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3768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竖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竖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竖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竖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竖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竖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竖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竖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竖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竖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鄯善鑫晨矿业

2016年5月3日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第二章矿井设计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第二节 自然地理

第三章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第一节地层

第二节构造

第三节井田水文地质。

第四节地温

第四章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第一节 施工方案

第二节 井筒施工方法

第三节信号、照明及通讯

第四节压风

第五节排水

第六节供水

第七节通风

第八节地面施工场地布置

第五章劳动力安排及主要施工设备选型

第一节斜井施工工期安排说明

第二节劳动力安排

第三节投入主要施工机具明细

第六章工期保证措施第七章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第八章安全保证措施

第九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第一节文明施工

第二节环境保护

鄯善鑫晨矿业斜井井筒施工组织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1、鄯善鑫晨矿业主井井筒施工招标文件,鑫晨201601号。

2、鄯善鑫晨矿业卧龙岗金铜矿地质地形图及钻孔地质柱状图。

3、卧龙岗铜金矿普查地质报告。

4、《金属矿井巷工程及验收规范》〔GBJ213-90。

5、《金属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MT5009-94。

6、《金属矿安全规程》。

第二章矿井设计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矿区位于鄯善县城正南约140千米处,地理坐标:

东经90°15′--91°00′;北纬41°20′--41°40′。

行政区划隶属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管辖。

井田南北宽约1公里,东西长约3.5公里,井田面积约3平方公里。

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0万吨,该矿山采用竖井斜井联合开拓方式。

竖井为主提升井筒、斜井为副井兼做回风井筒。

本次施工为主竖井筒

主竖井井筒开口位置位于矿区中部,主竖井井筒设计200m,井口标高设计+1118m,井筒设计净直径2.7m,表土段设计深度根据现场定,其中锁口深度2.5m,井颈深度视岩石情况现场确定,其永久支护形式为双层钢筋砼,强度等级C25,锁口段设计厚度1200mm,井颈段设计厚度600mm。

井身段设计深度视岩石情况现场确定,永久支护形式为单层钢筋砼支护,厚度为200mm,强度等级为C25。

井筒与平巷连接处采用异断面连接,支护形式为钢筋砼,厚度为200mm,强度等级C25。

在主竖井掘进过程中,若需要锚网支护,就采用锚网支护,其规格视其围情况而定,强度为C25。

井筒设计特征见附表。

 

主竖井井筒技术特征表

井筒井口坐标

X=4578655.07

Y=528597.73

Z=1118

井筒结构

井颈段

双层钢筋砼支护

井身段

单层钢筋砼支护

井筒支护厚度

井颈段

砼厚600mm

井身段

砼厚200mm

砼标号

C25

井筒净断面

17.35=m3/m

井筒全长

200m

井筒倾角

90°

第二节 自然地理

矿区地形起伏不大,为低XX丘陵地带。

一般高程为1108—1200米,最高海拔1259米,相对高差小于100米。

微地貌为垅岗状山脊,树枝状、长条状冲沟发育,基岩出露较好。

矿区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少雪,夏季酷热少雨,春秋两季多风,昼夜温差大〔温差超过15℃。

年平均气温7.5-10℃。

七月份最热,最高气温可达41℃;元月最冷,最低气温可达-22.5℃,平均气温-9.3℃。

四月至五月为风季,最大风力可达10级以上,多伴有砂石。

区内蒸发量极大,降水量极少,年降雨量几—几十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以阵雨为主,可形成暂时性地面迳流。

