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八颗行星》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4430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八颗行星》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科学《八颗行星》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科学《八颗行星》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科学《八颗行星》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科学《八颗行星》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八颗行星》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docx

《小学科学《八颗行星》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八颗行星》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八颗行星》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docx

小学科学《八颗行星》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3.2八颗行星》教案

课题

八颗形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

科学探究目标

能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

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事实是有一定距离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用纸带建立行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模型。

难点:

建模前对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

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透明胶、双面胶、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

(教学提示:

出示太阳系图片。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自太阳由内向外数的第三颗行星。

太阳系中一共有几颗行星?

分别是什么?

(预设:

太阳系中一共有八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提问:

那么,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是如何排列的呢?

(预设:

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揭题:

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太阳系,一起来认识太阳系大家庭的八颗行星。

(板书:

八颗行星)

【设计意图】通过对太阳系中行星数量和名称的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各行星,再引发学生对天体相对距离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对学生关于八颗行星的原认知进行调查。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

了解八颗行星的基本信息

1.谈话: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数据来了解八颗行星。

(教学提示:

出示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引导学生阅读表格。

)从这张表中大家能知道什么?

(预设:

知道了八颗行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和各个行星的赤道直径;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相差很大,

探索

与研讨

赤道直径的大小也相差比较大;根据八颗行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我们可以知道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排序;根据赤道直径,可以给八颗行星的体积大小进行排序。

2.布置任务:

指导学生阅读基本数据表,利用数据给八颗行星排序,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探索二:

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1.过渡:

刚刚我们给八颗行星进行了排序。

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距离太阳远近的数据制作一个表示八颗行星位置关系的模型呢?

可以怎么制作?

(预设:

用橡皮泥、牙签和米尺制作,将代表不同行星的橡皮泥球用牙签和多余的橡皮泥固定在米尺的不同位置上,表示它们距离太阳的远近。

2.讲解:

(教学提示:

播放视频,展示模型制作过程。

)我们制作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时,最关键、最应该准确体现的是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而其他的信息我们可以适当简略。

各行星均可用圆圈或圆点表示,再写上名称,行星赤道直径的数据也无须处理。

3.提问:

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怎样才能保证八颗行星都能排列在长纸带上?

(预设:

为了保证八颗行星都出现在纸带上,要先量取纸带长度,在处理数据时,不能让最远的海王星的距离长于纸带长度。

4.布置任务:

指导学生分组制作八颗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探索

与研讨

研讨汇报

 

拓展

与小结

1.小结:

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距离太阳的远近和赤道直径的大小是不相同的,但都在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

2.拓展:

(教学提示:

出示木星的相关资料。

)因为木星相当巨大而又明亮,所以很容易被认出。

用双筒望远镜观察,木星看起来像小圆盘,还有可能看到它的四颗最亮的卫星。

3.布置任务:

观察木星,如果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双筒望远镜来观察。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建立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

学生对提供的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进行处理,建立行星相对位置模型,从而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

本课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数据处理和建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学生建构宇宙空间的概念也十分有益。

课后拓展活动布置观察木星的任务,是因为木星巨大而又明亮,很容易被认出来。

持续而有效的课外观测活动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宇宙的欲望,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

而借助工具观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测工具的进步,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逐渐深化。

课后

作业

一、填空题。

1.太阳系有_______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_______运转。

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土星、_______、海王星。

其中,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

2.在用纸带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时,要先处理_______与_______距离远近的数据。

三、选择题。

1.太阳系中赤道半径最小的行星是()。

A.金星B.水星C.火星

2.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是()。

A.水星、金星B.火星、木星C.金星、火星

3.下列关于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的说法,有误的是()。

A.对折纸带是为了保持模型美观,使其看起来更整洁

B.按比例处理数据时要保证八颗行星都排列在纸带上

C.标记数字是为了便于折痕计数,数字代表单位长度的个数

参考答案

一、1.八颗太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天王星木星水星

2.行星太阳

三、1.B2.C3.A

《3.2八颗行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2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继续研究太阳系,第1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太阳系中的天体,虽然并未着重讲解八颗行星,但是这些行星的名称都被提及,学生会有一定的印象。

教科书探索板块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第二个活动是八颗行星排序,第三个活动是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通过层层递进的三个活动,学生最终建立起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对八颗行星的位置有充分的了解。

【学生分析】

让学生建立太阳系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

学生利用提供的八颗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行星相对位置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

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

在太阳系中,八颗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本课不仅会加深太阳和太阳系中的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对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十分有益。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

科学探究目标

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

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事实是有一定距离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按一定比例对八颗行星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应排序。

难点:

利用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透明胶、双面胶、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

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太阳系示意图。

2.提出问题:

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有哪些?

3.学生简单回答,教师板书行星名称。

4.继续追问:

八颗行星是如何排列的呢?

