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4021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docx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docx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第1课我们的生长发育

1、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

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2、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3、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发现?

答:

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

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第2课地球

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

(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有人认为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通过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答:

地球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主要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陆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部分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总面积大约有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所以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第3课地球仪

1、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都是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部分构成的。

3、地球仪大致有四种类型:

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貌地球仪、地形地球仪;也还有一些特制的地球仪;如航海用的地球仪、装饰用的地球仪等。

4、地球在宇宙空间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这根轴叫(地轴)。

(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做(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第4课地图

1、地图是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与地里有关的各种信息;正确的反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疆界等的分布状况;如实的表达地理特征的图。

2、看地图的三要素是:

(看比例尺);(判断方向);(了解图例);其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图例);图例一般在图的(左下)方。

第5课建立地球档案

1、整理有关地球的材料;为地球建一个“档案”

形状:

球体;像一个皮球。

总面积:

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

3.62亿平方千米

陆地面积:

1.48亿平方千米结构:

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自转方式:

自西向东绕地球自转;一周大约是24小时。

地球上的自然事件:

地球上有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还有泥石流、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

地球的邻居:

地球有一颗天然卫星是月球;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2、关于地球的现在;你知道些什么?

答:

1、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如:

冰川地貌、丹霞地貌.2、地球上有各种繁多的动植物。

3、地球环境受到了污染;如:

山体污染、河流污染。

4、人类越来越重视保护地球了。

4、查阅资料;了解父辈们30年前生活的环境状况;与我们现在相比有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是怎么造成的?

为了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请提出你的建议。

答:

以前河水清澈见底;人们可以直接从河里提水饮用;房子周围树木成林;空气清新;而现在河水大多被污染了;时常有死鱼漂上来;周围的树木也变少了;这都是工厂增多;人们乱砍树木造成的。

建议:

1、多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2、不乱扔垃圾。

3、工厂的废水废气要净化处理后排放。

4、农业生产中要尽量少用化肥、农药。

6、昼夜交替

1、“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昼夜交替一次也约为(24)小时。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3、“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答:

“昼夜交替”的现象是地球在绕地轴自传的过程中产生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在自传过程中;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

7、谁先看到日出

1、全球可以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

(1)个小时;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2、为什么北京比巴黎先迎来黎明?

答:

因为北京在巴黎的东方而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北京比巴黎先迎来黎明。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说出你的理由。

答: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因为我国的东部先看到日出;西部后看到日出;因此可以推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的。

8、昼夜温度的变化

1、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14时)左右;温度最低的时候是早晨(6时)左右。

2、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早晨6点-下午12点(由低到高);下午12点-早晨6点(由高到低)。

3、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太阳直射地面;气温高;太阳斜射地面;气温低)。

4、昼夜温度的变化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

昼夜温度的变化可能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5、昼夜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答:

通过观察我发现:

早晨6:

00钟温度最低;从6:

00以后温度开始上升;一直到14:

00达到最高;从14:

00以后温度开始下降;14:

00——18:

00之间温度下降最快。

7、昼夜温度的变化与太阳的照射有什么关系?

答:

昼夜温度变化与太阳照射的角度、距离、面积等有关。

太阳直射大地温度很高;太阳斜射大地;温度较低。

9、一天中的动植物

1、人类一般是白天(工作);夜晚(休息);猫头鹰则是白天(休息);夜晚(工作)。

大多数植物是白天(生长)夜晚(休眠)。

2、白天开花的植物:

牵牛花、牡丹、荷花、睡莲、郁金香

夜间开花的植物:

昙花、夜来香、月光花、丝瓜花、蒲公英、

3、昼出夜伏的动物(白天活动):

鸡、鸭、鹅、牛、羊、鸽子

昼伏夜出的动物(晚上活动):

老鼠、萤火虫、猫头鹰、蝙蝠、飞蛾

4、依据上述动植物的昼夜行为;说一说:

它们的昼夜行为受到了昼夜变化的影响吗

答:

动物和植物各有自己的生物钟;它们的昼夜行为会受到昼夜变化的影响。

植物会在不同的时刻开花;而动物有的昼伏夜出;有的昼出夜伏。

10、卵石的形成

1、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岩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答:

上游的石头很大;棱角分明;中游的石头比上游的小一些;下游的石头光滑圆溜。

3、河流下游河滩上的卵石又是怎么来的?

