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3129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docx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docx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认真总结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做法新经验,科学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紧密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认真总结,全面认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近年来,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中共中央16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东南强校建设的战略目标,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主动适应建设创业型大学的要求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社会需求,坚持以生为本,着力更新观念、完善体制、健全机制、创新内容、拓展渠道、形成合力,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把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有效结合的新机制与新模式,不断开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五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新发展。

(一)确立和坚持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创新是前提。

5年来,在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我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确立了“以生为本”、“科学发展”和“品牌特色”的新理念,有力引领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首先是确立和坚持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坚持以生为本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而且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几年来,我校通过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平等性、主体性、针对性,坚持育人为本、1

德育为先,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努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是确立和坚持了“科学发展”理念。

坚持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系统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维,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再次是确立和坚持了“品牌特色”理念。

品牌特色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特色是教育工作人性化、差异化和针对性的重要体现,是一所高校区别于他校的鲜明特点和亮点。

在开展品牌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校重视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育形式,在工作中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的交往实际、贴近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开创了很多思想政治工作新亮点。

(二)制定和修订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制度

五年来,我校党政高度重视,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各部门紧密配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完善学校党委常委会和校务会议定期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

建立健全了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了学院党委和党政联席会议定期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

并把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教育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和考核领导班子领导能力与工作成效的重要方面,形成有效领导、齐抓共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工作格局。

为贯彻落实16号文件精神,我校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从根本上保障了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学校相继出台了《福州大学关于进一2

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福州大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福州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福州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福州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福州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试行办法》等25个配套文件,形成了系统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体系。

(三)推进和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

我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出台了《福州大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政课的实施方案》,就如何贯彻实施“05方案”作出了详尽、明确的规划。

学校成立了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副书记与分管教学副校长共同主管思政课教学的强有力领导,并成立了福州大学思政课教学研究会,加强对思政课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在课程建设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极大地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作用。

学校还通过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辅导员队伍等三支力量,加强培训,提供了可靠的师资保障。

同时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实践教学更有特色,更富成效。

(四)重视和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经过几年建设,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格局基本稳定流动相对合理;二是学历层次提升加快(2006年,辅导员队伍中研究生学历人数约为0.3%,而2010年达52.6%);三是学科结构趋于合理;四是专业团队逐步完善;五是队伍作用不断凸显。

近年来,学校出台了《福州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福州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根据“严把进入关、重在培养关、优化出口关”的要求,切实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

坚持政治强、3

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和任用机制。

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理论和业务培训,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知识体系、课程培训体系、教材体系、培训机构以及师资队伍的配备等方面深入探索,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普及培训班、骨干研修班、专题研讨会等途径,建设学习培训系统工程,不断提升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水平。

建立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出台了《福州大学学院学生工作考评办法(试行)》、《福州大学辅导员工作考核方案(试行)》文件,把学生政工干部作为党政后备干部、专业教师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解决好他们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鼓励所有学生政工干部积极参加各类的资质考核,切实提高学生政工干部的经济待遇。

大力支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设立专项研究基金,大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积极参与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以科研促进队伍建设,以科研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切实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

(五)丰富和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式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校建立了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有效结合的新机制与新模式,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推陈出新,实施了“六项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是“链式教育工程”。

即以“感恩教育—访贫教育—诚信教育—责任心教育”为主轴,贯穿学生大学四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为了深化链式教育,2006年在全省高校中发起“爱祖国、爱福建、爱家乡”教育活动;2007年在全校深入组织“上大学为了什么”、“今天学到了什么”、“毕业意味着什么”等系列大讨论;2008年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了“我与资助、心与行动”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展和提升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温暖心灵工程”。

学校着力建构“3+2+1”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即“3”—确定功能,职业心理调试、校园生活适应、心理障4

碍缓解三大功能,“2”—着力关注人际、恋爱两大问题,“1”—努力造就一个和谐的社会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目前,学校完成校园心理保健三级网络、心理健康危机三级干预系统建设,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系统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针对特殊时期、特殊群体开展特色辅导教育,有效地缓解解决了学生的心理困难。

三是“就业援助工程”。

学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的女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建立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有效信息。

学校每年划拨20万元专项资金对“双困毕业生”的求职择业进行补助,举行优秀贫困生专场招聘会、启动特殊毕业生群体心理关怀行动,组织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团体辅导和“一对一”的职业发展咨询辅导活动,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

四是“孤儿全程资助工程”。

学校于2005年11月启动了该工程。

主要内容包括:

建立孤儿学生档案;设立“孤儿资助专户”基金,确保每位孤儿学生每月有350元的基本生活费;孤儿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减半;建立“孤儿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对孤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方面进行专项指导,并通过多种渠道推荐其就业。

目前,“孤儿全程资助计划”覆盖全校共26人,其中10名孤儿大学生在学校的帮助下已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孤儿全程资助计划”不仅从物质上对孤儿大学生进行资助,更重要的是从精神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关怀。

“孤儿全程资助计划”还注重培养他们自立自强、奉献社会的优秀品质,引到他们奋发成才。

五是“少数民族学生关怀计划”。

我校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高度重视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通过举办“体验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重视为少数民族学生全方位帮扶工作、充分尊重少数民主学生民族信仰等措施,加强教育、充分关怀,对他们的生活、学业、心理等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爱。

总的来说,五年来,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工作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努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五,并深入探索工作规律,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

五年来的工作实践,也形成了我们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切实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五是必须始终坚持把维护和谐稳定作为重要任务,在和谐稳定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和谐稳定。

六是必须始终坚持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科学分析,准确把握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要求

面对着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情况,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必须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必须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省情,深刻理解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当前意识形态域斗争的新特点,准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挑战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扩大,国与国之间联系更为紧密,全世界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地球村成为了一种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趋势,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6

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与此同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特别是高校历来是境内外敌对势力争夺的重要阵地。

西方敌对势力企图通过向我国大学生传播、渗透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从而和平演变中国的目的没有改变。

对此。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经济进一步确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项改革不断深入。

同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价值观念的碰撞等必将给大学生思想造成冲击。

人们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

对大学生影响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发展的矛盾冲突,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二是当前思想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困扰着部分大学生;三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冲击。

因此,面对这些挑战。

我们党要真正赢得大学生,就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打牢大学生拒渗防变的思想基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占领学术阵地,牢牢掌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话语主导权;要加强日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凝聚共识,弘扬正气,积极引领多样思想和社会思潮健康发展。

(二)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契机

我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并进入了大众教育时代,社会人力资源结构呈现多样化格局,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也使大学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高校持续扩招,高校学生来源结构发生了变化,学生生源结构由精英7

向大众化过渡,由此带来的学生思想素质呈现复杂化的趋势。

学生的思想素质也参差不齐,并出现复杂化、多元化态势。

另一方面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学生原来的固定班级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变化,逐步代之以上大课、拿学分等流动性大的学习、生活方式,大学生生活、学习呈现出社区化、多校区的特点,导致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跨度大、区域广,因而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同时,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

由于高校扩招、专业设臵、自身素质、思想认识等原因,近几年就业压力极大,大学生在择业时所体现的区域性、盲目性、滞后性等诸多问题也逐年凸显。

就业问题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这些必然会引起学生思想的波动和变化

(三)我校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

作为福建省属重点高校,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潮中,我校提出了走区域特色创业型大学的强校之路的奋斗目标。

因此,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更显意义重大。

但是,我校以理工类学科见长,人文社会学科相对薄弱,旗山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也有待加强。

人文社会科学对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有独特的贡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

我校文、史、哲等基础性人文学科薄弱,有的还是空白,抑制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发展和壮大,也制约了我校学生素质和修养的进一步提升。

同时我校旗山校区校园文化、学风校风等软件方面的传承不够,缺少大学氛围和人文环境。

再加上一些理工类学生存在着实用主义倾向,对人文素质教育对其人生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普遍存在重自然科学教育、轻人文科学教育,重专业技能教育、轻素质教育等现象。

诸多不利因素导致了新校区人文氛围的缺失,也给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

(四)当代大学生自身特点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内涵

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大学生从80后向90后过渡,他们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对社会生活中的新思想、新观点反应迅速,且反抗和批判的潜意识浓厚,对传统和权威的认同和质疑并存。

同时他们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倍受呵护,生活在幸福宁静的环境中,因而心理脆弱、受挫力差,进入高校后面对着学习压力、社交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困惑及就业压力,因此竞争意识逐步提高,集体主义观念弱化。

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他们重视利用各种机会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竞争能力。

但在这积极学习的背后更多的考虑自身的利益,学习的主要目的和动力是为将来能找个好工作,有个好前程,这种想法在当代大学生中相当普遍。

与此同时,新时期大学生生活中人际关系僵化,心理容易出现问题。

在父母宠爱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进大学前几乎没有经受过挫折和困难的磨砺,易于形成孤僻自傲、唯我独尊的心理。

