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连云港市发展战略的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3329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连云港市发展战略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关于连云港市发展战略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关于连云港市发展战略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关于连云港市发展战略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关于连云港市发展战略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连云港市发展战略的研究.docx

《关于连云港市发展战略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连云港市发展战略的研究.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连云港市发展战略的研究.docx

关于连云港市发展战略的研究

关于连云港市发展战略的研究

寇彬堂

一、连云港市在全国的地位

江苏省1927年设南京市,1935年1月18日设连云市(1949年称新海连市,1961年改称连云港市),1945年设徐州市,1949年设苏州、南通、无锡、扬州、泰州、镇江市,1951年设淮阴市,1983年设盐城市。

改革开放的1985年,按市区非农业人口排序,连云港市在全国324个市列第95位。

到1996年,在全国666个市列102位,下降7位。

1996年,全国有200万人以上超大城市11个,100万人以上特大城市23个(徐州刚刚进入最后1位),50-100万人大城市44个,连云港市区非农业人口42.69万人,排中等城市第24位。

1996年,连云港市GDP2102004万元,列全国第94位;固定资产原值1063128万元,列全国第129位,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不含县)44801万元,列全国第86位(低于常熟,张家港、江阴、锡山、顺德、南海、番禺等县级市);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6871人,列全国第76位。

1997年连云港吞吐量1652万吨,列全国第10位(不含香港),与日照、烟台、营口三港基本持平(1650,1605,1560)。

1997年,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建设部城建年报中的1995年32项指标,对全国221个地级以上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参评219个),连云港市列第三类第97位。

全部219个市共分四类,第一类10个城市:

北京、广州、珠海、上海、长沙、杭州、大庆、佛山、深圳、南京;第二类为10-50名,其中,江苏有常州(13)、苏州(16)、无锡(22)、扬州(23)、镇江(38);第三类为51-150名,第四类为151-219名。

因此,连云港市位置排在直辖市(4),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15),省会城市(17),经济特区城市(珠海、汕头),较大的市(徐州、苏州、无锡、淄博、吉林、鞍山、洛阳……)之后。

连云港市是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入出境签证行使省级权限,还是双拥模范城市,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不是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50个)。

全国54个优秀旅游城市,连云港市榜上无名。

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是全国101个风景名胜区之一,云台山森林公园是林业部批准的第二批国家森林公园。

两个自然保护区为省级,未进入国家级。

连云港按集装箱吞吐能力列全国第10位,1998年实际吞吐量列第11位,上海、深圳、青岛、天津均超过100万TEU(306,195.2,121.37,101.8)。

连云港市是全国111个公路重要结点城市之一,115个重要客运枢纽城市之一,连云港公路枢纽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之一。

连云港市是全国46个大气环境质量重点考核城市之一,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在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后播出。

城市天气预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播出。

海洋预报在中午新闻30分之后播出。

入出境签证、空气质量预报是沿海开放城市享受的优惠待遇,而城市天气预报、海洋天气预报则是城市永久的免费广告。

二、城市化

2.1城市的起源

大约1.5万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出现了部落居民点。

人类逐水草而居的客观规律表明,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存活需要水和盐,动物、鱼类和植物也离不开水。

这些滨水定居点有以下特征:

(1)茅屋或帐篷选址的空间秩序受自然条件,如气温、日照、潮汐和风的影响;

(2)建筑物布局显示社会等级关系。

1—1.2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了农业革命,种植业和畜牧业分离开来,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农业和畜牧业为人们提供了食物积存,因而人们进入永久性定居生活,并出现了经常性的交换,陶器的出现是定居生活的证明。

最早建立的农业区的定居点,主要在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等冲积平原上,从而诞生了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的古代文明。

古希腊城市则发端于地中海亚热带气候的滨海或半岛地区,诞生了克里特与迈西尼文化,是古典文化的先驱,欧洲文明的摇篮,它不仅影响了欧洲的规划和建筑,而且通过以后的工业革命和殖民政策传播到世界各地。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人类从使用石器的劳动工具进化到使用金属工具,手工业逐渐从农业分离出来,产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这就是工业的雏形,冶铁、炼铜等冶金工业开始出现。

