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政府重点工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4485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政府重点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常州市政府重点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常州市政府重点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常州市政府重点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常州市政府重点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州市政府重点工作.docx

《常州市政府重点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政府重点工作.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州市政府重点工作.docx

常州市政府重点工作

2002年市政府重点工作

2002年01月30日    

 

 

  

(一)以“入世”为重要契机,促进开放型经济上新台阶

  充分利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继续把开放型经济的跨越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以更扎实的措施,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抓住当前国际产业和资本加速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的有利机遇,把利用外资与调整优化结构、引进先进技术与引进现代管理结合起来,加快我市农机、纺织、服装、轻工等传统产业的嫁接改造,重点引进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项目。

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加大基础设施、农业和服务业的利用外资力度,鼓励外资参与国有经济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

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争取加入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体系和国际销售网络。

大中小项目并举,全方位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强招商队伍、招商网络和信息库建设,进_步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和奖惩制,进一步清理完善政策法规,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把“亲商、安商、富商”的举措落实好。

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大力提高对外经贸水平。

加快适应世贸组织规则,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坚持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提升纺织服装等传统产品档次,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市场份额,巩固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开辟东欧、拉美、俄罗斯等新兴市场。

积极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贸易方式多样化,加快国有专业外贸公司改制和实业化步伐,支持更多的企业取得自营进出口权。

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外经合作,确保全年外经营业额增长10%。

积极扩大对内开放,呼应上海经济辐射,参与西部大开发,搞好南北挂钩合作,迸一步提高我市经济的开放度。

同时,举办好世界中小企业大会暨’2002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

进一步推进开发区建设,增强集聚效应和产出功能。

今年开发区建设要在优化环境、提升功能、创新体制、注重特色上下功夫。

继续把园区建设作为新区发展的重点,加快电子科技产业园、环保产业园、软件园等建设,形成以大项目为依托的我市现代制造业示范基地。

加大对江边化工区和港口的开发建设力度。

完成常州海关向新区整体搬迁,争取一类口岸和直通关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形成进出口的“快速通道”。

努力把新区创建成ISO14000示范区,率先建立起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推进我市各省级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开发区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功能整合。

  

(二)增强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

  依托我市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制造业基础,狠抓信息化带动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新材料、高档纺织服装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和大型企业集团,构筑产业、技术、品牌和创业环境的新高地,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成为世界跨国公司的加工厂和上海工业的后坊基地。

今年要在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和壮大优势产业上取得新的突破,切实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力争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3%。

  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把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提升我市产业水平的切入点,作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的制高点,集中力量开发培育计算机网络和通信设备、数字视听设备、机电一体化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以及软件和微电子产品,尽快形成规模和特色,力争今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6%,增速30%以上。

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加速信息技术的渗透融合,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我市传统制造业,引导企业积极运用电子商务。

同时,加快开发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增长潜力较大的高新技术产品,逐步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深化企业改革,壮大企业规模。

大力推进规范的公司制改造,把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多元股权结构,作为今年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未改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年内基本完成改制,已改制的向规范的股份制转化。

积极实施大企业战略,引导和鼓励骨干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参股并购,加速生产要素向大企业大集团集聚,加快培育壮大新科、华源蕾迪斯等一批核心竞争能力强、规模经济效益好的大型企业集团,今年争取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为培育形成销售收入超50亿元、100亿元的大型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推进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继续做好企业上市工作,积极培育高质量的上市后备队伍。

同时,继续采取出售、租赁、联合等多种改制形式,力求年内基本完成中小企业改制任务。

加强企业扭亏脱困工作,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或关闭。

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

加大技改投入力度,着力培育新增长点。

鼓励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扩大利用民资、争取国债项目和“双高一优”项目等途径,千方百计增加技改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全年技改投入突破100亿元。

实施武进钢铁公司电炉引进等重点工业基建和技术改造项目90项,其中当年投入1亿元以上的33项。

积极支持企业采用成果转化、引进消化、协作配套等多种形式,开拓技改项目源,促进企业装备更新和产品结构调整。

继续加强产学研联合,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一站两中心”,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塑造一批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的创业基地。

  (三)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要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上下功夫、求突破,加快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水平,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紧紧抓住粮食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机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速壮大特种水产、经济林果等五大特色经济,全年新增冬作设施农业5万亩、花卉苗木2万亩、牧草基地1万亩。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组织和运行体系,扩大农业标准化生产。

