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2841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下册)》52~53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进行相应计算。

2.通过小棒、计数器等学具的操作活动,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计算方法的过程,沟通算法间的联系,发展运算能力和建模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有条理、有逻辑的思考问题,培养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理性精神。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板贴、计数器板贴;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一)谈话引入,发现信息

师:

同学们,你在大海边捡过贝壳吗?

用这些贝壳可以摆成漂亮的图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见图1)

师: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

摆轮船用了47个贝壳;

预设2:

摆帆船用了32个贝壳;

预设3:

摆海鸥用了11个贝壳。

(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1:

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多少个贝壳?

预设2:

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多少个贝壳?

预设3:

摆帆船比摆海鸥多用多少个贝壳?

……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问题。

小结:

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列出算式,理解意义

 师:

要解决“摆

比摆

多用多少个贝壳”,需要用到哪些信息?

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7-32=

师:

为什么用减法?

预设1:

因为要从47个贝壳里面去掉32个。

预设2:

因为求的是比多少。

小结提升:

求轮船比帆船多多少,就要从47个里面去掉32个,用减法计算。

(四)独立思考,探究算法

师:

怎样算47-32?

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借助小棒和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也可以在本子上写一写。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设计意图】用大海边的情境将学生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解决,在理清信息和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一)同桌合作,交流思路

师: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学生同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探究,互相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资源。

预设1:

摆小棒。

预设2:

拨计数器。

预设3:

竖式。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有20以内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知识基础,因此,放手让学生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等学具探究方法,可以激活学生的已有思维,为后面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二)展示算法,理解算理

师:

谁愿意把你的算法给大家展示一下?

1.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1)展示摆小棒的过程

请一名同学边说边摆小棒,引导学生充分补充或者质疑。

师:

从哪里减去3捆和2根,为什么?

预设1:

从4捆里减去3捆,因为它们都是整捆的;从7根里减去2根,因为它们都是单根的。

预设2:

因为要从4个十里去掉3个十,从7个一里去掉2个一。

(2)梳理摆小棒的过程

师:

刚才同学们通过摆小棒算出了47-32,摆的有条有理,下面我们一起来摆一摆。

由学生说摆法,教师板贴小棒摆法(见图2)。

师:

为什么要从4捆中去掉3捆,从7根中去掉2根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提升:

减去32就是要去掉3个十和2个一,所以从4个十里去掉3个十,从7个一里去掉2个一。

(3)用算式表示摆小棒的过程

师:

你能把刚才摆小棒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预设:

40-30=107-2=510+5=15

师: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预设:

4捆减3捆,就是4个十减3个十,所以列算式40-30=10,从7根里减去2根,就是7个一减2个一,所以7-2=5,最后把剩下的合起来,就是10+5=15。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40-30=107-2=510+5=15

师:

47-32是我们没学过的算式,同学们刚才通过摆小棒把它变成了我们学过的方法,很快就算出了得数,你们真了不起。

这种把新知识变成旧知识的方法,叫做转化。

2.交流拨计数器的方法

(1)学生边说边拨计数器,其他同学观察

引导学生充分补充或者质疑。

师:

为什么这3个珠子要从十位上拨去,而这2个珠子要从个位上拨去?

预设1:

因为3表示3个十,2表示1个一。

预设2:

因为3在十位上,2在个位上。

板贴纸质计数器,强化算理。

师:

你能在这个计数器上拨去32吗?

引导学生圈出十位上的3个珠子和个位上的2个珠子。

(见图3)

师:

你去掉的是什么位置的珠子?

为什么?

师:

从十位上去掉3个珠子,就是从4个十里去掉3个十,从个位上去掉2个珠子,就是从7个一里去掉2个一。

3.交流竖式的方法

师:

谁还有其他的方法?

预设:

展示竖式的写法。

引导学生充分补充或者质疑。

师:

结合拨计数器想一想,为什么要把3写在4的下面,把2写在7的下面?

预设1:

因为3表示3个十,2表示2个一。

预设2:

因为3在十位上,2在个位上。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竖式:

47

—32

15

(2)学生独立尝试竖式计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并了解情况。

(3)交流竖式算法

师:

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

先算十位上的40-30,再算个位上的7-2;

预设2:

先算个位上的7-2,再算十位上的40-30。

追问:

为什么这样算?

预设:

十位的数要减十位的数,个位的数要减个位的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可以先算十位上的数相减,也可以先算个位上的数相减。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将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竖式的方法按直观——半直观——抽象的层次依次交流,充分让学生质疑,补充,沟通知识间的练习,理解几个十减几个十,几个一减几个一的算理,进一步巩固竖式相同数位对齐的意识,尊重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理性精神,提升了概括、总结能力。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一)沟通联系,明确算法

师:

我们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竖式的方法计算了47-32=15,仔细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

都有4个十减3个十,有7个一减2个一。

师:

你能在图上连一连吗?

引导学生在小棒图、计数器图和竖式之间画线链接(见图4)。

师:

你认为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问题?