接着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货币随之流通,出现了不从事生产的商人,产生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城市随着居民聚落、商品生产流通和军事上自卫需要开始形成,第一批城市诞生时间约为公元前4000-3000年。

城市的产生对传播人类文化的贡献,仅次于文字的发明。

恩格斯指出,用石墙、城楼、雉堞围绕着石造房屋的城市,已成为部落或部落联盟中心,这是建筑艺术的巨大进步。

由于部落连年不断的战争,从而产生了设防城市。

在设防城市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效,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的时代。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

根据夏商周断代研究的成果,夏代开国时间为公元前2070年,距今4000多年。

历史上黄河流域先后形成了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大古都。

史料记载汉唐后期的西安和北宋年间的开封,城市人口已达百万人。

南宋以后中国的都城才先后建立在大运河畔的杭州、南京和北京,其主要因素是由于战争条件下的国都安全和水资源、水上漕运决定的。

目前,我国已经有设市城市667座,全部人口接近10亿人,市区人口接近6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0%,全世界人口超千万的城市已达22座。

城市的本质是人口和各种活动的聚集。

因此,城市是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随着筑港、造船、航空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球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兴起,各国经济也开始从江河经济步入海洋经济时期。

城市同时是一个四维空间,因此,不仅需要历史地分析城市的发展,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城市之间的距离也将由时间尺度代替三维空间尺度来衡量。

根据城市不同的规模和等级,城市之间经济流动也遵循热力传递的三种方式:

直接传导(接触)、对流和辐射,体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奇异的对称性。

2.2城市化

城市化率是城市人口与全部人口的比值。

我国采用公安部门认定的非农业人口与全部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率综合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世界城市发展的历程:

178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率)只有3%,1850年达到6.4%,1900年13.6%,1950年28.2%,1980年42.4%,1995年47.5%。

美国1890年到1980年城市化水平从34.5%上升到73.5%,90年年平均增长0.43个百分点,可见城市化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也有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50%,即一半人口工作、生活在城市里。

目前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325座,千万人口以上城市22座,这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所以,各个方面都高度重视城市化的进程。

但10亿人口的印度,1991年城市化率只有25.75%,这是经济发展的直接结果。

有些专家预测,到2025年,人类有2/3生产、生活在城市中。

我国近十多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各方面都注意研究这个问题。

到1996年,全国设市城市666个,建制镇17000个,而1981年,设市城市只有233个,15年时间内,数量增加了1.75倍,建制镇增加了5.23倍。

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增加到1995年的29%左右,即平均每年增加0.65个百分点(也有些专家测算实际增加为0.67、0.68个百分点)。

作为对问题本质的讨论,如果以0.65个百分点看作今后一个时期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那么到2000年,全国总人口在12.3亿左右,城市人口约4亿人,城市化率为32%;2010年,全国总人口达13亿人,城市人口4.5亿人,城市化率为35%(也有些专家预测2010年城市化率达到40%-50%,认为这是加速期的必然)。

不论是低限(5600万人)还是高限(1亿多人)的城市人口增长,对中国的城市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环境、科技、文化、教育、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1996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测算的中低收入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3%,低收入国家为32%。

而据中科院南京地理研究所、江苏省统计局的测算,我省1995年综合城镇化(含建制镇驻地全部人口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00人以上的地区)水平仅为35%,其中苏南为50%,苏中为36%,苏北为25%。

1997年连云港市城市化率为18.9%,相当于世界1940年和全国1978年水平。

1978年为10.4%,到1995年,为18.1%,年递增0.45个百分点。

1996年,由于灌南县的划入,全市城市化率由19.61%下降为18.59%,拉低1.02个百分点。

1997年,市区城市化水平73.9%,其中新浦区99.7%,连云区83.7%,海州区49.2%,云台区48.4%。

而1996年全国城市化率为24.07%,666个城市平均城市化率为28.01%,市区城市化率为40.34%。

由此可见连云港市的城市化率比全国城市平均低5.48个百分点,市区城市化率也比江苏省13个省辖市平均75.73%低1.83个百分点。

1999年,连云港城市化率19.46%,比江苏省28.17%低8.71个百分点,按国家统计局、建设部标准,连云港市城市(镇)化率为26.63%,比江苏省34.9%低8.21个百分点。

附表2-1连云港市历年人口和城市化率

年份

总人口

(万人)