充分发挥丘陵山区资源优势,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业,建设好六个万亩以上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大力扶持德盛食品、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对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增加水利建设投入,全年农田水利、防洪工程建设投资5.1亿元。

抓好溧阳北河二期、大通河水利枢纽等七个重点水利项目,切实推进新一轮圩堤达标建设和河道整治工作,全面加强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力度,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确保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

按照科学规划、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的总体要求,积极有序地推进小城镇建设,着重抓好15个富有特色、区位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中心镇。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拓展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推行以政府为主导、吸收多元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开发建设模式,高起点建设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公用设施。

依托产业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经济,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聚。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以建设一批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乡镇工业园区为支撑点,加快乡镇工业的布局调整和产业升级,从而培育县域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形成错位竞争、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积极培育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特色专业市场,引导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大力发展农村建筑安装业和各类服务业,跨地域、全方位地扩大劳务输出,力争全市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提高到75%。

按照“巩固、完善、配套、规范”的要求,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各项配套改革,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必要投入和乡镇政权、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推广涉农收费公示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四)加大规划建设管理力度,拉开城市发展框架

  以拉开城市框架、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乡环境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在现代城市圈建设的新一轮竞争中,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常州建成空间布局合理、环境富有特色、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基础设施供给体系优质高效的中心城市。

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围绕建设特大城市,修订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做大做美中心城区,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

认真实施城镇体系规划,继续做好分区规划和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城市设计工作,严肃规划执法和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

进一步加大交通、市政建设力度,力争全年完成投资26亿元。

重点抓好对外交通和市域环线建设。

加快宁杭、锡宜、常澄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在建工程整体推进;抓紧做好常泰过江通道的有关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尽快落实。

全面开展大外环建设,年内建成南环线,开工建设西、北环线和东线跨运河、铁路大桥及连接道路,构筑特大城市的交通骨架。

高标准实施城市重点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建设。

全面完成怀德路、劳动路等骨干道路的改造拓宽,抓好中心区商业步行街、魏村水厂等项目建设,新建天然气利用一期、夹山二期垃圾填埋场、戚墅堰污水处理一期等工程。

做好省第三届园艺博览会暨我市第二届城建招商会的筹备工作。

加快建设“数字常州”,以信息网络和应用工程为重点,实施信息管网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促进信息基础设施的优化配置,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

结合“西气东输”,争取尽早开工建设戚电厂两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继续推进电网改造,改善城乡输变电条件,年内完成通信、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5亿元。

  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围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积极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

抓紧水环境治理,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环保执法检查监督。

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集中力量搞好市容卫生、交通秩序、清临拆违、马路市场等四个专项整治,使城市面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建立健全“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城区、街道和社区居委。

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严肃处罚违反规划、违章建筑、损坏市容市貌的行为。

  坚持市场取向,加快经营城市步伐。

继续推进市政、绿化、环卫等公用事业改革,全面实行作业招标、竞标,创新城市管理养护机制。

加强土地集中统一管理,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力度,建立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市场,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促进土地资本运营和增值,收足用好土地收益。

探索对现有基础设施项目经营权的有偿流转,组建“一路一公司”等多种形式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主体,引导外资和民间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完善投资、经营、回报的良性循环机制,力争在经营城市资源上跨出扎实的步伐。

  (五)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营造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作为我市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

今年力争私营个体经济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5000户、个体工商户13000户,注册资金增长25%,从业人员新增6万人。

  落实扶持政策,创造宽松环境。

全面清理不利于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行政规章,放开准人领域,放宽准人条件,实行服务承诺、审批限时,全面简化私营个体企业设立程序和审批手续。

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参与农业、能源、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鼓励开设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按照公正、公平的市场经济准则,在投资立项、用地用电、信贷支持、税费负担等方面,坚决做到与其他经济成分企业一视同仁,积极清除思想上、政策上存在的所有制歧视现象。

保护私营个体企业的财产权、知识产权、自主经营权,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维护私营个体企业的合法权益。

加快建立私营个体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投诉服务中心,健全私营个体经济的社会服务体系。

