⑧段中“我们怎么能失去父亲呢?

”改为陈述句而意思不变:

(2分)

26、⑧⑨两段画线句借物抒情,都表达了对父亲的依恋之情,但同中有异:

第⑧段画线句借红掌突出了

(1);第⑨段画线句则表达了

(2)

联系上下文,作者通过这两段文字告诉我们(3)的人生哲理。

(9分)

第二部分写作(63分)

27、阅读材料《记和父亲的三次分离》中的父亲,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风雨(见②④⑦段),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也许在学校,也许在家庭,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