年增长率

(%)

非农业人口

(万人)

年增长率

(%)

城市化率

(%)

1949

141.83

18.55

13.08

1950

143.96

1.52

17.95

(3.23)

12.47

1951

148.53

3.16

18.03

0.45

12.14

1952

149.94

0.95

16.67

(7.54)

11.12

1953

156.28

4.23

17.26

3.54

11.04

1954

178.73

14.37

21.03

21.84

1.77

1955

183.30

2.56

21.28

1.19

11.6

1956

191.93

4.71

23.51

10.48

12.25

1957

197.76

3.04

25.45

8.25

12.87

1958

211.46

6.93

28.40

11.59

13.43

1959

215.74

2.02

34.48

21.41

15.98

1960

219.48

1.73

31.89

(7.51)

14.53

1961

219.20

(0.13)

30.09

(5.64)

13.73

1962

223.57

1.99

27.65

(8.11)

12.37

1963

232.68

4.07

29.01

4.92

12.47

1964

237.61

2.12

29.31

1.03

12.34

1965

242.15

1.91

29.04

(0.92)

11.99

1966

249.40

2.99

27.28

(6.06)

10.94

1967

255.77

2.55

26.35

(3.41)

10.30

1968

263.34

2.96

26.52

0.65

10.07

1969

274.49

4.23

25.79

(2.75)

9.40

1970

286.21

4.27

25.59

(0.78)

8.94

1971

296.04

3.43

25.78

0.74

8.71

1972

300.92

1.65

26.43

2.52

8.78

1973

304.36

1.14

32.12

21.53

10.55

1974

308.40

1.33

31.68

(1.37)

10.27

1975

313.98

1.81

32.34

2.08

10.30

1976

318.17

1.33

32.88

1.67

10.33

1977

323.23

1.59

32.79

(0.27)

10.14

1978

326.91

1.14

34.09

3.96

10.43

1979

327.77

0.26

36.23

6.28

11.05

1980

331.12

1.02

37.48

3.45

11.32

1981

337.70

1.99

39.29

4.83

11.63

1982

344.67

2.06

40.81

3.87

11.84

1983

348.30

1.05

41.70

2.18

11.97

1984

353.20

1.41

50.31

20.65

14.24

1985

358.24

1.43

52.83

5.01

14.75

1986

363.89

1.58

49.73

(5.87)

13.67

1987

371.68

2.14

52.97

6.52

14.25

1988

378.86

4.93

56.33

6.34

14.87

1989

387.25

2.21

62.64

11.20

16.18

1990

405.03

4.59

65.33

4.29

16.13

1991

412.39

1.82

67.43

3.21

16.35

1992

417.96

1.35

69.46

3.01

16.62

1993

420.42

0.59

70.83

1.97

16.85

1994

423.72

0.78

74.20

4.76

17.51

1995

427.79

0.96

77.54

4.50

18.13

1996

432.96

1.21

80.50

3.82

18.59

1997

437.25

0.99

82.83

2.89

18.94

1998

443.53

1.44

84.36

1.85

19.02

1999

448.15

1.04

87.20

3.37

19.46

2000

459.95

2005

490.73

2010

521.52

2020

583.09

注:

括号内为负数,2000—2020年为50年数学模型预测值

2.3城市化的措施之一——工业化

世界各国的城市化都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发生发展的。

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1851年城市化水平就达到50%,美国1921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0%,而到1992年,则高达97.2%,同年日本为93.6%,德国为96.9%。

我国的鞍山、阜新、洛阳、淄博、攀枝花、宝鸡、石嘴山、包头、金昌、伊春等市尤其是典型的工矿业城市,象法国的图卢兹市就是由于航空工业的崛起而发展成为一个新型工业城市。

可以认为,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最为直接的催化剂。

第三产业只有在城市发展到不同规模时相应地发展,同时受到城市地位、性质等诸多社会条件的制约。

2.4城市化的措施之二——交通引导城市

人口的集聚离不开交通,而交通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先导性和必要性条件。

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必然要求相应等级的配套交通条件,反过来城市不同的交通功能也展示了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