你怎样做实验研究的?

答:

河滩上的卵石是上游石块在流水长期搬运和磨圆作用下形成的;我把一些小砖块装在广口瓶中;并装入半瓶水;盖上盖子用力摇晃;瓶中的水带着小砖块一起转动起来;过一会儿停止摇晃;小砖块沉到瓶底;砖块上的棱角消失了;说明流水具有搬运和磨圆的作用。

4、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答:

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在重力和其它外力的作用下来到河道中;流水又将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

在河水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到达下游的岩石就变成光滑圆溜的卵石。

11、溶洞

1、溶洞是奇特的(自然)景观;是地下(洞穴)。

溶洞内有(石笋、石柱、石花、钟乳石)等。

悬垂在溶洞顶部的(钟乳石);从地下往上“生长”的(石笋);有钟乳石和石笋连接起来的(石柱);还有由池水沉淀而成的(石花)

2、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我发现石头会(冒气泡)。

带有酸性的雨水会对石灰岩产生(溶解)作用。

溶洞的形成与带有(酸性的水)的长期浸蚀有关。

3、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

4、雨水在下落的过程中;常常会吸收空气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而带有酸性。

这些带有酸性的雨水渗透到地下石灰岩的裂缝时;会对石灰岩产生(腐蚀作用);天长日久;由石灰岩构成的岩层;会形成许多(溶洞)。

1、溶洞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

(1、石灰岩地貌;2、有含酸性的水流过)

2、溶洞是怎样形成的?

答:

自然界的雨水和地下水常带有酸性;当它流经石灰岩或沿裂缝透到岩石中去时;会对石灰岩产生溶解作用。

天长日久;石灰岩就会在这种酸性地下水的不断侵蚀下形成很多洞穴;而且相互连通;不断扩大;一旦地下水退却;在石灰岩构成的山中;就形成了奇妙无比的溶洞。

第12课升高的河床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2、水土大量流失;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3、黄河流到河南省郑州市以后;河床就逐渐高出两岸达(10)米以上;是因为(大量泥沙沉积);使河床不断(抬高)。

4、(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5、黄河下游河床中沉积的泥沙主要是从(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向下游的(途中)带来的。

6、黄河两岸大量泥沙流失沉积到黄河中是(过度放牧)(植被破坏)造成的。

7、黄河下游河床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答:

黄河下游河床会发生升高的变化。

因为黄河向下游流的途中;带走了大量泥沙;长期淤积;所以会升高。

8、为什么黄河的水是浑黄的?

答:

黄河上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秃;土质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黄河的水是浑黄的。

9、根据44页的实验;说说黄河下游河床的升高与那些因素有关?

答:

第一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第二河水的冲刷;第三黄河水带着黄土高原上的大量泥沙;流向下游;第四泥沙在水流中慢慢沉淀;导致了黄河底部日益升高;慢慢的抬高了河床。

10、升高的河床会有什么危害?

答:

黄河下游的河床已经远远高出两岸民居的房顶。

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

一旦遇上大雨;黄河泛滥;大堤决口;将会造成不可想象的自然灾害。

例如:

田地淹没;房毁人亡等。

11、怎样治理黄河;让河水变清?

请谈谈你的想法?

答:

①在黄河两岸植树造林。

②将开垦的农田还原成草地森林。

③有计划的开展畜牧业;不过度放牧。

第13课沙尘暴

1、沙尘天气分为:

(浮沉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四类。

2、沙尘暴形成至少需要的两个条件是:

(强风)(沙尘源)。

3、沙尘暴多发于(沙漠)(沙地)(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

4、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空中沙尘飞扬)(空气浑浊);(能见度差)

5、沙尘暴天气是大风扬起沙尘;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恶劣天气。

6、在形成沙尘暴的天气的基本条件中;(人为破坏植被);(开垦作耕地)等人类活动与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有关。

7、产生沙尘暴的原因是(过度放牧)、(植被破坏)、(土地沙化)。

8、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有哪些现象?