区内无常年流水,但在矿区附近发育数个咸泉,可满足钻探施工和矿山选厂生产用水。

距矿区最近的居民点为底坎尔乡,一切生产、生活物资均由区外供应。

矿区内植被稀少,仅有少量红柳、麻黄草、骆驼刺及芦苇;野生动物有黄羊、野骆驼、沙鸡、狐狸及野兔。

梧桐沟铜矿北部40千米处为红云滩铁矿,正进行一定规模开采。

区内无居民点,距矿区最近的居民点为底坎尔乡,一切生产、生活物资均由区外供应。

第三章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第一节地层

〔一古生界

1、中—下志留统叉口组〔S1-2c

分布于南天山弧后盆地南北边缘,为一套三角洲—滨浅海相、半深海相杂砂岩建造,属盆地拉张阶段的产物,岩石组合以灰绿色岩屑杂砂岩、长石岩屑杂砂岩及粉砂岩为主,夹砾岩、沉凝灰岩和XX岩。

该组地层Au平均含量4.78×10-9,变化系数3.08,并在砾岩人工重砂中见有明金,说明该组可能是金的矿源层,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层位。

2、上志留统—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S3-D1a

零星分布于普查区中部。

是一套滨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岩石组合为土黄色、灰黑色石英岩状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与灰色、灰白色XX岩、白云石方解石XX岩、橄榄石XX岩互层。

该组地层Au平均含量3.61×10-9,与测区背景值相比略低,变化系数0.7。

从地球化学的角度来看,不论其元素含量是继承了原岩的特征,还是经历了后期改造的影响,其成矿可能性相对叉口组来说相对较小,但该组与金矿具有空间分布位置上的关系,是寻找金矿较有利的层位。

3、中泥盆统萨阿尔明组〔D2s

分布于卧龙岗一带,总体产状南倾。

是一套滨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局部夹海相火山岩不均匀互层建造,岩石组合为:

紫红、灰绿、褐色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灰色、浅黄色灰岩、白云岩、XX岩、白云石XX岩及角斑岩系。

下分五个岩性段,其中第四段为卧龙岗铜矿的赋矿地层。

该组Au平均含量4.86×10-9,相比全区地层平均值5.49×10-9为低,变化系数1.429。

其中第二段Au平均含量4.2×10-9,变化系数1.774,为四个段中最低,这可能与金矿床形成过程中淬取了围岩的金元素有关。

该段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层位。

该组Cu元素平均含量15.1×10-6,相比全区地层平均值16.69×10-6为低,变化系数3.912。

反映了该组有局部富集成矿的可能,这一点与该区成矿特征相吻合。

〔二新生界

第四系〔Q

分布于山前平地、山间谷地内。

按沉积类型可分为湖相碎屑堆积和化学沉积、河流相洪冲积、风成相碎屑堆积。

二、中天山地层分区—卡瓦布拉克地层小区

〔一元古界

1、中元古界长城系星星峡群〔Chx

分布于区域西北部,区内出露面积不大并延出图外,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三个亚组。

第一亚组主要为中深变质的浅灰色—灰色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石英片岩夹角闪片岩透镜体;第二亚组主要为浅灰—灰色黑云英片岩、硅线兰晶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互层夹角闪片岩;第XX组主要为灰色—浅灰色黑云石英片岩、混合岩、变斑黑云石英片岩、斜长片麻岩夹XX岩。

2、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北塞纳尔塔格组〔Qnb

分布于区域东北部,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延伸,向北、东皆延出区外,其岩性主要为一套陆表滨浅海相含叠层石的镁质碳酸盐岩—硅质岩建造,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段。

第一段主要为碎屑岩与镁质碳酸下边岩互层;第二段为白云石XX岩夹少量石英岩及XX岩,含丰富的叠层石;第三段主要为含硅质白云石XX岩及石英岩。

该组地层与上覆上奥陶统白顶山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并被早泥盆世卡瓦布拉克超单元岩体侵入。

〔二古生界

上奥陶统白顶山组〔O3b

分布于区域东北部,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延出图外。

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夹玄武岩建造,可分为三个段:

第一段主要岩性为岩屑砂岩夹玄武岩,底部发育砾石层,沿走向砂岩相变为碳酸盐岩;第二段为白云石XX岩、XX岩;第三段为含硅质条带镁质碳酸盐岩及XX岩。

该组与下伏地层青白口系北塞纳尔塔格组呈不整合接触,并被早泥盆世卡瓦布拉克超单元岩体侵入。

三、塔北地层分区—库鲁克塔格地层小区

〔一元古界

1、元古界南辛格尔组〔Ptn

分布于区域南部帕尔岗塔格一带,近东西向条带状分布,向西延出区外,整合覆于杨吉布拉克组之上。

为一套灰色白云石XX岩与XX岩之不均匀互层,常含燧石条带及不规则状结核,有时夹不稳定的石英岩、石英砂岩、泥灰岩等夹层。

2、长城系杨吉布拉克组〔Pty

分布于区域南部,为一套绿色浅变质的细粒碎屑岩,由于侵入岩的影响,局部地区变质较深。

岩石主要为灰—灰绿色薄层浅变质的细—中细粒硬砂岩、长石砂岩、粉砂岩夹千枚岩、绿帘绿泥石片岩及少量砾石夹层与透镜体。

上部被南辛格尔组整合覆盖,或被下石炭统地层所覆。

〔二古生界

下石炭统甘草湖组〔C1gn

分布于区域中南部帕尔岗塔格以北。

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

分为三个亚组:

下亚组主要岩性为灰色中厚层,薄层灰岩、泥灰岩、不纯灰岩、砂岩、砾岩等;中亚组为浅灰色、暗紫色厚板状夹薄板状粉砂质细粒和中粒砂岩、灰岩等;上亚组为深灰色薄板状灰岩夹砂岩。

第二节构造

区内侵入岩广泛发育,岩石类型较齐全,从基性岩到酸性岩皆有出露。

岩浆活动时间跨度大,主要有加里东晚期和华力西中期,以华力西中期中酸性深成侵入岩最为发育。

本矿区未见大的破坏性断层,构造属简单类型。

第三节井田水文地质。

矿区地处戈壁荒漠,总体地貌为XX丘陵。

干旱、少雨、多风,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矿区及其附近无地表水体,矿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但由于矿区气候极为干旱,降水量极少,因卧龙岗一带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十分贫乏。

矿床属于裂隙水充水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即Ⅱ类Ⅰ型。

矿区出露岩层岩石主要,致密块状,性质半坚硬-坚硬。

岩性基本上较单一。

由于风化及构造的影响,岩石裂隙局部发育。

按规范中有关标准,将矿床划为碎裂—块状岩类为主的工程地质条件简单—中等的工程地质类型,即Ⅱ类Ⅰ—Ⅱ型。

第四节地温

.地温:

根据钻孔简易测温,井田内最大地温梯度为2.79°c/100m,最小值为1.38°c/100m。

地温梯度变化正常,为地温正常区,本区无热害。

第四章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第一节 施工方案

根据竖井井筒的技术特征及支护结构:

该井筒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

1、小临井架的制做,施工期:

15天。

主要包括的作业内容有:

井架、卷扬基础的挖掘,浇注;井架的制做;由挖机配合人工扶立井架;卷扬机定位、调试。

2、大临井架的制做,安装施工期:

20天。

主要包括的作业内容有:

井架的制做;井架,卷扬机,稳车基础的挖掘,浇注。

由起重机配合人工扶立井架,稳车上位挂绳,卷扬机的按装,整体滑模下井,挖机下井,井口按装。

3、根据主竖井设计特征,选用Ⅳ型凿井井架,地面稳车布置采用两侧布置,东侧稳车四台,西侧布置稳车四台,共八台稳车。

施工期间采用一套单钩提升。

在西侧设翻矸溜槽,翻矸采用座钩式翻矸,溜槽的加工按Ⅳ型井架进行标准配套加工。

井筒布置:

主提升位于西侧,安全梯布置于西南侧,炮电缆和抓岩机提升绳共用布置于东侧,风筒布置于东北侧,压风管,供水管、通信电缆共同悬吊布置于东南侧,砼输料管布置于西北侧,动力电缆敷设于吊盘稳绳之上。

井筒装备

小临时期装备:

主竖井采用1.1M的卷扬与0.75M3的侧卸式U车,用来提升送料。

大临时期装备:

提升系统:

选用一台JK-2.0/15型提升机进行提升,1.5m3吊桶。

吊盘:

选用二层吊盘,采用I20、[18槽钢自行加工。

装岩:

采用1T型挖掘机装岩,用φ28的450M悬吊。

风筒:

选用φ350钢管作风筒,用φ15.5的450M钢丝绳悬吊。

供水:

选用φ50的无缝钢管,用Φ28的450M钢丝绳悬吊

压风:

地面用φ159的管路供风到井口门,井下选用φ108的管路向工作面供风,Φ28的450M钢丝绳悬吊。

输料:

选用1.5m3的吊桶.

4、井筒掘进

a、表土层:

锁口自地面向下部分采用挖掘机和人工手镐挖掘配合,将矸石翻至地面,用铲车装入汽车内运走。

表土段以下部分采用通过龙门架配以0.75m3侧卸式U型矿车进行提升,将矸石直接翻入汽车内并运走。

b、基岩段:

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配以5台YT-28手持式凿岩机,φ42"-"φ22中空六角钢钎。

井筒掘进采用光面控制爆破,以减少围岩的破坏。

雷管选用1-10段半秒延期非导爆管,炸药选用改性炸药,乳化炸药。

a、临时支护:

表土层开挖时,临时支护采用红砖锁口,以防止岩石垮落。

井颈部分采用钢筋砼支护。

b、永久支护:

表土层锁口部分掘够设计位置后,即进行钢筋砼支护,锁口段永久支护完成后进行井颈部分的开挖,待井颈部分掘进够设计后,进行永久砼支护。

根据井颈的长度可以分段支护。

砼支护时,采用组合式钢模板,并搭设脚手架,铺设70mm木板做为工作平台,进行施工。

砼的制作选用JDY-500A型自落式搅拌机拌料,用1.5M3的吊筒送到工作面。

砼从搅拌机出来后直接进入吊筒。

砼振捣选用手持式振动棒,专人负责,以不泛浆,不冒泡为宜,严禁过振、欠振、漏振。

二、与井筒相联部分的施工方法:

马头门施工方法采用下行分层法施工,与井筒同时掘进,一次性掘至5m的设计位置。

施工期间根据围岩的变化及时进行支护参数、支护时间的调整,确保施工安全。

三、井筒涌水的处理

由于地质资料不详,如果井筒涌水量较大时吊盘上安设一水箱,可将工作面水导入水箱内,由吊桶将井下水排至地面。

根据本地区地质水文资料,涌水量不会大。

四、劳动组织

1、组织形式:

成立由掘进、出岩、机电运输支护等专业组成的综合作业队。

立井施工及机电运输实行循环作业制。

2、劳动力组织安排见附表。

3、作业循环图表

劳动力组织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备注

直接生产工人

20

1

打眼工

6

2

放炮工

2

3

装岩工

3

4

挖掘机司机

1

5

砼浇筑工

8

辅助生产工人

21

1

信号工

6

2

卷扬机工

3

3

汽车司机

1

4

钳工、焊工、电工

3

5

井口把钩工

3

6

压风机工

1

钢筋工

3

7

其他生产配备人员

1

管理人员

4

1

生产经理

1

2

生产队长

1

3

技术人员

1

4

安全员

1

后勤人员

3

1

库管

1

2

伙管

1

3

炊事员

2

合计

48

作业循环图表说明:

采用"两掘一浇"的作业方式,浇注高度为3米,循环率为80%,循环时间为40.5小时,则月循环进度为30×24÷40.5×3×80%=42米尽量抓好工时利用,缩短各工序所用的时间,争时间、抢速度,力争超额完成当月计划。