1898年,从满洲里至绥芬河的东清铁路和至大连的中长铁路的建设,两条铁路的枢纽原定在吉林省的扶余,但由于铁路器材必须从黑龙江经松花江运抵当时的哈尔滨,因此不得不把铁路枢纽改在哈尔滨建设,形成了今天东北重要的水陆空枢纽、黑龙江省的政治中心和我国东北重要的口岸城市。

宝鸡历来就是我国的“陈仓古道”,解放后建设的铁路、公路进一步深化了宝鸡在我国地区的陆路枢纽地位。

鹰潭、阜阳、商丘、聊城、菏泽、衡水等都因铁路的兴起而名声大噪,提升了城市地位。

钦州、防城、北海、台州、日照因为港口这一海上交通功能的兴起而进入地市级城市的行列。

北京四环路和地铁的建设,上海虹桥、浦东两个机场的建设强化了我国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地位,香港新机场的建设进一步巩固了她的远东航运中心的地位。

2.5城市化的措施之三——调整行政区划

改革开放前,辽宁省率先实行市管县体制,当时目的是为工业产品在县里就近配套和解决城市蔬菜、肉类副食品供应,通过行政手段解决专署的分割和限制,这一做法很快被江苏、广东效仿,随后波及浙江、吉林、湖北、黑龙江、河南等省。

江苏省1983年全部实行市管县,1984年国务院批准连云港、南通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使这一行政措施成为对外开放的前奏。

沿海城市很快把这一行政措施具体化,大连市果断撤销金县,设立金州区;宁波撤镇海县,在甬江两岸分设镇海区、北仑区;烟台撤福山、牟平县设福山、牟平区;青岛撤崂山县设崂山区,在胶南划黄岛为黄岛区;天津把东西南北四郊区更名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郊区变为城区,撤武清县设武清区;深圳在市区设福田、罗湖、盐田、南山四区,又撤销宝安县设立宝安、龙岗区;而厦门则把湖里工业区改为湖里区,并增设鼓浪屿区、集美区等,撤销同安县设立同安区;广西把防城港提升为地级市并已设立港口区、防城区和东兴市。

上海目前已把全部县撤销设区;青岛则把所有市辖县全部撤县设县级市。

比较突出的是徐州市,在三环路建成、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后,把铜山县九个半乡划入市区,使徐州市区城市人口从1985年的72.74万人上升到1996年100.21万人,进入特大城市,徐州市谋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目标已经实现。

原临沂县先改为县级市,继而升格为地级市,设立兰山、河东、罗庄三区,临沂市区城市人口从1985年的19万人发展到1996年的57.19万人,进入大城市行列,该市请中国权威设计院武汉勘察设计院(该院曾给乌鲁木齐等编制城市规划)调整了城市规划,在沂河两岸拉开城市的框架。

今年国务院批准广东省把中山市并入广州市,同时撤番禺、花都市设区,从而进一步奠定了广州在华南的中心地位。

2000年江苏省撤消了淮阴县、淮安市,分别设立淮阴区、楚州区,实现了“三淮一体”。

南京市把江宁县撤县设区,并入南京市版图。

撤消吴县市、锡山市、邗江县,解决了苏州、无锡、扬州市县同城问题。

至2000年底,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除外),除少数民族地区保留地区和民族自治州外,只有青海、甘肃、陕西、云南、贵州、山西、黑龙江还保留极少的地区行政机构。

行政区划调整措施的实行,其积极性在于提高各级领导层的思维取向,并为城市发展准备了空间条件,使城市便于统一规划,后续工作关键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配套要体现城市扩张的战略意图。

“八五”期间,连云港市撤销了新浦农场,部分村组撤队转城,但各有关部门在城市化问题上认识并不一致。

连徐高速公路建成后,有必要在云台山以南、盐河以东、善后河以北设立新城区;撤销沈圩村、临洪村及墟沟、连云、高公岛、宿城、朐阳、猴嘴、朝阳等建制镇,设立街道办事处,提高城市管理层次。

为了开发灌河口地区,响水县划归连云港市也是迟早的事情。

2.6城市化的措施之四——中心迁移

很多国家采取了超常规的思维方式,其中较多的是把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离的方法。

例如巴西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利亚,主要是为了利用政治中心效应带动巴西东南部发展;美国利用内华达州荒漠化地区的不利地理环境,建设了以博采娱乐业为特色的拉斯维加斯;统一后的德国把首都从波恩迁移到柏林,目的是为了加快东西德政治经济的一体化。