为什么有这种现象?

答:

风将地面的沙尘吹起;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沙子;空气很浑浊;车上、建筑物上、人的身上都是沙子;天气灰暗;看不见阳光;人们行走很困难。

因为它处在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这里的空气容易受热;而其上空的空气相对较冷;造成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空气对流。

当出现了长时间的大风天气时;就容易将地面沙尘卷至高空;并被强风吹到其他地方;形成沙尘暴天气。

9、沙尘暴天气有哪些危害?

答:

1、沙尘暴天气使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

10、为什么会出现沙程暴天气不断上升的情况?

答:

土地沙化面积不断上升;扩展来了沙源;使气候变得恶劣;导致沙尘暴天气的增加。

11、如何防止沙尘暴的发生?

答:

1、大量植树造林;建立良好的生态屏障。

2、建立防护林;阻止土壤、沙尘的运动。

3、在城市中种植花草树木;增大绿化面积。

4、科学放牧;保护草场。

第14课唐山地震

1、填空

1、唐山地震发生于(1976年7月28日);震级(7.8)级。

2、唐山地震发生时出现(建筑物倒塌);地面出现大量(裂缝带);以及(喷水冒沙)、(井喷)、(滚石)、(崩塌)、(地基沉陷)等现象;造成严重灾害。

3、地震前的征兆有:

(地下水突然升降、变色、变味)、(动物惊恐不安)、(气候反常)等。

2、问答

1、地震发生后有哪些现象?

答:

地震发生后有房屋、道路、桥梁、水渠……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出现大量裂缝带;以及喷水、泥沙、滚石、崩塌;地基沉陷等现象。

3、地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P49)

答:

地表以下有许多岩石层;而地壳内部物质是不停运动的。

当坚硬的岩石层受到一种巨大力量的推动;并且承受不住时;岩石层就会发生弯曲;有时甚至断裂;错动;从而产生巨大的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面后;就会发生地震。

4、如何应对地震?

(P50)

答: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关掉炉火);不慎着火应(迅速扑灭);邻里之间要(互相呼唤)、勿靠近(围墙)或其他建筑;按正确指示撤离到(宽阔地带);要协助(受伤的人)逃离危险区域。

地震发生时;如果在教室里来不及逃离可蹲在桌子旁或桌子地下;在家里来不及逃离选择(墙角)等建筑物最牢固不易坍塌的地方;保护好(头部)等待救援。

第15课庞贝城的毁灭

1、填空

1、庞贝城的毁灭原因是(火山喷发)。

2、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

3、火山分为(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三种。

4、地球内部温度特别(高);压力特别(大);那里有一种想烧熔的玻璃一样的物质叫(岩浆)。

5、地球内部的温度大约可达2000℃—3000℃;压力可达大气压的300万倍。

2、问答

1、根据火山喷发时的现象;你能推想出地球内部的哪些事情?

答:

从喷出的物质可以知道地球内部有灰、气体、岩浆;从火红的岩浆推想地球内部温度非常高;从喷发的高度可联想地球内部压力很大。

3、火山爆发时有什么现象?

答:

火山爆发时常会听到巨大的声响;地面产生剧烈震动;随后许多气体、石块、火山灰从地面的裂缝中喷出;接着火红的岩浆喷出。

火山喷发时周围还伴随着地震。

4、火山喷发后;地球表面有哪些变化?

答:

①火山喷发的岩浆会破坏地表植被;冷却后形成坚硬的岩石。

②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

③火山灰能使附近的土地变肥沃。

5、火山爆发是怎样形成的?

答:

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地壳深处内部的岩浆在地壳内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底层的薄弱处、裂缝上升、喷发;最后冲出地面;就形成了火山爆发。

6、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害处和益处各是什么?