预设:

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方法。

板书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二)回归情境,解决问题

师:

根据信息,你能用竖式计算这两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摆

比摆

少用多少个贝壳”和“摆

比摆

多用多少个贝壳”,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师:

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展示竖式,并说明算法。

追问:

对比这两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这两个问题虽然问法不同,但都是求摆海鸥和摆帆船所用的贝壳相差多少,所以算法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比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竖式之间的相同点,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有效的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对算法有了整体建构。

在学生回归情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算理,强化了算法,同时对两个问题问法不同而计算方法相同也能够理解,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建模意识。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一)看图列式解答(见图5)

 

学生独立看题,口头回答,重点交流算法。

(二)列竖式计算

45-2257-3441+26

学生用竖式计算,集体反馈。

交流时关注学生出现的错误,强调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见图6)

果园里种了桃树和苹果树,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

学生梳理信息,独立列式解答。

集体反馈,说说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准信息,用竖式解答。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3=12□6-2□=31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集体反馈,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基础练习入手,从算理到算法,从算式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由直观到抽象,由数学到生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巩固算法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师:

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回顾后,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回顾梳理,反思评价。

预设:

知识:

学会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方法。

能力:

遇到不会的题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想办法解答。

感受:

很高兴和同桌交流,很有成就感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梳理,让学生对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和算法进行梳理,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积累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梳理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青岛市黄岛区育才小学郭丽

《两位数减两位数》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4人。

其中男生19名,女生15名,一年级的同学聪明活泼,乐观好动,善于学习,乐于思考。

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不好,致使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学习基础薄弱。

二、学生学习情况

1.多数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班内大多数学生的上进心较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课前主动预习,上课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发言,成绩较好。

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高。

作业是训练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有力武器,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习的成绩。

课堂作业由于我们分层次布置,大多数学生都能按时的、较高质量的完成。

3.学生理解能力较差。

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对内容的有效理解和分析。

不能很好的独立思考分析,这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所学内容分析

不退位减是在学生学习了笔算加法后进行学习的,对竖式的列法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理解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道理,因此本节课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法,引导学生把笔算加法迁移到笔算减法上来。

 

《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效果分析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两位数减两位数》中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

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这样通过复习加深了学生记忆,及时的表扬增加了学生成就感。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很容易掌握。

让学生看着我课前做好的PPT,很容易作对题目。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

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

例如在教授《两位数减两位数》我通过小蝴蝶、算一算、猜一猜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三、巧设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几次修改,最终定为初步感知元音字母的发音。

通过大量的师示范读、领读等手段落实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我让学生之间围绕学习内容而进行互检互测。

测试学生新课学习后教学目标达成率,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体现科学知识的实用与趣味性,练习题我尽量结合实际,且逐步递进,这样的达标检测不仅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勇气。

但与自己曾设想的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首先,在课堂形式上显得比较单一,和孩子们的互动不是很多,替孩子们回答的较多,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没能够灵活处理,给学困生的鼓励较少。

其次,在知识的讲解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不够灵活。

再次,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太少,教师指导还不到位,只照顾到个别小组。

因此,汇报交流时,个别小组不太积极。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以学生为本,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开拓。

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说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下册)》53~56页。

本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是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列竖式笔算加法之后,是对列整式笔算的进一步巩固,又为后面学习多位数减法做好铺垫.不退位减重点是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相减,掌握运算的顺序必须从个位减起,这也为后面学习退位减法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井能正确的列式计算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2.技能目标:

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使学生由加法笔算知识迁移到减法笔算,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

四、教学建议

一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他们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体,对于直观的事物较易接受。

在教学时我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去海边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直观演示法,通过摆木棒的教法,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或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等互动对话交流,理解笔算减法中的“对位”问题。

除此之外,我还采用了讲授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贯穿全课。

本节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提出问题,先自主探究算法,再动手操作摆木棒,最后合作交流,总结反思。

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下.师生交流的活动中学习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算理和算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评测练习

47-32=

方法一:

先摆出()根小棒

 

从47根里面去掉32根,就是先从(4)捆小棒中去掉()捆,从(7)根小棒中去掉()根。

还剩()根,所以47-32=()。

方法二:

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7,47-32是从十位上的4颗珠子里面去掉()颗,还剩()颗,

从个位上的7颗珠子里面去掉()颗,还剩()颗,所以47-32=()

一、在○内填上“>”、“<”或“=”.

65—13○56  42○67—25  48—16○27

69—18○53  69—12○86  84-60○30

二、列竖式计算。

65-23=      69-40=      39-22=      88-25=

36-21=      78-41=      96-45=      57-11=

《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笔算,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讲授新知识前充分复习了旧知识,出示了一些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学生直接抢答,从而从认知上、思维上让学生做好准备。

在新知识的传授中,当学生自主得出算式“47-32=----”后,询问学生计算方法,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新知,并且通过学具的操作与演示,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层层突破。

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

我认为我们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中我重视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相信学生,承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47-32=”该怎样计算,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去发现方法。

在合作、交流、汇报自己的方法中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达到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

列竖式计算学生也出现了不同的思路,我再次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发现,整个教学过程都突出了学生经历、参与、探讨的过程。

学生出现的问题:

(1)个别学生相同数位对不齐。

这几个学生要进行单独辅导,让他们认清数位,知道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2)个别学生在列竖式时,落写减号,等号后的得数忘。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

在这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两位数减两位数》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课标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井能正确的列式计算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2.技能目标:

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使学生由加法笔算知识迁移到减法笔算,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新课标要求: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新课标指出: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