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思想工作调研报告3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3759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宣传思想工作调研报告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宣传思想工作调研报告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宣传思想工作调研报告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宣传思想工作调研报告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宣传思想工作调研报告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宣传思想工作调研报告3篇.docx

《宣传思想工作调研报告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传思想工作调研报告3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宣传思想工作调研报告3篇.docx

宣传思想工作调研报告3篇

宣传思想工作调研报告3篇

市委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石城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主基调、唱响主旋律,贴近主战场、打好主动仗,为推动石城振兴发展、开创石城旅游强县新局面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一、取得的成绩

1、理论武装有力有效

石城县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武装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根本举措,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信仰,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

一是抓好学风,解决愿意学的问题。

精心谋划、精心组织集体学习,不断传导压力,增强学习的紧迫感,让党员干部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充分抓住时间刻苦学习、深入学习,补足理论学习短板,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使先进的理论入脑入心、沉淀在血液里,融入到行动中。

近年来,每年开展县委中心组学习20多次,并邀请中央、省、市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辅导讲座。

二是讲百姓话,解决学得进的问题。

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模式化”宣传宣讲,把“普通话”变成“客家话”,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广泛开展对象细分化、方式互动化、内容鲜活化的宣传宣讲。

近年来,印制发放了理论学习宣传手册、“新秀石城”宣传画册,录制了“中国梦”主题歌曲、大美石城宣传片、旅游风光片、精准扶贫微视频、微电影等,让中央精神入脑入心、中央的方针政策家喻户晓。

三是出好思路,解决用得上的问题。

理论是指导工作实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石城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领会中央、省、市发展战略,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实践,形成了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四位一体”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和举措,绿色发展理念、旅游强县思路已深入人心。

围绕“振兴发展”“六大攻坚战”“旅游强县”“精准扶贫”等中心工作,认真组织全县领导干部开展主题调研活动,由县领导自主领题,深入开展大调研和大调查活动,撰写理论调研文章和工作对策与建议,为经济社会发展谋思路、出点子。

近年来,每年组织开展多次专题大调研活动,撰写的专题调研文章《提升依法治县水平助推旅游强县建设》《建设旅游强县助推发展升级》《旅游强县新常态下的主动作为》《以“六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牵住“牛鼻子”谋求新发展》《树立新理念培育新动力》等在中央、省、市级报纸上刊登后,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网易、中国网等众多知名网站纷纷转载,引起了强烈反响。

2、对外宣传力度空前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互联网发展大势,石城县准确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国内外发展大势、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推进新旧媒体深度融合,强化互联网思维,狠抓经济、文化、生态宣传和政策理论宣传,占领舆论制高点、掌握宣传主动权。

一是打造“新型媒体”,发出石城好声音。

建立新闻公共资源交流平台,推进电视台、报纸、网络、官方微信微博等资源共享;实行新闻报道工作联动资源共享机制,赣江源手机报和新华客户端“美丽石城”实现资源共享;积极构建以“两微一端”等为载体的微宣传工作平台,使这些平台成为传播好声音、讲述好故事、凝聚正能量的重要阵地。

与新华网、新浪网、人民网、凤凰网等开展合作,推出“指尖上的中国”、“带着微博去旅行”等活动,网络点击率达40多万人次;邀请全国上百家网络媒体前来石城采访报道,大大提升了石城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去年,“石城宣传”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多次排名全省第二。

二是讲好“石城故事”,展示石城新形象。

县内宣传抓好“百姓宣讲团”,以身边好人、先进典型来教育人、感染人。

对外宣传主攻大报大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江西日报等媒体不断聚焦石城,石城影响力迅速攀升。

去年,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四套、七套、十三套等频道播出《石城精准扶贫助34万群众脱贫》《石城:

满园香荷醉游人》《生态农业精准扶贫促增收》《石城:

保护原生态环境改善助推旅游》《石城:

电商助力小山沟连接大市场》《石城莲韵》《石城请客办酒不收礼蔚然成风》《城市1对1》石城故事(中国石城——美国小石城)等新闻或专题20多条,实现了历史性的大突破,让石城从省内走向省外,从国内走向国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变成全省乃至全国家喻户晓的美丽城市。

