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人口迁移 经典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3067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人口迁移 经典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人口迁移 经典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人口迁移 经典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人口迁移 经典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人口迁移 经典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人口迁移 经典总结.docx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人口迁移 经典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人口迁移 经典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人口迁移 经典总结.docx

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人口迁移经典总结

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

人口迁移(经典总结)

章节课题

总课时

2

第1-2

课 时

①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③国际、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

教学重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设计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1、概念: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判断依据:

①时间标准;②定居地变动;③界线:

行政区域(户籍);

2、人口迁移类型

⑴时间标准(永久、季节);性质(自发、有组织);规模(个人、集体);特性(自愿、被迫);

⑵按迁移范围:

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⑶迁移方向:

农村→农村(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主要类型);农村→城市;城市→城市;城市→农村。

3、国际人口迁移

⑴新大陆发现前:

迁移主要集中在旧大陆;

⑵新大陆发现后:

大规模人口跨洲迁移(欧洲→美洲、非洲→美洲:

“黑人贸易”、亚洲的中国、印度、日本向国外移民)。

⑶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

①国际劳务输出成主要形式;(输入地:

西欧、北美和中东;输出地:

一些发展中国家。

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战争、政治、宗教、民族、环境等因素);

③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科技移民);(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

④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

欧洲由人口净迁出→人口净迁入;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人口净迁出;北美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移民迁入区。

考向探究一: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流向和原因

时期

特   点

流   向

原   因

二战前

旧大陆→新大陆

已开发国→未开发国

欧洲、非洲→美洲;中、日、印等→东南亚、美洲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

二战后

发展中→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外籍工人增多

亚非拉国家→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及石油产区西亚

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

*例题: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

(1)~

(2)题。

⑴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⑵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

4、国内人口迁移

⑴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

①秦汉始: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大规模);“安史之乱”后,南方人口多于北方;

②清代—新中国成立:

“闯关东”(河北、山东→东北);“走西口”(河南→新疆、甘肃);

③新中国成立后:

开发内地和边疆(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

④改革开放前:

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人口迁移规模小,频率低;改革开放后:

流动频繁。

⑵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人口迁移特点及原因

①特点:

Ⅰ、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规模大;

Ⅱ、方向:

农村→城市;内地省(区)→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Ⅲ、自发性迁移,务工和经商。

②原因:

Ⅰ、改革开放,实行联产承包,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显性劳动力;

Ⅱ、放宽进城限制,特别是中小城镇;

Ⅲ、城乡间收入的巨大差距。

考向探究二:

不同人口迁移类型的综合分析(P153(81))

1、国际人口迁移的新表现

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迁移的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迁移的方向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发展中(贫穷)国家→发达(富裕)国家;人口稠密国家→人口稀疏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产生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已成为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流,缓解发展中国家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2、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历史演变分析

时期

古代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

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

中期以来

影响因素

行政力量、战争、自然条件、自然灾害

计划经济体制、户籍制度、开发工业基地、边疆建设

政策、经济因素

特点

大批迁移

有计划、有组织

流量大增、流向改变

流向

迁往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较好地区

东部迁往东北和西北

中西部流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意义

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③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古   代

新中国—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影响因素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②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影响;

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国家改革开放

特点

大批迁移

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

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流向

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中、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意义

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③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例题:

(P154(82)对点演练—1)2011年11月,我国开始了2000年以来的首次人口普查,这也是建国以来第六次人口普查。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⑴~⑵题。

⑴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现在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我国(  )

A.人口分布极不平衡B.人口增长速度仍过快

C.国内自发性人口迁移过大D.国际间人口迁移过快

⑵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弄清         (  )

①人口数量 ②人口构成 ③人口合理容量 ④城市化水平 ⑤消费水平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例题:

(P155(83)变式训练—1)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新建住房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

下图为农村空心化演进的周期示意图。

完成⑴~⑵题。

⑴农村劳动力犬量短期外出打工,宅基地出现“季节性闲置”现象主要发生在      (  )

A.出现期  B.成长期  C.兴盛期  D.衰退期

⑵衰退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A.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个人意愿   B.经济收入差异和人口增长压力

C.农村劳动力非农业化转移加快   D.村庄基础设施完善和耕地保护落实

解析:

第⑴题,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最多的时期,是宅基地闲置最多的时期,即农村空心化演进过程中的兴盛期。

第⑵题,农村空心化演进出现衰退是因为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原宅基地废弃、闲置量减小,国家保护耕地的措施进一步落实,原有闲置宅基地得到了利用。

答案:

⑴C ⑵D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

⑴特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⑵表现:

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地区成为人口迁入区。

2、影响人口迁移的政治因素

⑴政治变革或政治迫害→政治难民;

⑵战争:

战争难民;

⑶人口迁移政策:

如西部大开发、历史上移民戍边等。

3、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文化因素

⑴宗教、种族:

宗教的活动或种族的认同;

⑵文化教育事业→改变生活态度和期望、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人口迁移(如外出求学)。

4、影响人口迁移的生态环境因素

⑴气候→生产、生活→人口迁移:

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

⑵生态环境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大规模人口迁移。

(环境难民)

5、影响人口迁移的其他因素

⑴人类的心理和生理因素;(男性比女性更富迁移动力;青年比儿童和老人更易迁移;)

⑵迁入与迁出地的距离(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缩小地区间的时间距离)。

⑶淡水的分布及变化、矿产资源的开发等。

考向探究二:

人口迁移的判定及因素

1、判定:

时间标准、定居地变动、行政区域界线;

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P154(82))

例题:

(P154(82)对点演练—2)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

读图完成⑴~⑵题。

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

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

B.云南、贵州、湖南、江西

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

D.广西、湖南、江西、福建

解析:

本题可直接从图中得出结论。

答案:

D

⑴深圳户籍人口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B.自然资源短缺

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D.生态移民较多

解析:

四川自然资源丰富,但因人口数量多,增长快,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流向东部沿海的大城市,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

答案:

A

⑵大规模人口迁移(  )

A.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B.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

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解析: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联系,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促进劳动力资源与产业布局的优化组合,但同时也会加大交通运输的压力。

答案:

C

三、人口迁移的意义

1.对迁出地的影响

⑴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⑵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农村。

2.对迁入地的影响

⑴合理的人口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

不合理的人口迁移,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⑵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既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我国民工流动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民工进城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为城市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并促进了城市商业和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盲目无序的流动人口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压力。

3、人口迁移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

可调整人口分布,对民族和种族的融合起重要作用;改变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改变了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扩大了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促进了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考向探究四: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例题1:

(P156(84)变式训练—2)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原因及影响各不相同。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和我国M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完成⑴~⑵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10

11.68

4.01

1.78

⑴改革开放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⑵迁入人口对M市的影响有     (  )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增加了该市的供养人口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⑴题,改革开放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吸引人口迁入。

第⑵题,M市迁入人口,加剧了当地就业局面,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加重了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压力等。

答案:

⑴C  ⑵D

例题2:

(K244(157)课时作业—11、12、13)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此完成11~13题。

1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12.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13.该现象会            (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