第二节施工方法

一、提升

1、凿井井架:

选用Ⅳ型凿井井架。

2、提升方式及设备:

为适应快速施工需要,在大临措施施工期间,选用一台JK-工2.0/15型绞车悬吊1.50m3吊桶做主提升,承担提矸、上下设备、及材料用。

提升设备参数见表。

3、主提升钢丝绳的选择

主提升φ26钢丝绳510米用1.5m3吊桶。

二、排水

排水与供水采用一趟Φ50管路,用Φ28的450M钢丝绳悬吊,涌水较大时吊盘上设水箱,通过管路排水。

三、通风

施工时,地面安设二台28kw风机,悬吊一趟Φ350的钢管作风筒到工作面,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

风筒采用钢丝绳悬吊〔两趟φ15.5钢丝绳悬吊。

四、压风

采用两台20m3空气压缩机供给压风,可满足工作面的供风要求。

压风管路从压风房至井口,用Φ159×4.5mm钢管作主干管;井筒内一趟Φ108×4.5钢管做供风管,用Φ28的450M钢丝绳悬吊

五、供电

由业主提供柴油发电机组,保证施工单位的正常施工及生活用电。

七、通讯与信号

1、通讯

由业主提供三部内部,我方在各施工点及生活区安设实现内部通讯联系。

2、信号

井筒内设一路信号电缆,供主提升用。

井口设信号室、控制台。

绞车房、吊盘、工作面翻矸平台均采用电气信号联系,声光显示。

井盖门均设安全信号,当吊桶上升距井盖门40--50m时,信号铃应自动发出声光信号。

八、排矸与运输

井架上安装翻矸台,吊桶上至翻矸平台,经活动溜槽翻至矸仓内,然后将矸石排放至5T自卸式汽车,由汽车运往碴场。

九、封口盘、吊盘

1、封口盘:

采用钢木结构,钢梁上敷设木梁及木板,木板厚70mm,盘面设置一孔门及通过孔,封口盘钢梁选用I20a工字钢。

2、吊盘:

吊盘采用双层钢结构,上下层间距3m,上下盘之间用立柱连接,上下盘先采用焊接,然后再采用螺栓连接,选用Φ18*60螺杆。

立柱上焊有可以上下的梯梁。

吊盘采用I20a工字钢,圈架为[18a槽钢。

圈架上下层均设扇形折页。

十、砼制作及输送

井下施工所用砼由地面搅拌站制作,采用JDY-500A型自落式搅拌机拌料,用1.5M3的吊筒向工作

第五章竖井筒施工工期

第一节安排说明

根据施工条件、施工工艺、施工准备、劳动组织综合因素,结合我单位施工力量和技术水平,尽可能加快施工速度,按工期完工。

四月份为施工准备期,五月一日正式开工。

附工程进度一览表:

工程进度一览表

月份

工程量

5

6

7

8

9

10

主竖井

45

35

30

30

30

30

马头门

10

10

10

10

10

10

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

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加强进度的规划、控制和协调,从组织、技术、信息管理、奖罚等方面采取措施,本工程施工的人员中现场指挥和工程技术人员均有5年施工管理经验,工人均有3年施工经验。

一、强化工期目标控制

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控制工程进度,按"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的管理循环步骤进行。

1、计划阶段:

优选施工方案,确定先进的施工方法,遵循切实需要、实际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施工机械,根据各工程的特点和客观的施工顺序,进行工程排队,编制科学周密的施工计划,使各项工程进度在施工进度计划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2、进度实施阶段:

抓住关健工序,在施工主要矛盾线上,组织骨干队伍优先保证物资供应,进行专项承包,定人员、定目标、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适时组织快速施工。

3、检查阶段:

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与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对比,找出主要矛盾,提出解决办法及时修改各项作业计划,保证施工总进度计划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措施