三是唱响“石城品牌”,增强石城竞争力。

充分发挥新旧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努力打造出独具石城特色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品牌”,石城旅游蓬勃发展、石城灯彩闻名遐迩、“请客不收礼”蔚然成风……一张张名片、一个个品牌,石城的良好好形象不断出现在银屏。

先后获评“全国首届生态宜居城市”“2013中国绿色竞争力十强县”“2014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城市30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5中国深呼吸小城百佳”、“温泉康养十佳县”、“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江西旅游发展十佳县”等称号。

201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量为234.1万人次,同比增长36.9%;旅游总收入为8.4亿元,同比增长63.5%。

近年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文化发展集团、杭州赛石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大型上市公司纷纷向石城抛出了橄榄枝。

3、文化石城建设成效显著

用供给侧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是石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要抓手。

石城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发展文化经济、繁荣公共文化,不断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一是深化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文化经济。

石城坚持从供给端发力,扩大文化有效供给,提高文化产业占比,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在文化产品开发、文化服务项目规划、文化企业发展上着力,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增强项目开发的文化味、地方味、大众味、科技味,提升文化产品的吸引力。

优化文化消费结构,培育大众型文化消市场,高位发展休闲文化、大力发展体验文化,扩大文化内需。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发展迅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综合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26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

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供求关系平衡,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二是擦亮“文化名片”,打响石城文化品牌。

石城县累计投资10多亿元,先后建成雍和文园、文化艺术中心、旅游文化街等文化综合场所;与中国文化发展集团签订协议,规划建设的一个投资10亿元的特色娱乐文化产业园,不断擦亮城市文化名片。

对古驿道旁的桂花屋、老城墙、宝福院塔等古建筑进行维修,挖掘客家文化,编印了《石城灯彩》、《草根集》、《石城客家山歌》《走遍石城》《客家石城》《草根集》《石城客家山歌》等客家系列丛书,擦亮客家文化名片。

深入挖掘养生文化、莲文化、泉文化、石文化、灯彩文化、源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擦亮文化旅游名片。

三是演好文化大戏,创作文化艺术精品。

石城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灯彩艺术之乡”,文化底蕴深厚。

为了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灯彩之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石城县大力扶持民间文化艺人、能人,组织成立文化协会、剧团,深入基层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灯彩活动;创作编排了灯彩节目赴北京、上海等地演出,赢得广泛赞誉。

据不完全统计,石城县培养了28支民间灯彩队,去年累计表演1000余场次。

先后举办了“石泉石美·花朝天下”、“放歌赣江源”全省声乐大赛、“古典也流行”音乐会、中秋赏月诗会灯会及石城首届杜鹃花节、首届赣江源节、“石上生花”金秋花展、旅游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4、文明创建亮点纷呈

石城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坚持锻造地域风和精气神,凝聚崇德向善的思想道德正能量。

一是倡导文明新风。

把“请客不收礼”这一石城独特社会风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干部以上率下,抓特色以点带面,将精神文明建设与民风、干部作风建设相结合,大力推广“请客不收礼”这一好做法,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实现民风与党风、政风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邀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对“请客不收礼”进行专题大篇幅宣传推广,使之上升为全社会的精神和道德追求。

将精神文明建设与扶贫工作相结合,推动思想道德建设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以道德扶贫来破除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内生动力,通过长期抓道德扶贫,取得了显著效果,群众精神风貌和道德素养焕然一新。

二是培育石城精神。

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开展“树文明新风助旅游强县”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评选“最美家庭”“好家风”“好婆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活动,将“忠诚任事的担当,坚韧不拔的追求,苦干实干的作风,开放包容的胸襟”的石城精神融入千家万户。

积极弘扬“宗祠文化”“乡贤文化”“客家文化”“信义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利用乡村祠堂设立“众芳谱”“先贤台”及牌匾,成立奖学助学基金会,树立精神标杆,传播道德正能量。

三是推进文明创建。

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村”“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积极创建省、市级文明单位,对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实行动态化管理;在全县农村开展“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营造讲文明、守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文明创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积极创评特色文化村镇、文明和谐村落社区,琴江镇获评“最美休闲旅游乡(镇)”、琴江镇大畲村获评“江西省首届十大秀美乡村”,小松镇古松村荣获“江西省首届十大秀美乡村”提名奖。