我国解放后吉林、河北、河南三省分别把省会从吉林、保定、开封迁往交通枢纽长春、石家庄和郑州,促进了省会城市的繁荣。

2.7城市性质

1935年1月18日,民国江苏省政府第718次会议决定“连云港埠”设连云市,4月23日第737次会议于墟沟成立“连云市政筹备处”,1937年,连云市正式成立。

1946年内务部指定由江苏省政府“恢复连云市,增设徐州市以应该区发展之需要,…拟辟为二等港埠,…呈准设省辖市。

因此,连云港市从设市起就定位在“港口城市”上。

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1984)53号文对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城市性质确定为重要的港口城市”。

国务院在对南通、连云港两市对外开放的批复中,要求两市建设成为“华东地区新兴的工业、外贸港口城市”。

江苏省人民政府1995年对修订后的连云港市总体规划,以苏政复(1995)42号文批复连云港市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我国沿海中部重要的工业、贸易、风景旅游等方面综合发展的海港城市”。

2.8城市规模

1949年,市区人口为15.8万人。

1960年,新坝由灌云划归新海连市;1983年灌云县南城镇、云台乡划归市区。

除上述调整外,市区人口均为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1978年,市区人口为35.9万人,1990年达到52.14万人,预计到2000年,市区人口达到63万人左右,51年年均递增2.75%,按线性数学模型测算到2010年,市区人口达83万人,2020年达到108万人。

因此,按以非农人口确定城市规模的标准,连云港市2000-2003年间进入大城市行列,2020年达到特大城市规模。

2.9城市布局

水是生命之源。

由于“人类逐水草而居”的生存本能,城市基本上都是依水而建。

80年代初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216个大城市,分布在江河两岸和沿海的181个,占83.8%;分布在陆路要冲的35个,占16.2%。

历史上,我国新疆高昌、交河古城的湮灭,主要是水源的缺乏导致不具备生存条件而与历史挥手告别。

就“城市”而言,“城”主要从军事意义演变而来,吊桥高挂的城堡成了军事、政权的象征。

而“市”则体现了“市井繁华”、“商业辐辏”的商业氛围。

因而城市逐渐成为一定区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发展,伦敦、纽约、东京成为世界三大金融证券中心;伦敦、芝加哥、法兰克福、利物浦等是世界著名的期货交易中心;而香港、新加坡、鹿特丹是全球三大航运中心。

由于城市职能的异化,只有7万人的法国的戛纳,成为世界电影业的中心;而丹麦莫扎特的故乡萨尔斯堡,虽然只有10万人,却成为世界音乐之都。

交通枢纽、工矿业发展和行政中心的设立是城市发展的三个主要诱导性因素。

石家庄、宝鸡、鹰潭、柳州、奎屯、阜阳等都是典型的陆路交通枢纽城市,我国众多沿江、沿海港口城市则是水运枢纽城市,满州里、图们、珲春、二连、丹东、瑞丽、凭祥是典型的边境口岸城市。

石嘴山、格尔木、绵阳、自贡、鞍山、洛阳等是典型的工业城市。

银川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从甘肃省分设以后的行政中心。

中外规划专家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于城市规划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在于各国数学发展的时差和民族文化背景。

欧美采用的“中心对称”原理,基于“理想城市”-----同心圆圆弧任一点到达中心距离相等,而圆弧上每两点之间的距离最短。

这一典型手法被用于华盛顿的规划:

华盛顿的国会山为美国大地的原点,从原点向周围放射的13条街道以美国独立时的东部13州命名。

我国新疆的特克斯县、沈阳、哈尔滨、珲春等几个城市受到欧洲的影响,城市的规划也采用了上述手法。

我国采用的规划手法多为“轴对称”原理,主要因为我国封建社会认为“天圆地方”“王权居中”造成的,城市的中轴线十分清楚,左右基本对称。

北京、西安、成都、淮安比较典型。

以后演变而成的“方格网”,则是这一方法的“矩阵结构”。

影响城市布局的要素主要是地形地貌,山脉、河流、海岸线对城市形象的塑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对以后城市的发展则具有深远影响。

城市规划的核心是路网布局,其他方面多是建筑学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