答:

害处:

①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②火山喷发时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的泥石流;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

③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

益处:

①火山喷发时;火山灰是极好的天然肥料;富含养分;能使土地更肥沃。

②火山拥有大量热量;常常有大量热水;热气蕴藏在地下;是有价值的资源。

③喷发的热能可以发电、可以供暖。

④火山喷发带来了很多矿物质。

第16课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

1、地震、火山喷发等许多自然力量能使地球(表面的形态)发生变化。

如:

(岩层碰撞挤压形成高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等。

2、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3、地震和火山等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许多信息;如:

(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地球内部压力很大)等。

4、地质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把全国分成(六大)板块;这六大板块是(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第17课四季星空

一、填空

1、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我们就可以找到北极星。

2、天空中;星座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星座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

3、(星图)是找星座的好帮手。

4、不同的季节;我们看到的主要星座都不一样。

冬季最明亮的星座是(猎户座)。

春季最明亮的星座是(狮子座)。

夏季最明亮的星座是(天鹅座)。

秋季最明亮的星座是(飞马座)。

5、地轴的北极正指(北极星);因此(北极星)在正北方向;与之相反的是(正南);面向北极星;右面是(正东);左面是(正西)。

6、地球上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且(方向不变)有关。

7、大熊星座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样子的?

(象一把勺子)

2、问答

1、为什么不同季节看到的主要星座位置不一样?

答:

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不同的季节里转到不同的位置上;所以我们看到星座的位置不一样。

2、找北极星的方法:

答:

利用北斗七星找北极星。

北斗七星的七颗星在北方天空形成一个很大的勺子;勺子的末端两颗星连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出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五倍;便是北极星。

3、找到北极星怎么确定东南西北呢?

答:

北极星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

由于北极星最靠近正北的方位;所以可以确定它所在的位置是北方;然后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即可确定方向。

第18课一年四季气温的变化

2、根据统计发现;从(冬至)到(立春)是一年中气温最低阶段;从(夏至)到(立秋)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阶段。

1、结合自己的体验;分析一年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答: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季和秋季温度适中;一般在立春前后温度最低;立春过后;温度逐渐升高;在立秋前后;温度达到最高;立秋之后;温度又慢慢降低。

第19课水结冰了

一、填空

1、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

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变化。

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三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水的冰点是(0℃);冰和霜是固体状态的水。

3、(钢铁)和(岩石)也有像水一样的三态变化。

4、霜是怎么形成的?

(P66)

答: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冷到0℃时会凝结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物体上就形成了霜。

5、水的三态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

(P67)

答:

水遇冷(0℃)结成冰;遇热变成水蒸气。

冰遇热变成水和水蒸气。

水蒸汽遇冷变成水;冷到0℃以下变成冰晶。

6、雪是怎样形成的?

答: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在0℃以下的环境中时;会凝结成小冰晶;当小冰晶聚集变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降落下来;形成了雪。

4、露是怎样形成的?

答:

当地面温度下降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地面或花草上;形成露水。

第20课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一、填空。

1、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过冬的有(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等。

冬眠过冬有(蛇;青蛙、乌龟等)。

迁徙过冬有(大雁;燕子;黄鹂等);贮存食物过冬有(松鼠、蜜蜂、蚂蚁等);产卵过冬有(螳螂、蝗虫等);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有(苍蝇、蚊子等。

2、冬眠的动物:

青蛙、蛇、蜗牛、乌龟、刺猬

3、不落叶的树:

雪松、香樟树、万年青、冬青树、广玉兰

2、问答

1、植物怎样过冬的?

答:

(1)、用落叶方法过冬如;杨树、柳树、梧桐。

(2).用种子方法过冬如;向日葵、大豆、花生(3).用地上死亡地下活着过冬如(4).用蜡质膜或油脂过冬如:

松树、柏树。

(5).用根过冬

如;大丽花、甘薯、地瓜、土豆。

(6).用幼苗过冬

如;小麦、菠菜、油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