5、队伍素质迅速提升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干部理论学习氛围越来越浓,理论研究水平大幅提升,干部思路越来越活跃,对中央、省、市方针政策的理解越来越强,撰写的理论调研文章、新闻稿件质量越来越高,逐步向有理论水平、开口能讲、提笔能写的目标迈进。

近年来,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向外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宣传部门的干部成为其他部门单位争抢的“香饽饽”。

一是注重理论武装。

坚持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宣传思想文化系统领导干部,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形式,强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培训,鼓励干部学习新知识、新观念、新技能,不断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能力水平,努力打造有理论水平、开口能讲、提笔能写的宣传思想文化队伍。

近年来,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的干部理论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业务能力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担当精神也大幅增强,锻造出一支善于谋事、善于干事、善于成事的队伍。

二是注重实践锻炼。

积极投身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提高招商质量,积极邀请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东莞亚士吉灯饰有限公司、浙江优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拓野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中山晶鑫铝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高管前来石城考察。

服务中心工作,在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大胆创新、勇于作为,推动相关企业获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石城被列为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县,打造健康石城;推动教育信息化全面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

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帮助制订挂点村“三年规划”和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去年帮助争取总资金达210余万元的项目12个,帮助向上申报贫困户教育减免和补助7户、贫困户大病救助12户,帮助新增专业合作社2个,辐射带动120多户村民参与专业种植和养殖,大大提高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三是注重成长环境。

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培养锻炼、选用选拔的递进式科学有效培训机制,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人才。

建立干部交流制度,明确干部交流的范围、重点、时间等,不断加大干部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内循环”力度的同时,积极鼓励干部参与“外循环”,在全县各部门单位范围内交流学习,提升干部各方面的能力水平,培养一支招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

二、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西方不良文化的冲击,社会的负面影响、家庭思想道德教育的弱化以及失衡的部门监管等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二是文化建设与文化需求不适应,文化消费与文化供给不匹配,特别是公共文化建设相对落后,与百姓需求还有差距。

三、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石城县将紧紧围绕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努力实现理论武装再获新成效、舆论引导再出新成绩、对外宣传再有新提高、文化领域再树新亮点、能力水平再上新台阶,为石城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良好的舆论环境、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一是狠抓理论武装,以新理念指导本地实践。

发挥好真理的力量,继续强化理论学习,推动党委(党组)学习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强化理论宣讲,充实扩大县委理论宣讲团,整合党校、社联等有关部门单位的力量和资源优势,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干部群众宣讲宣传。

强化调查研究,大力开展理论调研,撰写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文章,为县委重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是发挥媒体力量,以正能量占领舆论阵地。

抓好主题宣传报道,扩大宣传影响力;抓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宣传传播力;继续提升“两微一端”公共平台的传播力,掌握网络宣传主动权;坚持抓好网络舆情监控,强化网络宣传阵地的监督与指导;抓好意识形态引导,传播正能量,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

三是培育核心价值观,以新风尚培育石城精神。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深入挖掘、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各类先进典型。

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抓手,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抓好“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信用农户”等各类评选活动。

加快诚信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社会诚信宣传,建立公民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构建社会诚信价值体系。

四是狠抓供给侧改革,以新思路建设文化石城。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高度重视发展文化经济,加快文化改革政策的落实,释放文化经济的活力和潜力,将资源配置向文化经济倾斜,让“软产业”带动“硬产业”;积极适应文化消费升级的需求,深化供给侧改革,大力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从供应链上引导文化消费,让文化适销对路,为群众提供网络、餐饮、影视、婚庆、养生、娱乐、收藏等多层次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五是狠抓队伍建设,以高标准培育高素质人才。

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真正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良好局面;抓作风建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和执行力抓工作、抓项目、抓纪律、抓反对“四风”,让作风建设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抓能力建设,强化学习培训,提供发展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对干部的培养和培训力度,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培养一批懂理论、提笔能写、开口能讲尤其是善于谋事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

宣传思想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全县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明健康新风尚正在形成。

**县通过大力实施文化强省“八大工程”,不断挖掘、整合现有资源,初步形成了以**“农耕文化、驿站文化、民俗文化、舞台文化、旅游文化”为发展主线,涵盖广播电视、出版发行、广告装潢、印刷包装、文化旅游、文化娱乐、文化艺术培训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的**文化产业。