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和关心,但又往往不能主动去关心帮助他人,不愿为别人付出。

当现实与自己的内心期望不相符合时,就会有很强的失落感。

在人际交往中若出现矛盾,又常常把责任推给对方。

同时,不能容忍他人轻视自己,易于怨恨他人,产生报复心理,甚至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也视为等价交换。

所以如何引导教育90后大学生,便成了当前高校思想教育的“新”难题。

(五)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社会尤其是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高校产生了重大影响。

网络技术是把“双刃剑”,它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走进我们的世界,同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各种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汇聚交织在网络中,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政治、伦理道德等通过网络向全球不断地传递,冲击着我国主流文化的思想阵地。

面对着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一些大学生们容易迷失自我方向,易引发大学生心理信任9

危机和人格障碍,容易导致道德法律观念淡化和道德价值判断能力降低,还会导致大学生思维、行为方式渐变,会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最终使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西化倾向加重,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淡化。

三、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鲜明地指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组织。

通过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和领会,我们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时代感和紧迫感,不断感受到新时期对大学生的要求更高、期望更大,切实认识到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地位更加突出,大有可为。

(一)坚持与时俱进,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必将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产生指导作用。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①我校将继续认真贯彻中共中央16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东南强校建设的战略目标,深化和发展“以生为本”、“科学发展”和“品牌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合格人才。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创新中的基础和指导地位。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和国家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法宝,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和理论根基,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并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来指导理论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的普及和应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西方文化思潮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面临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的诸多挑战,只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前提,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才不会迷失方向,才①李卫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不会误入歧途,才能科学、全面、正确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科学发展。

要把理论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在党的高等教育方针指导下,我们要培养“四有”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既要尊重大学生合理的物质需求,又要重视他们的精神需要,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丰富阅历,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我校历来重视实践育人,以“爱祖国、爱福建、爱家乡”、“我爱我的祖国”等系列社会实践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要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共识,提升育人的质量。

二是既要重视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注重他们的价值取向、政治信仰和道德修养。

我校要继续创新“第二课堂”教育、主流校园文化建设等,并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为龙头,育人与兴趣相结合,育人与时代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应对可能遇到的人生和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挑战。

三是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把握正确方向、整合资源、激发队伍创造力的引导机制、理论成果的推广应用机制和理论创新的评价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理论创新人才的加盟,又进一步促进理论成果转化,使更多的理论创新成果能够进入公众视野,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亲和力和辐射力。

要把理论创新与我校实际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要立足于我校建设创业型东南强校的实践,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有效实践,着眼于解决问题和提高实效。

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紧紧把握前沿、勇于先试先行,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武装学生、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工作思路、实施办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成为我校东南强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善于把握机遇,切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

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我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更多更新的知识和事实材料,也将为我们进行党情、国情、校情教育提供大量鲜活的思想知识和事实材料;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使得受教育者可以主动在网上接触和寻找相关的教育资源,课堂空间延伸到了网络所能覆盖的任何场所,大大拓展了教育范围等。

我们应当利用这一机会,拓展视野,把各种有益于丰富学习生活和陶冶情操的精神食粮统统纳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中,把握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将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发展教育臵于重要位臵,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实效性更加突出。

高校发展的不同层次和政府的不同支持力度,以及区域的实际情况,决定了高校思政工作方法手段也具有多元性。

它要求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寻找不同的学科知识、不同的工作方法之间的整合,达到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加,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加上我校创业型大学理念的提出与内化,这些为我校下一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思想政治工作的中介正在不断向物质的、文化的、管理的、动态的方向扩展,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量整合等,给我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因此,我们要用宽广的胸怀、敏锐的眼光和扎实的措施,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去思考,放到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去谋划,着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步伐。

(三)勇于创新载体,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效

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指导和推动实践创新,实践创新需要载体创新。

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载体要坚持以理论创新为引领,以开拓创新精神为动力,勇于探索和先试先行,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是创新教育内容。

网络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丰富多12

彩的信息内容,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开发思政教育网站、博客、QQ群等,并融合我校的“三种精神”和“明德至诚,博学远志”的校训,切实增强时代性与实效性。

要加强主流网站建设,在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上多下功夫,建立网络主阵地;要开展网上专题讨论,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点节日,用先进事迹来感召大学生;要打造出校园版的精品博客,把多元的价值观念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中来;要坚持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管理之中,服务于学生的成才与发展,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建立全覆盖的帮困助学育人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