私营个体企业也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增强企业信用度,增强社会融资能力。

着力扶优扶强,提升竞争水平。

鼓励科研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支持私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基地、创业服务中心、技术交易市场等建设,完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着力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爆发力强的民营科技企业。

鼓励大型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联合重组,实施规模扩张;引导私营企业通过参股、挂靠、兼并、联合等方式加入或组建企业集团,努力培育一批技术领先、品牌响亮、实力雄厚的私营企业集团。

支持私营企业申报进出口经营权,“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引进国外技术、人才、资本、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来发展壮大自己,积极发展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出口创汇水平高的外向型民营企业。

加快载体建设,构筑发展平台。

积极推进私营经济园区建设,引导私营个体经济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企业群体、生产基地和品牌效应。

搞好园区规划,实施产业导向,把园区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加强与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联动开发和分工协作;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配套设施,实行“一站式”服务,尽快形成集聚效应;扶持发展重点园区,选择一批规模适当、规划合理、管理有序、服务到位的园区,作为市重点私营经济园区,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客商进区投资兴业。

  (六)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消费需求增长

  把加快发展和提高服务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增强内需拉动的重要举措,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大力拓宽消费领域,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

改善消费环境,清除各种限制消费的障碍,培育和保护城乡居民的购买力,鼓励城乡居民扩大住房、旅游等各种服务消费。

开发和综合利用多种信息资源,发展数字电视、视频点播、远程教育等信息服务,抓好一批信息化小区建设,提高家庭上网普及率,进一步拓展信息消费领域。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

健全会计、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体系。

加快商贸流通业的改组改造,发展连锁经营、销售代理等现代营销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

推动商贸流通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的合资合作,尽快提升商贸流通业的竞争力,发展消费信贷,拓展银行、保险、证券业务,积极吸引境外金融组织来常设立分支机构,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整合物流资源,提升传统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建设智能化的现代物流基地,努力为制造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大力兴办专业商品市场,积极发展各类要素市场,重点开拓农村市场。

加快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建设,培育完善房地产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发挥房地产业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

实施五年倍增计划,加快发展旅游产业。

进一步完善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形成大旅游产业的发展格局。

抓好重点景区的规划和建设,争取中华恐龙国通过国家级4A景区验收。

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力争全市旅游涉外星级饭店达到50家。

办好全国国内旅游产品交易会常州分会场和2002年常州旅游节。

加快旅行社标准化建设,提高旅游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开展旅游促销活动,促进假日旅游,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增加旅游外汇收入。

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均增长20%以上。

  (七)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抓好科技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社会事业的社会化、产业化进程,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质量普及十二年教育。

按照统一布局、集中建设、形成特色的要求,优化整合高教资源,发挥高职教育的整体优势,加快启动“大学城”建设,努力构建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基地。

加快教育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多元办学的体制和多渠道教育投入机制。

组织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工程,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各类科技创新基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提高技术产权交易等服务水平,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努力构筑人才新高地。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广泛建立各类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各种学习阵地作用,健全社会化学习网络,积极开展计算机、外语和世贸组织规则等各类教育培训,在全市形成勤奋学习的浓厚氛围。

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抓好省“333”人才工程和市“831”学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完善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鼓励政策,营造引才、荐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创新运行机制,促进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

围绕建设文化名城,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办好市第二届艺术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积极发展广电事业。

提高装备现代化水平。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综合、专科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城市社区卫生和农村初保水平,完成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体制改革,继续开展卫生村总建设。

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调控服务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

巩固全民健身成果,全力备战15届省运会。

认真做好新闻出版、民政、信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关心下一代等项工作,积极发展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

与此同时,切实抓好市一院病房大楼、少年科学艺术宫二期工程、体育中心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八)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把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紧密结合起来,营造文明法治的社会环境。

  大力创建文明城市,提高城乡居民素质。

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同时力争进入“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市”行列。

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规范公民道德行为。

完善科普设施,强化科技宣传,搞好科普教育。

加强国防教育,做好“双拥”共建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五”规划纲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推向深入。

加大依法治市力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积极实施“四五”普法,增强市民法律意识。

加快政府法制建设,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推进政务公开、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加强与市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政治协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拓展群众参与、决定基层公共事务的领域,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

  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坚决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加强对公共娱乐服务场所和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强化交通、消防管理,消除事故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