2013年全年完成文化产业总产值3837.2千元,比去年净增1106.1千元,年增长率40.5%,高出考核指标(27%)13.5个百分点。

同时,**文学、文艺创作也取得了较大发展。

近20年共出版各类文学书籍27册,在市以上发表各类文学、文艺作品1550多篇,在市以上获奖130多篇次。

民歌的整理与传承取得重大进展,比较系统地收集整理成书5册;文化三下乡活动开展300多场次,以旅游为中心的文化活动开展270场次;为基层配备乐器、锣鼓、服装、体育器材1622件;建设县城群众文化活动场所7处,乡村文化活动场所30处,群众文化生活活跃,广场文化丰富多彩,文化市场繁荣稳定。

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促进县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呢?

笔者对县域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研,了解到**可以利用开发、发展文化事业的资源很多,只有广泛深入开发、高效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形成一定规模,才能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形成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因此,笔者针对县域历史文化资源、生态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的调查形成了几点看法,现报告如下。

一、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考古文化及红色旅游。

(一)**,历久弥新,人文荟萃,历史文化资源积淀深厚。

建县于北魏景明元年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韩愈、元稹等曾在此借景抒怀,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汉刘邦富水屯兵、宋太祖赵匡胤挥戈跃马、明闯王于生龙寨屯兵操练奠基帝业;红军在白鲁础建立商洛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李先念、徐海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浴血奋战,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在碾子坪成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在这片土地上创建。

**还有诸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过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有文物点151处。

其中,古遗址49处、古墓葬44处、古建筑46处、石刻9处、近现代史迹3处。

其中,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

包含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商、东周、战国村落遗址、先民遗址及秦楚分界墙遗址等,有王家庄地主庄园、富水汉墓群、李蛮人兄弟墓、塞翁亭碑及富水古石佛等极具考古与传承价值,也是研究仰韶文化、秦汉文化、驿站文化的理想之地。

烈士陵园、苏维埃政府旧址、商洛游击队司令部旧址等是发扬爱国精神、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

此外,**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花灯、民歌、锣鼓流水调、秧歌、花鼓、茶叶、香包、针绣、草鞋、草帽、火纸、包谷酒、中医推拿、根雕、凉粉、熬糖、甪里先生隐居处传说、三马地、闯王寨传说、酒令、抓周、葬俗等。

截止2013年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市以上获批传承16项,其中“**草鞋制作工艺”、“**花灯”、“**民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关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一是积极创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富水镇、清油河镇人文厚重、民风淳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建议依托李自成在王家楼厉兵秣马、娶妻生子的历史佳话,把王家楼建成历史文化村;保护开发战国时期秦楚分界墙、烽火台遗址及明代大型庙址四圣宫,挖掘富水古汉墓群文化内涵,建立文物保护示范村;依托秦风楚韵遗址遗迹,阳城驿站驿寨,建成秦楚文化村。

一旦建成,这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将因其丰富的人文资源、深远的文化影响、广泛的知名度而吸引国内外众多旅游者纷至沓来,为发展旅游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

二是积极创建考古文化基地。

建议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化遗址、古墓群等为媒介建立考古文化基地,关注、保护文化遗产,邀请省内外注明史学家、史学研究机构来商调研,进一步发展历史人文旅游。

可以成立专门的**文物保护协会,以此为阵地集合县域相关专业人才,发掘、整理、研究、保护、宣传和弘扬**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筹集资金,维修文物,组织举办文化艺术展览、研讨及联谊活动,加强对相关文物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三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学习延安模式,宣传前坡岭战斗遗址、苏维埃政府旧址、商洛游击队司令部旧址等革命纪念建筑、遗址,充分利用革命纪念建筑、革命歌谣筑牢红色文化发展阵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二、高效利用生态文化资源,发展健康养生文化产业。

(一)**,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态文化资源得天独厚。

**,依秦岭东南而居,缘丹江润泽而兴,位于鄂豫陕三省八县结合部,素有“入陕第一门”之美称。

物丰民淳,山水旖旎,彰显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理念。

沪陕高速公路、西南铁路和312国道与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纵横交错,已进入西安、南阳、襄樊、十堰等周边城市两小时经济圈,交通优势日益显现。