设计意图:

通过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回忆各行星的名称,引发学生对天体大小和相对距离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也是对学生关于八颗行星的原认知进行调查。

二、探索

1.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

(1)出示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请学生分享从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

学生能够感受到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相差比较大,大小相差也比较大。

(2)学生自由分享,根据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找到距太阳“最近”和“最远”的行星;根据八颗行星的赤道直径数据找到“最大”和“最小”的行星。

2.给八颗行星排序。

预设:

学生进一步将数据进行一一比较,再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重组和排。

方法1:

按离太阳的远近排序。

方法2:

按直径大小排序。

出示学生活动手册,学生将排序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3.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1)给每个小组准备材料:

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透明胶、双面胶。

(2)学生将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

(3)教师引导:

如何确保八颗行星都能排列在长纸带上,距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应该排列在哪一个折痕处?

预设:

此环节各行星均可用圆圈或圆点表示,再写上名称,虽然八大行星的基本数据表中有行星直径大小的数据,但是行星直径大小相差巨大,无法在纸带上呈现,行星直径大小的数据无须处理。

(4)学生对照折痕的数量,将处理后的数据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将八颗行星标记在长纸带上。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排序、建模三个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八颗行星排列和大小的规律。

排序活动只是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比较,为后面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时处理数据建立基础,降低难度。

三、研讨

1.教师引导学生将制作好的纸带模型,以太阳为中心,按照正北、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八个不同的方向粘贴在班级黑板上。

2.教师将各小组相同的行星以弧线相连,绘制出八颗行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

3.组织学生交流:

你们是如何处理数据的?

预设:

处理数据的方法不同,制作模型的效率也会不同。

因为处理数据是一个难点,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各小组处理数据的方法。

4.引导学生思考:

观察全班制作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你有什么认识或问题?

设计意图:

此环节学生真正地去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并将全班的模型放在一起观察。

学生会发现,这些图片与真实的太阳系相差得太远,实际上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实在差异太大。

根据数据来建模,学生就能够体会到建模过程的客观性。

四、拓展

布置课后观察活动:

观察木星,如果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双筒望远镜来观察。

思考: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探索宇宙带来了哪些便利?

设计意图:

持续而有效的课外观测活动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宇宙的欲望,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

木星巨大而又明亮,很容易辨认出来,并且我们还可以借助双筒望远镜等工具来观察木星及其卫星,让学生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测工具的进步,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逐渐深化。

【板书设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的活动手册有两处需要记录:

一是让学生给八颗行星排序,二是将整理后的数据记录下来。

给八颗行星排序有两种方法,学生只需要根据排序要求把数据进行比较,很快就能完成排序。

虽然排序的难度不大,但给八颗行星排序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与自身大小没有关系,也为学生进一步处理数据建立基础,降低难度。

学生在建立纸带模型时,长纸带会有40多个折痕,利用长纸带的折痕数量作为参考,40多个折痕的长度与距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的距离数据449600(万千米)做比较,就能给学生在处理数据时一些启发。

从远处着眼,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八颗行星进行布局,避免出现画不下的情况。

 

《3.2八颗行星》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填空

1.给太阳系中八颗行星排序

按距离太阳的近远排序

直径由大到小排序

2.水星是八颗行星中离太阳最近也是最小的一颗行星。

水星外貌酷似月球,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环形山。

水星是太阳系中公转速度最快的行星。

3.金星是除了太阳和月球外,人眼能够看到的最亮的天体。

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自转速度也是八颗行星中最慢的。

4.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地表含有赤铁矿使火星表面呈现橘红色。

火星有两颗天然卫星。

5.木星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体积最大、质量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

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

6.土星内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

土星有一个显著的行星环。

7.天王星呈海蓝色,它最大的特征是自转的倾斜角度很大,几乎是“躺着”运行的。

8.海王星呈淡蓝色,大气层以氢和氦为主,还有微量甲烷(甲烷是使行星呈现蓝色的原因之一)。

实验:

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实验器材:

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透明胶、双面胶。

●实验步骤:

①以小组为单位,先处理行星与太阳距离远近的数据。

②取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

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

③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将八颗行星画在纸带上。

④观察我们的纸带模型。

折纸标记数字

标记行星展示

●实验结论:

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

二、判断题

1.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只有地球有卫星,其他行星都没有。

(×)

2.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

(√)

3.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月球。

(×)

4.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大致处于同一平面。

(√)

5.金星又称启明星,我们在黎明或黄昏看到的启明星是天空中最亮、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

6.海王星由于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被降级为矮行星。

(×)

解析:

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此被降级为矮行星。

三、选择题

1.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旋转的八颗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叫(B)。

A.八大星系B.太阳系C.天体系

2.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C)。

A.金星B.土星C.水星

3.在太阳系中,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下列天体中有生物生存的是(A)。

A.地球B.太阳C.火星

4.我们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根据到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排序,地球排在(C)。

A.第1位B.第5位C.第3位

5.行星凌日是地球、行星和太阳在同一直线上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天文景观。

如图是一幅在地球上拍摄的太阳系某行星凌日天文景观照片。

此图可能是(C)。

A.土星凌日B.木星凌日C.金星凌日

解析:

太阳系中,行星到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处在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行星只有水星和金星,故发生凌日现象的可能为水星和金星C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