1、采用机械化配套的斜井井筒施工工艺。

2、坚持正规循环,按正规循环作业。

3、编制合理爆破图表,推广使用中深孔爆破,尽可能组织多工序平行交叉作业。

4、选取采用合理的排水、通风等辅助系统,改善工作面作业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工期保证的奖罚措施

1、项目部制订工期保证的奖罚制度,对工期目标实现进行控制和激励。

2、设立工期保证基金,项目部根据工期计划指标,层层分解,将目标落实到施工班组,视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奖罚对等。

第六章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保证体系

1、质量管理体系

我公司于20XX根据ISO2002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于20XX年底通过国家认证,获得ISO2002标准的认证证书;现在全公司实施。

2、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①项目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

②施工队成立QC小组,由队长任组长;

③项目部设施工技术组,至少有一名工程师任质量检查员,并依据作业工序需要在各班组设置已经过培训合格的若干名〔兼职质量检查员。

3、质量标准

本工程施工质量标准执行国家现行规程、规范以及相关的专业的专业标准和规定,主要有: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金属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实验方法〉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规范〉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锚喷支护工程检测规程〉MT/T5015-96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4、质量目标

工程目标:

合格,争创优良工程。

二、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保证的主要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结合我公司进行的"科学管理,创一流工程;良好服务,争最佳信誉"的质量方针,严格按照我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规定程序操作,确保该工程质量100%合格,创优质工程。

2、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制定从项目经理到操作人员的质量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严格追究,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网络。

3、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强化质量计划、检查、预防、控制,持续改进,打造名牌、精品工程。

4、加强质量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认真学习,全面掌握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我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实行标准化作业。

5、根据工程特点,认真编制项目质量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的各项要求,规定工程质量检验、试验方法和途径。

6、现场质量管理,坚持执行"三检制",即操作人员当班自检、作业班组互检、项目部旬检、专职质检员随时抽检,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质量缺陷的产生。

7、坚持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加强过程控制和原材料的检验与试化验工作,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进场,试验不合格不使用,施工过程中凡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下一道工序不施工。

重要工序完成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并邀请建设、监理单位验收。

8、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对质量缺陷、质量通病、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出质量改进的保证措施,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9、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QC小组活动,严格按PDCA循环作业,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二、技术管理

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由项目部生产技术人员负责编制,经甲方总工程师批准,方可由项目经理负责实施。

分部分项工程应由项目部负责编制,要求必须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能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施工作业规程,经项目技术经理批准并报甲方总工程师审批后,由项目经理负责实施。

2、必须做好图纸会审工作,以利减少图纸上的错误或提前研究解决技术上的难题。

3、必须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让全体施工人员掌握工程特点、施工要求、技术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4、对施工过程中的关健工序、薄弱环节、质量不稳定工序、技术难度大的工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确保施工质量。

5、开工前,对甲方给定的基准点、基准线和参数标高等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准确的放线。

6、施工队技术人员应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循环图表、爆破图表。

7、如果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施工方案有重大改变,应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后,按修改后的方案执行。

〔三、材料设备进场监控

1、材料进场控制

1>工程上所需的材料必须按计划要求进行采购,并且具有正式的出厂的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

2>材料进厂后,由仓库管理人员和技术部门人员检验确认符合设计要求方可入库,不符合要求的拒绝入库。

3>需要检验试验的材料进场后,应由技术人员按要求进行取样送检,检验结果若不合格,拒绝收货入库。

4>对用于关健工程或部位的材料,必须按施工和验收规范进行全数检查,不合格不得用于工程。

2、设备的控制

1设备员在提设备时,应对选择的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及主要性能参数逐一核对,确保无误后方可提货。

2设备员在提设备时,应核查设备是否具有经过检验、检修和测试的检定标识,是否性能良好,否则不得提货。

3设备在搬运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防止碰撞损坏设备。

4坚持贯彻"人机固定"的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制的"三定"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