通讯、电视、网电遍布城乡,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山清水秀,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2.5%,有药用植物1192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是中国西部最北端优质茶叶产区,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全国名茶百强县”;水能蕴藏丰富,水利工程星罗棋布,水质清冽无污染,野生鱼类品种繁多,极具开发潜力;金丝峡、丹江漂流、闯王寨、玉皇山、上苍坊、冷水河、泉茗度假区、任家沟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旅游景点各臻其妙。

荣获国家4a景区殊荣后,按照5a景区创建标准打造提升的金丝大峡谷,名列中国陕西最佳旅游景区20强,又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是“中国最美的大峡谷”。

2013年,**全年待游客421.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64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24.28%和35.77%;其中金丝峡景区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400万元。

(二)关于**生态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一是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内涵。

大力发展森林文化、峡谷文化、栈道文化、驿站文化、兰文化、奇石文化、山泉瀑布文化内涵,打造“负碳景区”、“生态中国第一景区”,繁荣生态文化,发展旅游、健康养生文化产业。

二是增设健康运动项目设施。

因地制宜建设攀岩、跳伞、蹦极、汽车飞渡、山地摩托等特色运动项目基地,让游客在游山玩水之余增加生命体验。

三是开设环保讲堂养生讲座。

建议依托生态资源开设环保讲堂,建立健康、生物科技知识研究阵地,引进无污染的生物科技公司驻商发展。

三、汇集传承民俗文化资源,发展民间艺术群众文化。

(一)**,融秦汇楚,集南纳北,民俗文化丰富多样。

**地处山地,受秦文化、楚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以秦风楚韵为特色的民歌、民风、民俗等民间文化。

民间艺术形式多样,风俗、曲艺、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杂技、茶艺风格独特。

戏剧汇集了二簧、豫剧、越调、花鼓、眉户、**花灯等多个剧种;工艺品含陶瓷器、金属制品、丹江奇石、纸烙画、盆景、刺绣、织染、针织、编织、根艺、木漆、推光漆、面花、灯彩、纸扎、剪纸等多种类别,特别是刺绣和木漆家居工艺技法细腻精湛、精美绝伦;**花灯阵容庞大、表演形式多样,各地传说情节离奇、妙趣横生;民间歌谣题材丰富、颇具特色。

(二)关于**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一是建设民俗街、民俗博物馆。

以**古老的民风、民情、民俗吸引外地游客,组织演出**花灯、民歌、社火、龙狮舞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让游客感受生活,丰富情感。

让游客在民俗美食文化街品尝具有**特色的绿色食品。

在民俗博物馆展现**茶制作、木漆工艺、刺绣、竹编藤编、面花、剪纸等民间工艺项目的独特之美。

二是发展乡村旅游、农家生活体验。

建议迎合城市游客的好奇与返璞归真心理,继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培育休闲度假、农耕采摘等乡村旅游和体验项目,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拓展和提升乡村旅游品位和吸引力。

三是宣传土特产、发展旅游产品销售。

大力宣传茶叶、香菇、木耳、核桃、兰花、手工粉条、手工挂面、面花、绣品、奇石、根艺、水晶等,形成土特产文化品牌,鼓励支持农村留守妇女、城镇无业人员从事旅游产品生产与销售,建立种类齐全、创意新颖的旅游产品销售网店,提升产品销售服务水平。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外面的人了解**的民风、**的风光、**的文化、**的发展,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到**来观光旅游。

宣传思想工作调研报告

北川是羌族聚居地,20xx年7月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

北川也是治水英雄大禹的降生地。

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曾经过北川,1953年11月北川被确定为“革命老根据地”。

北川地处川西北平原向藏东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是典型的大山区县,与阿坝州的松潘县、茂县接壤,与绵阳的江油、平武、安县相连。

全县幅员面积286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95米,辖3镇17乡,278村,15个社区居委会,1381个村,居住着羌、汉、藏、回等18个民族,总人口16.14万,其中羌族人口9.1万,占总人口56.9%。

党的*大为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一系列课题和任务。

中央、省市对民族地区的宣传思想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根据省市委宣传部门的安排部署,近期我部对我县的农村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调研。

我们选取了禹里、坝底、小坝、青片、白什、片口、旋坪、白坭、陈家坝、都坝等10个少数民族聚居乡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